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不知道——杨瑾关于2000年以来的山西独立电影印象(作者版)

2009-11-25 20:23:32   来自: fanhallfilm
  去年,张献民老师邀请我写一篇“2000年以来的山西独立电影”。他说:“本来想请董冰峰来写,不过他最近在写另外一个区域的,所以就请你来写。”说实话,我不知道。但他末了问我:“你敢不敢写。”我说:“当然。”
  
  首先,独立电影在我的概念中很模糊。我仔细地了解了一下,原来是指美国的一些导演为了使电影保持艺术性,为了反对好莱坞大工业生产,而进行的一场运动。可是,在中国,它很复杂,而且也越来越广泛。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制作成本,人人可以拍片。学习电影的学生作业是独立电影的一种,一个学生一年要做好几个学生作业,毕业的时候还要拍毕业大戏,我不知道,有多少。
  
  2000年的时候,我高中毕业,升入了山西电影学校(后来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合并,成为电视摄像系。)那个时候,数字技术还不是那么普及。学生作业还是用模拟摄像机拍摄,所以作品不是那么多。不过,那个时候,山西的影视学校很多。有华北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在山西电影学校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合并基础上成立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电视艺术系,影视表演系,节目主持系。这些学校是专门从事影视教育的。还有一些综合大学,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山西大学的影视文学系,理工大学的摄影专业。跟影视相关的学校很多,学生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这些学生当中肯定有拍独立电影的。
  
  为什么分区域来写,比如山西,可能是因为山西的独立电影导演够多,足够一篇文章的容量;也可能是因为山西的导演作品有山西的气味,需要放在一起写。我不知道。
  
  为什么要从2000年开始写?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新的世纪,涌现了更多的导演,拍出了更多的作品。让人们意识到,山西的无论独立电影还是电影,很多,还不错。2000年之前,可能就是第六代的“地下电影”时代;2000年之后,才有了真正的“独立电影”。它和“禁片”“地下电影”都不同,它自甘成为“独立电影”。“禁片”大部分是在拍摄之前通过了广电部门的审查,拍摄出来之后不符合什么什么要求,被禁掉了,不许播放。比如张艺谋的《活着》,有国家的大制片公司大投资大明星,它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地下电影”可能更多的指第六代导演们起步的时候,自己找投资制作电影,拿去广电部门送审,不能通过,成为禁片,地下播放,海外传播。到了2008年,“独立电影”才真正独立起来。一部分导演自筹资金,低成本制作电影,不去送审。比如崔子恩,应亮。崔子恩说的很有意思:“既然审查制度是不合理的,那么大家都不去送审,那么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在他看来,要自由地表达,是独立电影最重要的精神。另一部分导演在拍摄之初就通过了审查,比如赵晔拍摄了《扎赉诺尔》,李红旗拍摄了《黄金周》,可他们仍然保持了自由独立的思想,用独立制作的方式完成。他们的电影也参加了国内外许许多多的独立电影节,大家都把他们的电影算作独立电影。看来2000年到现在,独立电影的概念更宽了,更注重自由的表达。
  
  我不知道2000年以来的山西独立电影是怎么一个发展脉络,怎样一个景况。所以我搜集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片子。因为不能搜集到所有的片子,也不能把每一部片子都看完。还有一两个片子没有查到确切资料。所以,按照资料格式,还是按导演写比较好。
  
  
  一些以剧情片创作为主的导演和他们的作品:
  
  贾樟柯,来自汾阳,最有名的是杏花村汾酒。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0年,他完成了史诗性的青春漂流《站台》,在汾阳,平遥等地取景,是我最喜爱的他的电影。2001年,他有两部短纪录片《公共场所》和《狗的状况》。2002年,他完成了《任逍遥》,在大同拍摄,讲两个青年劫银行未遂的故事。到这里,我应该先停一下。贾樟柯接下来的电影,有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参与,那么,它们还是独立电影吗?从字幕上来看,他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没怎么变化,一直到《24城记》,都还是余力为,张阳,周强••••••他还是经常使用DV,HDV,更高一点的就是高清。他还是带着独立的思考,去观察这个社会。他一直延用独立的方式制作电影。我不知道,他的其余电影还是独立电影吗!但出于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应该写下他所有的电影。2004年贾樟柯完成了《世界》,主要在北京世界公园取景,里面的主题歌也是由导演作词。2006年,贾樟柯完成了纪录片《东》,记录了画家刘小东在中国三峡和泰国两地写生。此后,贾樟柯拍摄了许多类似的“广告片”:《无用》(2007),《我们的十年》(2007),《二十四城记》(2008) ,《河上的爱情》(2008)。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贾樟柯完成了《三峡好人》,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是第六代导演取得的最高艺术认可。
  
  韩杰,来自孝义,和大同一样,也是一个产煤基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2年,他完成了短片《过年》。也是2006年,他以《赖小子》拿到了年初第一个电影节的大奖,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金老虎奖。他的两部影片主要在孝义拍摄。
  
  宁浩,来自太原,称龙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其实之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大约2001年,他完成了短片《星期四星期三》。2003年完成了《香火》,在大同拍摄。2005年《绿草地》。还有后面的两部商业电影。2006年《疯狂的石头》。2007《疯狂的赛车》。在我看来,在中国,宁浩是一位比较全能的导演。他不光能拍MV,还可以拍电视剧-由他执行导演的《中国式离婚》也是当年的收视冠军。他还可以拍好艺术电影-《香火》。他还可以做成功的商业电影。
  
  2006年,是山西电影很成功的一年,韩杰获得新年第一个电影奖,贾樟柯获得了最高的艺术电影奖,宁浩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不管怎样,他们是或曾是一名独立电影导演。
  
  王晶,女,来自稷山,最有名的是稷山麻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现在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书,教电影。2007年,她完成了处女作《街口》,全片在稷山县城取景。
  
  王耀峰,同样来自汾阳。毕业于华北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2004完成了短片《那年暑假》,在汾阳拍摄。他后来到北京工作,边工作边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2007年完成了16mm电影短片《无奈的驴子》-纪念他去世的好朋友李振怀。
  
  魏晓军,丁建国,都是华北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的老师。2004年,他俩共同执导了短片《二月物语》。
  
  王恺文,来自阳泉。在家乡拍摄了剧情长篇《小河》。
  李斌,来自高平。2006年在家乡拍摄了《沸点》。
  孙雷,短片《天津天津》。
  侯志斌,短片《七爷》。
  薛鑒羌,2008年完成短片《三只小动物》。
  
  杨瑾,来自平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04年完成《一只花奶牛》,2008年完成《二冬》。
  
  
  一些以纪录片创作为主的导演和他们的作品:
  
  胡新宇,生活在太原。大学音乐老师。2004年完成《男人》。2007年完成《姐姐》。2009年完成《家庭恐惧》(原名《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兄弟姐妹》)。他的拍摄对象大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他的记录是个人化的,私密的。
  
  白补旦,来自右玉。2005年完成《小脚人家》。2008年完成《红色圣境》。都拍摄自他的家乡。
  
  孙晓鹏《八矿》《桂荣戏院》
  
  郭恒奇,平遥人。2009年完成《新堡》。
  
  吴昊昊,在重庆学习电影。2008年出现了吴昊昊。他用实验的方式,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禁止沉默》《批判中国》,《批判昭光》,《kun1行动》《人民艺术家贾晋蜀》等一系列作品。独立纪录片电影导演里,只有他敢说:“吴文光嘛,他老了。”后生最可畏。我见过的山西导演,都很谦虚,他颠覆了山西导演的谦虚。
  
  
  以实验片创作为主的导演和他的作品:
  
  我只认识一个:
  温志康,来自闻喜,最有名的是闻喜煮饼。这个导演最厉害,他的影片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化妆自美术自剪辑自做特效。2006年他完成《三分之一梦》。2009年完成了《面具》和《狂人计划》。
  
  
  ---------------------------------------------------------------------
  
  
  张献民老师说:不光要写“志”的部分,就是文献的部分。还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一下说了三个为什么——山西的导演都在拍山西?为什么为什么他又说了两个为什么——天津的导演去拍三峡?北京的导演去拍甘肃?广东的导演去拍河南?••••••山西的导演都在拍山西。特别是他们的前几部作品,都要回到山西去拍。
  
  说实话,作为导演的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让别的导演来回答,具体如下:
  
  韩杰:首先根本的原因是对故乡的感情,这个感情很复杂,一言难尽。简单说,有依恋,也有失望。我们那里有俗话说:既离不得,又见不得。还有一个原因,在故乡拍摄省钱,便利,适合独立制片。如果一个导演只拍老家,那是没出息的。
  
  王晶:我写剧本写的就是那里的事情咯,当然是在那里拍了。对老家最熟悉嘛。而且拍起来省钱呀,场地全部不用花钱的。当地找的演员、当地找的现场制片、电工、场工、司机……什么的,全都不用花钱的。其实最重要的是,还是一个对什么东西有表达欲望的问题吧。
  
  白补旦:小时候在那里断断续续住过几年,所以印象最为深刻,那个时期对什么都好奇,尤其是看到缠了足的小脚女人们。
  
  王耀峰:故事讲的我小时候的一段回忆,在老家拍,能最大限度再现片子对场景的要求。那里的场景最能打动我。
  
  由此看来,山西的导演们都在自己的家乡完成前几部作品,原因大致有两点:1,剧情,感情的需要。2,省钱,省力。
  
  
  当我问起他们还要不要回家乡拍片?他们的回答如下:
  
  王晶:现在说不好,拍电影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尤其是拍独立电影,没有各种契机刚好凑到那个契口,谁能说得准呢。
  
  韩杰:我从来没想过只要拍片就回老家拍。但老家朋友结婚我还是会回去拍的,当个婚礼片导演。
  
  白补旦:现在北京,山西跑着住,有时因为拍片也到其它一些地方住,现在还没有在老家拍片的计划,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做符合它的事情就好了。不想太多。
  
  王耀峰:有计划。马上就要开拍了,一个剧情长篇,叫《我去2000年》。用高清拍。他很兴奋地说。
  
  看来,这不仅是独立电影的现状,也是中国独立电影的现状。
  
  有朋友跟我说,“咱们谁坚持拍下去,别管是独立电影还是商业电影还是主旋律电影,谁能坚持下去,谁牛”,我说:“咱们不就是想拍一部电影嘛!”
  
  对于独立电影的未来,我想说的是——我不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现象网发表本文并不代表认同或反对上述观点。
  作者:杨瑾
  责编:107CINE(文中黑体为编者所标)

  

2009-11-25 23:27:38  老猪 (暫住中國)

  这年头,文章都有作者版、官方版、民间版、家庭版之分啊
  

2009-11-26 10:32:57  107cine

  影片都可以有导演版,
  文章当然可以有作者版,哈哈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