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算命》归来,不思饭

2009-10-26 10:34:00   来自: 叙灵 (北京)  评论 算命
  《算命》是徐童第二部纪录片,第一部是《麦收》。
  电影人黄金华兄给我转述过《麦收》结尾的一组镜头,麦子成熟了,父亲卧倒在病床上,母亲正俯身麦田在弯腰收割麦子,这些由于沉甸而低下头颅的麦穗,在徐童笨拙的镜头里被逐渐放大,它们显得情绪低落。与此同时,镜头移向了正在收拾行李的女儿身上,她一脸茫然,她不得不又要再次进城了,去从事千百年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那种皮肉买卖生意。
  由于离黄金华那次转述的时间太久,现在我的回忆是否准确,已经不可置否,或许这画面里有我更多的想象成分。
  而《算命》则是我昨天下午亲临现场看了的,并且是整整站桩三小时,不顾腿脚麻木,一动不动地,屏住呼吸看完的。
  事后很激动,致使胃病和肝胆病又一次全面复发。之前医生已千嘱咐万嘱咐,我半年内不能再因为任何事而激动了。如果这次因为看了《算命》,我又进了医院,我一定不放过徐童的,直接找他报销医疗费去。
  近几年以来,我写作也不认真搞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片看碟上,大约看了近二千部烂片好片吧,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看完《算命》一样而使人无法平静下来的怪事。
  《算命》是那样的直接、粗糙、朴素,它简直如一根生了锈的尖铁丝,从观影者的肚皮中缓慢穿过,使人痛疼难挨,而又具体说不出是何种滋味。
  徐童你这家伙真有种啊!竟敢弄出这样一部片子,把那些整天呆在自己房间苦思冥想的伪艺术家,给统统打出了原形,致使他们露出了这样的真实面目:成天舒舒服服坐在椅子里,又成天成天地手握自己的漂亮鸡巴,在那儿意淫着。
  而你虽出身于学院,连形式也都不讲究了,干脆无所谓纪录不纪录,无所谓故事不故事,甚至无所谓结构不结构。你说,拍摄的时候,学院教给的那一套东西全都失效,惟一能够抓住记录者的是现场那份真实的感受。
  又是“真实”。八年以前,北村也跟我说过同样的话,他满怀激情地说,“如果一个人在写作上做到了真实,那谁也写不过你。”
  现如今,《麦收》、《算命》这两部直接潜入底层生活的纪录片,就像两记响亮的耳光,再次给我上了清醒的一课。在艺术上,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那些眼皮以内的事情,而是应该拥有一种广阔的胸怀,从那种逼仄的自我空间里脱离出来,去直接感受生活,去跟至今生活在底层的广大人群交心交朋友,从而来获得一种具有新鲜与粗糙的质感的生命体验。
  此时此刻,徐童的纪录片在感动我们之余,也揭示出这样一条千年不变的法则:艺术的本质或许就是直接与朴素,以及最敏锐的生活感受。
  

2009-10-26 17:08:54  卢志新

  这么激动,茶饭不思
  

2009-10-27 19:31:56  明亮

  看过。
  越想越绝望!
  会去自杀吗?
  苟且偷生得了!
  

2009-10-27 19:44:40  卢志新

    越想越绝望!
   会去自杀吗?
   苟且偷生得了!
  
  有思想,
  人来的时候没有思想,人去的时候没有思想,中间一节,则思前想后的。
  苦的你
  

2009-10-28 12:56:22  赵傻傻 (我不想再存在)

  这片子的确很棒
  如果说,杜海滨那次去我们学校,让我开始对纪录片感兴趣,让我拿起DV开始拍摄,那看过徐童的片子,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独立电影人,我应该反应什么样的题材给大家看。
  LZ的评论很棒,比那些在现场争执拍摄是否越轴,灯光是否合理的人,要中肯许多许多!
  

2009-11-05 08:34:42  叙灵 (北京)

  徐童确实是一个不可多见的优秀纪录片导演,遗憾的是无缘一睹他的另一部纪录片《麦收》。
  

2009-11-05 18:15:39  非专业说话

  这片子牛逼,
  顶楼主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叙灵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片名:
算命 
导演:
徐童 
编剧:
 
上映年度:
2009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主演: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