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与其说年轻不如说是稚嫩

2009-02-17 02:15:01   来自: 黄绯红 (花重錦官城)  评论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影片中从头到尾都飘着猫王的歌,好象那个时代的味道也是如此,记得有首是《Bright Summer Day》,这也成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英文名。一代人的思维与猫王有关,而一代人的结束也与猫王有关,当卡带被抛弃在垃圾堆的时候,这代人的惨痛青春就此噶然而止。
  其实我很不习惯杨德昌这种努力克制的情绪,在恐吓、打架、群殴、鲜血、泪水的侵袭下没有期待的高潮,或者说是刻意的高潮。
  我不想多说这部电影什么,三个多小时的煎熬与堂弟争论小四究竟给小明多少刀,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是我们很玩笑话地看待六零年代同龄人的命运,大概N多年以后,又有一帮年轻人也在玩笑话地看待我们逝去的年月。
  阿桂跟阿泽说:我们离开这里好不好?阿泽反问她:我们去哪里呢?我们去哪里呢?后来他们都哭了,而高中一年级的我休学在家,周围一大批狐朋狗友,我们狂笑。看《青少年哪吒》的时候我还无知得连蔡明亮是谁也不知道。只有无聊地骂该死的电影前面20来分钟没有一句人话,心烦意乱外加调侃地看着女主角莫名其妙地哭泣,只有阿桂和阿泽却叫我难以忘怀。
  我们是浅薄的,看不出蔡明亮给出的深刻意寓。我只知道那时的我们很压抑,很烦躁,想摧毁一切看不习惯的势力自己却是一败涂地。长大的代价,三五根香烟认识一个朋友还是一两杯啤酒换取一桌人的信任?大足龙水刀或者阿坝结刺捅入人身体时候的快感?有些极端的挣扎,理直气壮地冲着警察叫嚣:老子还没十六岁,抓我噻!我们还没有十六岁,我们那时年轻。
  与其说年轻不如说是稚嫩。
  

2009-02-17 08:33:38  4444 (八卦是抵达真实的最佳途径)

    其实我很不习惯杨德昌这种努力克制的情绪,在恐吓、打架、群殴、鲜血、泪水的侵袭下没有期待的高潮,或者说是刻意的高潮。
  
  
  
  -------------------------------
  看来电影是个女人
  要是男人的话无须刻意 高潮是无须刻意的
  

2009-05-30 12:24:07  孤岛 (北京)

  长镜头运用的极致就是一种残忍,不过还是蛮有厚重感
  

2009-07-08 01:21:40  大旱云霓

  长镜头就是杨的风格,注重画面内部的调度,突出环境的感觉
  
  说真的,最后到底刺了几刀?怎么我数了两次都是六刀?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黄绯红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片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导演:
杨德昌 
编剧:
赖铭堂, 杨德昌, 杨顺清, 阎鸿亚 
上映年度:
1991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主演:
张震, 杨静怡, 王启赞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