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一些关于《扎赉诺尔》的评论
2009-10-10 19:09:42 来自:
卢志新
评论
扎赉诺尔
位於內蒙古紮賚諾爾的露天煤礦對鐵道迷們來說是一片富有傳奇色彩的土地,它是最後一處可以看到大量蒸汽火車持續運行的地方。在現代中國荒廢的地區,時間流逝地很慢。就像那些國有煤礦和運煤火車一樣,朱老頭也將隨之退出歷史舞臺,他退休前決定去跟孩子們一起居住。然而電影的主要戲劇性情節圍繞著朱老頭的年輕徒弟展開,他無法接受自己工作生涯中的中心人際關係就這樣告一段落。機車的煙霧和蒸汽模糊了我們的視野,人物動作朦朧不明,自開場這一幕起,導演趙曄就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在視覺上精彩,大膽,具有源源不斷開創能力的電影。在影像創作上,每一個鏡頭都是一次冒險。從低機位架設在移動軌道車上的攝影機,到廣角拍攝的空曠原野,“純淨的光線勾勒出了一系列的詩意畫面”。(溫哥華電影節)
大雪,煙霧和曾用於內蒙古紮賚諾爾煤礦運輸的蒸汽火車的畫面是壯麗的,劇情卻淡若止水,它的主人翁是一位退休火車司機和忠誠追隨他的年輕徒弟。
紮賚諾爾煤礦位於內蒙古,是世界上大規模使用蒸汽機車的最後地區之一。它為宏偉的社會主義工業描繪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圖景:火車呼嘯著穿越冰雪覆蓋的草原,留下一縷長長的蒸汽尾跡;停車時,煙霧迷漫在整片土地;遠方的火車噴出的蒸汽如同團團雲朵升起。
影片拍攝期間天寒地凍,通常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影片開場時,兩個火車工人在違規飲酒。老人就要退休了,青年非常珍惜這段師徒情誼。故事安靜而清冷地進行著,青年追隨師傅的腳步,送他踏上歸家的路程,儘管他並沒有什麼充分的理由。
趙曄在上一部高清作品《馬烏甲》(2007)中就盡顯才華,他的畫面蘊含著一種詩意。攝影機時而在人群中穿梭,如追捕逃脫的豬玀那場戲;時而高貴的滑行,如龐大的火車修理車間場景。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共產主義工人生活的碎片。因為偷著喝酒,火車工人受到了嚴厲的處罰,而傳統音樂節目幾乎吸引不了什麼觀眾――儘管歌手大膽的煽動著情緒:“Come on! Let’s go!”
――第3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2009
Bright Future Sections
在一節如同從19世紀博物館開出的封閉蒸汽火車頭裏,兩位機車人員,老朱與他的徒弟李治中就著大蒜與啤酒小吃嚼著雞腿,籠罩著他們的是讓人幾乎什麼都看不清的濃濃蒸汽霧。已近退休年紀的老朱在內蒙古偏遠邊境礦區紮賚諾爾開著運輸煤礦的火車。所處的環境是個典型的中國社會主義集體企業,是這個國家尚存的前資本化工業基地之一。礦區的逐漸荒廢時刻威脅著這兒的人與他們的工作,儘管如此年輕的李治中仍如一個驕傲的騎手般駕駛著他的運礦機車,手執信號旗,看上去已毫不遲疑地將自己奉獻給這份工作、也忠於他的朱師傅。當老朱決定退休並去找自己的女兒時,治中內心的一些東西讓他不知疲倦地上路跟隨著他的老搭檔,不顧後者的勸阻。
趙曄用攝影機捕捉著蒸汽、雪、煙霧,營造出驚人的畫面,以影像昇華了這些人物與他們的工作,然而在同時又反過來讓我們近距離體會著他們之間緊密聯繫的氣息、聲音與質感。有限的對話與大量富有詩意的視覺畫面,用光與時強時弱的色彩勾畫出來,浸於一種超現實及強烈的夢幻感。一種莊嚴,一種憧憬,還有一種不願放手的情感;過去與現在的共存;這一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故事,同時也在一個民族神話層面上找到了共鳴。
――2008年溫哥華電影節入選評語
《紮賚諾爾》是一部詩意的電影。時代變遷時,一切都將煙消雲散,《紮賚諾爾》對於這消散的一切流露了出深深的惋惜與哀悼。內蒙古紮賚諾爾礦區中,有一位蒸汽火車司機朱師傅,他從崗位上退下來,出發去尋找住在中俄邊境附近的女兒。他的徒弟李治中聽說後,便一路跟隨朱師傅。從這一刻開始,電影變成了一部公路片。一旦紮賚諾爾停止開採煤礦,礦工們將被迫下崗,蒸汽機車也將很快失去它的用武之地。人到暮年,開了三十年蒸汽火車的朱師傅就要向他的徒弟告別了。為什麼李治中卻堅持跟著朱師傅呢?導演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劇中人物也沒有流露出特別的情感變化。然而,崎嶇的荒野與冷冷的天空充滿了銀幕,這足以表現出他們的傷痛。
《紮賚諾爾》最有力量的敍事手法是它的“鏡頭”。
――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競賽單元入選評語
榮獲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埃莉斯・多梅納克訪談趙曄
2008年10月9日於釜山
埃莉斯・多梅納克是法國里昂人文社會高等師範學院的電影教授,任《正片》編委會成員,並於《精神》上發表關於電影的哲學文論。
埃莉斯・多梅納克:《紮賚諾爾》是你的第二部長片。你二十九歲時就已經導演了2007年的《馬烏甲》(中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2004年的動畫短片《采薇》。作為一名導演,你表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多樣性。從動畫片到家庭情節劇(現實主義風格拍攝),再到發生在內蒙古大煤礦中表現主義風格的公路片,哪個才是你呢?紀錄片導演?動畫導演還是劇情片導演?
趙曄:我從未認為自己的電影與眾不同,也可能是我不曾意識到這一點吧。它們對我來說是具有連續性的,它們都非常個人化,都同樣努力地表達自我。
你是如何與你的攝影師張乙合作的?
拍電影之前我學的是藝術,專攻繪畫藝術。我出生於北京,然後遷到南方。在那裏,我非常幸運的上了一所美術高中,所以我對風景一直都很敏感。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天賦。高中畢業後我於2004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主修動畫,這種形象化的藝術訓練對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當我準備自己的電影時,會把腦海中想像的畫面在筆記本上描繪出來。在實拍之前,我幾乎畫出了每個鏡頭的草圖。我就用這些繪畫去跟我的攝影師溝通,例如色彩、燈光等方面。就《紮賚諾爾》而言,我們在拍攝時做出了許多變動,這主要是因為惡劣的工作條件。拍攝持續了六十天,在冬天,天氣難以置信的冷(通常是零下四十度)。這對劇組成員和演員來說都是非常艱苦的。我們拍了很多條。之後的剪輯是至關重要的。每個鏡頭平均拍了二十條,這主要因為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體會角色的心境,並用隻言片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我們拍了很多條,讓演員達到他們的最佳狀態,有時也是為了等待合適的光線。
張乙跟其他中國導演有過合作嗎?
他跟其他導演拍過一些短片,不過《紮賚諾爾》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我們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的同學。
電影所關注的是一種父子般的師徒情誼,這種關係是戲劇化的,就此而言影片虛構成分也很高。但它同樣是一部令人驚異的關於中國東北的紀錄片。影片開始於運煤火車的駕駛室,最後以一個美麗的長(移動)鏡頭結束於紮賚諾爾的工業景觀。你對內蒙古,對煤炭工業的興趣由何而來?你跟紮賚諾爾這個地方有什麼個人關聯嗎?
沒有。兩年前,我想要拍一部關於送別的電影。我並不太確定自己要拍些什麼,直到去年,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紮賚諾爾的照片時,我立刻豁然開朗,決定去當地拍些照片。我在紮賚諾爾寫了一個十頁的故事,拍了幾百張照片,然後拿著它們去見崔紅(我的製片人)。
送別這一主題在你的電影中具有幾個層面上的意義,既是個人層面上的,也是經濟層面上的……
當然了。這個主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它既指向個人的過往與歷史,也指向中國工業版圖中的一個省,以及兩者之間的互相聯繫。於是,第一次我自己去了紮賚諾爾,拍了些照片。然後我開始找演員。我一直希望某天能跟劉遠生合作(青年的扮演者),他是我一個學戲劇藝術的朋友。接下來我設法去找扮演年長者的演員,劉遠生把他的叔叔李治仲介紹給我(他住在哈爾濱)。他的面孔令人印象深刻,我立即就喜歡上了他。他的生活非常艱苦,他還有一個秘密。我認為這應該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讓他把自己的秘密帶入角色之中。之後,我和我的攝影師、演員一起重返紮賚諾爾,拍了更多照片。我最後一次回紮賚諾爾就是上個冬天拍電影時了。整個項目開始於2008年1月,結束於……也就是我們在釜山放映幾天前吧。這部電影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我是非常幸運的。
這種師徒關係的表現有沒有受到什麼文學作品影響?或是來自你的個人經驗?
我想它是出自我的個人經驗吧。
毫無疑問,是賈樟柯讓西方觀眾領略到了工業景觀和荒蕪大地,還有失落的生命。賈樟柯對
你有影響嗎?
有些人告訴我,我的電影讓他們想到《三峽好人》。事實上,賈樟柯的電影的驅動力來自現實主義,我感覺與此非常不同。我希望與拍攝物件保持距離,通過一種非常中立的方式來拍攝。
你在刻意壓制敍事。我們知道每年中國煤礦都會發生一些可怕的事故,而你在規避這樣的情節,為什麼?
是的,因為實際上我是反現實主義的。
王兵的《鐵西區》呢?
抱歉,我沒看過他的作品。
你是如何處理聲音與音樂的?
音樂很重要。事實上是崔紅介紹我認識的林朝陽,他是一位成功的中國作曲家。他非常具有創造力。
你在後期對畫面作過修改嗎,有沒有用特效?
在後期階段我們的修改並不太多。很多改動都是拍攝期間在外景地完成的。我在燈光上花費了很多心血。例如,很多場景都是在清晨和傍晚拍攝的。我們總是在等待合適的燈光,等待地面上揚起塵土,等待影子拉長開來。
你的下個計畫是什麼?
我有三個截然不同的計畫。我還沒有決定去拍哪個。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9-11-03 08:59:09
孤岛
(北京)
很奇怪,国外学者在解读的时候,一致要拉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业化背景这样的词乃......他们太敏感了......
2009-11-03 16:48:15
老猪
(暫住中國)
他們是敏感。敏感過頭了。最不敏感的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最有民族自豪感人民了。我們的皮膚和心都是黃土高原的土做的,現在成了化石了。所以,這是一個熱愛苦難的國家。值得讚揚的國家。最優越的國家。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
卢志新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
片名:
扎赉诺尔
导演:
赵晔
编剧:
赵晔
上映年度:
2008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主演:
刘远生
,
李治中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
大雪,煙霧和曾用於內蒙古紮賚諾爾煤礦運輸的蒸汽火車的畫面是壯麗的,劇情卻淡若止水,它的主人翁是一位退休火車司機和忠誠追隨他的年輕徒弟。
紮賚諾爾煤礦位於內蒙古,是世界上大規模使用蒸汽機車的最後地區之一。它為宏偉的社會主義工業描繪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圖景:火車呼嘯著穿越冰雪覆蓋的草原,留下一縷長長的蒸汽尾跡;停車時,煙霧迷漫在整片土地;遠方的火車噴出的蒸汽如同團團雲朵升起。
影片拍攝期間天寒地凍,通常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影片開場時,兩個火車工人在違規飲酒。老人就要退休了,青年非常珍惜這段師徒情誼。故事安靜而清冷地進行著,青年追隨師傅的腳步,送他踏上歸家的路程,儘管他並沒有什麼充分的理由。
趙曄在上一部高清作品《馬烏甲》(2007)中就盡顯才華,他的畫面蘊含著一種詩意。攝影機時而在人群中穿梭,如追捕逃脫的豬玀那場戲;時而高貴的滑行,如龐大的火車修理車間場景。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共產主義工人生活的碎片。因為偷著喝酒,火車工人受到了嚴厲的處罰,而傳統音樂節目幾乎吸引不了什麼觀眾――儘管歌手大膽的煽動著情緒:“Come on! Let’s go!”
――第3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2009
Bright Future Sections
在一節如同從19世紀博物館開出的封閉蒸汽火車頭裏,兩位機車人員,老朱與他的徒弟李治中就著大蒜與啤酒小吃嚼著雞腿,籠罩著他們的是讓人幾乎什麼都看不清的濃濃蒸汽霧。已近退休年紀的老朱在內蒙古偏遠邊境礦區紮賚諾爾開著運輸煤礦的火車。所處的環境是個典型的中國社會主義集體企業,是這個國家尚存的前資本化工業基地之一。礦區的逐漸荒廢時刻威脅著這兒的人與他們的工作,儘管如此年輕的李治中仍如一個驕傲的騎手般駕駛著他的運礦機車,手執信號旗,看上去已毫不遲疑地將自己奉獻給這份工作、也忠於他的朱師傅。當老朱決定退休並去找自己的女兒時,治中內心的一些東西讓他不知疲倦地上路跟隨著他的老搭檔,不顧後者的勸阻。
趙曄用攝影機捕捉著蒸汽、雪、煙霧,營造出驚人的畫面,以影像昇華了這些人物與他們的工作,然而在同時又反過來讓我們近距離體會著他們之間緊密聯繫的氣息、聲音與質感。有限的對話與大量富有詩意的視覺畫面,用光與時強時弱的色彩勾畫出來,浸於一種超現實及強烈的夢幻感。一種莊嚴,一種憧憬,還有一種不願放手的情感;過去與現在的共存;這一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故事,同時也在一個民族神話層面上找到了共鳴。
――2008年溫哥華電影節入選評語
《紮賚諾爾》是一部詩意的電影。時代變遷時,一切都將煙消雲散,《紮賚諾爾》對於這消散的一切流露了出深深的惋惜與哀悼。內蒙古紮賚諾爾礦區中,有一位蒸汽火車司機朱師傅,他從崗位上退下來,出發去尋找住在中俄邊境附近的女兒。他的徒弟李治中聽說後,便一路跟隨朱師傅。從這一刻開始,電影變成了一部公路片。一旦紮賚諾爾停止開採煤礦,礦工們將被迫下崗,蒸汽機車也將很快失去它的用武之地。人到暮年,開了三十年蒸汽火車的朱師傅就要向他的徒弟告別了。為什麼李治中卻堅持跟著朱師傅呢?導演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劇中人物也沒有流露出特別的情感變化。然而,崎嶇的荒野與冷冷的天空充滿了銀幕,這足以表現出他們的傷痛。
《紮賚諾爾》最有力量的敍事手法是它的“鏡頭”。
――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競賽單元入選評語
榮獲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埃莉斯・多梅納克訪談趙曄
2008年10月9日於釜山
埃莉斯・多梅納克是法國里昂人文社會高等師範學院的電影教授,任《正片》編委會成員,並於《精神》上發表關於電影的哲學文論。
埃莉斯・多梅納克:《紮賚諾爾》是你的第二部長片。你二十九歲時就已經導演了2007年的《馬烏甲》(中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2004年的動畫短片《采薇》。作為一名導演,你表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多樣性。從動畫片到家庭情節劇(現實主義風格拍攝),再到發生在內蒙古大煤礦中表現主義風格的公路片,哪個才是你呢?紀錄片導演?動畫導演還是劇情片導演?
趙曄:我從未認為自己的電影與眾不同,也可能是我不曾意識到這一點吧。它們對我來說是具有連續性的,它們都非常個人化,都同樣努力地表達自我。
你是如何與你的攝影師張乙合作的?
拍電影之前我學的是藝術,專攻繪畫藝術。我出生於北京,然後遷到南方。在那裏,我非常幸運的上了一所美術高中,所以我對風景一直都很敏感。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天賦。高中畢業後我於2004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主修動畫,這種形象化的藝術訓練對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當我準備自己的電影時,會把腦海中想像的畫面在筆記本上描繪出來。在實拍之前,我幾乎畫出了每個鏡頭的草圖。我就用這些繪畫去跟我的攝影師溝通,例如色彩、燈光等方面。就《紮賚諾爾》而言,我們在拍攝時做出了許多變動,這主要是因為惡劣的工作條件。拍攝持續了六十天,在冬天,天氣難以置信的冷(通常是零下四十度)。這對劇組成員和演員來說都是非常艱苦的。我們拍了很多條。之後的剪輯是至關重要的。每個鏡頭平均拍了二十條,這主要因為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體會角色的心境,並用隻言片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我們拍了很多條,讓演員達到他們的最佳狀態,有時也是為了等待合適的光線。
張乙跟其他中國導演有過合作嗎?
他跟其他導演拍過一些短片,不過《紮賚諾爾》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我們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的同學。
電影所關注的是一種父子般的師徒情誼,這種關係是戲劇化的,就此而言影片虛構成分也很高。但它同樣是一部令人驚異的關於中國東北的紀錄片。影片開始於運煤火車的駕駛室,最後以一個美麗的長(移動)鏡頭結束於紮賚諾爾的工業景觀。你對內蒙古,對煤炭工業的興趣由何而來?你跟紮賚諾爾這個地方有什麼個人關聯嗎?
沒有。兩年前,我想要拍一部關於送別的電影。我並不太確定自己要拍些什麼,直到去年,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紮賚諾爾的照片時,我立刻豁然開朗,決定去當地拍些照片。我在紮賚諾爾寫了一個十頁的故事,拍了幾百張照片,然後拿著它們去見崔紅(我的製片人)。
送別這一主題在你的電影中具有幾個層面上的意義,既是個人層面上的,也是經濟層面上的……
當然了。這個主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它既指向個人的過往與歷史,也指向中國工業版圖中的一個省,以及兩者之間的互相聯繫。於是,第一次我自己去了紮賚諾爾,拍了些照片。然後我開始找演員。我一直希望某天能跟劉遠生合作(青年的扮演者),他是我一個學戲劇藝術的朋友。接下來我設法去找扮演年長者的演員,劉遠生把他的叔叔李治仲介紹給我(他住在哈爾濱)。他的面孔令人印象深刻,我立即就喜歡上了他。他的生活非常艱苦,他還有一個秘密。我認為這應該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讓他把自己的秘密帶入角色之中。之後,我和我的攝影師、演員一起重返紮賚諾爾,拍了更多照片。我最後一次回紮賚諾爾就是上個冬天拍電影時了。整個項目開始於2008年1月,結束於……也就是我們在釜山放映幾天前吧。這部電影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我是非常幸運的。
這種師徒關係的表現有沒有受到什麼文學作品影響?或是來自你的個人經驗?
我想它是出自我的個人經驗吧。
毫無疑問,是賈樟柯讓西方觀眾領略到了工業景觀和荒蕪大地,還有失落的生命。賈樟柯對
你有影響嗎?
有些人告訴我,我的電影讓他們想到《三峽好人》。事實上,賈樟柯的電影的驅動力來自現實主義,我感覺與此非常不同。我希望與拍攝物件保持距離,通過一種非常中立的方式來拍攝。
你在刻意壓制敍事。我們知道每年中國煤礦都會發生一些可怕的事故,而你在規避這樣的情節,為什麼?
是的,因為實際上我是反現實主義的。
王兵的《鐵西區》呢?
抱歉,我沒看過他的作品。
你是如何處理聲音與音樂的?
音樂很重要。事實上是崔紅介紹我認識的林朝陽,他是一位成功的中國作曲家。他非常具有創造力。
你在後期對畫面作過修改嗎,有沒有用特效?
在後期階段我們的修改並不太多。很多改動都是拍攝期間在外景地完成的。我在燈光上花費了很多心血。例如,很多場景都是在清晨和傍晚拍攝的。我們總是在等待合適的燈光,等待地面上揚起塵土,等待影子拉長開來。
你的下個計畫是什麼?
我有三個截然不同的計畫。我還沒有決定去拍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