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电影:柏林电影节的另一部分

2002-07-20 09:02:23   来自: 现象
  电影:柏林电影节的另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
  
   文/小于
   我们不能不去看国际竞赛单元外的中国电影,他们也许能说明更多的问题,远不是得不得一个“金熊奖”所能掩盖的
   “评选完之后评委们往往会互相恨。”吴文光有点开玩笑地说。他是今年柏林电影节
  青年论坛“Wolfgang-Staudte”奖——也被称作论坛首奖——的三位评委之一,也是这个奖的第一位中国评委,其他两位评委分别来自克罗地亚和德国。因为这项竞赛中只设了一个奖,所以评选难度很大。20部参赛影片来自青年论坛单元,其中有两部中国的,是刘浩的《陈默和美婷》和李继贤的《王首先的夏天》。另有说法是章明的《密语十七小时》也参加了评选,但他本人说没有,因为这部片子之前已经去过东京电影节。参赛影片必须是胶片形式,基本是导演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作品。
   国际青年论坛有32年的历史,它的创办人是德国著名电影人乌利希·格里高尔,他曾经在60年代末年创办了著名的ARSENAL CINAME(军火库电影院),放映实验先锋电影,这个活动跟当时西方左派运动有关。2000年,由于租期到了,加上地价上涨,电影院只好换了新地方,但味道已经变了。1970年,他筹建了第一届国际青年电影论坛,是柏林电影节的一个单元,但相对独立。据参加过电影节的贾樟柯介绍,国际影评人去柏林电影节,主要是冲着论坛去的,寻找新的电影方向。相比之下国际竞赛,即最后评出“金熊奖”的部分倒不是那么重视。这跟国内的宣传侧重点很不同。
   “Wolfgang-Staudte”奖是从13年前开始的,现在国际电影界,这个奖对青年导演和他们处女作来说,有非常重要地位。昆廷·塔伦蒂诺、李安、张元和王小帅等导演都参加过。贾樟柯的《小武》1999年拿了这个奖。但由于宣传和介绍工作不够,国内对它的重要性一直了解不够。该奖的评定侧重独立和实验方式的影片,一定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和在人们常规判断之外的东西。
   今年的奖最后给了阿尔及利亚裔法国的导演Rabah Amur-zae(上面加两个点)meche,奖金是10000欧元。他作品的名字是《WESH WESH,WHAT`S GOING ON?》。在法国有很多北非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由于种族歧视等众多原因,他们大多浪荡在贫民区,过着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生活,偶尔弄点毒品。这部电影是用DV拍摄的,在后期转成了胶片。导演没有受过正规的电影教育,只是在剧组里打过散工。他拍电影的钱是自己和家人筹的,所有演员都是他的朋友,家庭也是他的家庭,他除了编剧外也参加了演出。评委会把奖给他是因为他自由勇敢地使用了摄影机,让他的朋友和家庭进入影响中,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状态。中国参赛的三部电影都有一定的竞赛能力,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但跟别的参赛电影放在一起,弱点也非常明显。
   今年柏林电影节结束后,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电影全军覆没,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青年论坛特别有一个“中国焦点单元”,集中介绍了一批中国电影,这本身已经表明柏林电影节对中国新电影的重视,这一举动对整个世界影坛来说是个事件。据参与选片活动的贾樟柯介绍,本来电影节打算做一个阿根廷电影单元,但选片人到中国后看了大量中国电影,就希望能办一个特别的单元介绍中国电影,经他们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件事。
   《陈默和美婷》
   1998年大年初二,刘浩去北京积水潭附近一家美容店洗头——现在已经消失在城市建设当中。因为一些事情,那一阵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洗头的小姐对他说:“你把头靠在我身上,睡一觉,什么也别想,醒了一切就好了。”刘浩说当时他几乎流下眼泪,为这几句简单的话,回去很快他就写了《陈默和美婷》。影片拍摄中间停顿了一年,没有钱,他就去卖挂历还钱。片子最初是用16mm胶片拍摄,所有剧组成员都没有报酬。一共花了22万元,折合成欧元还不到3万,所以欧洲的电影观众非常吃惊。还好,后期制作有德国一家公司支持。刘浩下一部戏的投资已经解决了,可能会比较轻松些。
   积水潭桥附近有很多卖花的人,他们面前总有一个泡沫塑料箱子,里面有隔夜的花,价钱很便宜。每当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就用非常快的速度拿起箱子消失了。陈默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慌乱中把花递给了正要上厕所的美婷。两个人就这么认识。美婷在美容店工作,陈默帮她赶走了骚扰的客人,也帮她丢了工作,她只好跟他住在一起。两人互相关心照顾,陈默对美婷更是无微不至。美婷夜里看着简陋的环境,还是决定离开。陈默很难过,他的老乡又骗了他,两个人争执之间,陈默被扎了一刀。这个故事让人伤感,刘浩也用一种很温情的态度拍摄,他把自己在这样的人群生活的感受也加了进去。影片里有一些很美的场景,比如陈默通过指缝看太阳。陈默和美婷之间的感情打动了欧洲的观众,但他们也很疑惑,问刘浩为什么这两人之间居然没有性关系。刘浩说这样一来就跟影片的基调不一样了,他所想表达的是一种人跟人之间没有任何功利心的感情——他也说自己有点乌托邦。刘浩的想法给影片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陈默和美婷的故事有些理想化,也有被美化了的成分。有人戏称这是一种“上半身”感情。另外两个人的关系进展过快,因为发行需要造成结尾也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青年论坛接待站的一位美女说今年要到北京来,要请“陈默”吃饭,她的男朋友要请“美婷”吃饭。
   《王首先的夏天》
   村干部讲话,说到“首先”两个字时,王首先的妈妈生了下他,所以给起了个这样的名字。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王首先的犟,他爬到屋顶调天线要看周润发的电影,弄得家里电视都是雪花点,他爸爸在楼下怎么叫也不行。可见王首先对电影一点不陌生,也非常喜欢。村里来了剧组,王首先当然想去演电影,他好不容易背会了课文,争取到了星星这个角色。可是问题又来了,他怎么都不能理解星星不愿意去城市想留在农村。他发动一个大签名活动,让村里人支持他的看法。因为不理解,所以他说不出导演要求的台词。剧组只好换了个地方拍戏。王首先发现测光表拉下了,就走了长长的路去找剧组。有点像阿巴斯电影里的故事。李继贤说这个电影不是拍给小孩子看的。
   扮演王首先的小演员很木,李继贤跟他说30句话,小孩子也不回答一句,而且跟烟囱一样直挺挺地站着,在影片里倒看不出这些。也许得益于事先几十遍的走位排练。李继贤曾经在河南小城生活过,对农村生活不陌生,说起那段生活他还是很向往,说那时的天非常蓝。在拍片子过程中老乡的淳朴也让他感动,他把拍片子当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都记录在了数码摄像机里,在影片的末尾加了一段他拍摄的素材。剧本给影片带来了先天的不足,王首先出于不理解而背不出一句台词这一安排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都能把最不喜欢的课文背下来。影片流露出编故事的痕迹,这就导致后面的戏有些别扭。王首先还测光表的路上把表给弄丢了,影片安排王首先找了到表,也找到了剧组人员。李继贤说如果让王首先没有找到表可能更好些。
   李继贤一直不忘自己写的剧本,那个故事跟他的成长关系更为密切,有机会他要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电影。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