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电影《男朋友》编导阐述

2010-02-13 16:08:21   来自: py (北京)
  《男朋友》是一部独立电影。独立,除制片的自主外,更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精神是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实事求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处世能力:是不左派,也不右派,还不中庸;是能看清过去、未来的谬误烟云,同化于今天的真理;是不买身,也不卖身;是不依附、屈从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各样势力,保持自己天然的本能;是同化于普世的价值观和利益;是个人以天赋人权,理性、和谐、快乐地表达自己。个体独立精神的觉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许多志士仁人致力于此。
  
  此片描写一群中国当代男女青年在北京交往的感情故事。主角们的原形是我住地村边演出团中的演员。他们出身农村,好不容易进了剧团,只学了演出的那套手艺:唱、跳、男孩卖苦力、女孩露身体。渐渐他们有了自己的市场,也有了自己的温饱,还有了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他们不违法,一些普通的中国人。
  
  此片依靠的是大众对质量上乘而又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的需求、作者长期基层生活的积淀和独立自由艺术手法的成熟、有“中国独立电影教父”之称的张献民先生和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先生的长期支持。剧本磨砺四年、十易其稿,可以说水准已达相当程度。
  
  此片力争做到关注现实、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主题深刻,真实反映国际国内都关注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当下只为权势、名利歌功颂德的御用导演太多了,我立足于用非熟悉不可的生活、非电影不可的方法、讲非说不可的话,使镜头以人文关怀的视角,记录、表现表面看来是个体、边缘的人物,并以此表现大众、中心本质,实现电影的普通意义。
   此片要求作者们具有当代普世价值观,即反假、恶、丑人性,具独立、自由、民主社会理想,有实事求是、敬业爱岗工作态度;技术上强调表现原生态,因而取消了“专业培训”在表现上的主导性,职业或非职业,一切以表现效果为准。这将为中国影视从业者的精神、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当下国际环境中的中国,需要一种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这中国能量会体现在建立一个清晰的、同化于普世先进价值标准的中国价值观上。《男朋友》将以“当下、原生态”创造新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鲜活人物,以促进社会文化权利的民主、多方面更趋于合理,为上述目标做出贡献。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