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生命不能承受与能够承受之重 专访导演徐辛
2010-03-30 00:00:04 来自: fanhallfilm
**本访谈曾已于2010年4月21日被删除**
(现象网专题)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
克拉玛依
》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记者:你实际采访了多少人?
徐辛:实际采访了60多个人吧。
记者:最后在片中有~?
徐辛:最后在片中出现的有十几个人,有些家长特别激动但他讲的不是很完整,我还要考虑到片幅嘛,我只能控制在这个时间里,我当时的计划是12个小时。12个小时的版本我几乎已经剪好了,然后朱日坤说你这个没法弄,不是不可以弄,可以弄,但是因为后期还有很多的费用,再加上将来的传播,都存在问题,后来我砍掉了一半,缩减到6个小时。那么这样里面就会有些家长的讲述整体的被砍掉,还有些就是某些讲述的内容会把它缩短。其实他们讲得的非常好。
记者:实际上你现在片子的剪辑结构,我要是没理解错的话,前面3个小时更多的是在讲事件当事人他们的一些感受,再把事件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后面更多的讲述是他们更深入的思考,包括料理后事等等包括他们要去做一些SHANG FANG的动作,以及他们对这事件背后层面的思考。我想问的是:这个结构是他们每个人在讲时他们本身就对这个事件有思考的,还是被你剪掉的?
徐辛:不是。其实每个家长讲述的时间都挺长的,或者说他们讲的都挺完整的,他们每一个人从事件表象的描叙到他们后续的一些抗争,包括对事件的思考。之前我只是简单的交待一下,他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不需要我具体的怎么去要求,他们就能按照这个思路讲下来。但是他们每个人讲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发生这个事件以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或者后续他们在抗争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包括当时他们在单位里面所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还有最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
甚至家长们有截然相反的一些意见,都在里面。但是我在剪辑过程当中我是按照整体的一个方式的。我把某一个家长讲的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来放到片子里来,但是每一个家长他的情绪从出现在镜头前到讲述结束,十分钟也好半个小时也好,是一个完整的情绪。实际上讲述时间是更长的,基本上都不止一个小时,片子里面所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一个完整的情绪。
记者:这个片子的每个段落之间,你所采用的是一些空镜头很短的,后面干脆是用一个静止的照片。
徐辛:这里面我只用了一个空镜头,把他们之间隔开,就是出现克拉玛依市街景的那一段,第一我要交代一下地点空间,另外一个我把寻找那些家长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且收音机里在讲老人啊、退休啊那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讽刺意义,其它的我全部是用静止的图片,把家长和家长之间隔开的。
这个图片是什么样的图片呢?就是克拉玛依市区到小西湖墓地这一段路的风景,我把那个叫死亡之路, 94年发生这个事件之后,给小孩下葬是从这条路上走的,而且每一年上坟的时候是必须要经过这条路,这是他们永远的记忆。
记者:它的起点是在哪里?
徐辛:克拉玛依市区。
记者:实际上那些静止的图片你都有处理过的。
徐辛:都处理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精心选择的。有些图片是公园,好比说像杨柳讲述当年第一次下床去公园写歌过程,那么我就出现一个公园的图片。有些就是克拉玛依市现在的学校的图片,但那个图片我是用彩色照的。当然同一个家长的讲述过程中会插一些相关的历史图片。
记者:所以你称这个是死亡之路。
徐辛:对。
记者:有几个人向你提过吧,就是开头一个半小时的事件交代略显长了点。建议你把它那个弄短一点。
徐辛:我认为不长。很多人对这个事件还不了解,很多人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还是想把这个事件交代清楚,我不想很多人片子看完了,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者:从观影角度来说的话我认为,前面可以减掉20分钟左右。但是当我看完整个片子之后我认为就不显得长了,我甚至认为你其实还得再放几个人进去讲,其实你放多少人去讲都是应该的。
徐辛:我是想放的,但是现在篇幅没法放。可能观众没有注意到,所有人对这个事件的描述也不是一样的,有差别在,但是我认为这个差别不重要,恰恰这个差别反映当时的那个真实状况。因为十几年过去对他们来说是当年的记忆。
记者:当观影者认为他们讲的就是个事实的话,那么就会有问题。
徐辛:我这个片子不是新闻调查。
记者:所以有个解决办法,我不是说把这个片子剪短啊,就是说假如做DVD的话,那么你可以把另外的那些采访没有剪进片子里的也给剪一剪。
徐辛:对于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可能没有任何人能说的清楚。
记者:没有一些证据性的东西了。
徐辛:对,因为所有的证据都已经销毁了。但是这个不重要,这个不是片子所强调的。
死亡之路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12-08 19:40:53
二筒
12.8
克拉玛依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rEAaAPSGmuro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现象网专题)当我问我的几位朋友是否对克拉玛依有印象时,有个朋友就讲克拉玛依是个国家?一个朋友说克拉玛依是个沙漠吧,还有个朋友讲克拉玛依是个人名吧。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曾经有过一场大火的事情,这时他们说‘哦~!’这时他们隐约有想起来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爱国主义,强大的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一系列的包装之下的威权时代,人们有意无意的以选择或被选择遗忘生命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与未来。而当听到有些克拉玛依普通民众认为当时事件及家属们的行为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本来应该发展的更好时,我不得不惊叹那些包装是何等的成功。
现象网对纪录片《克拉玛依》的导演徐辛进行了长篇专访,以下是专访的目录:
编者按:苦难能否救赎
这是一场普通的火灾
当年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
完全的颠覆 绝望的看法
现在是如何理解这个事情的
一镜到底的拍摄
如何和拍摄对象取得联系的
死亡之路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死城抑或耻辱
克拉玛依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仅仅是记忆吗
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才能真正思考一些问题。
做片子伤害不到我
那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这是一个中国的缩影
怎么结构这部影片的
记者:你实际采访了多少人?
徐辛:实际采访了60多个人吧。
记者:最后在片中有~?
徐辛:最后在片中出现的有十几个人,有些家长特别激动但他讲的不是很完整,我还要考虑到片幅嘛,我只能控制在这个时间里,我当时的计划是12个小时。12个小时的版本我几乎已经剪好了,然后朱日坤说你这个没法弄,不是不可以弄,可以弄,但是因为后期还有很多的费用,再加上将来的传播,都存在问题,后来我砍掉了一半,缩减到6个小时。那么这样里面就会有些家长的讲述整体的被砍掉,还有些就是某些讲述的内容会把它缩短。其实他们讲得的非常好。
记者:实际上你现在片子的剪辑结构,我要是没理解错的话,前面3个小时更多的是在讲事件当事人他们的一些感受,再把事件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后面更多的讲述是他们更深入的思考,包括料理后事等等包括他们要去做一些SHANG FANG的动作,以及他们对这事件背后层面的思考。我想问的是:这个结构是他们每个人在讲时他们本身就对这个事件有思考的,还是被你剪掉的?
徐辛:不是。其实每个家长讲述的时间都挺长的,或者说他们讲的都挺完整的,他们每一个人从事件表象的描叙到他们后续的一些抗争,包括对事件的思考。之前我只是简单的交待一下,他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不需要我具体的怎么去要求,他们就能按照这个思路讲下来。但是他们每个人讲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发生这个事件以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或者后续他们在抗争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包括当时他们在单位里面所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还有最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
甚至家长们有截然相反的一些意见,都在里面。但是我在剪辑过程当中我是按照整体的一个方式的。我把某一个家长讲的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来放到片子里来,但是每一个家长他的情绪从出现在镜头前到讲述结束,十分钟也好半个小时也好,是一个完整的情绪。实际上讲述时间是更长的,基本上都不止一个小时,片子里面所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一个完整的情绪。
记者:这个片子的每个段落之间,你所采用的是一些空镜头很短的,后面干脆是用一个静止的照片。
徐辛:这里面我只用了一个空镜头,把他们之间隔开,就是出现克拉玛依市街景的那一段,第一我要交代一下地点空间,另外一个我把寻找那些家长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且收音机里在讲老人啊、退休啊那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讽刺意义,其它的我全部是用静止的图片,把家长和家长之间隔开的。
这个图片是什么样的图片呢?就是克拉玛依市区到小西湖墓地这一段路的风景,我把那个叫死亡之路, 94年发生这个事件之后,给小孩下葬是从这条路上走的,而且每一年上坟的时候是必须要经过这条路,这是他们永远的记忆。
记者:它的起点是在哪里?
徐辛:克拉玛依市区。
记者:实际上那些静止的图片你都有处理过的。
徐辛:都处理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精心选择的。有些图片是公园,好比说像杨柳讲述当年第一次下床去公园写歌过程,那么我就出现一个公园的图片。有些就是克拉玛依市现在的学校的图片,但那个图片我是用彩色照的。当然同一个家长的讲述过程中会插一些相关的历史图片。
记者:所以你称这个是死亡之路。
徐辛:对。
记者:有几个人向你提过吧,就是开头一个半小时的事件交代略显长了点。建议你把它那个弄短一点。
徐辛:我认为不长。很多人对这个事件还不了解,很多人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还是想把这个事件交代清楚,我不想很多人片子看完了,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记者:从观影角度来说的话我认为,前面可以减掉20分钟左右。但是当我看完整个片子之后我认为就不显得长了,我甚至认为你其实还得再放几个人进去讲,其实你放多少人去讲都是应该的。
徐辛:我是想放的,但是现在篇幅没法放。可能观众没有注意到,所有人对这个事件的描述也不是一样的,有差别在,但是我认为这个差别不重要,恰恰这个差别反映当时的那个真实状况。因为十几年过去对他们来说是当年的记忆。
记者:当观影者认为他们讲的就是个事实的话,那么就会有问题。
徐辛:我这个片子不是新闻调查。
记者:所以有个解决办法,我不是说把这个片子剪短啊,就是说假如做DVD的话,那么你可以把另外的那些采访没有剪进片子里的也给剪一剪。
徐辛:对于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可能没有任何人能说的清楚。
记者:没有一些证据性的东西了。
徐辛:对,因为所有的证据都已经销毁了。但是这个不重要,这个不是片子所强调的。
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