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鹿特丹电影节专题:马然观影日记 & 应亮《慰问》获老虎&专访杨恒
2010-02-02 23:37:13 来自: fanhallfilm
(现象网专题)第39届鹿特丹电影节将在2月7日结束,马然将持续在鹿特丹发回精彩观影手记及第一手现场资讯。杨恒《
光斑
》入围主竞赛单元,在杨恒前往鹿特丹之前,现象网记者专访了杨恒,谈及了本片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其间透出的和投资方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在投资方压力下对于影片创作的把握,相信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随着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的资金愿意投资独立剧情片,这些方面无疑也是创作者们必然要面对的。(
点击了解《光斑》
)。
金虎奖获得者名单
马然观影手记:(持续更新)
一:随处可见杨恒 最火石井裕也
二:“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的平价小卖部”之外
三:以北京为根据地的RONIN HSU感觉上有些神秘
四:应亮《慰问》得奖
五:阿佐谷的美代子心情
六:制片人实验室及其他……
现象网专访《光斑》导演杨恒:
要是要我自己去找资金的话会有难度,毕竟我也想让影片的品质高点,技术上的东西能提高些。
虽然像这次资金解决了,但却遇到了另外的一些麻烦。
《光斑》导演杨恒专访(一)
(记者观察)《光斑》的标签:底层人物、实地拍摄、当地非职业演员、方言对白、固定机位、超长镜头、大景深、极少对白。假设您要是一个投资人,您会投么?
记者:我是安化的,就是吉首东边的益阳市的。
杨恒:哦......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记者:所以嘛,我们那边也是习惯边抽烟边嚼槟榔的。呵呵。像您《槟榔》在釜山获大奖时说过:《槟榔》的获奖于您自己来说是意外,它的得奖会影响到您后面的片子地创作吗?
杨恒:可能就是得了点钱吧。然后就是去了趟法国。就是这样。
记者:您对《
槟榔
》在技术上不太满意,那《光斑》呢?
杨恒:声音和画面会好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又遇到了其它的问题,比如说,拍摄之前说资金不够,不得不修改剧本,之前的剧本跟现在拍出来的东西不太一样。另外,《光斑》有三个制片人,也就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事情。钱其实还是不够,拍摄周期也不是很长,不到15天,比《槟榔》还要少两天。期间演员出现了些问题还停工了两天。
记者:《光斑》延续独特电影语言还是对《槟榔》有很多的线性延续和深入:大景深无特写、超长镜头、极少对白、基本没有室内戏等等。
杨恒:对。你自己是什么感觉?
记者:因为我也是湖南人,所以对里面的场景、道具、方言等等很熟悉、很亲切,每个情节也很亲切甚至好些情节自己都经历过,但是整个故事的述说方式却是很陌生。
杨恒:哦。
记者:这么多超长的镜头,而且很多镜头的空间调度都很大,这些您是怎么完成的?一般一个这样的长镜头你们要拍多少条?
杨恒:这些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之后就是排练。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就觉得这些镜头不长啊。条数的话其实比较少,一般也就四五条。只有一条,就是那个在河边的马路上,男孩骑摩托车等那个女孩的那个镜头,有十几条。马路边上嘛,车来车往特别吵,很难控制,也很影响演员的情绪。而且本身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在拍摄后期就有点不配合了。刚开始还好,还有蛮大的兴致,后来慢慢就觉得跟他们想象的电影不太一样。
记者:《光斑》没有室内戏,这个是出于影片的语言的需要还是?
杨恒:有两个饭馆的室内镜头,(记者:但基本也是透过去的,人物的活动也是在室外。)
对。原因的话,一个就是成本方面的考虑,要增加一个灯光组。其次我也很喜欢自然光的效果。然后对于演员来说,要是在室内,灯打得很多的话,他们本身会很不习惯,也会影响他们的表演。
记者:两部影片都没有特写,全是大景深。
杨恒:都没有特写,也许是我的视觉习惯吧......。怎么说呢?因为就算没有看到演员的表情的时候,实际上观众还是可以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我不太希望观众去关注演员本身,当然这个对演员来说,有失公平。
记者:两部影片里男主角的住处都是在室外的,像《槟榔》里的船上,或《光斑》里在室外的一片河滩草坪上塑料棚里。特别是在城郊的河滩的草地上的塑料薄膜搭建的棚子里,更有点后现代的荒诞感,一种逃离的意味。
杨恒:其实不荒诞,在当地农村,有很多人会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搭个棚子看桔园什么的,我只是把这样的东西,提炼出来。它还是从生活里面来,当然会和生活里面有些不一样。在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强化,至于观众觉得挺荒诞的,就和我的关系就不大了。
记者:仿佛您对钓鱼这个意象很偏爱,两部片子里有很多镜头都是与此相关的。
杨恒:老有个鱼竿在镜头里架着,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本来那些个场景里就老有人在钓鱼,于是就有这么个概念在里面了。电影里的混混,自己本身也喜欢钓鱼,生活在有河流的地方,人们本身都蛮喜欢去钓鱼的。
记者:《光斑》的外景基本都是空旷的野外,但也有几个镜头里涉及到了象征工业的烟囱、厂矿什么的。是因为选景无法避免么?
杨恒:这个肯定不是因为选景无法避免,我只是在选景的时候觉得这块地方有意思,也就会把这个东西考虑到片子的拍摄中。再说这个故事就是当代的,而不是纯粹的虚构的一个过去或未来的事情,这样场景也符合当代的特点。不一定就是说这个地方好看,我就选它,我是觉得这个地方有它的意味,我才会选它。
记者:男一号的背景是一个黑帮的打手。
杨恒:说黑帮,其实是不准确的。其实可能就是这帮人玩在一块,大家都是那么一个阶层的人,只有这么去做,他才能有钱生活下去,是这么一个概念的群体。并不是说,我是一个混社会的,或者像《教父》里面那样,他没有那样的概念。可能他们只是觉得,诶!这样子可以挣钱。他也不知道黑帮是干什么的,只是说大家都是那么生活着。
记者:那他和男二号之间身份是对立的么?
杨恒:二号就像是代表着城市里面接受了一些新的东西的青年阶层。比如说他们是有工作的一个群体,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都存在于这个地方。女孩在选择这个男孩或者那个男孩时,其实她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这样的三角恋的角色设置似乎是《槟榔》的青年版?
杨恒:不太一样,《槟榔》里面的人物也就十六七岁,是关于两个小男孩无聊的生活的故事,三角关系,在这个电影里面是很小一部分,不是我要表达的重点,但是《光斑》里的人物,基本已经从学校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了,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观点,故事的主体就是这个么一个三角的关系。所以要表达的重点非常不一样。
记者:您自己之前也说过您只拍您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您熟悉的么?
杨恒:我旁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今天和这个生活,明天和另外一个生活。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10-02-03 22:53:57
鼠。。
(AV界耀眼新星导)
什么意思啊,楼上的这位?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FKWaIADAcV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金虎奖获得者名单
马然观影手记:(持续更新)
一:随处可见杨恒 最火石井裕也
二:“中国独立电影导演的平价小卖部”之外
三:以北京为根据地的RONIN HSU感觉上有些神秘
四:应亮《慰问》得奖
五:阿佐谷的美代子心情
六:制片人实验室及其他……
现象网专访《光斑》导演杨恒:
要是要我自己去找资金的话会有难度,毕竟我也想让影片的品质高点,技术上的东西能提高些。
虽然像这次资金解决了,但却遇到了另外的一些麻烦。
(记者观察)《光斑》的标签:底层人物、实地拍摄、当地非职业演员、方言对白、固定机位、超长镜头、大景深、极少对白。假设您要是一个投资人,您会投么?
记者:我是安化的,就是吉首东边的益阳市的。
杨恒:哦......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记者:所以嘛,我们那边也是习惯边抽烟边嚼槟榔的。呵呵。像您《槟榔》在釜山获大奖时说过:《槟榔》的获奖于您自己来说是意外,它的得奖会影响到您后面的片子地创作吗?
杨恒:可能就是得了点钱吧。然后就是去了趟法国。就是这样。
记者:您对《槟榔》在技术上不太满意,那《光斑》呢?
杨恒:声音和画面会好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又遇到了其它的问题,比如说,拍摄之前说资金不够,不得不修改剧本,之前的剧本跟现在拍出来的东西不太一样。另外,《光斑》有三个制片人,也就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事情。钱其实还是不够,拍摄周期也不是很长,不到15天,比《槟榔》还要少两天。期间演员出现了些问题还停工了两天。
记者:《光斑》延续独特电影语言还是对《槟榔》有很多的线性延续和深入:大景深无特写、超长镜头、极少对白、基本没有室内戏等等。
杨恒:对。你自己是什么感觉?
记者:因为我也是湖南人,所以对里面的场景、道具、方言等等很熟悉、很亲切,每个情节也很亲切甚至好些情节自己都经历过,但是整个故事的述说方式却是很陌生。
杨恒:哦。
记者:这么多超长的镜头,而且很多镜头的空间调度都很大,这些您是怎么完成的?一般一个这样的长镜头你们要拍多少条?
杨恒:这些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之后就是排练。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就觉得这些镜头不长啊。条数的话其实比较少,一般也就四五条。只有一条,就是那个在河边的马路上,男孩骑摩托车等那个女孩的那个镜头,有十几条。马路边上嘛,车来车往特别吵,很难控制,也很影响演员的情绪。而且本身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在拍摄后期就有点不配合了。刚开始还好,还有蛮大的兴致,后来慢慢就觉得跟他们想象的电影不太一样。
记者:《光斑》没有室内戏,这个是出于影片的语言的需要还是?
杨恒:有两个饭馆的室内镜头,(记者:但基本也是透过去的,人物的活动也是在室外。)
对。原因的话,一个就是成本方面的考虑,要增加一个灯光组。其次我也很喜欢自然光的效果。然后对于演员来说,要是在室内,灯打得很多的话,他们本身会很不习惯,也会影响他们的表演。
记者:两部影片都没有特写,全是大景深。
杨恒:都没有特写,也许是我的视觉习惯吧......。怎么说呢?因为就算没有看到演员的表情的时候,实际上观众还是可以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我不太希望观众去关注演员本身,当然这个对演员来说,有失公平。
记者:两部影片里男主角的住处都是在室外的,像《槟榔》里的船上,或《光斑》里在室外的一片河滩草坪上塑料棚里。特别是在城郊的河滩的草地上的塑料薄膜搭建的棚子里,更有点后现代的荒诞感,一种逃离的意味。
杨恒:其实不荒诞,在当地农村,有很多人会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搭个棚子看桔园什么的,我只是把这样的东西,提炼出来。它还是从生活里面来,当然会和生活里面有些不一样。在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强化,至于观众觉得挺荒诞的,就和我的关系就不大了。
记者:仿佛您对钓鱼这个意象很偏爱,两部片子里有很多镜头都是与此相关的。
杨恒:老有个鱼竿在镜头里架着,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本来那些个场景里就老有人在钓鱼,于是就有这么个概念在里面了。电影里的混混,自己本身也喜欢钓鱼,生活在有河流的地方,人们本身都蛮喜欢去钓鱼的。
记者:《光斑》的外景基本都是空旷的野外,但也有几个镜头里涉及到了象征工业的烟囱、厂矿什么的。是因为选景无法避免么?
杨恒:这个肯定不是因为选景无法避免,我只是在选景的时候觉得这块地方有意思,也就会把这个东西考虑到片子的拍摄中。再说这个故事就是当代的,而不是纯粹的虚构的一个过去或未来的事情,这样场景也符合当代的特点。不一定就是说这个地方好看,我就选它,我是觉得这个地方有它的意味,我才会选它。
记者:男一号的背景是一个黑帮的打手。
杨恒:说黑帮,其实是不准确的。其实可能就是这帮人玩在一块,大家都是那么一个阶层的人,只有这么去做,他才能有钱生活下去,是这么一个概念的群体。并不是说,我是一个混社会的,或者像《教父》里面那样,他没有那样的概念。可能他们只是觉得,诶!这样子可以挣钱。他也不知道黑帮是干什么的,只是说大家都是那么生活着。
记者:那他和男二号之间身份是对立的么?
杨恒:二号就像是代表着城市里面接受了一些新的东西的青年阶层。比如说他们是有工作的一个群体,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都存在于这个地方。女孩在选择这个男孩或者那个男孩时,其实她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这样的三角恋的角色设置似乎是《槟榔》的青年版?
杨恒:不太一样,《槟榔》里面的人物也就十六七岁,是关于两个小男孩无聊的生活的故事,三角关系,在这个电影里面是很小一部分,不是我要表达的重点,但是《光斑》里的人物,基本已经从学校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了,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观点,故事的主体就是这个么一个三角的关系。所以要表达的重点非常不一样。
记者:您自己之前也说过您只拍您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您熟悉的么?
杨恒:我旁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今天和这个生活,明天和另外一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