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活动]面孔-----记录影像主题放映单元二下 空空间独立影像季

2009-09-07 13:25:33   来自: M_
活动详情
地点:
宁波 宁波 海曙区 中山西路908,910号 顺顺客厅 附近公交:空调14路 空调214路 空调528路 12路 238路 512路 817路 817路支线 空调18路
开始时间:
2009-9-7 0:00
结束时间:
2009-9-30 0:00
活动描述:
应亮 [另一半] 9.12下午2:00

[回家看看] [好猫] 9.13下午2:00


片名: 回家看看
导演: 应亮
片长: 28分钟
年份: 2003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中国
语言:
格式: DV

导演阐述

一、雾

  2003年1月8日,我来到了四川省的自贡市,至今半月余,市内大雾未停。

  据记载,自1952年12月4日起,前后有5天的时间,英国伦敦的城区大雾弥漫,浓厚的烟雾呛得伦敦居民无法正常地呼吸,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另,中国的重庆市政府,自2000年起总共投入3.8亿元人民币,加大了治理空气污染的力度,把城区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整整降低了8成;如此,方保住了城市的基本生存环境。

  雾,是一种很普遍的气候现象,冬季特别地多。世界上号称“雾都”的城市历来不少,但这一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雾都”伦敦有赖于连年的治理,如今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同时,又有不少的城市正在加入“雾都”的行列,而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居多。
虽然气象学并不能证明城市的雾和空气污染有必然的联系,但不可回避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短时间内的大面积开发是出现诸多“雾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

  这个概念是贯穿全片的“核”。

  归家、寻家、丢家、离家……是陈军这个人物的动作主线。他的主观愿望(戏剧需求)就是“找家”;社会的前进、城市的发展、人们的改变都是陈军的主观意愿的重重“阻抗”——所有的冲突和人物的状态都由此而生,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与否、值得关注与否都与此攸关。
归属感的失落,对家的迷茫,是刻画陈军心理的最主要方面。当所有的人都与时俱进着,而惟独陈军没有时,我们如果站在陈军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城市看待人群,就一定可以发现以前没有察觉到的无奈和荒诞感来。

  不为家、不为人们、不为城市所见容,是陈军在24小时假期中最大的烦恼,也是他在24小时假期前所没有料到的。

三、自贡

  自贡,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个古风很盛的地方,遗迹、旧址特别地多,以南国的灯会以及曾经发达的盐业和恐龙之乡闻名。随着中国“西部战略”的实施,很自然地,自贡成为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前沿城市之一。

  我到过自贡数次,一直都没有太特别的印象,可这次的经验却与先前的几次截然不同。十年前的上海,5年前的重庆,如今的自贡,它们是何其地相似:曾经的富庶,长久的平庸,一朝的“解冻”……这三个城市,已然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也许将要经历一个十分有趣的改变过程。

  和所有处在开发初期的城市一样,自贡,在短短的几个月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刷有同样的标语的施工围墙到处林立,高塔比肩,外来的民工云集,尘土飞扬,遍街都是房产推销员,临时交通改道的法令不断地变更……与此同时,市井文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德克士终于有了竞争对手——肯德基,各种价格高昂的商品在豪华的新商场里出现,服务行业开始规范普通话的使用,就连传统的新年灯会也提倡中西合璧南北共存——定了个“异域风情”的主题,又引进了北方的冰灯……

  《回家看看》中的主人公陈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展开活动的。时间的流逝、城市面貌的陌生、家的不在、人的离去、冬季的寒冷、雾的迷茫、烟花和爆竹的闹腾、春节的欢欣、主人公的落寞,这些都是我们要在这个片子里充分表现的东西。而这些鲜活的内容和情绪,都来自于西部城市的大开发——这样一个时代和地域的大背景;同时又为这样的一个大背景,做出了生动的注脚。

三、陈军

  对于这个发展中的城市来讲,主人公陈军显然是个生人。

  他的不变和生疏恰好映现出了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单是指物质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身份、观念和处事方式的变化上;对于陈军来讲,这种改变是无奈而残酷的。几年的牢狱生涯,使陈军滞留在了时间的那一端,在他获得短暂的24个小时的自由里,他感到了异样和疏离,这是一种十分痛苦的经验,就像离家多年的父亲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可儿子却因为认不出自己而哇哇大哭一样。

  陈军是因为动武而失去自由的,他曾经是一方的“小袍哥”,可见他的性格中必然有很多刚愎和阴郁的内容,自尊心亦是很强的。这些体现在他向行骗的房产商进行报复以及见到“摩托车”时的傲慢上,还有后来的砸收音机。

  他又很有点“性情”:给父亲扫墓、对流浪小女孩的反应、对舅舅的态度以及对旧家的眷恋都能表现出这一点。

  可他却只是一个“末路英豪”:只能获得短时间的自由、遭到亲戚的冷眼、被房产商欺骗、被小孩抢走东西、除夕之夜露宿街头、有苦无处诉,最后只能回到唯一能够容纳他的地方——牢狱。

  这个片子虽然演员较多,但几乎就是陈军的“独角戏”;所以,能否刻画好陈军这个人物,尤其关键。希望通过生动的动作和语言、对事件的细致刻画,仔细经营出来的城市大发展的景象和新年的浓厚气氛,还有其他人物的陪衬,塑造出一个饱满的“昔日小袍哥”的形象来。

四、故事

  故事来自上海电视台的一档法制节目。

  其中讲到:一个入狱多年的人,出狱后,发现父亲临终前买的新居其实是一幢写字楼。由于旧家已经拆迁,新家又子虚乌有,又没有亲戚可以投靠,于是他就成了没有住址、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的“隐身人”。为了能够找到工作,维持基本的生活,他将那家房产公司告上了法庭。在这个节目的最后,这个“隐身人”打赢了官司,但是那家房产公司又向高一级的法院提出了申诉,最终结果不得而知。

  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荒诞感:城市的巨变,家的失落,在其中突现无余。时间的流逝勾勒出了一片空白,在这片空白中,充满了遗忘和欺骗;牢狱就象一条时间的隧道,让时间那端的人陡然跨过这片空白出现在时间的这一端里——这是一个黑色的玩笑。

  现在我把这个故事做了些修改:设置了春节的情境,把事件放在更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城市里,主角是获得短暂自由的两劳人员。我觉得,这样的话,也许更能体现出该故事的品质来。

  我想,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就是家和城市、人和社会的冲突,这也是我喜爱表现的内容。

五、环境和气氛

  突出城市的变迁,强调新年的节庆气氛。

  这个片子的外景比较多,还有些纯纪实的段落,之所以这样,就是要体现出以上两点。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从而传达出人物的情绪和影片的态度来。

  新旧混杂是这个城市的特征:街道的这边是新修的专卖店,那边是正在拆除的老房子;历史久远的张飞庙旁就是一条新建的商业街。——这些都是颇有时间感的有意思的景观。

  这里,过年的促销活动也很多,和大城市比,自然有自身的特点;舞龙队的贺岁演出是街头的必然节目,很有地域的风味。

  表达环境和气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事,听觉上也是同等重要的。广播节目、大街上的喧嚣、烟花爆竹的声响、春节晚会、宣传政策的高音喇叭、卖艺人的笛声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现时空和影片真实性的途径。

  只有把“年”——这个时间概念给强调出来,才能突现出陈军的主观意愿——对“家”的渴望。

  由于在冬天拍摄,可能出来的调子是“灰灰”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反而能非常好的突现出这个城市和人物的“实时”的状态来。同时在视觉上,为全片奠定一个情绪的调子。

  拍摄夜景要注意照度,可以采用黄昏拍夜景的方法,希望像质不要出现问题。

六、摄影造型

  强调调度:把人物的调度和摄影机的调度结合起来,基本不做人物动作的分析性描述,以长镜头为主,单视点为主,通过人物出入画的变化和空间的处理揭示出时间的滴淌,从而恰当地表达影片的主题。

七、困难和希望

  时间比较紧,要找的场地和演员比较多,场面不太好处理,非职业演员的表演需要多排练和启发,人手不是很多。但是,基于我以往拍摄作业的经验以及对剧本和人员的信心,我相信,这些困难都是容易克服的。

  希望我们在这个片子的筹备和拍摄过程当中,能够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排除困难,把自贡这个城市即将流逝的面貌和人物完好地纪录下来,把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和情绪抒发出来。

  要知道,在城市的经济和生活剧烈改变的过程中,象陈军这样的“隐身人”,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刻画的,他跨越了时间的空白,折射出了世事的冷暖,这个多雾的严冬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时间是样神奇的东西,从来没有人能够挽留住它,但是电影做到了,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部片子做到这一点。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学生作业。

获得奖项 . . . . .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影评人大奖
入选亚韩(韩国)国际短片节
入选亚美(纽约)国际电影节
入选香港亚洲电影节
入选台湾春天影展
入选台湾“新导演,新电影”影展

-----------------------------------------------------

片名: 另一半
其它片名: /The Other Half
导演: 应亮
编剧: 应亮, 彭姗
制片人: 彭姗
摄影: 应亮, 李荣圣
美术: 应亮, 彭姗
声音: 应亮, 彭姗
剪辑: 应亮
主演: 曾晓菲, 邓纲, 赵柯, 陈锡桂
音乐: 张骁, 胡乔太
片长: 111分钟
年份: 2006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中国
语言:
格式: DV
制作机构: 九十分钟电影工作室

影片概述 . . . . . .
在律师事务所做书记员的小芬,整天用她的笔记录着这座西南地区发展中城市里各色女子所遭遇的一切。而小芬自己的生活也很没有安全感:同居的男友忽然失踪了,可能是卷入了一场凶杀案;她的妈妈、她的女性朋友也一样过着没有依托的日子。

这部片子由两个交替出现的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小芬在律师事务所里对各色女子口述的记录,另一部分是对小芬及其身边女子遭遇的叙述。

采用这样的一个结构,是想让这部电影成为一份中国内陆城市(农村)女性生存状态的简报。


Xiaofen works a clerk at a law firm located in a developing city in Southwestern China. Her job is to meet different female clients of the firm and document each case. However, just like the female clients involved in those lawsuits, Xiaofen is also in trouble. She feels anxious and unsafe. Her boyfriend, who was living with her, goes missing, possibly because he was a murderer. And her mother and her women friends lead unsettled lives.

This movie consists of two alternating parts. One part comprises the actual, true stories told by the female clients whom Xiaofen meets in her job. The other part is the narrative about Xiaofen herself and her female friends. The intention of the film’s structure is to present a contemporary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women living in an inland city in China.

导演阐述 . . . . . .
《另一半》是一部源于希望和失望的电影。
影片里的那场灾难并没有真的发生在这座城市里,可这样的灾难却遍布全球,它是可能的生活,是明天的写照,是普通人生存危机与心灵危机的象征。
我想,我是有些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和表现在这个男性社会当中的女人们的。尤其在中国的内陆城市,这些女子的生活状态很少为外人所知晓,实际上她们有着全天下女人共同的处境和危机以及愿望。
这部影片将会尽量将视线集中在中国西部发展中城市的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女人们身上。我希望采用极简主义的电影语言,用有力、直白、干脆的方式进行叙述和表达。

获得奖项 . . . . . .
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剧本发展基金支持
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全州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印度尼西亚日惹亚洲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影展(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林肯中心电影社团主办)

-----------------------------------------------------

片名: 好猫
其它片名: /GOOD CAT
导演: 应亮
编剧: 应亮, 彭姗
制片人: 彭姗
摄影: 应亮, 李荣圣
声音: 应亮, 王龙
剪辑: 应亮
音乐: 张骁, 羔羊的葬礼
片长: 103分钟
年份: 2008年
类型: 剧情
国别: 中国
语言: 四川方言
格式: DV
制作机构: 九十分钟电影工作室

影片概述 . . . . . .
自贡,中国西南省份四川的一座内陆城市,因为房地产业的彻底崛起而命运陡转。
旧的商业在垮台,一代人被替换;市区挖掘成了工地,乡村也不再淳朴;有人赚红了眼,有人哭断了气;人民与资本家在斗,资本家与政府在斗。。。这一切来得不算太早,但来得太快,太过于疯狂,以至于一觉醒来不知身在何处。
罗亮,一个替房地产老板开车和跑腿的人,快三十了,骑着破摩托,住着老房子,满足于做别人的附庸,被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老婆耻笑,虽然他也有个梦想——衣锦还乡。他是资本家的帮凶,却又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挽回不了婚姻,得不到真爱,无法实现家族的宏愿,既救不了有恩于自己的师傅,也救不了他的老板,更救不了他自己。
罗亮的眼睛就是我摄影机的眼睛:有点麻木,有点残酷,有点无奈,有点悲伤,也有点幻想。。。末了,他躺在宽厚的土地上,仰望天际不知前路在何方。

导演阐述 . . . . . .
片子原本可能叫《黑猫白猫》的,来自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这样一个价值判断下,一幕幕时代与众人的悲剧正不断地上演;而人的价值与猫一样,是附属的、卑微的、被随意摆弄的,工具而已,无论是老板,还是“狗腿子”,还是农民,还是钉子户。。。而《黑猫白猫》是库斯图里卡用过的一个片名,他是我极其喜爱的导演,不应冒犯,于是我用了现在的这个名字——《好猫》。
猫,也很贴合当前的时代精神,那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动物。我们的政府不是一直在说:中国人正在建造一个“和谐社会”,并也正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当中吗?
我一边在剪辑一边在看、在想:生活真的就如我所描绘的这样吗?是不是有点失度?有点超现实?但很遗憾,生活基本上就是我所描绘的这样,甚至也许我还观察、思考、表达得不够彻底、不够真实!电影里很多场景与对话是我亲身经历与亲耳听闻的,写下来、拍出来用以纪念我在四川地区这七年以来的生活。
参与名单:
M_
已有1人加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no space gallery

活动图集 . . . (更多)

上传更多活动图片 . . . . . .

欢迎在加入此活动后,上传活动的图片
OQHKADLgmwv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