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差》对隐私渐进性的尺度把握,透露出了何建军骨子里的温柔而非生猛,中国式的关于私的尊重和欲说还休。
----
温柔与尊重,我想,何建军要是看到这两个词会笑死,而我看了差点吐死
以上纯粹针对何建军其人,没有攻击楼主的意思,
楼主就影片论影片的评论是相当精彩的,非常喜欢!
。。。。。。
公与私的灰色地带
2009-01-10 09:29:17 卢志新
2009-01-10 14:01:23 鼻子
en,我不了解他,但从影片来看他的叙述方法,的确是这样的。也只能这么分析了。
比如侯孝贤本人很生猛,白羊座,混混一个,但他的片子却非常节制和沉得下来。可能很多时候人都是复杂的。
比如侯孝贤本人很生猛,白羊座,混混一个,但他的片子却非常节制和沉得下来。可能很多时候人都是复杂的。
2009-01-10 16:13:53 卢志新
我以为侯孝贤的片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文化有足够的敬畏和认知,对社会有足够的责任和良心,而何建军则完全没有,这也正是邮差之后就逐步至完全堕落的原因所在。。。。。。
《邮差》好得让我吃惊。地下电影普遍的粗糙尖锐很多场景的自由随意或者说是拖沓浪费在这里一点都找不到踪影。《邮差》很稳,很节制,何建军在他的财力所及甚至做到了精致。影调,对白,空间和情节的关系,镜头运动,全景和特写的关系,演员表演的拿捏,全都很准确,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太好看,但是因为太隐私了,所以也只能做到这样的好看程度,再过的话公与私的界线就踩过去了。比如冯远征要是最后像老吴一样被抓进派出所,那就一下子成了无聊的社会问题剧。
镜头观看的方式和影片的影调都非常冷静,甚至有种阴寒在里面。隐私应该是咸湿的,但是也分湿热还是湿冷。在《邮差》里面是绝对的湿冷。全知视点下得移动镜头和摇镜用得很多,缓慢,稳,在速度和控制力上都渗透出旁观的冷静,有点让人不寒而栗。邮差本人的视点多是固定镜头,一种压抑的凝视,对爱的对象姐姐和对欲的对象邮局女同事,都同样压抑,有微弱的火星但是隐而不发。邮差拆信的动作和邮差的面部表情有一些特写镜头,因为这些动作私密性和表情的含混,特写镜头也显得冷静自然,不是在强调什么更不是在煽情。
冷静节制还表现在对隐私的处理上。之前对《邮差》早有耳闻的都是些惊心动魄的情节,比如弟弟对姐姐性生活的窥视,以为会是个很生猛暴力的东西,就像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就想拍十二岁的小男孩从客厅转到卧室就开始手淫,或者像金基德前一个镜头拍湖水鸳鸯,下一个镜头就切到男女赤裸着在大石头上做爱。《邮差》对隐私展开的尺度的把握相当精准,开始的时候只有濮存昕在穿裤子而且其实已经穿上去了只是残留了点往上提的动势,姐姐根本不在画面里只有声音,看见姐姐的时候姐姐完全是衣衫齐整的。影片对私密的尺度一直保持在这个样子,直到冯远征开始拆看别人的信,对隐私的展开才开始有了进展,其精心设计的进程是,妓女的房间(公与私丧失界线的地方)--邮局深夜的办公室(在公共场所干私事)--邮局女同事的家(别人家,自己的私)--自己家里姐姐洗澡时裸露的背影(自己家,完全自己的私)。《邮差》对隐私渐进性的尺度把握,透露出了何建军骨子里的温柔而非生猛,中国式的关于私的尊重和欲说还休。
冷静节制还表现在影片在时间上的延宕,有些是有限延宕,有些甚至是无限的。前几天重看《巫山云雨》,发现其实这个片子最好的就是时间的延宕,观众和里面的人物一起体验煎熬的无知无尽的时间,in expectation又绝望透顶。《邮差》也有相同的东西,只是不是像《巫山云雨》一样做成了结构上的野心。冯远征对邮局女同事的态度,一直是一种延宕,时间上的延宕表现在空间的重复和事态的静止无波上。邮局深夜办公室不断出现,两个人默默相对,只有敲章的咚咚声。当然这对关系是隐而有发的,就像影片里其他几组隐私一样,仍然是有限延宕,最后多少有个结果,不管是真正的死亡还是无疾而终。弟弟对姐姐的爱恋是完全是无限的延宕,一直都没有摆脱桌子底下的状态,影片的最后,公车上,在姐姐的反凝视下,这个暧昧含混的关系被镜头抛置到了清冷的街道无限天地的延宕中。。。
文本是阴冷的,但是人物的隐私却咸湿并且暗含活力。人物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和阴冷文本之间,构成了奇特的张力。同样是隐忍,《邮差》不是《花样年华》那种丝绒般的质地,它因为其平民性和自然具备了现实和虚构的双重质感。
公与私的关系,是《邮差》涉及的关键问题。从空间上,邮局是公共空间,却有很多私事发生,比如领导和女职员一夜情。家庭本来是私人空间,但是因为弟弟的存在,具有了公共性,姐姐的性生活有了公和私的对抗。新浪上前几天的社会新闻里,有对到北京打工的老夫妻,和儿子媳妇孙子同住在十二平米的房间里,无法有性生活,只好半夜跑到立交桥下面去搞,结果被警察当卖淫嫖娼抓进了派出所。这和《邮差》一样,公和私的对抗纠缠是因为空间的公共性。弟弟和姐夫两个男人的关系几乎没有费笔墨,只用空间就全做到位了,两个男人几乎没有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总是在同一个空间的两侧,而姐姐则在两边迟疑。家庭空间的逼仄和邮局深夜空间的暧昧,都是在完成从私到公或者从公到私的过渡。
邮差通过偷看别人的信,发现了很多隐私。当这些隐私被罗列的时候,就具有了社会性,其实也就是公共性。撕开公共的面纱讲出私事,是《邮差》的思路,通过讲私事来表达一种对社会公共的不那么明晰的见解,同样也是《邮差》的思路。家庭伦理上,有姐弟关系,自杀的年轻夫妻和父母的亲情。爱情问题上,有婚外情,姐弟恋乃至同性恋。法制问题上有医生和妓女的关系,妓女和嫖客的关系。政治问题上涉及到领导和女职员的权力关系。除了质疑批判的立场,何建军对90年代初弥漫的伤感和迷惘有一些暧昧的表达,比如因为世界不需要我们而自杀的年轻夫妻,吸毒最后自杀的同性恋文学青年。。。导演本人的态度和思考表达得非常隐讳,比弟弟对姐姐的感情埋得更深。
在公和私的关系上,还有这样的问题--是选择以公对抗私还是以私对抗私?电影学院的小男孩女朋友被别人抢走了,他恶狠狠地宣布,我家所有亲戚都是电影圈的你丫看着我非灭了你让你在圈子里混不下去。传媒大学的女研究生被导师在感情上始乱终弃就跑到师德大会上去念控诉信。这些都是以公来对抗私。当姐姐和姐夫要做爱的时候,会悄悄掩上卧室的门。弟弟这边也悄悄掩上自己的门,开始拆看别人的信。弟弟选择的是以私对抗私。
这种特殊方式的以私对抗私,没有那些以公对抗私的来得恶心,但多少还是有个道德的界线问题,因为你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听朋友说,从前那些寻呼台的小姐,有的闲得无聊就把客户的留言乱发着玩,本来人家说的是我马上就到,她却发成我有事不能来了。如果要谴责的话,邮差和寻呼小姐都非常的不道德,但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就像救火英雄为什么后来会去纵火,每个人面对社会或者是生活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挤压,总要有点出口,有些人彻底私下地解决了,有些人变成了犯罪,有些人跟邮差和寻呼小姐一样踩在灰色地带。还好这世上的人和事,不只有道德判断这么简单。还好何建军没有让冯远征被抓起来,而是让他安然地在街头悠缓地安装着邮筒。。。
《邮差》的这个结局让人念念不忘。清冷的街道,姐姐在公车上的清冷的目光,凝视着正在安装邮筒的弟弟,弟弟从视线中逐渐消失,只剩下清冷的街道,视线越来越开阔。。。无限的时空下的隐忍不发,让人不寒而栗又饱含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