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雷磊导演InDPanda国际短片节手记
2009-08-26 12:13:26 来自:
异乡人
编者按:文中所提及雷磊导演的《THE FACE》(面)曾在CIFVF08放映,《彩色魔方与乒乓球》将于CIFVF09放映。
通过之前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我和INDBLUE的熊秉文相约8月1日在时代广场见面,并一同前往INDPANDA电影节。
交谈之中,我发现秉文是一个非常随和而且便于沟通的人,他对电影有一份特有的挚爱与痴迷,他的这份对电影的热情支撑着INDPANDA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走过了5年,并一直有不错的反响,实在让我感动。
简单的晚饭及交谈后,INDPANDA在8点钟准时开始,放映地点在香港油麻地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整个电影院的外型像个大车库,并在一旁有一家书店,售卖电影DVD以及电影相关的书籍。秉文向我介绍了这个电影中心的由来,并提到这里时常会有独立电影的播映活动。我很羡慕在香港有这样独立电影的院线,也有很多人在做着推动独立电影发展的努力。而我也是第一次真正在影院观看自己的动画短片。
INDPANDA当天的主题是“世界奇妙动画”,共播映了13部风格各异的动画作品,其中包括我在2007年的《THE FACE》以及在2009年的《彩色魔方与乒乓球》。我印象较深刻的是比利时的《巨墙奇遇记》,这部动画是12位小朋友共同绘制完成的,画面绚丽,充满童真,单纯的故事让我们进入了儿童的世界,感受到温暖而细腻的情感……另外来自丹麦的《星猴大战》也很有趣,虽然是三维的动画短片,但里面有多处音乐演奏的桥段,分明是在向早期迪斯尼黑白动画致敬,给我们带来视听节奏的组合快感。
电影放映结束大约在9点,熊秉文邀请我上台与观众交流。之前我还担心若没有观众提问,场面会很尴尬,谁知观众热情很高,提问也很积极。
比如有观众提问:在内地做独立动画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看待现在很火的《喜洋洋和灰太郎》?我回答,在资金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一直坚持自己一个人做动画,所以还能保证每年完成两三部作品。关于《喜洋洋和灰太郎》,我觉得它是商业动画的成功案例,但与动画艺术短片关系不大,动画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允许各类动画形式的存在。另外还有观众非常细心,他提问:《彩色魔方与乒乓球》中与主角打乒乓球的朋友很可怜,当主角和女朋友打乒乓球时,他只能自动消失。我回答,其实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啊~往往我们在热恋的时候就会忽视身边的好朋友……在我们走出影院后,甚至还有观众追来问我,为什么两部动画的风格差距那么大?如何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等等。
第二天,也就是8月2日的晚上,我意犹未尽地再次参加了电影的放映,这次的主题是“日本动画经典30年”,播映了从1936年至1950年的日本早期动画,非常感谢INDPANDA的收集和整理,真是大开眼界!放映结束后熊秉文还邀请我来到INDBULE工作室,小小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墙上的每届INDPANDA电影节海报记录了5年来INDPANDA的每一步。秉文在工作室和我谈了许多关于电影版权和发行的问题,这些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在内地我也只顾埋头工作,很少考虑动画的推广问题……
很可惜,我8月4日离开了香港,无法继续参加电影节的其他活动。最后再为INDPANDA做一个广告,现在电影节还在继续,19日是闭幕电影的放映,放映单元叫做“最好就是最好”。希望大家有机会不要错过!
雷磊导演的参展感悟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动画在影院里播映,放映后香港观众提问的质量很高,甚至很关心动画里只出现几秒钟的人物,而关于独立动画的创作,我记得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多元化”。
多元化……似乎与独立的概念无关,因为很多人对于“独立”的概念是偏激的、边缘的,就像某些所谓的独立乐队:高傲,固执,有强烈的叛逆意识;然而作为“金属”,“摇滚”在西方不是最主流的音乐么?所谓的独立何在?是资金上的自力更生?还仅仅是与中国流行音乐不同?
我想可能是大量的加工生产,一味追求商业效益的工业产品让我们单调而乏味,稍有变化就成为了“艺术”“先锋”“前卫”。可能我幼稚,一直无法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偏激口号,应该多几分安静,多几分谦虚,所谓独立导演所做的无非是社会正常应该出现的,因为多元的生活和多元的选择正是我们需要的,无论是动画,漫画,还是电影应该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我想所谓的独立作品可能不是一瓶人人都喝的生产流水线上的可口可乐,可能是一扎桔子汁,可能是一瓶1982年的红酒,可能是一杯乌龙茶,可能是一罐中草药,也可能是一碗奶油蘑菇汤……
(这没有贴图功能,作者此次活动照片请见我们的官方网站
http://www.cifvf.org/main.html)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造影青春: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CIFVF
通过之前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我和INDBLUE的熊秉文相约8月1日在时代广场见面,并一同前往INDPANDA电影节。
交谈之中,我发现秉文是一个非常随和而且便于沟通的人,他对电影有一份特有的挚爱与痴迷,他的这份对电影的热情支撑着INDPANDA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走过了5年,并一直有不错的反响,实在让我感动。
简单的晚饭及交谈后,INDPANDA在8点钟准时开始,放映地点在香港油麻地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整个电影院的外型像个大车库,并在一旁有一家书店,售卖电影DVD以及电影相关的书籍。秉文向我介绍了这个电影中心的由来,并提到这里时常会有独立电影的播映活动。我很羡慕在香港有这样独立电影的院线,也有很多人在做着推动独立电影发展的努力。而我也是第一次真正在影院观看自己的动画短片。
INDPANDA当天的主题是“世界奇妙动画”,共播映了13部风格各异的动画作品,其中包括我在2007年的《THE FACE》以及在2009年的《彩色魔方与乒乓球》。我印象较深刻的是比利时的《巨墙奇遇记》,这部动画是12位小朋友共同绘制完成的,画面绚丽,充满童真,单纯的故事让我们进入了儿童的世界,感受到温暖而细腻的情感……另外来自丹麦的《星猴大战》也很有趣,虽然是三维的动画短片,但里面有多处音乐演奏的桥段,分明是在向早期迪斯尼黑白动画致敬,给我们带来视听节奏的组合快感。
电影放映结束大约在9点,熊秉文邀请我上台与观众交流。之前我还担心若没有观众提问,场面会很尴尬,谁知观众热情很高,提问也很积极。
比如有观众提问:在内地做独立动画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看待现在很火的《喜洋洋和灰太郎》?我回答,在资金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一直坚持自己一个人做动画,所以还能保证每年完成两三部作品。关于《喜洋洋和灰太郎》,我觉得它是商业动画的成功案例,但与动画艺术短片关系不大,动画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允许各类动画形式的存在。另外还有观众非常细心,他提问:《彩色魔方与乒乓球》中与主角打乒乓球的朋友很可怜,当主角和女朋友打乒乓球时,他只能自动消失。我回答,其实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啊~往往我们在热恋的时候就会忽视身边的好朋友……在我们走出影院后,甚至还有观众追来问我,为什么两部动画的风格差距那么大?如何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等等。
第二天,也就是8月2日的晚上,我意犹未尽地再次参加了电影的放映,这次的主题是“日本动画经典30年”,播映了从1936年至1950年的日本早期动画,非常感谢INDPANDA的收集和整理,真是大开眼界!放映结束后熊秉文还邀请我来到INDBULE工作室,小小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墙上的每届INDPANDA电影节海报记录了5年来INDPANDA的每一步。秉文在工作室和我谈了许多关于电影版权和发行的问题,这些真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在内地我也只顾埋头工作,很少考虑动画的推广问题……
很可惜,我8月4日离开了香港,无法继续参加电影节的其他活动。最后再为INDPANDA做一个广告,现在电影节还在继续,19日是闭幕电影的放映,放映单元叫做“最好就是最好”。希望大家有机会不要错过!
雷磊导演的参展感悟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动画在影院里播映,放映后香港观众提问的质量很高,甚至很关心动画里只出现几秒钟的人物,而关于独立动画的创作,我记得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多元化”。
多元化……似乎与独立的概念无关,因为很多人对于“独立”的概念是偏激的、边缘的,就像某些所谓的独立乐队:高傲,固执,有强烈的叛逆意识;然而作为“金属”,“摇滚”在西方不是最主流的音乐么?所谓的独立何在?是资金上的自力更生?还仅仅是与中国流行音乐不同?
我想可能是大量的加工生产,一味追求商业效益的工业产品让我们单调而乏味,稍有变化就成为了“艺术”“先锋”“前卫”。可能我幼稚,一直无法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觉得不需要太多的偏激口号,应该多几分安静,多几分谦虚,所谓独立导演所做的无非是社会正常应该出现的,因为多元的生活和多元的选择正是我们需要的,无论是动画,漫画,还是电影应该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我想所谓的独立作品可能不是一瓶人人都喝的生产流水线上的可口可乐,可能是一扎桔子汁,可能是一瓶1982年的红酒,可能是一杯乌龙茶,可能是一罐中草药,也可能是一碗奶油蘑菇汤……
(这没有贴图功能,作者此次活动照片请见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cifvf.org/m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