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变调》导演唐棣访谈

2009-09-11 18:50:38   来自: zooey  评论 变调
  ▲:你好。刚看过你的《变调》,不由想起你第一部短片《湖畔公路》,祝贺你《湖畔公路》获奖,也获得了一些圈内的认可。其实,新作里面很多镜头都能看到清晰的来源。这此,你的想法和上次有了什么不同吗?
  △:谢谢。来自圈内的认可其实是很重要的。也许有这个原因,我带着上次延续下来的盲目自信做了第二个。想法呢,和上次没什么不同。我本人其实不想大家想象的那样纠缠于身份的转变,如果你注意过我的一些文字,大概你会知道我拍东西和我写东西不过是手段不同,工具换了的区别。我在文字中强调的东西,镜头里也是一样。
  
  ▲:我知道上次《湖畔公路》剪辑上你付出了很多心力。好像说是有十几个版本,连你们剧组的人看片都搞不清是看得哪个?
  △:是这样。这此的版本不是那么多了。原因,我觉得是我这次的想法是在剪辑之前,而《湖畔公路》实在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做的。技术上的成熟也是一部分。
  
  ▲:你觉得新片作剧情、拍摄、剪辑上,哪点更让你觉得对你的实际意义大些?
  △:好像在剧情上吧。拍摄几乎也都是即兴而为。剪辑其实怎么说呢,重要也不重要。它不过是对部件的重组和擦拭而已,纯技术的。
  
  ▲:为什么叫《变调》?片里的声音几乎都是些噪音,或者说都是沉默的。对这个名字,我很好奇。
  △:我觉得生活,我不管别人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没有,那是生活。我从不指手画脚。生活在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变化,我就把这称之为变调,这个片子也就讲了这么点事情。另外,你说到那些嘈杂的声音,主人公的沉默是言说的变调。故事中男人的沉默,其实是他回忆中一段喧嚣的变调,我是这么暗示的。不晓得大家看出来没有?我能做的有点可悲,不是在片中,而是在此时此刻,把这些交代出来……
  
  ▲:在剧情设计和掌控阶段,你最想表达给观众的是哪些东西?
  △:我又跟自己对了一回话(笑)。我的目的说好一点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原调吧。为什么要控制观众的获得?您能看到什么,都是我给的。电影有些时候,很像诗歌,看懂反而平添太多麻烦。
  
  ▲:我们可以在《变调》中体会到,不管声音、影像、色彩、剧情的推进,都呈现出对速度感的强制质控,这大概体现出了《变调》的灵魂所在吧。那么,你对速度一定有自己特殊追求,请说下在《变调》里对速度的设计思想。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速度基本是悠缓的,像片子前部分,男人写字,洗澡,尤其煮方便面,这段让很多人想起《湖畔公路》里凝固的公路。我承认的确很沉闷,但你可以想象,我们真实的煮方便面,难道会急速?我们我们不需要等水开?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守候。真正的变调是从广场的车流开始的,直到广场追逐,整个节奏就失去了平衡。就像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整个情绪突飞猛进。其实,我拍的还是我理解的生活,不过是做了把集中。
  
  ▲ :片中对“记忆”的重组,不是一般夹叙夹议,而是一种随机性的雕琢方式,比起一般的剧本,这更具文学性探索,而且更贴近一般人在现实之中记忆、幻想时的样子,你怎么控制这种结构上面的安排,使它不会显得突兀,而让影片流畅起来的?
  △:首先,回忆不存在突兀的问题。影片的流畅与否,还是时间线设定的问题吧。我个人觉得《变调》正如你所说,有随机性,即使流畅也是那一部分的叙述问题。《变调》整体依然保持着破碎。还有,我觉得必须提到一个电影《记忆碎片》。有些想法是来自于它的。我在重组上,如果你看过这个片,就知道我还是做了妥协。整个短片,我以为是太拥挤(而很多人说太空荡)。我在里面做了最卑微的致敬。比如,我在片尾字幕提到的《四百击》、《罗拉快跑》等等。
  
  ▲:说到时间线,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变调》的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两条,一条是直线性的,另外一条则如同线团。当主线穿过“闪回”的线团,从同一起点走向同一钟点的时候,发生很多交集,这是你将现实和虚幻两个世界并轨又分离的方式吗?
  △:是的。其实是记忆的交叉。我耍得小聪明是在每个交叉点上凝固一会儿,没有迅速离开,或并轨。我固执地做了一些延伸。你看到,那些画了吗?我试图延伸到梵高的一幅画上。我的想法怕是并不能更好的实现。
  
  ▲:对了,我看到那觉得太冲突,为什么要用梵高和莫奈的画呢?
  △:为了延伸。
  
  ▲:延伸到什么方向?
  △:我个人的想法是扩展叙述背景。因为,通常这些大师油画里都会蕴含故事性的。很多人看画时,往往会根据个人的知识层次,猜度其背景上所发生的故事。很多故事我是不知道的。这是我一个画画的朋友跟我说的。当然,油画和短片不是一定是存在密切关系的,也不一定不存在关系。这取决于这些观看者。
  
  ▲:你把油画当影片的点来处理,可是貌似跟影片没有实际意义联系,为什么不在画这个点上,多加处理,或者干脆不要?
  △:我觉得有和没有是两个想法的问题。比如,要是你做这片子肯定会去掉,这样片子会利索起来,这完全可以,我是指去掉没有实际联系的部分。“实际联系”大概是现实主义的说法。我是幻想主义者(笑)。所以,不会对现实联系做过多僭越。在画上多处理,其实可以做到。但以我的想法,还有另一个层次的处理,就是观者的。你没有必要去剥夺他们的参与。我的观者很可爱,很机智,他们需要这些东西来思考。
  
  ▲:真有意思。说说《变调》浓缩了你对生活的哪些认知吧?看起来,你一直强调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上是不同的。
  △:沉闷。速度。陌生。偶然事件。迷失。现在只想到这些。
  
  ▲:拍摄中一定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说来听听好吗?
  △:有一些,比如广场追逐那段,演员赤膊上阵,引来游客的很多眼光。那天的天气很给面子,实在太好,很多人在广场都晒晕了。我们的制片主任本来就过敏,这一晒彻底不行了。我凑演员不是很容易,大家都有工作,只能业余来参与。我得谢谢大家。所以,我好容易召集全了,就想多拍东西。广场晒完,一路拍到河渠,等到了河渠,一见水,全体演员都纷纷跳入水中,也不顾机器开了没有。还有,我们去一个工厂剪片。剪到半夜吧,和我一起剪辑的执行被不远处传来的猫叫声吓得够呛。现在回忆,那声音的确像闹鬼了。
  
  ▲:简单说说影片的剪辑技巧吧?这样的片子,我想功夫大概都在复杂的剪辑上。
  △:其实,你说的很对。拍到是容易,角度找好,演员按自己的想法发展下来就完了。剪辑要想更多。有上次经验,我这次倒是不困难。第一,按正常的“故事”顺序来一遍。当然,我也没觉得我讲了什么故事。然后,把整个东西倒过来剪一遍。然后,加入音乐,按音乐节奏,把两个版本交叉,去掉多余的部分。
  
  ▲:你在一些关于小说或者短片的表达中,总是强调小众性。《变调》也是要小规模的放映,给小众看。你也说过自己惧怕大众。请你说说对小众与大众的理解。
  △:我胆小啊。黑压压的大众一来,我就没有了,这也说明了我的不坚定吧。关于,小众大众,你还记得学生时代学生物链时的那张图吗?一个河的剖面图。上面有鱼,中层也有,底层也有,只是不同生态。
  
  ▲:问点,别的吧。假如,给你一把刀,你会砍断过去,还是雕刻记忆?
  △:雕刻吧。我是个爱干琢磨的人,远无砍断的勇气。
  
  ▲:你觉得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泼出去的水。
  
  ▲:对于导演来讲,你觉得《变调》的看点在哪里?
  △:大家都那么聪慧,无须我指鹿为马。
  
  ▲:那我就说了啊。片尾,男主角被打倒在水中,不一会儿站起来,镜头推进,画外问,他们为什么打你?他却意外说出,我哪知道啊!这是怎么回事?
  △:非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方法。本来,我把(我以为的)故事弄清楚了。最后,我把它全盘否定。保持多种的可能性并存,悬而未决,大概是我长期以来的追求。这也是我对文学的一个观点。
  
  ▲:追问一下,你认为他们为什么打他?
  △:我用主人公的话,回答你吧:我哪知道啊!(笑)
  
  ▲:从《湖畔公路》开始,你就对水很迷恋。这次影片中不断出现水的画面,又有什么特殊意义?
  △:其实,水流本身具有一种速度的含义。水开始了他们(一个主人公,一个是他的幻觉中的女人)故事。最后,把他们结束,结束在水中。他们可以结束,抽刀断水,其实,别的东西会流得很远。
  
  ▲:这个片子其实比上次留下谜团还多,难怪看完后,一般人会晕。既然找到你,那就问问你吧,最后岸上看向镜头的那女人是谁?是现实中的人,还是男主角想象出来的?
  △:同样是幻觉。是男主人公的幻觉,也是生活的旁观者。石碑前的女人也是幻觉。万事万物都是你的幻觉而已。她的出现也预示了一种冷漠。当时光倒流,她依然在那里看着这一切。忽然想起这个句子。
  
  ▲:我转达一些看片人的看法吧。有人说,你这个片子远不如《湖畔公路》纯粹。很多人还是喜欢你那时的固执,那种跟观众的叫板,你放映时,还记得吧,大家都一卡住了。而新作似乎做出了妥协,杂糅了很多东西。相比来说,顺当了很多。
  △:还有人会说《湖畔公路》的好,我很高兴。其实,那个片做的时候,我个人来说很盲目,也不知道是那种自信,或者说狂妄支撑着我。最后弄完了,去拿了几个奖。在现场,我也都表示过,我很吃惊大家喜欢这个鬼东西。《变调》不是一种妥协,是不同的想法。那个讲生命,这个讲速度,不能放一块说。
  
  ▲:你对《变调》满意吗?接下来,有什么关于电影的计划?
  △:我怎么能不满意?假如,连我自己对它不满意,谁还会待见它?即使,很多人说这孩子丑陋,我会斩钉截铁的告诉那人,其实比你好看!(笑)这都是玩笑了,我下面要去写东西。我拍东西完全是业余,业余爱好者。没有专业的心态,但做着这个东西时,我一定保持最专业的品质。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观者的尊重。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zooey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片名:
变调 
导演:
唐棣, 陈君婧 
编剧:
唐棣 
上映年度:
2009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主演:
唇药, 呼吸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