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气候的衍化——应亮在BiFF之一

2009-09-07 19:30:54   来自: fanhallfilm
  电影院的空气燠热潮湿,一些观众边看片边摇扇子。夜来降雨,以致很多蚊蝇来“蹿访”,更有几只叮在屏幕上不走。而在几个满座的场次,甚至有人发出了快要晕倒的声音——这届BiFF并没在广州或其他低纬度城市举办,它依旧在北京,而且是在9月的秋日里。
  
  美联社、纽约时报等轮番打电话给老朱,希望得到他对《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两位作者无法入境事件的看法。据说老朱的回答很简单,我怎么知道他们为什么无法入境,请你们去问签证官。负责影展协调工作的彭姗也接到类似电话,问是不是因为导演不能到场,而调整了放映场次和次数。老朱却笑说,这部片还不够好,没那么重要。
  
  北京独立电影展(BiFF)是第四届,纪录片交流周(CDFF)是第六届,南京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是第六届,双年制的云之南(Yun Fest)是第三届——时间在推衍,一股力量在生长和累积,本土的批评话语渐渐成形,慢慢地压平了东西方的天枰。
  
  在放映前后的介绍环节里,老朱、王宏伟和崔子作为选片人,会向观众解释BiFF的选片标准以及某部影片入选的理由和经过。
  
  遥想六年前,在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作品展上,周坤老师通报宁浩的《香火》获得东京FILMeX的大奖,全场掌声、欢声雷动,宛如中华健儿又得一枚金。
  
  在BiFF开幕式上,崔子介绍,一些获得境外投资的影片不愿加入BiFF——当时,他和观众的态度都很“家常”,并没有错失某些“好片”的遗憾;而在放映《我的糖》之后,崔子又介绍,这部影片也加入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竞赛——说这些话时,他和观众的态度依旧很“家常”,并没有获得一部“好片”的喜悦。
  
  今年的BiFF将栗宪庭电影学校第一期学员的几部作业纳入了节目单,可见BiFF组委对“时间推衍”的极度重视:一方面稳固选片标准以保证本土批评话语的持续性,另一方面还意图对本土创作的教育施加影响——将来也许会形成本土批评与本土教育的“内循环”。
  
  老朱把BiFF“玩”得很High,除了放映,夜夜啤酒高歌,没办任何论坛、研讨,更不会有时髦的投资会等等。BiFF没有紧锁的眉头和攥紧的拳头,只有朦胧的醉眼和家庭式的欢闹。
  
  今年的BIFF被调整到了9月初,行前一算,北京之秋我已十年没感受了。四川湿冷的冬夜和桑拿式酷夏,常常让我想起北京之秋的好来。可没成想,BIFF09之行却让我见识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气候”的真理:南北同湿热,神州共下雨,很快就要普天同庆60寿了。。。奇怪奇怪,时间不可追,空间竟也不再回了。
  
  自然气候在衍化,比较奇怪;影展气候也在衍化,一切正常。
  
  作者:应亮
  
  现象网专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爆棚的放映现场
  
  

   《劫后天府泪纵横》剧照
  
  

    张晖林《我的糖》剧照
  
  

   栗宪庭电影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照
  

2009-09-07 22:37:57  行走中的诗人

    应亮,不知道的名字,本来因为看你的片子想发牢骚,可是看到你这样诚恳的话,也就算了。对你拍的片子,我们不说什么,但是你说的话,我还赞同,“夜夜啤酒高歌,没办任何论坛、研讨,更不会有时髦的投资会等等。”说实话,人都是爱听好话的,我在电影展期间,只是看到不爱说话的你,早知道你有这样的言论,咱们可以认识了!好,你是这个电影展敢说话的爷们,就凭你的坚持,我要鼓掌。
  

2009-09-15 20:22:58  冯自醒不来

  文字或者影像的表达终归是意识形态的表达,你我他在某种语境下试图寻找的自由,在另外一些人的意识形态中是大逆不道的。我总觉得,在某种桎梏下,不可忽略的就是对青年的启发,不要让一些禁锢的意识形态将未来人打磨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具。
  希望你的文字能被更多人读到,读懂。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