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私人中国 娄烨在首尔数字电影节CinDi CLASS项目的Q&A

2009-08-25 20:50:31   来自: fanhallfilm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为今年首尔数字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首尔放映,放映会后导演娄烨在CinDi CLASS项目现场与观众就影片相关问题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讨论。有意思的是两个中韩两国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碰撞。会后主持人说:“我们非常高兴我们没有遇到娄烨导演在中国的审查问题、同性恋问题的提问。”
  为了方便大家去比较提问者的所处环境,小编特意将提问者的语种标记在问题后。
  
  

  
  
  我是挺喜欢王家卫的。
  
  我拍胶片也是像拍数字一样拍的,不会去考虑胶片的成本什么的。我们摄影师就说我:你以为你在拍电视剧啊,呵呵......。
  
  现在的趋势是就算你在片场用35毫米工作,在后期实际上也是完全以数字化来工作的。
  
  数字影像比较平、颜色比较艳,这都更接近我对亚洲的感受。
  
  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应该建立在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上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
  
                        ——以上摘自娄烨导演的回答

  

  
  
  观众:这部影片的表面还是讲了男女的爱情,但是深层却是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压力,您是怎样认为的?(韩语)
  娄烨:爱情是一个局部的东西,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特别私人的。但它肯定会带出它周围的环境、背景,这是没法割断的。片子的开头是池子里的一朵花,结尾你会看到一片大的风景。这两者其实的关系是一样的。
  
  观众:我在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与看王家卫电影的感觉蛮相似的,你有受到他的影响么?(韩语)
  娄烨:我是挺喜欢王家卫的。可能有些吧。
  
  观众:您是写好了剧本再拍还是相反的方式呢?(韩语)
  娄烨:你们可以看到影片最后的演职人员列表里有‘现场编剧’这个条目。实际上在拍摄的过程中剧本是一直有加减的。就算到最后了,我们的编剧梅峰还去剪辑室讨论哪些去掉。《颐和园》、《紫蝴蝶》都是这样的工作方式。
  
  观众:影片里面有一个两个男人做爱的场景,中间为什么画面突然一下从亮到暗了?(韩语)
  娄烨:我们在拍摄这一场戏用的是自动光平衡。在厕所的后面有一个窗户,当镜头上到窗户时,由于窗户的亮度使摄影机自动调节了光平衡,于是前景的人物就变暗了。我们是故意调节了那个光平衡的曲线来表现这场做爱的戏的。
  
  观众:您这次使用数字摄影机是不是出于对成本上考虑?他和胶片拍摄的区别是?(国语)
  娄烨:跟胶片拍摄一样我们也做了很多实验,发现没什么问题。我也用过小的16毫米的摄影机,我的意思是如果用HD的话就用普及性的HD,甚至家用型的HD。现在的拍摄变成了拿手机就能拍了,是种随时性的记录,这也肯定是未来导演电影的趋势。一个是更自由了,技术问题都没有了。剩下的所有事情集中到你怎么去拍一个电影而已。这个就是我自己感觉一个35毫米的大摄制组与用数字拍摄最大的区别。拍摄前肯定要想:镜头、场景、胶片的类型等等,就是一部机器和一个剧本变成一个电影。说复杂也简单的嘛。
  我拍胶片也是像拍数字一样拍,不会去考虑胶片的成本什么的。我们摄影师就说我:你以为你在拍电视剧啊,呵呵......。对,有一个区别就是:现在最长的胶片是一千尺。如果你用一千尺的胶片去手持拍摄的话,因为胶片盒蛮大,那样对摄影师是一个很大的体力消耗。所以十分钟必须换一下胶片,除非你有两台摄影机轮流来工作。我们这个数字的储存卡一次拍摄可达30分钟不间断,他有两张15到16分钟左右的储存卡。要延长到45分钟的话,也可轻轻的退出拍完的那张再换一张新的进去,当然要保证其摄影机不晃动。以后可能会有更长时间的出现吧。
  要在制片、发行上考虑35毫米、16毫米、数字机还是家用机那种更好,还是混合在一起用,我觉得这个是需导演事先去计划好的。现在的趋势是就算你在片场用35毫米工作,在后期实际上也是完全以数字化来工作的。
  
  观众:您影片里用了手持拍摄,还有很多室内镜头都没有打灯这是怎么考虑的?(国语)
  娄烨:灯光实际上是从开始前就决定好了的。就是完全不打灯光来拍摄,但实际情况是永远有个灯在摄影机后面,在做最基本的补光的。是为了后期的35毫米拷贝和大影院放映的需要。但在后期我们也有把那些暗的画面调到一个正常程度的。看了全片后觉得特别失望,就是原来那些我们认为有力量、有意思的东西不见了。原因就是我们过多的做了后期影像处理,他破坏了原先的影像质感。于是我们又做了很多回去的工作,取消那些修改影像的附加条件,当然还保留了一部分。严格的说后期的修改涉及到比如衣服的颜色,在很准确的一个范围里亮一点、暗一点,实际上是原始影像的明暗关系已被整体改变了。当然这些调整对每一个计划和每一个电影都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感觉用数字拍摄应该相信现场,相信你从取景器里看的现场所给你的感受,而这个感受就是你最后传达给观众的。
  
  观众:我之前看《苏州河》、《颐和园》都感觉画面相当美,而这次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则不然,这是出于影片的需要还是因为数字设备的硬件原因呢?(韩语)
  娄烨:我觉得这次的画面还行吧。哈哈哈......。在故事上不一样,《颐和园》的故事比较接近新浪潮的摄影风格,强调胶片质感与故事所在的年代有关系。这次的话是强调数字影像本身的质感,我认为数字影像也是特别美的。数字影像最好的是不去模仿胶片的感觉,而且有些影像是胶片所达不到的。清晰地边缘、燥度的燥波是胶片不具有的另一种东西。
  比如音乐和影片契合就很好,是有些民族乐器在里边,很轻的,我当时就特别喜欢。我也不知道他是从哪找的中国的乐器的东西。我特别感谢我那个伊朗的作曲家朋友,因为在给他看全片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了些别人的音乐了。我就说如果你觉得不好你可以拿掉,他给我的第一个回复就说有些配的非常好嘛。他就是完全理解这部影片的。它与文字、数字影像都是构成影片风格的主要因素。数字影像比较平、颜色比较艳,这都更接近我对亚洲的感受。
  
  观众:您的电影从《苏州河》开始到现在的视角都是小的、私人的,包括您用的很多手持拍摄的方式来表现这样的视角,这个您是出于对什么的考虑呢?(国语)
  娄烨: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这里面有个私人的感觉在里面,这个感觉也主要是针对大陆观众的。这个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具体的个人视角的忽略太厉害了。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忽略了生活里面一个个具体的人,关心的永远是很大的事情比如社会的改变啊、社会理想啊,这就造成了当下中国的个人是不在场的、缺席的。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多大的普遍性。但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应该建立在每一个人的尊重上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只有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才会像影片里的两个人的走在一起。
  
  观众:那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多少已经解放了一部分只讲集体的社会主义的方式,您是觉得解放的不够还是在影片等文艺作品上的反应不够呢?(国语)
  娄烨:这或多或少都还有一些惯性在里边,比如一个长期吃不饱饭的人,你每天都让他能吃饱穿好,你觉得短时间能改变他么?我觉得人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要挺长的。光修好这座桥到达对岸,这个容易。但是要改变通过这座桥的人,是很困难的。对于电影人来说,它管不了太多的东西,他只能在他力所能及的工作范围内来做事情。如此你就只能面对那些窄的点,而这些点有都是和那些大的东西连在一块的。所以只要你能很认真的处理你面前的这些东西,那么实际上也在为解决那些大的问题做贡献。这个回答有点太中国了,不适合在这个环境下讨论吧。呵呵呵......。
  
  观众:画面里出现的汉字非常美丽,这是我们从来没看见过的,汉字与画面之间有有什么联系呢?(韩语)
  娄烨:汉字是上世纪30年代郁达夫写的,我们没有完全按照那个来做。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的绘画里经常会有题诗去呼应画面。我们是把它当做中国传统绘画里面文字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来处理的。
  
  观众:您这部片子的剧本时改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这部小说么?你的下一部作品呢?(韩语)
  娄烨:这个名字是影片里那个晚上他们所朗诵的小说的名字,在内容上是没有用到小说的内容的。下一个片子是改编自一个中国女作家的小说,是带有自传性的。我的感觉是不可能把那小说全都拍下来,但你应该做到一点,你的电影要给小说作者看的话应该很像这个小说。这将是我第一次改编小说。
  
  主持人:现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非常高兴我们没有遇到娄烨导演在中国的审查问题、同性恋问题的提问,非常感谢。
  娄烨:要问也没关系。呵呵呵.......谢谢大家。
     
  现象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泥巴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