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3-30 00:00:04   来自: fanhallfilm
  **本访谈曾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现象网专题)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记者:你是怎么开始拍这个片子的呢?
  徐辛:2007年初的时候,和朱日坤(制片人)商讨拍片计划时就谈到:一个是克拉玛依大火,一个是唐山大地震。克拉玛依大火我更想了解。
  
  记者:为什么会更想了解它呢?
  徐辛:在94年的时候我对这个事件还是有一点知道的。当时的官方消息不是能够看到很多,但是零星会有一些。后来南京的《扬子晚报》在有一年12月8号也做过一个专版,我就觉得做这个会更有意思一点。
  
  记者:94年的时候你在干嘛?
  徐辛:94年我在当老师。当时并不是从官方新闻里看到的,只是听到有这个事发生,具体的什么细节我们都不清楚。
  
  记者:当时知道那句话么?
  徐辛:当时也没听到那句话,是后来才知道:‘同学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当时的传闻没有这句话。
  
  记者:那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么?
  徐辛:因为当时我还没有做纪录片,就是在画画嘛。当时感觉挺震惊的,一下死了两三百个小孩,一下子非常震惊。但当时感觉那个城市离我们比较远,只是在头脑里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也没有特别的去关注它。在和朱日坤谈到拍摄计划的时候,又把当时的那种触动提上来了。看到一些媒体的那种……,前国民党主席叫什么来着(记者:连战)?对,连战到大陆来访问的时候,给他献花的竟然就是克拉玛依烧伤后恢复的比较好的一名女生。
  
  记者:是么?当时有特意点出这么一个背景么?
  徐辛:大约是2000年后的一个时候吧,当时是特别点出来有这个背景的,克拉玛依的,当年大火烧伤的一个女孩,好像是北大的学生,然后给连战献花。所以说,不断有一些零星的消息会出来。
  
  记者:献花这个事你在07年决定要拍之后知道的?
  徐辛:噢~没有!之前就知道。就是在这个之前或之后它都会有,多少都能看到一些东西。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扬子晚报》在06年还是在哪一年,报纸上有个大整版介绍这个事件。包括后来是在08年还是哪一年,《南方周末》也有一个大整版在介绍这个事件。
  
  记者:08年应该没有吧,(徐辛:不是08年就是07年),据我了解,08年绝对没有专版出现了。
  徐辛:那就是07年,但如果你仅仅是听之前的那些消息,或者看之前的那些报道,你根本就无法了解这个事件。在我这个片子做完之后,对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觉得那些报道和这个事件之间的距离是特别大的。
  
  记者:你这个距离我想知道,我先问一个问题就是在那个94你第一次这道这个事情到你决定拍这个片子,其实这个事件在你的生活中也好,在你的想法中也好,在你思考这个社会很多你自己的一些问题,这个事件是经常出现还是偶尔,还是在你的心目中也就是有这样一个事而已?
  徐辛:94年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它只是一场火灾,它和其它的火灾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死了两三百个小孩。从我当时的感觉上来讲它只是一个普通事故。中国的火灾很多,每年都在发生,每年很多地方都会死人,火灾或者矿难。当时唯一触动我的是它死了那么多小孩。对它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后的情况,都没有去想。这个和现在的想法的差距是特别大的。
  
  记者:那当时你听到这个事之后你为什么没有去想。
  徐辛:94年的时候,第一,一毕业就在学校里面。第二,可能是在画画呀,做那种纯艺术的东西,那时候不会去特别的关注一场普通的火灾。
  
  记者:所以一直到之后的十几年像很多人一样这件事情慢慢的淡忘掉了。
  徐辛:我倒不觉得我是淡忘掉了,在去拍《克拉玛依》之前我都认为它是一场火灾,一场普通的火灾,没有想特别的东西,因为从那些的报道里也只能看到他是一个火灾,从官方的报道里面除了看到这是一场大火之外你还能看到的就是一些英雄事迹:救人啊、舍身救学生啊,所谓那种光辉的形象。你在去之前所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东西。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些?
  徐辛:我当时只是有些疑惑,(记者:你不太相信)对。当然我没有彻底的不相信,但只有你去了以后、接触了以后、拍了以后,加上你对一些事情的了解、思考以后,之前的那个看法就完全变了。
  所以在拍这个片子过程中看到的《南方周末》报道,我觉得这个报道是在粉饰这个事件!它当时讲不是所有的领导都逃离现场,也有人是在救孩子的。我承认,肯定会有领导救孩子、肯定会有老师救孩子,肯定有成人去救孩子,这是肯定有的。我认为肯定有的,不管事实有没有,我认为应该有的,这个我不排除它。但是它那样的报道对这个事件我认为是一种粉饰。
  
  记者:之前你认为它只是一个事故,一个灾难,仅此而已?
  徐辛:对。
  

2010-12-08 19:40:53  二筒

  12.8
  克拉玛依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