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台湾知名导演/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力州亲临“纪录片工作坊”授课

2009-06-16 16:57:05   来自: 候鸟文 (北京海淀)
  台湾知名导演/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力州亲临
  
  “纪录片工作坊”授课
  
  
  
  --------------------------------------------------------------------------------
  
    2009年7月底台湾知名导演/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力州首次亲临第十一期·“专业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工作坊”,将带最新作品与国内工行、纪录片爱好者,一起深度交流纪录片的社会伦理,以及纪录片的创作全过程。
  
  
  
  杨力州简介:
  杨力州知名纪录片导演,1969年3月9日生,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台南艺术学院音像纪录研究所毕业,现为专职纪录片工作者,并担任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作品众多,并获得国内外许多纪录片影展的肯定。其作品呈现手法摆脱纪录片沉闷严肃的刻板印象,以各种感性与趣味的手法吸引观众,又勇于挖掘人们不敢逼视的赤裸情感与种种荒谬矛盾的社会制度,使得他的作品除了最纯真的人情以外,也是最沉重最锐利的社会刻画。历年作品包括《毕业纪念册》、《我爱080》、《过境》、《新宿驿,东口以东》等,接连获得金钟奖非戏剧类最佳导演,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评审团大奖,瑞士真实纪录影展最佳影片,其中《我爱080》一片并受到德法合资之艺术电视台ARTE青睐,购得法国电视版权,2002年法国全国公映,受到当许多国际纪录片工作者注目。
  
  
  
  
  
  《被遗忘的时光》2009年。拍摄中(35mm)
  预计2009年9月全台戏院联映
  
  《青春拉拉队》2009年。拍摄中(digital betacam)
  预计2009年11月高雄电影节首映
  
  
  
  《征服北极》2008年/75分钟(35mm)
  获奖情况:
  2008金马国际影展闭幕片
  2008年12月全台戏院联映
  
  简介:2006年《奇迹的夏天》,记录着一支由原住民小朋友组成的足球队,在练习场上挥汗如雨的向目标迈进的纪录片,让杨力洲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肯定。2008年,杨力洲与三位来自不同背景、领域的人,一起来到北极,挑战他们的个人极限。
  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为了找寻更大的能量;一个跑遍世界各地的运动家,为了让台湾被世界看见;一个对未来彷徨的大学生,为了找到生命的解答;他们抱着各自的梦想来到北极,代表台湾与世界各地的极限运动好手一起从北极圈往极地行走,在冷冽的恶劣环境中接受近600公里的挑战,途中却发生了身体严重失温、冻疮、北极熊袭击等超出想象之外的危险……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陆续退出,没有人能知道,是否能活着走完这条摄氏零下40度、长达600公里、预计费时21天的极限长征?
  林义杰,六年级生,世界四大极地超级马拉松赛总冠军,30出头的年纪已经是职业运动的高龄选手了。在去年执行了轰动世界的横越撒哈拉壮举之后,他知道有一场最重要的挑战若没有执行,生命的价值并不完整,那就是走到世界的尽头—北极极地。这是他的封山之作。
  刘柏园,五年级生。游戏橘子的创办人及执行长。已是人们眼中功成名就的代表以及学习的对象的他,选择了将自己丢入北极这个恶劣的环境,为了找到更清晰的自己,关于自己能量的最大价值。
  陈彦博,七年级生。大学生,高一开始接触长跑。才20出头,在这场危险的竞技中,最仰赖的二位队友都是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他说他是跟二位心中的传奇一起进行这场挑战,但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将会是传奇。
  
  
  
  
  《活着》2008年/10分钟
  
  简介:讲述自己的生命感悟。前一次拍片引发的误解和打击,让他几乎放弃了拍电影的理想。然而,在世界尽头零下四十度的恶劣环境中,杨力州重新找到了生命与电影创作热情的原点。因为这里也是新世界的开头。在这里一切的不堪,只是为了活着。
  
  
  
  
  
  
  
  《水蜜桃阿嬷》2007年/48分钟(digital betacam)
  获奖情况:全台19家电视台联播
  
  简介:即使人生再苦再难,对生命的热情,也要永不放弃的坚持…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原谅的纪录片。
  关于水蜜桃阿嬷和她七个孩子的故事,以面对生命困境而努力的故事为主轴,呈现乐天知命的精神,呼吁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机会。
  认识水蜜桃阿嬷,先要从刚进门的七双小鞋子说起…,在海拔1360公尺的新竹尖石乡泰岗,穿过云雾,但在陡峭贫瘠的高山上,却是生长多汁可口水蜜桃的原乡。这里不但是水蜜桃的家,也是五岁儿童小豹的家。不过去年七月,小豹的妈妈走了,隔不到一星期,爸爸也走了。这些住在云端上的孩子,在父母身亡后,生命究竟是垂直坠落?还是渴望挣脱宿命?
  
  
  《奇迹的夏天》2006年(35mm)
  获奖情况:
  第43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韩国釜山影展入围
  香港亚洲影展入围
  日本海洋影展入围
  土耳其儿童影展入围
  2008年9月全台戏院联映
  
  简介:足球比赛开始!一群年轻原住民小朋友所组成的足球队,在经历一连串的比赛后,终于打进了这场准决赛。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就看这一场,他们是否能够圆梦,获得全国总冠军呢?
  那是影片的开头,接下来镜头带我们看到这群足球小将的故事……
  台湾后山─花莲县美仑国中,一群皮肤黝黑的阳光大男孩正在炎炎夏日里作着他们的年少大梦;在海边的足球场上,挥汗踢球奋力前行;球场就是他们的天堂,年纪虽小志气却比天高,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辈子都跟足球当好朋友;为了培养绝佳的默契以及接受严密的训练,这群青少年们打从上国中的第一天,就一起生活在6坪大的球员宿舍里: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洗澡、一起练球,说他们是同学,其实更像是兄弟,受伤时互相扶持,赢球时一起庆祝,亲密紧贴的生活令他们情同手足,可爱的大男孩们甚至半夜还会在作梦时起脚!而球队教练,就如同他们的父亲,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不但要指导他们踢球,更要教导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们用热情燃烧生命,面对理想全力冲刺,面临国中生涯最后一个夏天的全国战役,这个夏天,命运之神会以怎样奇迹的方式出现呢?他们是否会一起赢得毕业前最终的一场战役呢?
  
  导演阐述
  杨力州表示,很多原住民的孩子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佳绩,让台湾公众建立起运动的自信心。但是片中小将们毕业后若无法因体育成绩优良而保送升学,就必须面临担负起生活家计,而难以逃脱做工的宿命。影片不着痕迹地点出原住民学童的教育问题,也让观众在片尾落泪。
  杨力州表示,台湾经济不景气,企业给球队的赞助会减少。片子上映后,电影公司会捐出每张票的净利所得的15%作为当地原住民助学基金,偶像剧女星林依晨则担任基金计划的慈善大使。
  “现在台湾最缺的就是一种正面向上的力量。”导演杨力州表示,电影里小孩们面对梦想的“执着、无私、团结、默契”都会让大人世界汗颜。该片发行方山水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励志感人加上节奏动感,是影片的制胜法宝。另外,17位小将外表非常像明星,在台北宣传时受到热烈追捧。
  
  
  
  《新宿驿,东口以东》2003/35mm/Color/102分钟
  获奖情况:
  2003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
  2003第五届台北电影节观摩影片
  2003台湾女性影展
  2003台湾人权影展
  2004旧金山国际影展
  2004第四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优等奖
  韩国全州国际影展
  
  简介:在台湾仍然穷困的年代,有一群人前扑后继跑到东京淘金。在歌舞伎町,台湾人开的酒店超过一千家。东京新宿车站东口的歌舞伎町,是日本商业交易最繁荣的地区,这里贩卖的包括人性与尊严,既复杂又危险,而这里发生刑案的件数为东京都内的四十倍。
  「新宿驿,东口以东」是一部从台湾横跨至日本,拍摄长达十八个月的作品,深入刻划真实的人性,细腻呈现现实中复杂的环境,忠实于纪录片精神的导演,用长期跟拍、多线进行、诚恳沟通的方式,在险恶的歌舞伎町取得被拍摄者的信任,留下这前所未有的影像。在后制过程,导演从庞大的素材中去芜存菁,剪接出动人的故事。从前制到后制,一切工作由两位导演独立完成,展现台湾独立制片最丰厚的创作活力。1970年代末期,是台湾急欲想知道世界样貌的年代,仍处于戒严状态的台湾政府,开始开放人民出国留学及观光。除了菁英份子之外,超过一万名的年轻女子,为了脱离贫穷,来到经济大国---日本,从事陪酒的工作。二十年多来,超过一万个台湾女子,怀着不同的理由,来到日本酒店工作,过着日本复制人的生活,而另一群台湾男性抛弃了自己的身分,隐身于按摩店与赌场中,过着如隐形人般的生活,二十年过去了,这群在台湾已被污名化的女性及隐避消失的男性,寄了大笔的外汇回到台湾,改善了原生家庭的经济。但属于他们的历史,却从没有人愿意提起,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台湾的过去,更没有人知道她们的未来在哪里。隐身在这个日本社会最黑暗角落的台湾男女,被日本社会漠视、被台湾遗忘。他们在异乡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是导演想要说的故事。
  
  
  
  《过境》2002年/54分钟
  获奖情况:
  2003 泰国曼谷国际电影节
  2002 金马国际影展观摩影片
  
  简介:这是一部在台湾拍摄的好莱坞电影─「双瞳」的幕后纪录片。2001年,虽有高达九个台风侵袭台湾,却也带来了大量的雨水。同年,好莱坞电影工业第一次带着大笔资金及人员来到台湾……。当强大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来到电影工业已经完全消失的台湾,在这样跨国合作模式的电影制作中,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为何?就像拍摄期间一直过境台湾的台风一样,除了大量的雨水之外,它还带来了什么?我来解梦的-访《过境》导演杨力州侯季然当一个向来与真实近身搏斗的纪录片导演,遇上专门制造幻觉的电影梦工厂,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是一部惹来满城风雨的《过境》。杨力州说,当他知道有机会拍一部关于好莱坞出资的台湾电影幕后纪录时,非常兴奋,「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竟然可以拍一部有『卡斯』的纪录片耶」。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拍摄期,长达80卷的拍摄带,其中遭遇种种冲突与妥协,一年半后终于举行了媒体试片,不料隔天旋即登上各大报影剧版的头条,面对报端辛辣的标题与一整天响个不停的各方关切电话,杨力州于是又感慨了,「没想到我的片子也有包办头条的一天」。对于《过境》引起的各种纷纷扰扰与幕后八卦,杨力州其实没有太多的情绪或困扰,因为对他而言,拍摄纪录片本来就要面对自己与被摄者之间的种种拉扯,以及呈现事实与禁忌所引来的各种质疑,只是现在被摄者从「一个人」换成「一部电影」罢了,当然这次牵涉的层面因为关系到许多利益而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一种纪录者、被纪录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调整。他笑着说:「电影是一个梦,而我的工作就是来解梦的」。
  
  《飘浪之女》2002年/52分钟(digital betacam)
  简介:《飘浪之女》横跨三个世代的台湾女人,东京异地生活纪实。千惠阿姨说:“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说的完的,这是 20 年的事。” 20 年的事,也不是一部纪录片就能说清楚的,但我们试着去了解他们在日本体验到的是什么。阿姨最庆幸的是,遇到一位能和她讲台语的婆婆。文祺感受最强烈的是,台湾的家人才是永远的后盾,千惠最期待的是,一辈子在日本过着平凡的家庭生活。
  在日本拍摄的这段期间,不管是不愿提起过往辛苦的阿姨或是选择失忆的婆婆,我常听到的对话是:“你还记得吗?我忘记了。”在这段横跨一年的拍摄旅程中,我们带着摄影机横穿越时空,透过三个世代的台湾女人,透露出她们东京异地生活纪实。有人急着离开,有人小心翼翼守着这个家园。对我们而言这只是一段过程,但却是飘浪之女一辈子的旅程!她们都曾回来台湾,却又全离开了……。
  
  《老西门》2001年/ 53分钟
  获奖情况:2001文建会纪录影带奖首奖
  
  简介:西门大舞台舞台是留给需要掌声的人的。走出捷运西门站六号出口,搭着手扶梯缓缓上升,就像是即将要出现在舞台上的表演者,你或许会震摄在那一眼望去的人海茫茫,嗯!开始想像他们全是你的歌迷或影迷吧!但当你一走下台时便瞬间被淹没在一个不需要名字的人潮中,一回头又望见自以为你是他影迷的人出现在舞台上,就这样交替着,在这没有巨星的年代,你我都有被行注目礼的机会,年轻的新世代与没落的老西门人,彼此在拉扯谁占领的地盘较多时,却又在画面里冲击出那互不相让的不协调景象,其实那也是让西门町更具神秘魅力的所在。如果白光在西门町办签唱会如果白光小姐在西门町办一场签唱会,相信台下疯狂尖叫的人潮阵式绝不会输给五月天,顿时会从西门商圈外围的小巷里,涌出一群平常看不到的老人,或一直存在却根本就没被注意的老人,他们不会只是肤浅的要签名照和拍照留念,而是会忘我的与白光在台下对唱。等只是等着让那即将落幕的人生,在城市中最色彩、繁华的舞台上渡过,其实这些繁华早已经不属于他们,根本得不到掌声,甚至可能换来嘘声,但他们依然认真,认真的在不属于自己舞台的一小角,用着仅存的老荣誉和老尊严,拖着年迈的身体,扮演着年迈的角色,念着乡音的台词,粉墨登场。落幕之时,只是老人茶馆里多了一个位子,打牌的牌友长叹一声罢了,不管是无名的戏子,或是最后的悲剧英雄,都将在西门町这块喧闹的土地上烙下脚印。求生老迈的人,身上总是会莫名的背负了一些责任,一些和岁月一样重的责任,西门町红楼旁的西门市场就是这样一块地方,市场拆了,年老的菜贩说:菜可以不卖,生意可以不做;但天天由菲佣推着轮椅来的老芋仔,可不能没有人陪陪他聊一聊今天的菜色,厝边隔壁每天的心事可不能任它放在心里风吹雨打。山不转路转,菜还是要卖,为的不是一份自己饱、别人饱的生活,而是一种生活的温暖和价值,一种心灵的依赖和寄托。故事纯粹是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下,西门町成为台北市最复杂的地方之一,它聚集了年轻正茂的E世代,却同时也包容了逐渐凋零的老人;西门町的门面正被政府列为重点建设而大力改造,相信它模仿的对象是新宿或原宿吧!起码那些小朋友是这么想的,但它的后门却仍保持过去老旧的低矮平房;麦当劳前面的广场,每个周末都挤满了年纪小小的狂热追星族,可是咱们在红包场里的歌声,不也是三十多年未曾断歇过吗,白发苍苍的伯伯们也照样天天捧场,大声叫好。这样一个深刻复杂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无数故事,而这样的一个充满故事的环境,也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是市场里洪太太说的:老人卖老菜,老人吃老菜!
  
  《留念》2000年/ 45分钟
  获奖情况:2000第三届台北电影节观摩影片
  
  简介:我留在这里,挂念远方。我必须把那个想回去的威志给杀掉,这样会让这个念书的威志过的比较好,我想要在这个世界上通行的自由。国籍,是一个很手段的东西。我每天买一朵玫瑰给爷爷,但玫瑰很快就谢了。爷爷下葬我也没回去。
  1997年秋天,威志离开了台湾,在一年半的努力之后,考上了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却在申请回台时才发现了兵役法相关条款的规定。当局规定留学生在满19岁的年底前如未取得该国学籍的话,在就学期间就不准回国,但是日本学制比台湾晚了半年,这使得威志入学时刚好超过了时间的限定,也使得威志无法在就学期间回国,但他总认为5年的回家限制打不倒他,只是没想到排山到海而来的思念,却把他彻底击垮,从满心期待回国到灰心绝望,他已经无法再想起自己出生长大的这个城市,从试图进入日本社会却满身伤痕的修正自己的认同,在这半年的纪录期间,影像描绘出了这样的情绪转换过程。然而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可是死的制度却会把人逼入困境!18岁就到日本的威志,4年来从未回过台湾也不能回台湾。2000年春天,我带着纪录片到瑞士参展,认识了影展单位安排的法文翻译-刘念,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孩,18岁就离开中国,她说能出来并不容易,所以她并不打算回中国。最疼她的爷爷去年下葬也没回去,她在瑞士买了一束白玫瑰花悼念他,可是玫瑰花第二天就全死了。18岁到瑞士的刘念,3年来从未回过中国也不能回中国。回不去的威志与不回去的刘念,开始说着这么一个关于留学生的故事。
  
  
  《我爱080》1999年/60分钟(digital betacam)
  获奖情况:
  瑞士国际真实纪录片影展最佳影片
  法国arte艺术电视台欧洲放映
  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评审团特别推荐奖
  新加坡国际影展入围
  美国旧金山国际影展国际竞赛入围
  日本福冈亚洲影展参展
  英国爱丁堡国际影展国际竞赛入围
  泰国曼谷国际电影节参展
  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公共电视特别推荐奖
  
  
  简介:在台湾,宪法规定每个成年的男性都必须入伍服役二年,但是在保守的军队体制中,每个男孩的入伍服役都变成是他们母亲最大的担忧。政府设计了一套入伍服役的规则与说法,每年把二十多万个年轻的生命,往那个钢杯把手朝右、牙膏朝左的地方送。
  
  二年青春的岁月就在那里倒数计时,只有在倒数0天,也就是退伍的那天,对这一群年轻的生命而言,一切才是真正才开始。
  拍一部这个世代年轻人的当兵生活吧!杨力州于是纪录了这段岁月。
  080是什么? 080开头的电话就是所有打到这个号码的电话,都由受话方付费,简单的说就是免付费服务电话,其中又以金融服务业运用电话营销最为普遍。电话营销人员多为女性,使得在外岛服役的军人,流行打080电话来找女孩打屁聊天,以解服役的苦闷。因为它是免费而且是虚幻的,这种感觉有点像是网络上躲在ID背后的那种角色扮演,而这部纪录片就这么开始了……。
  
  
  《毕业纪念册》1998年/54分钟
  获奖情况:
  1998 台北电影奖非商业类影片台北特别奖
  1999 美国NAATA影展参展影片
  
  简介:1994年6月,我刚从部队退伍就很顺利地找到一所私立高职广告设计科专任教师的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年我25岁,面对着这一群16、7岁的孩子,我摸索着怎么当一个老师,而他们也很辛苦的在青涩的年龄中学习成长。只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于是我开始拿起摄影机纪录下我们共同的生活日记。我们一起渡过混乱的一年级、奋斗的二年级……就在这群孩子即将升上三年级时,我为了个人的理想远赴他乡求学。1997年3月,我在台南的学校整理过去对这群孩子所拍摄的影片时,意外的发现到一段纪录。在他们高二(1996年)的一次素描课纪录片段中,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你拍这个干什么?」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随口就回答说:「拍来当毕业纪念册的!」。当时,我很震撼,因为我已经忘记了当初随口的诺言,于是我再度拿起摄影机回到那个生活的现场。这部纪录片没有刻意去挑选愤世忌俗的青少年案例;没有去专挑黑暗面的青少年题材来炒作,片中的孩子都是我们身边那个背着书包乖乖去上学的孩子,他们在我们大人的眼中是那么的平凡无奇,甚至是不会去注意到的。但是当我们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他们对父母的不同看法时;看到他们为那个纯纯的爱情落泪时;感受到他们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不安与好奇时;发现到18岁心灵茫然的告白时,这部纪录片是不是就有它的价值了。愤世忌俗与黑暗面绝对是青少年的问题,但是发生在同个班上的许多动人故事,不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了吗!接下来的一年,我继续拍他们的心情,也同时整理过去拍摄他们的影片,在其中,看到了他们的样子,也看到了我自己。我开始看到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的困境。1998年6月,他们将离开校园,或者进入社会、或者去服那个令他们害怕的兵役;不管怎样,我希望在大家心灵面貌改变之前,纪录下这段生命。如果没有这个拍摄计划,这群学生,包含那些中辍生的名字,我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渐渐遗忘;我也可能忘了当老师的那段过程,及事后对自己行为是非曲直的检讨与反省,这些可能在影片中并没有很深刻的被呈现出来,但却是一直跟随着我的。「老师,你是利用我们的角度在看你自己……」老猴在片中这么告诉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普遍现象,在片中的这群孩子都是和父亲这个角色做生命的互动,其中,母亲的角色并不是我不去碰
  
  
  
  《打火兄弟》1997年/40分钟
  获奖情况:
  1997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赞助;
  1998第二十一届金穗奖最佳纪录录像带;
  1998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国际竞赛影带
  
  简介:永和消防分隊只有十三位隊員,但卻肩負全永和市二十六萬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工作的沈重與危險除了身體負荷外,更多的是精神壓力。隊員中只有一位是台北人,申調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這群打火兄弟的回鄉之路遙遙無期;婚姻、交友的困難與社會地位的認定,更是他們得要面對的人生困境。《奇蹟的夏天》楊力州 導演的作品,如實呈現消防隊員的生命風景。
  
  《看见四个名字》1997年/40分钟
  获奖情况:1997台北电影奖非商业映演类非剧情片佳作
  
  《三个一百》1996年/22分钟
  获奖情况:1997第二十届金穗奖录像带佳作
  
  
  
  第十一期·专业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工作坊
  联系电话:010-88550624 13522829411
  负责人:贺志文
  详情,请查看 http://www.bjdoc.com/yyzz.htm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专业纪录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