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应亮与《乐生活》导演许雅婷笔谈
2009-11-28 09:00:27 来自:
dogma_2001
(应亮)
应亮与《乐生活》导演许雅婷笔谈
编者按:这篇笔谈由应亮发问,许雅婷答复,采取EMAIL方式。第一部分完成于2007年4月16日,第二部分完成于2009年11月14日。时间跨度为两年半。
第一次问答:2007年4月
基础问题1:你大学的名称?何时毕业?将来的打算?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去年畢業,將來會在美國繼續念電影,以流動影像為創作媒介,表述社會議題,不只是為藝術而藝術。
2)基础问题2:为什么有兴趣学习记录片的拍摄?专业就是记录片,是吗?
因為紀錄片是一個與人相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習成長,了解社會的脈落,文化的價值,人權的意義,對於一個年輕學子來說,拍攝紀錄片能增長自己的閱歷,思考事情背後更深刻的價值和意義。紀錄片不只是紀錄一個現實,它也看到創作者的本質,真真實實的與自己內在溝通。
紀錄片現在是我比較專長的創作類型,樂生活其實算是第一部稱得上作品的作品,過去的創作很多,廣告實驗片..等,但這次的經驗,其實是邊學習邊創作,但因為很投入,也讓自己在專業技術和結構思考上多有進步。
3)基础问题3:拍摄《乐生活》的起因?一共拍摄多长时间?为什么剪辑成29分钟的短片?是否有长片版本?素材一共是多少?
那時經過學生轉錄於網路上的文章,得知原來在台北,我居住那麼久的生活城市中,有一群因為痲瘋病被隔離一輩子的老人家,他們有好多故事値得讓社會大眾聽到,有好多經驗讓後帶子孫仔細思考,後來進入樂生院,看到學生為他們舉辦的音樂會,他們所唱的歌,都是院民自己創作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歌詞,都是幾十年來痛苦心酸的感想,令人感動,也因此就開始拍了,一拍就拍了快一年,完成了樂生活,樂生活後,兩個導演都以各自的方式關心樂生,目前我以影像繼續幫助運動,用網路變成一個新的平台,把媒體不報導的事情說出來。
29分鐘版本,其實我們努力把議題專注於,院民的心聲,因為這是我們最直接的感動,也是整個樂生運動的核心價值,29分鐘剛剛好能說清楚這些故事和價值,以及各個政府單位的態度,也因此沒有比較長的版本,未來或許有,但是整體運動還在進行中,對於我來說,還不能完全完成一個片子。素材大約60小時,因為是邊拍邊學,所以拍攝量很大,面向很廣,但嚴謹的剪輯還是最後能讓樂生活結構清楚和議題明確的主要因素。
4)基础问题4:你一共拍摄了几部纪录片?都是什么题材?有关乐生的有几部?将来会有兴趣拍摄剧情片吗?
之前都是學校共同作業,題材必須跟其他同學配合,所以樂生活算是第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關於樂生的影像很多,大多都是今年製作的短片,有的3分鐘,有的10分鐘,大多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樂生院或是幫助運動而創作的,因為大眾媒體為了要特意呈現樂生與市民的對立和學生與警方的衝突,而播放出誤導大眾的不正確訊息。身為一個關心樂生院的影像創作者,應該利用自己的資源,讓更多關心樂生院議題的朋友,藉由另一個管道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這是我能利用我的專業,為這個運動所做的。
將來有興趣拍劇情片,但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份(哈),畢竟還沒完成過一個完整的劇情片,不過目前想拍一些跟社會議題相關的片子,譬如外籍勞工或是關於國族文化認同等議題,利用紀錄片的紀實特性與劇情片的引導性作一個結合。
5)基础问题5:你最喜欢的记录片导演是谁?
ROSS KAUFFMAN 和 ZANA BRISKI的BORN INTO BROTHELS他們讓我發現紀錄片是有力量的,於是激發了我開始拍紀錄片的動力。
6)院民有三百人,你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完成片里的那几个主要人物,是什么吸引你选择他们的?
文章伯雖然身體不方便,但他積極面對自己身體的缺憾,想辦法繼續照顧自己,煮飯煎魚洗衣服,面對過去神經的痛苦,活著對於他是一個奇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他不只是走過來,還笑看自己的人生。阿英看來是個普通的中年婦女,雖然自己身為弱勢,卻永遠不忘照顧比他更弱勢的阿公阿媽和流浪貓貓狗狗,生活雖然很苦,但是她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富子阿姨在抗爭中,雖然總是看到政治人物的無情,大眾的冷漠,但她還是對這個社會沒有灰心。會長雖然在樂生院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的智慧卻超過那些官員,並且勇敢的帶領樂生院民走出來。這些人物,都有一股勇氣,一股為生命尊嚴努力的勇氣,那是現代社會慢慢遺忘的價值。
7)你在拍摄《乐生活》的过程中,和另一位导演林婉玉是如何协作的?
我們一起討論剪輯,聲音,內容,幾乎一切的事情。現場分工,大多我負責攝影,他負責收音。很多技術方面,我常念專業相關書籍跟他分享。當然游靜老師的指導跟提醒,也是整部片品質的重要關鍵。
8)我发现你的镜头和声音很克制,但也非常抒情,这个基调是你一开始就选择了的吗?为什么?
我們一直在討論搧情這件事情,音樂的使用很容易帶領觀眾情緒,在許多紀錄或是劇情片裡都使用太過火了。每一個訊息,不論是影像跟聲音都有它的意義,會有它的效果,今天樂生院這個事件,本身是很複雜的,所以我們用簡單的方式呈現,譬如台北市台北縣和中央跟樂生院是什麼樣的關係和態度,藉由運動抗爭的片段說清楚,雖然每一個運動跟抗爭的訴求都會很多,訊息也會很複雜,但必須要抽出其中最主要的訊息來呈現,不需要太多,夠清楚就好了。另外,阿公阿媽的情感是滿滿的,所以在聲音上面,就更應該節制,譬如音樂就應該用他們的歌聲,因為這些歌聲不只是說著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當初情感的來源。在選擇影像上,游靜老師的提醒是最重要的,要拍好,不好的畫面不要用,收音要收好,不好的聲音不要用,要當每個拍攝鏡頭未來都會用,我們也很認真的面對每個畫面,甚至剪輯都是寫逐字稿,也是這樣,樂生活影像跟聲音,比較穩定,結構上不會太混亂。
9)你是一位记录片工作者,同时又在参与社会运动,你如何看待记录片和社会运动的关系?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你的双重身份的?
我認為這是每個紀錄片導演都會遇到的問題,不夠投入議題,所呈現的深度就不足,太投入議題,又容易耽溺,時時要提醒自己。拍樂生活的時候比較抽離運動,這時候問題比較不大,尤其兩個導演,多少有牽制的作用。當然每個導演一定有觀點,由觀點為基礎,去思考如何用影像,比較客觀跟抽離的態度,來說這主觀跟充滿感情的觀點,時時要拉住自己。
現在距離樂生活已經快一年了,對於樂生的運動越來越了解和投入,從不在運動本身,到參與運動,用行動去保留樂生院,我常對別人說,我從紀錄片工作者變成運動者,雖然都拿著攝影機,但是心情不一樣,狀態不一樣,所拍的東西也不一樣,有時候拍一拍會跟著喊口號,所以我說我已經不是在拍紀錄片了。對我的感覺,樂生院不再只是被拍攝的題材,我不能憑著專業,去猜想未來樂生院被拆後,阿公阿媽身體和生活的變化,然後作出具有故事性的結構。我做不到,所以我轉換身份,變成一個幫助運動的影像紀錄者。
10)你和镜头里的阿姨、阿伯的关系,在拍摄过程中是否有变化?
當初都會拿攝影機去拍他們,現在大多放下攝影機跟他們聊天,聊最近的生活..等。不過情感上面沒什麼變化,我說過拍紀錄片是一個跟人相處的過程,雖然攝影機會有一些化學變化,但是人與人相處的真實情感不會那麼容易整體性的被改變。不過因為現在關心的方向和人物越來越多,所以反而不會一來樂生院就直接找金英阿姨和文章阿伯聊天,先處理一些事情,關心不同的人,然後還是會跟金英阿姨跟文章伯聊聊。
11)拍摄《乐生活》,对你本人产生的最大影响或者作用是什么?
很多影響,過去我也是對社會議題很冷漠的學生族群,討厭那些為了選舉玩花招的政客,但是今天我了解更多,甚至不再躲在攝影機或是人群後面,我站出來用不太好的口才說一些話,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開始知道,影像的力量,它不只是屬於電影院或博物館這些中產階級的產物中,它可以深入到人群,它的力量是超越口語跟文字的,在不知不覺中是可以影響某些人的。所以當影像開始關注於社會議題或是弱勢身上時,它的力量往往更大也更深刻,我發覺影像新的可能性,它可利用在文化人類學歷史學中,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和歷史紀錄表述方法,這是我藉由樂生活放映後新的體驗,也讓我更知道未來可能可以怎麼走,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另外認識一群很不錯的人,雖然有些過客,但在我年輕生命中留下了些痕跡。
12)你对乐生的前景有多少信心,同时你对你的影像在这场社运当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少信心?
我的信心…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如回到我對台灣政治和社會的信心,老實說很難說,台灣是個多變的社會,樂生院這件事情必須回到政治的場域上運作,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就像上個禮拜,我已經有了最絕望的心理準備,看著那些反迫遷失敗的影像,安慰阿公阿媽,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如今行政院院長一句話,又改變了絕望的情勢。但還是要靠自己,要靠人民的力量,讓這些政治承諾變成具體施政,不然一切又回到原點。
11月4日应亮的去信:
雅婷,
我刚才重读一遍(第一次问答),感触很深,不光因为时光,而是因为当初你的观点。我发还给你看下。稍晚点,我追问几个现在的问题,可完成一个整体。
没想到,两年半前的访谈今天终有机会印出来了,且有一个时间上的呼应。
应亮
2009年11月4日雅婷的回复:
謝謝你在這個時間點跟我連絡
剛從國外回台灣工作的我
帶著過去對拍片對社會的熱情回來
雖然才短短一個禮拜
發現電影工業裡面的權力結構 慢慢的改變我那時單純對拍片的想法
現在的我對電影拍片有個想法是 創作人得去玩這些權力關係
但看著以前的文章 覺得以前的我好明智 現在我雖還能感受到當時對話的感覺 但還得不停的警覺自己不能改變不能改變
創作人眼睛純純的看著創作 那個力量是很大的
看了文章 重新思考
謝謝你
第二次问答:2009年11月
1)能介绍下乐生今天的状况吗?
當時片中的樂生院在政府技術性杯葛下大半被拆除,雖然美其名為部份原地保留,然而樂生院的景色不再,只剩下一些保留的院舍跟滿地施工後的殘破屋瓦。學生和部份院民仍然在有限的協商空間中,爭取那微薄剩下來的權益。
2)两年半以来,你和乐生的关系有变化吗?你和那些阿姨、阿伯还在联络吗?
兩年半中,我離開的台灣到美國芝加哥念書,關係從很密切道地理上的疏離,曾經為不能在緊要關頭無法用身體和他們一起抵抗而生氣難過,曾經在孤單無力的夜晚聽著樂生那卡西的音樂想起家鄉想起過去,曾經每隔一段時間看到樂生的改變感到唏噓,在很多熟悉跟陌生中拉扯,罪惡感和思念情之間迴盪。
和阿姨阿伯都還有連絡,每次回去都覺得他們老了一點,有些人生病了,時間一直快速的消耗他們身體的能量,在老人身上更明顯看到時間的無情。
3)描述下两年半之前的你和今天的你——有不同吗?
對於創作,有更多多樣性的理解,更清楚創作與我的關係,兩年前,似乎是我想利用創作讓人知道這世界發生了甚麼事情,現在覺得,創作讓我認識了自己和世界,是我身體內必要的養分,讓我重新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很多我認為重要的事情.
也想念起兩年半前的純粹,就是一個相信走到了那時候,因為一個信念,去街頭衝闖,每天都覺得自己做得是有意義的事情,感覺到血液在身體上流動。如今人長大了,似乎沒那麼浮躁。
兩年後的我,重新開始,試圖逃離當初樂生活的成功,但往往為了一些小事情而擔憂,為了五斗米也折了腰,開始學習那些社會化的事情,我一直每天得告訴自己是誰。
4)假设请你再次回答这个问题,你的答案会有所补充或者变化吗?问题是:拍摄《乐生活》,对你本人产生的最大影响或者作用是什么?
我覺得是身為一個人的同理心,去尊重那些真正在受苦的人們,用不同的角度去想這社會的問題,然後學會去真心對待每个值得對待的人,並讓我知道影像的社會性,能成為一個交通的平台。
5)未来的打算。
Keep making work and be true to myself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9-12-02 10:10:19
安如泰山
(四川自贡)
经典。。。。。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造影青春: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CIFVF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编者按:这篇笔谈由应亮发问,许雅婷答复,采取EMAIL方式。第一部分完成于2007年4月16日,第二部分完成于2009年11月14日。时间跨度为两年半。
第一次问答:2007年4月
基础问题1:你大学的名称?何时毕业?将来的打算?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去年畢業,將來會在美國繼續念電影,以流動影像為創作媒介,表述社會議題,不只是為藝術而藝術。
2)基础问题2:为什么有兴趣学习记录片的拍摄?专业就是记录片,是吗?
因為紀錄片是一個與人相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習成長,了解社會的脈落,文化的價值,人權的意義,對於一個年輕學子來說,拍攝紀錄片能增長自己的閱歷,思考事情背後更深刻的價值和意義。紀錄片不只是紀錄一個現實,它也看到創作者的本質,真真實實的與自己內在溝通。
紀錄片現在是我比較專長的創作類型,樂生活其實算是第一部稱得上作品的作品,過去的創作很多,廣告實驗片..等,但這次的經驗,其實是邊學習邊創作,但因為很投入,也讓自己在專業技術和結構思考上多有進步。
3)基础问题3:拍摄《乐生活》的起因?一共拍摄多长时间?为什么剪辑成29分钟的短片?是否有长片版本?素材一共是多少?
那時經過學生轉錄於網路上的文章,得知原來在台北,我居住那麼久的生活城市中,有一群因為痲瘋病被隔離一輩子的老人家,他們有好多故事値得讓社會大眾聽到,有好多經驗讓後帶子孫仔細思考,後來進入樂生院,看到學生為他們舉辦的音樂會,他們所唱的歌,都是院民自己創作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歌詞,都是幾十年來痛苦心酸的感想,令人感動,也因此就開始拍了,一拍就拍了快一年,完成了樂生活,樂生活後,兩個導演都以各自的方式關心樂生,目前我以影像繼續幫助運動,用網路變成一個新的平台,把媒體不報導的事情說出來。
29分鐘版本,其實我們努力把議題專注於,院民的心聲,因為這是我們最直接的感動,也是整個樂生運動的核心價值,29分鐘剛剛好能說清楚這些故事和價值,以及各個政府單位的態度,也因此沒有比較長的版本,未來或許有,但是整體運動還在進行中,對於我來說,還不能完全完成一個片子。素材大約60小時,因為是邊拍邊學,所以拍攝量很大,面向很廣,但嚴謹的剪輯還是最後能讓樂生活結構清楚和議題明確的主要因素。
4)基础问题4:你一共拍摄了几部纪录片?都是什么题材?有关乐生的有几部?将来会有兴趣拍摄剧情片吗?
之前都是學校共同作業,題材必須跟其他同學配合,所以樂生活算是第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關於樂生的影像很多,大多都是今年製作的短片,有的3分鐘,有的10分鐘,大多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樂生院或是幫助運動而創作的,因為大眾媒體為了要特意呈現樂生與市民的對立和學生與警方的衝突,而播放出誤導大眾的不正確訊息。身為一個關心樂生院的影像創作者,應該利用自己的資源,讓更多關心樂生院議題的朋友,藉由另一個管道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這是我能利用我的專業,為這個運動所做的。
將來有興趣拍劇情片,但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份(哈),畢竟還沒完成過一個完整的劇情片,不過目前想拍一些跟社會議題相關的片子,譬如外籍勞工或是關於國族文化認同等議題,利用紀錄片的紀實特性與劇情片的引導性作一個結合。
5)基础问题5:你最喜欢的记录片导演是谁?
ROSS KAUFFMAN 和 ZANA BRISKI的BORN INTO BROTHELS他們讓我發現紀錄片是有力量的,於是激發了我開始拍紀錄片的動力。
6)院民有三百人,你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完成片里的那几个主要人物,是什么吸引你选择他们的?
文章伯雖然身體不方便,但他積極面對自己身體的缺憾,想辦法繼續照顧自己,煮飯煎魚洗衣服,面對過去神經的痛苦,活著對於他是一個奇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他不只是走過來,還笑看自己的人生。阿英看來是個普通的中年婦女,雖然自己身為弱勢,卻永遠不忘照顧比他更弱勢的阿公阿媽和流浪貓貓狗狗,生活雖然很苦,但是她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富子阿姨在抗爭中,雖然總是看到政治人物的無情,大眾的冷漠,但她還是對這個社會沒有灰心。會長雖然在樂生院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的智慧卻超過那些官員,並且勇敢的帶領樂生院民走出來。這些人物,都有一股勇氣,一股為生命尊嚴努力的勇氣,那是現代社會慢慢遺忘的價值。
7)你在拍摄《乐生活》的过程中,和另一位导演林婉玉是如何协作的?
我們一起討論剪輯,聲音,內容,幾乎一切的事情。現場分工,大多我負責攝影,他負責收音。很多技術方面,我常念專業相關書籍跟他分享。當然游靜老師的指導跟提醒,也是整部片品質的重要關鍵。
8)我发现你的镜头和声音很克制,但也非常抒情,这个基调是你一开始就选择了的吗?为什么?
我們一直在討論搧情這件事情,音樂的使用很容易帶領觀眾情緒,在許多紀錄或是劇情片裡都使用太過火了。每一個訊息,不論是影像跟聲音都有它的意義,會有它的效果,今天樂生院這個事件,本身是很複雜的,所以我們用簡單的方式呈現,譬如台北市台北縣和中央跟樂生院是什麼樣的關係和態度,藉由運動抗爭的片段說清楚,雖然每一個運動跟抗爭的訴求都會很多,訊息也會很複雜,但必須要抽出其中最主要的訊息來呈現,不需要太多,夠清楚就好了。另外,阿公阿媽的情感是滿滿的,所以在聲音上面,就更應該節制,譬如音樂就應該用他們的歌聲,因為這些歌聲不只是說著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當初情感的來源。在選擇影像上,游靜老師的提醒是最重要的,要拍好,不好的畫面不要用,收音要收好,不好的聲音不要用,要當每個拍攝鏡頭未來都會用,我們也很認真的面對每個畫面,甚至剪輯都是寫逐字稿,也是這樣,樂生活影像跟聲音,比較穩定,結構上不會太混亂。
9)你是一位记录片工作者,同时又在参与社会运动,你如何看待记录片和社会运动的关系?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你的双重身份的?
我認為這是每個紀錄片導演都會遇到的問題,不夠投入議題,所呈現的深度就不足,太投入議題,又容易耽溺,時時要提醒自己。拍樂生活的時候比較抽離運動,這時候問題比較不大,尤其兩個導演,多少有牽制的作用。當然每個導演一定有觀點,由觀點為基礎,去思考如何用影像,比較客觀跟抽離的態度,來說這主觀跟充滿感情的觀點,時時要拉住自己。
現在距離樂生活已經快一年了,對於樂生的運動越來越了解和投入,從不在運動本身,到參與運動,用行動去保留樂生院,我常對別人說,我從紀錄片工作者變成運動者,雖然都拿著攝影機,但是心情不一樣,狀態不一樣,所拍的東西也不一樣,有時候拍一拍會跟著喊口號,所以我說我已經不是在拍紀錄片了。對我的感覺,樂生院不再只是被拍攝的題材,我不能憑著專業,去猜想未來樂生院被拆後,阿公阿媽身體和生活的變化,然後作出具有故事性的結構。我做不到,所以我轉換身份,變成一個幫助運動的影像紀錄者。
10)你和镜头里的阿姨、阿伯的关系,在拍摄过程中是否有变化?
當初都會拿攝影機去拍他們,現在大多放下攝影機跟他們聊天,聊最近的生活..等。不過情感上面沒什麼變化,我說過拍紀錄片是一個跟人相處的過程,雖然攝影機會有一些化學變化,但是人與人相處的真實情感不會那麼容易整體性的被改變。不過因為現在關心的方向和人物越來越多,所以反而不會一來樂生院就直接找金英阿姨和文章阿伯聊天,先處理一些事情,關心不同的人,然後還是會跟金英阿姨跟文章伯聊聊。
11)拍摄《乐生活》,对你本人产生的最大影响或者作用是什么?
很多影響,過去我也是對社會議題很冷漠的學生族群,討厭那些為了選舉玩花招的政客,但是今天我了解更多,甚至不再躲在攝影機或是人群後面,我站出來用不太好的口才說一些話,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開始知道,影像的力量,它不只是屬於電影院或博物館這些中產階級的產物中,它可以深入到人群,它的力量是超越口語跟文字的,在不知不覺中是可以影響某些人的。所以當影像開始關注於社會議題或是弱勢身上時,它的力量往往更大也更深刻,我發覺影像新的可能性,它可利用在文化人類學歷史學中,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和歷史紀錄表述方法,這是我藉由樂生活放映後新的體驗,也讓我更知道未來可能可以怎麼走,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另外認識一群很不錯的人,雖然有些過客,但在我年輕生命中留下了些痕跡。
12)你对乐生的前景有多少信心,同时你对你的影像在这场社运当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少信心?
我的信心…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如回到我對台灣政治和社會的信心,老實說很難說,台灣是個多變的社會,樂生院這件事情必須回到政治的場域上運作,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就像上個禮拜,我已經有了最絕望的心理準備,看著那些反迫遷失敗的影像,安慰阿公阿媽,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如今行政院院長一句話,又改變了絕望的情勢。但還是要靠自己,要靠人民的力量,讓這些政治承諾變成具體施政,不然一切又回到原點。
11月4日应亮的去信:
雅婷,
我刚才重读一遍(第一次问答),感触很深,不光因为时光,而是因为当初你的观点。我发还给你看下。稍晚点,我追问几个现在的问题,可完成一个整体。
没想到,两年半前的访谈今天终有机会印出来了,且有一个时间上的呼应。
应亮
2009年11月4日雅婷的回复:
謝謝你在這個時間點跟我連絡
剛從國外回台灣工作的我
帶著過去對拍片對社會的熱情回來
雖然才短短一個禮拜
發現電影工業裡面的權力結構 慢慢的改變我那時單純對拍片的想法
現在的我對電影拍片有個想法是 創作人得去玩這些權力關係
但看著以前的文章 覺得以前的我好明智 現在我雖還能感受到當時對話的感覺 但還得不停的警覺自己不能改變不能改變
創作人眼睛純純的看著創作 那個力量是很大的
看了文章 重新思考
謝謝你
第二次问答:2009年11月
1)能介绍下乐生今天的状况吗?
當時片中的樂生院在政府技術性杯葛下大半被拆除,雖然美其名為部份原地保留,然而樂生院的景色不再,只剩下一些保留的院舍跟滿地施工後的殘破屋瓦。學生和部份院民仍然在有限的協商空間中,爭取那微薄剩下來的權益。
2)两年半以来,你和乐生的关系有变化吗?你和那些阿姨、阿伯还在联络吗?
兩年半中,我離開的台灣到美國芝加哥念書,關係從很密切道地理上的疏離,曾經為不能在緊要關頭無法用身體和他們一起抵抗而生氣難過,曾經在孤單無力的夜晚聽著樂生那卡西的音樂想起家鄉想起過去,曾經每隔一段時間看到樂生的改變感到唏噓,在很多熟悉跟陌生中拉扯,罪惡感和思念情之間迴盪。
和阿姨阿伯都還有連絡,每次回去都覺得他們老了一點,有些人生病了,時間一直快速的消耗他們身體的能量,在老人身上更明顯看到時間的無情。
3)描述下两年半之前的你和今天的你——有不同吗?
對於創作,有更多多樣性的理解,更清楚創作與我的關係,兩年前,似乎是我想利用創作讓人知道這世界發生了甚麼事情,現在覺得,創作讓我認識了自己和世界,是我身體內必要的養分,讓我重新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很多我認為重要的事情.
也想念起兩年半前的純粹,就是一個相信走到了那時候,因為一個信念,去街頭衝闖,每天都覺得自己做得是有意義的事情,感覺到血液在身體上流動。如今人長大了,似乎沒那麼浮躁。
兩年後的我,重新開始,試圖逃離當初樂生活的成功,但往往為了一些小事情而擔憂,為了五斗米也折了腰,開始學習那些社會化的事情,我一直每天得告訴自己是誰。
4)假设请你再次回答这个问题,你的答案会有所补充或者变化吗?问题是:拍摄《乐生活》,对你本人产生的最大影响或者作用是什么?
我覺得是身為一個人的同理心,去尊重那些真正在受苦的人們,用不同的角度去想這社會的問題,然後學會去真心對待每个值得對待的人,並讓我知道影像的社會性,能成為一個交通的平台。
5)未来的打算。
Keep making work and be true to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