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选片人的话 倒数第二天放映片目

2009-11-29 08:57:14   来自: dogma_2001 (应亮)
  11月28日
  
  10:00 主体放映 长片
  
  黎小锋《我最后的秘密》
  
  前不久,黎小锋和贾恺带着孩子专程去趟苏州,看望了片中的老太太。老太太身子骨虽不再如前,但还算健康地活着。再过三年,她就要满百岁了。刚刚开拍时,黎小锋和贾恺还在恋爱,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快两岁。
  人生一世,好象简单但又复杂。简单的是每个人都要死去;复杂的是有时仿佛我们对自己人生还能有“选择”的权利……
  《我最后的秘密》讲述了苏州老城一条粉墙黛瓦的老街上,一位九旬老太太和她六旬保姆之间的故事。这对老人天天吵吵闹闹,既彼此抱怨,又相守相依……
  什么是我们应该去珍惜的,什么是我们应该舍弃的,我们在看别人的“戏”时好象清楚得很,换到我们自己,却又纠葛其中,不知取舍。
  影片拍摄了七年的时间,现在剪辑出的片本是90分钟,影片呈现的故事,相信每位观众各有各的参悟。(周浩)
  
  
  13:30 主体放映 剧情短片
  
  舒浩仑《少年血》
  
  点缀式的时代情怀,没多少私人表达,每个环节都绷得很紧。导演自认,这是做产业化长片前的小练习。但,片子也足够诱人。
  制作规格挺高的,创作也达一定程度,自我审查若隐若现——这些元素共同促成了本片的CIFVF09之行。(应亮)
  
  
  王文海《闭眼,醒来》
  
  比较学生气的一部短片,可好就好在有股气。而作者的另一部《基里巴斯Kiribati》,确确实实毫无生气。
  作者王文海给我的印象是:有条有理,精精致致;作品《闭眼,醒来》给我的感觉是:表达欲高涨,技术多于意识。——这不是坏事,但未来需要更多机缘,更多清醒。清醒并不难,机缘却是强求不来的。
  我的直觉是:该作者会进行持续性的创作,这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天分。(应亮)
  
  
  杨平道《阳春之春》
  
  杨平道只写了个爱情剧本,却因找不到女演员,不得不改成同志情事,并亲自出演。仅本片的创作过程,已印证了爱情可拯救和超越一切的道理。
  粗粗的黑白影像、温润的南国气息、春意绵绵的同志之爱,甚至还有陈升的吟唱。。。平稳舒缓,断臂山在小城阳春化作了一汪湖水。
  短片可说成功,但我并不认同这是因一次演员事故而偶成。杨平道之后那部长达近5个小时的纪录片《家谱Family Tree》,更证明了其充沛的表达欲,以及创作上的多重可能。(应亮)
  
  
  杨瑾《几颗智齿》
  
  围绕着“智齿”展开的半剧情半纪录式的电影。导演经常会在你看得有点不耐烦的时候突然来一下冷幽默。对演员——或是采访对象的选择、控制透露出创作者的独特气质。如果你喜欢看一些小聪明的处理,这部片子能满足你的要求。(云中)
  
  
  15:40 主体放映 动画+纪录短片B
  
  张弓《红姐》
  
  我非常喜欢在四合院中,镜头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子到街道的不断穿梭,
  而且红卫兵殴打张善仁时变为土狼,火车变为大鸟等镜头另人映像深刻!(雷磊)
  
  
  丛龙飞《民工》
  
  作者丛龙飞在这部动画中运用了上千张的素描手稿,这种创作过程是倔强而执着的,
  然而用这种语言表现民工的生存状态,我觉得又是非常浪漫的。(雷磊)
  
  
  马匡霈《我说啊。。。我说》
  
  非常细腻的动画作品,更有趣的是,
  我在加拿大有遇到作者的大学老师,得知作者在一年前确实有收到错误地址的包裹,
  然后在信件交往中成为笔友。(雷磊)
  
  
  《雷磊动画短片集:鸭梨还是外星人,宇宙棉花糖,彩色魔方和乒乓球》
  
  让人想起久别的童趣:上课时开小差,总把课本和作业本画得象花脸猫一样。在片中的世界,你会发现从前静止的一幅幅课堂大作,一笔笔简陋的红蓝圆 珠笔迹,随着散漫的感觉,在粗糙作业本上生动起来。大鸭梨,白棉花,外星人......回过神来,已下课了,课室空荡荡,只有乐声和情绪回荡心中。《彩色魔方与乒乓球》成人化了一些,但内心仍是纯真的。无邪的童年随着世界成长,但仍能在工业化的都市里找到最珍贵的色彩。(云中)
  
  
  李文《老张和小张》
  
  李文的镜头总是笑眯眯的,去年在CIFVF放映的《怨恨》也是这样。
  算不算所谓“行动纪录片”呢?李文只认为自己在“无目的的记录”而已。刺激对象、镜前表演、作者的窥视欲。。。丝毫没有掩藏,大大方方,一切皆是“纪录”,“纪录”并不等于“真相”。(应亮)
  
  
  朱宜《饭碗》
  
  片子的粗糙掩盖不了导演的勇气——或反过来说,导演的勇气掩盖不了片子的粗糙。也许对于这类纪录片,能否接近真相就是它的最大价值。(云中)
  
  
  单佐龙《借我一生I》
  
  作者具备突出的沟通力和选择力,而这正是80后、85后所普遍缺乏的,难得!
  口述历史也好,人物鲜明也好。。。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位年轻作者与一位耄耋老人的生命交错,并因纪录而酿成机缘,该魅力要远远大于影片本身。
  片名里有“I”,那是因为会有“II”,期待一下吧。(应亮)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