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采訪獨立電影導演崔子恩
2009-07-27 15:05:50 来自:
网管
日前,獨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崔子恩在現象工作室接受了栗憲庭電影基金獨立電影製作短期培訓班工作人員的采訪,崔老師主要就以下幾個問題談了自己的想法。
记:您認為當前的教育(包括美學教育)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麽?還涉及哪些比較具體的問題?
崔:我从87年开始在艺术院校里教书,现在差不多20多年过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中国的大学教育里面会有这样几个大的体系:欧美体系,前苏联体系还有中国自己本身的艺教体系。我所在的学校的建制是前苏联体制的建立,中间有一些人在受到美国式艺术教育的启发后想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改成欧美体系的教育体制,但没有成功。当前的中国的美学教育还是比较传统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教育。应该就是说,政治大于一切,虽然我们会强调艺术或是审美的教育,但是这会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这种阶级色彩其实是国有制的。不论哪样的一个阶层,哪样的一个阶级取得了国家的领导权,就由他来制定教育的准则和教育美学的所有步骤,例如在美国,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不是说这是问题,我只是在比较不同的教育体系。在美国,教育里会有特别强的民主自由的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教育里,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统治的基础。
具体的表现比如说有目共睹的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的高考体制的问题。我们的中学小学,包括幼儿园,学生都没有什么选择性,是给予式的。因为学生会受到考试科目,考试分数的制约。所以高考的制定都会影响到下面的体系,其中包括如课程设置,教育者的态度等等。在现在的教育中最明显的缺憾是没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在欧洲和美国,他们的小孩是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毕竟学校教育不是他唯一的接受教育的途径,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唯一的途径。
记:您認為藝術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麽?
崔:在我看来,在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关于自由的不断的坚持。艺术其实和自由是有极大关系的,如果没有自由,就没有艺术。因为艺术是与创作的概念相关联的,艺术本身跟反体制有关。在欧洲,他们一直使用艺术的方式来反对当时的政治,例如说文艺复兴。他们的文艺一直具有很强的反体制性,改造当时社会的色彩,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是从文艺的革命开始的。但在中国,艺术变成了和社会改造没有什么关系,艺术教育也仅仅只是艺术技巧的教育。我们的艺教就是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呢?就是为了日后有名有钱有地位全世界飞。而不是说,艺术首先是要促进社会进步的这样一个概念。
记:您認為藝術創作中,作為創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質是什麽?
崔:最基本的素质我认为叫做自我发现,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大部分的身上往往会有沉重的艺术史的压力,因为会觉得艺术史上有多少多少经典的作品,多少多少经典的大师,会觉得自己难以逾越,会去效仿,也会在突破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境。这种困境其实是来自于教育,因为教育给他灌输了太多的关于艺术的知识。首先要超越这个知识,才能抵达艺术创作。这变成了要绕一个弯。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没有受到社会的毒化之前的绘画,创作非常的丰富多彩,有原创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艺术。但是,我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由的天性会越来越少。在创作中,需要不断地发现自我,自己的能力,自己原初,和自然、和世界、和人的关系,把这样的一种能量,重新发掘出来。
记:您認為藝術是什麽?
崔:这个提问本身有一点本质主义。本质主义是较现代主义之前。首先他们会针对某一个定义,赋予它天然的合法性。举个例子,就像人来问,人是什么,如果你不会回答,那你就没办法活了。同样的道理,你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你怎么做艺术。关于这个提问,至少有俩种以上的回答方式,一个是按传统的给艺术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可能是因人而异的,也可能是教科书式,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太多地想给艺术下定义。像是电影,我们会说是第七艺术。为什么说是第七艺术呢?因为电影想要把自己归到艺术范围里,艺术已经有了它的传统,有了它的圈子,也有了它的势力范围。成了艺术品之后,电影可以卖钱,也可以做武器。我可以拥有一个最大的空间,比如说我可以拥有一个博物馆,我们可以占用农民的土地,因为我们是艺术。我们这个博物馆可以长期闲置,一年只有一个展览,这样就变成了一种特权。因为我们给了艺术一个特别崇高的地位。
我对这个提问有另外一个路线的定义,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一个借口,艺术是特权的借口。当然,这是我比较政治性的回答。还有一个比较后现代的回答,就是艺术是作为一个冥顽不化的核心词存在,而这个核心词被赋予了太多了关于成功阶层的梦想。它将艺术分为了艺术和非艺术的,并以此来打压非艺术,或者说歧视非艺术。
当然在中国,艺术还有另外一种读解,就是艺术是和自由相关联的,是反主流政治的,是和主流政治相对抗的。在此时我们可能需要用艺术来对抗过于专制化的政治体制。因为不论艺术具有多么浓厚的特权色彩,可能他还是比集权政治更接近自由一些。
记:您認為學生能從您的課中學到什麽東西?
崔:其实不是学,最主要的是观念的交流,我一直认为观念是行动最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动力。如果缺乏这个动力,所有的技艺都是无从谈起的,都是废品。我期望能跟大家建立起新的关于艺术的观念,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自由的空间。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面来进行制作和创作,来创作自己可能是长久以来想要完成、或是遇到困难的东西。我课程最主要的是要大家对艺术有一种正洁,因为艺术卡壳在某一个状态对于我来说比较受益。
记:您計劃對學生們講授些什麽內容?
崔:我喜欢先清理艺术史和艺术体系,要和大家说清楚是什么样的体系,有多少种艺术的体系,在现在的世界范围里,那种艺术体系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清理一些创作和制作之间的界限,之间的分别,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他们会认为创作就是制作,制作就是创作。其实这俩者间的界限还是很清楚的,哪个阶段是制作,哪个阶段是创作,在哪个阶段是两者综合在一起,在哪个阶段起最决定性的作用,在哪种类型的电影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上会去重点地分析。
有的人会困惑为什么我们拍不出一部好的作品,会老是认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制作环境的问题。要将制作环境和个人能力,创作和制作背景,国家机器和每个人的艺术素养区分开来。
记:請推薦一部或者幾部電影、一本或者幾本書
崔:我想推荐大家看美国导演葛斯·范·桑特(Gus Van Sant)一系列的作品,例如《追阳光的男孩》(《Drugstore Cowboy》),《我自己的爱达荷》(My private own Idaho),到《大象》(Elephant),《米尔克》(Milk)。
书籍建议大家看一些欧洲,美国导演的自传,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看中国片,不要看中国导演写的东西,也不要看中国理论家写的东西。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9-07-29 18:23:50
newman
“书籍建议大家看一些欧洲,美国导演的自传,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看中国片,不要看中国导演写的东西,也不要看中国理论家写的东西。”
太偏执,国内还是有好的导演的,一棍子把别人都打死了,那老崔您言下之意是您的东西我们也别看了,是不,您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老崔是自学成才吧,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真有意思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栗宪庭电影基金
cPEetziwbBiXGaO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记:您認為當前的教育(包括美學教育)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麽?還涉及哪些比較具體的問題?
崔:我从87年开始在艺术院校里教书,现在差不多20多年过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中国的大学教育里面会有这样几个大的体系:欧美体系,前苏联体系还有中国自己本身的艺教体系。我所在的学校的建制是前苏联体制的建立,中间有一些人在受到美国式艺术教育的启发后想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改成欧美体系的教育体制,但没有成功。当前的中国的美学教育还是比较传统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教育。应该就是说,政治大于一切,虽然我们会强调艺术或是审美的教育,但是这会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这种阶级色彩其实是国有制的。不论哪样的一个阶层,哪样的一个阶级取得了国家的领导权,就由他来制定教育的准则和教育美学的所有步骤,例如在美国,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不是说这是问题,我只是在比较不同的教育体系。在美国,教育里会有特别强的民主自由的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教育里,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统治的基础。
具体的表现比如说有目共睹的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的高考体制的问题。我们的中学小学,包括幼儿园,学生都没有什么选择性,是给予式的。因为学生会受到考试科目,考试分数的制约。所以高考的制定都会影响到下面的体系,其中包括如课程设置,教育者的态度等等。在现在的教育中最明显的缺憾是没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在欧洲和美国,他们的小孩是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毕竟学校教育不是他唯一的接受教育的途径,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唯一的途径。
记:您認為藝術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麽?
崔:在我看来,在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关于自由的不断的坚持。艺术其实和自由是有极大关系的,如果没有自由,就没有艺术。因为艺术是与创作的概念相关联的,艺术本身跟反体制有关。在欧洲,他们一直使用艺术的方式来反对当时的政治,例如说文艺复兴。他们的文艺一直具有很强的反体制性,改造当时社会的色彩,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是从文艺的革命开始的。但在中国,艺术变成了和社会改造没有什么关系,艺术教育也仅仅只是艺术技巧的教育。我们的艺教就是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呢?就是为了日后有名有钱有地位全世界飞。而不是说,艺术首先是要促进社会进步的这样一个概念。
记:您認為藝術創作中,作為創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質是什麽?
崔:最基本的素质我认为叫做自我发现,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大部分的身上往往会有沉重的艺术史的压力,因为会觉得艺术史上有多少多少经典的作品,多少多少经典的大师,会觉得自己难以逾越,会去效仿,也会在突破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境。这种困境其实是来自于教育,因为教育给他灌输了太多的关于艺术的知识。首先要超越这个知识,才能抵达艺术创作。这变成了要绕一个弯。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没有受到社会的毒化之前的绘画,创作非常的丰富多彩,有原创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艺术。但是,我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由的天性会越来越少。在创作中,需要不断地发现自我,自己的能力,自己原初,和自然、和世界、和人的关系,把这样的一种能量,重新发掘出来。
记:您認為藝術是什麽?
崔:这个提问本身有一点本质主义。本质主义是较现代主义之前。首先他们会针对某一个定义,赋予它天然的合法性。举个例子,就像人来问,人是什么,如果你不会回答,那你就没办法活了。同样的道理,你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你怎么做艺术。关于这个提问,至少有俩种以上的回答方式,一个是按传统的给艺术下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可能是因人而异的,也可能是教科书式,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太多地想给艺术下定义。像是电影,我们会说是第七艺术。为什么说是第七艺术呢?因为电影想要把自己归到艺术范围里,艺术已经有了它的传统,有了它的圈子,也有了它的势力范围。成了艺术品之后,电影可以卖钱,也可以做武器。我可以拥有一个最大的空间,比如说我可以拥有一个博物馆,我们可以占用农民的土地,因为我们是艺术。我们这个博物馆可以长期闲置,一年只有一个展览,这样就变成了一种特权。因为我们给了艺术一个特别崇高的地位。
我对这个提问有另外一个路线的定义,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一个借口,艺术是特权的借口。当然,这是我比较政治性的回答。还有一个比较后现代的回答,就是艺术是作为一个冥顽不化的核心词存在,而这个核心词被赋予了太多了关于成功阶层的梦想。它将艺术分为了艺术和非艺术的,并以此来打压非艺术,或者说歧视非艺术。
当然在中国,艺术还有另外一种读解,就是艺术是和自由相关联的,是反主流政治的,是和主流政治相对抗的。在此时我们可能需要用艺术来对抗过于专制化的政治体制。因为不论艺术具有多么浓厚的特权色彩,可能他还是比集权政治更接近自由一些。
记:您認為學生能從您的課中學到什麽東西?
崔:其实不是学,最主要的是观念的交流,我一直认为观念是行动最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动力。如果缺乏这个动力,所有的技艺都是无从谈起的,都是废品。我期望能跟大家建立起新的关于艺术的观念,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自由的空间。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面来进行制作和创作,来创作自己可能是长久以来想要完成、或是遇到困难的东西。我课程最主要的是要大家对艺术有一种正洁,因为艺术卡壳在某一个状态对于我来说比较受益。
记:您計劃對學生們講授些什麽內容?
崔:我喜欢先清理艺术史和艺术体系,要和大家说清楚是什么样的体系,有多少种艺术的体系,在现在的世界范围里,那种艺术体系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清理一些创作和制作之间的界限,之间的分别,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他们会认为创作就是制作,制作就是创作。其实这俩者间的界限还是很清楚的,哪个阶段是制作,哪个阶段是创作,在哪个阶段是两者综合在一起,在哪个阶段起最决定性的作用,在哪种类型的电影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上会去重点地分析。
有的人会困惑为什么我们拍不出一部好的作品,会老是认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制作环境的问题。要将制作环境和个人能力,创作和制作背景,国家机器和每个人的艺术素养区分开来。
记:請推薦一部或者幾部電影、一本或者幾本書
崔:我想推荐大家看美国导演葛斯·范·桑特(Gus Van Sant)一系列的作品,例如《追阳光的男孩》(《Drugstore Cowboy》),《我自己的爱达荷》(My private own Idaho),到《大象》(Elephant),《米尔克》(Milk)。
书籍建议大家看一些欧洲,美国导演的自传,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看中国片,不要看中国导演写的东西,也不要看中国理论家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