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没办法,我要杀了你

2008-11-14 19:31:17   来自: 卢志新  评论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我后来喜欢说:其实电影里很多看起来没有逻辑的事情,只是因为观者本身想象力匮乏,现实远比电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当初,我不能理解小四最后非要杀了小明的,尽管杨德昌声称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电影是电影,故事的推进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动力,有些没必要,但是的确很刺激,残酷点说,真的很酷,年轻的想法,很多年后,我承认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看小四,青春期经常会有杀人的念头,杀父,杀友,杀仇人,是个看武侠小说,也看言情小说的年岁。杨德昌当然是要杀小明的,我以为杨始终是看不起女性的,心底深处没有真正尊重过女性,所以可以以冠冕堂皇的柏拉图理由欺骗一个女子十年,一个女子最好的十年。所以,我说喜欢杨德昌,仅因为杨德昌的电影,好看,利落,残酷,犀利,还有很多理由和面向,这是个矛盾的事情,创作好电影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人,也许好人创作不出好电影,我不了,伍迪艾伦搞出那么多好电影,同样也喜欢搞自己的养女,当然都说他们真心相爱,我不了,
  
  我不喜欢小四,不是因为他杀了人,我只是不喜欢他的熊样,我喜欢小猫,我觉得这个小孩很酷,很有追求,很有才华,世故而不是纯真,很有义气又不蛮干,我很喜欢小猫,HONEY是个怪咖,可惜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其实,这几年切格瓦拉在大陆流行,街上大摇大摆的T-SHIRT,HONEY的确,我不了切的流行,有人说因为他代表了自由,绝不低头,永远的理想主义者,摩托车日记受到大家追捧,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是爱,爱和自由如果只能选择一样,你选择什么,也许,该问问自己,HONEY终究死了,那个年代的台湾,风雨交加的,
  
  当杨德昌把整个故事包裹进时代,社会,环境时,年少轻狂的快意恩仇,“我就是要说说我的同学是怎么死的”,显露无遗,我不知道很多年后杨德昌怎么看自己当时的思考,社会大环境杀死了小明,永远的问题,任我行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有人的地方孜孜以求没有江湖的空间,还是只想批判,并不在乎思考建设,还是只有厌恨,没有爱,如果你喜欢社会与人的这种互动逻辑的话,你给我找一个不会杀死人的社会大环境来,知识,科学,宗教,文化,自由,民主,人权,不一定拥有了这些所谓文明,就真的万事大吉了,
  
  该问的问题不是“小四为什么杀了小明”,而是“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干出这样的事”,当新闻概念出现,日常所见就开始消失在媒体,当文化研究社会研究开始选择极端的事件作为对象,所谓的高端人群也逐步进入了极端,研究少数和弱势并不一定就是抢占了制高点,可惜的是,现在似乎就是如此。无论是对的问题还是错的问题,答案其实都在对的问题中。只有找到对的问题的答案了,才能真正解决错的那个,绝不要在狠中寻找答案,要在爱里寻找答案。
  
  不过,真的没办法,我要杀了你,因为我想错了问题。
  

2008-11-17 13:35:51  新伟

  小四压抑太久了。为什么不能转日间部,为什么爸爸被人调查,为什么心爱的女孩跟别人勾搭。
  当时台湾历史大背景也是在于 本省人和眷村人的矛盾,知识分子被打压,戒严时代的政治气氛。
  杨德昌也压抑太久了,他要用自己的电影,用电影做成的手术刀,去解剖台湾社会。
  

2009-01-06 21:18:59  卢志新

  杨德昌压抑个什么劲 ,他可以欺骗蔡琴10年之久,最美好的年华,这种人有什么资格谈压抑。杨导在天之灵不要骂我,我是真的看不得这样欺负女生的事情。。。。。。。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评论版权属于作者卢志新 ,并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原创评论采用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协议发布。转载评论(包括blogger转载自己的作品)以来源处的版权声明为准。

影片信息 . . . . . . (回到影片页面)

片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导演:
杨德昌 
编剧:
赖铭堂, 杨德昌, 杨顺清, 阎鸿亚 
上映年度:
1991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主演:
张震, 杨静怡, 王启赞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