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正在消失的民族记忆-----顾桃导演访谈
2009-11-23 08:59:25 来自:
dogma_2001
(应亮)
正在消失的民族记忆
-----顾桃导演访谈
中国北部的大兴安岭,有一支颇为传奇的民族——鄂温克族。“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他们世代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拥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2003年,他们走出了大山,搬进了政府所建的定居点。禁猎也随之来临,失去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人深感寂寞。部分族人回到山上,重新开始了传统的生活。
也是在2003年,顾桃进入大兴安岭的深山,开始了对使鹿鄂温克族的拍摄。顾桃为了他的《敖鲁古雅》掏尽了肝胆也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从最初带着兴奋与好奇地第一次进山拍摄,到现在染了毒瘾般地每年都要回到那里住上一段日子,顾桃对敖鲁古雅,对鄂温克倾注了无限的爱,他甚至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通过这部片子人们看到了中国最后的部落的生活,也看到了它背后这个用摄影机将鄂温克文化载入中国史册的草原硬汉。
2009年11月,《敖鲁古雅》成为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CIFVF)开幕影片,我们通过电话采访了顾桃导演。
记者(以下简称问):您是汉族还是鄂温克族
顾桃(一下简称答):我的姥姥和母亲是满族,但我是生在鄂伦春,对鄂温克族比较了解。
问:您这个片子大概拍了多久
答:从04年开始,我最早开始关注是在02年,但是那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开始拍摄是04年。
问:您拍这个片子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答:其实我一开始做纪录片也没有特别明确要干什么,我一开始接触的是摄影、绘画。因为我父亲,他年轻时就和鄂温克人在一起,爬山涉水,后来腿得了关节炎,走不了路,最早的时候,我的初衷是去用相机拍他的老朋友,拍完了给他看一下。但是我到了敖鲁古雅,就发现这个图片没有力量了,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他们拥有的尊严以及自然的生活,这一定要用影像来纪录下来才有力量。
问:敖鲁古雅的猎民为什么又离开定居点重新回到山上。
答:因为要禁猎和生态移民,把猎民的鹿和人都拉下山,但是鹿本身适应不了圈养,它是放养的,在森林里,择季节而食,春天会吃青草,秋天雨季的时候会吃蘑菇,冬天那么深的大雪,它也能从把藓台从雪里刨出来,所以鹿也适应不了山下的城市生活。猎民祖祖辈辈在森林里狩猎,所以猎民也适应不了山下的生活,当时中央台有个新闻报道,欢天喜地的猎民定居了,搬进新家了,其实摄像机背后,所有的鄂温克人都在哭,因为鹿死了好多,所以他们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候又把鹿拉回山上去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的这个纪录片。我拍的是其中的一个猎民点,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山上,但是,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禁猎了,他们就没有枪,所以他们也保护不了驯鹿。
问:这个片中说的最多是柳霞、维佳和何协三个人,我对柳霞、维佳印象比较深,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酒。
答:对,我对现在他们酗酒的理解是这样的,过去他们在狩猎时代是不喝这么多酒的,现在是等于失去了身份,也失去了那种生活的目标。就像片子王瑛说的那样没有身份了。所以酒是麻醉自己的最好一种方式。
问:我们听说了您的一个趣事,您也很爱喝酒,在开研讨会的时候,都会给大家发酒,片中人物也都很爱喝酒,您怎么看待这个“酒”的问题。
答:在这个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世界里,酒让我自己稍微晕一点,我会把这个社会看得很美好,我就会没有那种怀疑、猜疑。
问:那柳霞和维佳跟您处的心态是一样的吗
答:我想是这样的
问:女酋长玛利亚•索对喝酒比较反感,因为她的几个孩子都因酗酒丧命,在片中,我总觉着她的形象不是特别鲜明。
答:因为她不愿意接受拍摄,所以我就得尊重她,一直回避拍她,因为这个版本是在07年剪的,又陆续拍了2年,明年再做一个版本,说实话,这个版本不够成熟,是我第一个片子,因为我太熟悉这个地方了,所以可能有一些人会看不太懂。
问: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柳霞抱着她的小黑狗,说:“我要杀了她,你帮我杀她,咬她。”那个“她”是女酋长吗
答:不是,是她的妈妈。柳霞为什么那么亲近自然里的东西,太阳是她的母亲,月亮是她的父亲,星星是她的儿子。还有她跟小鹿,鹿舔着她的脸,她跟狗的那种亲密。因为她死了两个丈夫,所以在当地民族里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克夫”。别人经常打她,她在社会里没有爱,所以自然、驯鹿、狗成了她情感的寄托。
问:她很纯真,也许别人看来她智力有些问题,但她的话语很有意义,很有哲理。而她的弟弟维佳更像是一个艺术家。
答:对,他就是一个艺术家
问:他说的话也很有艺术,这些是不是来自于他们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
答:生活是一方面,前面有段字幕,300年前他们来自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他们就像俄罗斯这个民族一样,载歌载舞,比较豪放。应该是民族本身的这种魅力、这种民族特质。
问:当她姐姐拿板凳砸他时,他说我们鄂温克族是尊重女性的,他们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暴力
答:他的这种暴力是没有仇恨的,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暴力是因为仇恨产生的,他们的这种暴力是纯洁的暴力,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特别单纯,前一天,他的弟弟把把他姐姐打了,所以第二天,她要把这个还回来。
问: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柳霞他们三个在棚子里聊天,突然白彦波进来就踹了柳霞一脚,是不是他们都排挤柳霞、幼佳
答:白彦波是汉族,找了个鄂温克媳妇,所以他对鹿就和何协他们对鹿就不一样。他把鹿锯完茸就用脚踹那个鹿,何协就说你别蹬它,踹它。这个其实也一种民族性,他把动物就当成动物,而鄂温克人把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问:柳霞张嘴唱的歌都是歌唱太阳、歌唱毛主席,难道她们对现实社会很不满吗
答:对,这是一种苦闷或者困惑,有一句话说的好,作为民族现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就不会永世长存。所以,越弱小的民族,势必就被强势的民族给同化,这一点是很悲哀的。我父亲写的那本书《猎民生活日记》,就是现在网上连载的那个,他们的生活是完全与自然相结合的、最和谐的,而现在全都变了,猎人们无事可作,灌酒便成了唯一的消遣。
问:在您的博客里边好像都是您父亲的日记,您拍这部片子是不是要延续您父亲的一种情感
答:对,因为我们家就在那边,所以我父亲从80年代就用文字来纪录那个民族,我是搞图片摄影的,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民族用我的方式纪录下去。我的素材这几年已经很丰富了,但是我为什么接着拍下去呢,就是想利用自己的镜头把源于自身记忆的点滴保留和记录下来,要把它们留给未来,留给未来的孩子,留给未来的未来,要让他们感受这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文化。
问:那您觉着这个版本还有什么遗憾吗
答:就像我说的太熟悉了,而忽略了不熟悉这个民族的观众了。
问:你现在又在拍什么片子
答:我现在在拍一个有关鄂伦春的题材
问:这些片子现在是还在拍呢,还是进入了剪辑阶段
答:我的纪录片都会用一段时间,比如三年以后、四年以后再去剪这个片子。
问:为什么呢,你是说拍三年到四年,还是拍完以后放三年四年以后再剪
答:拍,因为有时间才有变化,要有时间的积淀在里面。
问:您那个片子公映了吗
答:还没有
问: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获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具国际销售潜力奖”您怎么看待这个奖
答:电影节是我们做纪录片的唯一的出口,因为不像在电视台能够去播放的,但是奖是这样的,比方如说一个画家,画完画放在画廊里,卖了钱,其实那个钱已经不重要了,是因为他把画已经画出来了。
问:这个奖是“最具国际销售潜力奖”,你怎么看待独立纪录片市场和他的未来的发展。
答:我更看重就是现在我们这些人做的这个事本身的意义,如果说市场的话,做纪录片要想去挣钱都很困难的,甚至生存都很难,但是有这么多人在做自已愿意做的题材,用这么长时间去做,这些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纪录片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体验不同人的感受。
采访:刘娟
整理:孙良斌
刘娟,重庆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09级研究生
孙良斌,重庆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09级研究生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造影青春: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CIFVF
-----顾桃导演访谈
中国北部的大兴安岭,有一支颇为传奇的民族——鄂温克族。“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他们世代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拥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2003年,他们走出了大山,搬进了政府所建的定居点。禁猎也随之来临,失去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人深感寂寞。部分族人回到山上,重新开始了传统的生活。
也是在2003年,顾桃进入大兴安岭的深山,开始了对使鹿鄂温克族的拍摄。顾桃为了他的《敖鲁古雅》掏尽了肝胆也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从最初带着兴奋与好奇地第一次进山拍摄,到现在染了毒瘾般地每年都要回到那里住上一段日子,顾桃对敖鲁古雅,对鄂温克倾注了无限的爱,他甚至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通过这部片子人们看到了中国最后的部落的生活,也看到了它背后这个用摄影机将鄂温克文化载入中国史册的草原硬汉。
2009年11月,《敖鲁古雅》成为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CIFVF)开幕影片,我们通过电话采访了顾桃导演。
记者(以下简称问):您是汉族还是鄂温克族
顾桃(一下简称答):我的姥姥和母亲是满族,但我是生在鄂伦春,对鄂温克族比较了解。
问:您这个片子大概拍了多久
答:从04年开始,我最早开始关注是在02年,但是那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开始拍摄是04年。
问:您拍这个片子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答:其实我一开始做纪录片也没有特别明确要干什么,我一开始接触的是摄影、绘画。因为我父亲,他年轻时就和鄂温克人在一起,爬山涉水,后来腿得了关节炎,走不了路,最早的时候,我的初衷是去用相机拍他的老朋友,拍完了给他看一下。但是我到了敖鲁古雅,就发现这个图片没有力量了,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他们拥有的尊严以及自然的生活,这一定要用影像来纪录下来才有力量。
问:敖鲁古雅的猎民为什么又离开定居点重新回到山上。
答:因为要禁猎和生态移民,把猎民的鹿和人都拉下山,但是鹿本身适应不了圈养,它是放养的,在森林里,择季节而食,春天会吃青草,秋天雨季的时候会吃蘑菇,冬天那么深的大雪,它也能从把藓台从雪里刨出来,所以鹿也适应不了山下的城市生活。猎民祖祖辈辈在森林里狩猎,所以猎民也适应不了山下的生活,当时中央台有个新闻报道,欢天喜地的猎民定居了,搬进新家了,其实摄像机背后,所有的鄂温克人都在哭,因为鹿死了好多,所以他们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候又把鹿拉回山上去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的这个纪录片。我拍的是其中的一个猎民点,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山上,但是,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禁猎了,他们就没有枪,所以他们也保护不了驯鹿。
问:这个片中说的最多是柳霞、维佳和何协三个人,我对柳霞、维佳印象比较深,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酒。
答:对,我对现在他们酗酒的理解是这样的,过去他们在狩猎时代是不喝这么多酒的,现在是等于失去了身份,也失去了那种生活的目标。就像片子王瑛说的那样没有身份了。所以酒是麻醉自己的最好一种方式。
问:我们听说了您的一个趣事,您也很爱喝酒,在开研讨会的时候,都会给大家发酒,片中人物也都很爱喝酒,您怎么看待这个“酒”的问题。
答:在这个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世界里,酒让我自己稍微晕一点,我会把这个社会看得很美好,我就会没有那种怀疑、猜疑。
问:那柳霞和维佳跟您处的心态是一样的吗
答:我想是这样的
问:女酋长玛利亚•索对喝酒比较反感,因为她的几个孩子都因酗酒丧命,在片中,我总觉着她的形象不是特别鲜明。
答:因为她不愿意接受拍摄,所以我就得尊重她,一直回避拍她,因为这个版本是在07年剪的,又陆续拍了2年,明年再做一个版本,说实话,这个版本不够成熟,是我第一个片子,因为我太熟悉这个地方了,所以可能有一些人会看不太懂。
问: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柳霞抱着她的小黑狗,说:“我要杀了她,你帮我杀她,咬她。”那个“她”是女酋长吗
答:不是,是她的妈妈。柳霞为什么那么亲近自然里的东西,太阳是她的母亲,月亮是她的父亲,星星是她的儿子。还有她跟小鹿,鹿舔着她的脸,她跟狗的那种亲密。因为她死了两个丈夫,所以在当地民族里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克夫”。别人经常打她,她在社会里没有爱,所以自然、驯鹿、狗成了她情感的寄托。
问:她很纯真,也许别人看来她智力有些问题,但她的话语很有意义,很有哲理。而她的弟弟维佳更像是一个艺术家。
答:对,他就是一个艺术家
问:他说的话也很有艺术,这些是不是来自于他们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
答:生活是一方面,前面有段字幕,300年前他们来自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他们就像俄罗斯这个民族一样,载歌载舞,比较豪放。应该是民族本身的这种魅力、这种民族特质。
问:当她姐姐拿板凳砸他时,他说我们鄂温克族是尊重女性的,他们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暴力
答:他的这种暴力是没有仇恨的,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暴力是因为仇恨产生的,他们的这种暴力是纯洁的暴力,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特别单纯,前一天,他的弟弟把把他姐姐打了,所以第二天,她要把这个还回来。
问:还有一个场景,就是柳霞他们三个在棚子里聊天,突然白彦波进来就踹了柳霞一脚,是不是他们都排挤柳霞、幼佳
答:白彦波是汉族,找了个鄂温克媳妇,所以他对鹿就和何协他们对鹿就不一样。他把鹿锯完茸就用脚踹那个鹿,何协就说你别蹬它,踹它。这个其实也一种民族性,他把动物就当成动物,而鄂温克人把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问:柳霞张嘴唱的歌都是歌唱太阳、歌唱毛主席,难道她们对现实社会很不满吗
答:对,这是一种苦闷或者困惑,有一句话说的好,作为民族现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就不会永世长存。所以,越弱小的民族,势必就被强势的民族给同化,这一点是很悲哀的。我父亲写的那本书《猎民生活日记》,就是现在网上连载的那个,他们的生活是完全与自然相结合的、最和谐的,而现在全都变了,猎人们无事可作,灌酒便成了唯一的消遣。
问:在您的博客里边好像都是您父亲的日记,您拍这部片子是不是要延续您父亲的一种情感
答:对,因为我们家就在那边,所以我父亲从80年代就用文字来纪录那个民族,我是搞图片摄影的,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民族用我的方式纪录下去。我的素材这几年已经很丰富了,但是我为什么接着拍下去呢,就是想利用自己的镜头把源于自身记忆的点滴保留和记录下来,要把它们留给未来,留给未来的孩子,留给未来的未来,要让他们感受这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文化。
问:那您觉着这个版本还有什么遗憾吗
答:就像我说的太熟悉了,而忽略了不熟悉这个民族的观众了。
问:你现在又在拍什么片子
答:我现在在拍一个有关鄂伦春的题材
问:这些片子现在是还在拍呢,还是进入了剪辑阶段
答:我的纪录片都会用一段时间,比如三年以后、四年以后再去剪这个片子。
问:为什么呢,你是说拍三年到四年,还是拍完以后放三年四年以后再剪
答:拍,因为有时间才有变化,要有时间的积淀在里面。
问:您那个片子公映了吗
答:还没有
问:纪录片《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获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具国际销售潜力奖”您怎么看待这个奖
答:电影节是我们做纪录片的唯一的出口,因为不像在电视台能够去播放的,但是奖是这样的,比方如说一个画家,画完画放在画廊里,卖了钱,其实那个钱已经不重要了,是因为他把画已经画出来了。
问:这个奖是“最具国际销售潜力奖”,你怎么看待独立纪录片市场和他的未来的发展。
答:我更看重就是现在我们这些人做的这个事本身的意义,如果说市场的话,做纪录片要想去挣钱都很困难的,甚至生存都很难,但是有这么多人在做自已愿意做的题材,用这么长时间去做,这些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纪录片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体验不同人的感受。
采访:刘娟
整理:孙良斌
刘娟,重庆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09级研究生
孙良斌,重庆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0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