
DVD 1 : 1912 - 1933
对运动的研究
荷兰 – 1927 – 4分钟 – 黑白 – 默片 – 35毫米
桥
荷兰 – 1928 – 14分钟 – 黑白 – 默片 – 35毫米
雨
荷兰 – 1929 – 15分钟 – 黑白 – 默片 – 35毫米
工业交响乐
荷兰 – 1931 – 36分钟 – 黑白 – 35毫米
英雄之歌(又名:共青团)(在苏联)
苏联 – 1933 – 50分钟 – 黑白 – 35毫米
新土地(又名:须德海)
荷兰 – 1933 – 29分钟 – 黑白 – 35毫米
花絮/特别收录:
茅屋(注:伊文思少年习作)
荷兰 – 1912 – 11分钟 – 黑白 – 默片 – 35毫米
《雨》1932年配乐版(Lou Lichtveld作曲)
《雨》1941年配乐版(汉斯·艾斯勒作曲)
《雨》2005年配乐版(Lou Lichtveld作曲)
《新土地》2002年配乐版(汉斯·艾斯勒作曲)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
在先锋派电影的影响下,他早期影片带有抒情的唯美主义倾向 ,如《桥》、《雨》等。1930年摄制了表现荷兰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纪录片《须德海》。此后,在世界各地拍摄纪录片 ,如纪录比利时煤矿工人大罢工的《博里纳日》、反映西班牙战争的《西班牙土地》、表现中国抗日战争的《四万万人民》和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等 。战后,在苏联、波兰、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马里 、古巴、越南等国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如《塞纳河畔》、《愚公移山》等。由于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1946年因拍摄澳大利亚工人拒绝为荷兰船只装卸武器的影片而被荷兰政府禁止出入荷兰,禁令直到1966年才撤销。1955年获得世界和平奖金,197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 ,1986年又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伊文斯同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珍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应邀先后担任新影厂和文化部顾问,通过讲学和实践,协助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纪录电影人才。同时在我国拍摄了《早春》、《愚公移山》等纪录片,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和社会的一个方面。80年代后,伊文斯在中国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风》。
本DVD套装由荷兰伊文思基金会监督制作,史上首次的全面数码修复,并由法国二区Arte Video同步发行(基金会有发自己的荷兰二区版本),是目前最全面的伊文思作品集,具有珍贵的收藏、观赏价值。收录共计990分钟内容,法文、英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