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寻找智美更登》—— 心痛的找寻
2009-06-13 07:44:49 来自:
lois011
《寻找智美更登》—— 心痛的找寻
《智美更登》是一出在藏区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藏戏,在藏区的影响程度及传播之广可以与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相攀比。虽然前者和后者的社会价值及文化意义差之万里。古印度王子智美更登是佛教世尊释迦牟尼的化身,这出藏戏的内容讲的是智美更登王子如何施舍自己全部的财产、甚至妻子、孩子、自己的双眼给别人的故事,也是释迦牟尼在成佛前修炼身心的历程。
万玛才旦导演的剧情片《寻找智美更登》,讲述的就是一位导演要拍摄一部有关《智美更登》的电影,驱车在藏区的乡村、城镇、寺庙等地方寻找合适的演员的故事。同时,万玛才旦也希望透过自己的这部作品,呈现出这些年来他对故乡那片土地的思索和忧虑。
《寻找智美更登》的创作班底,制片、导演、演员、摄影师、录音师等等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在藏区长大的藏族人。这是一部独特的西藏人自己拍自己的作品!而之前,建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有关西藏的影像,包括纪录片、电视节目、歌舞等都是由汉族人,或者是汉族人跟藏人共同完成的。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刚刚中央电视台的音乐频道里还在播放身穿藏族服装的著名汉族女歌唱演员,带着一群长着汉族面孔但装扮成藏人模样的舞蹈演员们,载歌载舞地表演的《洗衣歌》。有基本判断力的人都能明白,这个歌舞表演应该由藏人来表现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歌曲里唱的是西藏农奴因为解放军的到来翻身得了解放,欢欣鼓舞地赞颂人民解放军的心情。被感谢的应该是汉人解放军,但让这些装扮成藏人的汉族演员来表演,本身的荒诞已暴露无疑。怎么汉人反倒自己感谢起自己来了呢?电影的创作班底很好地说明,《寻找智美更登》是部从内部的视角反映当今藏区现实的作品,创作视角本身决定了要表达的人与被呈现的人之间距离的贴近,也说明这部作品所呈现的现实的真实性。
电影刚开始,镜头便远远地注视着一辆导演等人乘坐的正处寻找旅途中的吉普车,奔驰在广阔无垠的青藏高原上,缓缓移动的吉普车置身在这块孤寂高原山间清新的空气中,渺小的仿佛如同一粒沙粒。这也是万玛才旦导演眼中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屋脊,作为地球上的生命最接近太阳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定会是独特的一群。因为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是相互回应的,有什么样的外部世界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心灵。祖祖辈辈生活在藏区的人们,无边无际的天空、广袤苍劲的山峦、清透明澈的河流塑造了他们体魄、净化了他们的心性,在山川河流的安然和镇静的滋养下,他们除了学会敬畏自然、相信神明、皈依宗教,不会有其他的选择。这也是佛教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兴盛了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藏传佛教里宣扬的全心全意的奉献、不记得失的布施、不分彼此的博爱、无有挂碍的去执,都体现在智美更登王子的行为中。在《寻找智美更登》这部片里,导演采用了巧妙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着《智美更登》这部古老藏戏的精神内涵,片中的导演在选演员的过程中,让每个来试戏的演员演唱其中的某一片段,在断断续续的演唱中,观众很容易就了解了这部藏戏。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追随着导演一行的步履,在那些沾满了厚厚灰尘的戏服、道具、演出时的老照片中,感受到人们曾经是多么认同着这位王子的行径,多么厚爱他,这种厚爱是基于他们信奉着同样的价值,并把智美更登当做他们生活的依据。但渐渐的,我们在导演的寻找过程中感受到了藏戏曾经的繁盛已被今天的冷落所代替,我们无奈的看到只有老人们及远离繁华城市的人还坚持着原有的信念:远离尘世的寺庙里的小喇嘛充满智慧的哲学辩论令人惊讶;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上牧羊的姑娘在制片人要留下她的联系方式时,淡淡地拒绝说:“一切都是缘分,有缘分我们还再会见面的!”那个搬木头的老人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从容的说:“我愿意把我的眼睛捐献给任何需要帮助的人。”然而,藏区的年轻一代与更小的孩子们,信奉的却是金钱的、物质至上的现实生活。在很多的村庄里,我们看到,没有好处孩子们不会白给你跑腿;年轻的村民来试戏,刚唱上两句,就要求导演给付20元的误工费;有着迷人嗓音的歌唱演员一边唱摇滚歌曲,一边质疑智美更登的行为;有着富裕家庭的退休演员说话办事的姿态象极了文革中样板戏演员的腔调。而更多的年轻一代藏区人,已让我们看到他们与祖辈的文化和宗教信念更大的远离,那些在城镇里的藏族青年艺术工作者们,几乎连藏语都不会说,更不要说表演《智美更登》这出藏戏了。他们追捧认同的艺术形式是扭屁股的钢管舞和赵本山的滑稽表演。
透过片中导演的一路寻找,我们看到了异域文化对藏族文化的侵蚀和破坏。那种自以为拥有了现代文明的政府对另一种他们认为的落后的文明的铲除。而目前人们理解的现代文明,不过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汽车行人、四通八达的飞机火车、无所不能的网络电讯……但所有这些物质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相背离的道路上,建立在人对环境粗暴的破坏和掠夺的基础上,这种对文明的理解本身就是狭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况且物质的飞速发展也并不与人类的幸福指数成正比,拥有了巨大物质财富的民族也并不是人类社会中最幸福的一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藏人的生活,保留他们的文化而不去侵害他们?一个把全心全意的奉献、不记得失的布施、不分敌我的博爱当做终身的操守来秉持的民族,是不是更值得尊重!他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倍加呵护生存的环境,如果不是他们现有的天葬的习俗,而是象汉人一样进行土葬,三江源的水质早就被破坏掉了!他们相信有来生的宗教信仰,让他们保持着道德的底线,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而一个不相信有来生的人,今生有酒今生醉,常常会即时行乐不留余地。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是更文明的民族,也没有理由把我们的意识形态强加给他们!在奉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同我们应该生活在大一同的世界里,人们渐渐忘却了这个世界被创造时的初衷,是因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他们之间的多元及包容,才让这世界变得精彩和丰富!我们从来就没有包容的心,让这块独特的土地------地球的屋脊,保持它特有的文明和宗教,保持那里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有人看完本片跟我说,这个片子是在讲两对男女的爱情,蒙面的女孩儿与青年教师,返俗的老板与没有露面的爱人,但我在片中看到的是:这两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只是万玛用来呈现藏区现实的一个引子,爱情的主题是浮在表面的,他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要表达,他对藏区失去原有的生存方式被同化为一个表面上看上去越来越现代化地方的担心,对藏区年轻一代对藏传佛教渐渐疏离的焦虑。作为一位藏族导演,万玛要说的话肯定还不止这些,但目前的社会语境里,他即使有了在公众面前表达的机会,他仍没有办法完全说出他的想法!他只好用了片子现有的结尾,导演没有找到他要找的演员,还要继续找下去。我想,万玛才旦在找寻的道路上将要面对的会是更多的焦虑、担心和无能为力!
刘姝
2009年5月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cPEetziwbBiXGaO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智美更登》是一出在藏区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藏戏,在藏区的影响程度及传播之广可以与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相攀比。虽然前者和后者的社会价值及文化意义差之万里。古印度王子智美更登是佛教世尊释迦牟尼的化身,这出藏戏的内容讲的是智美更登王子如何施舍自己全部的财产、甚至妻子、孩子、自己的双眼给别人的故事,也是释迦牟尼在成佛前修炼身心的历程。
万玛才旦导演的剧情片《寻找智美更登》,讲述的就是一位导演要拍摄一部有关《智美更登》的电影,驱车在藏区的乡村、城镇、寺庙等地方寻找合适的演员的故事。同时,万玛才旦也希望透过自己的这部作品,呈现出这些年来他对故乡那片土地的思索和忧虑。
《寻找智美更登》的创作班底,制片、导演、演员、摄影师、录音师等等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在藏区长大的藏族人。这是一部独特的西藏人自己拍自己的作品!而之前,建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有关西藏的影像,包括纪录片、电视节目、歌舞等都是由汉族人,或者是汉族人跟藏人共同完成的。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刚刚中央电视台的音乐频道里还在播放身穿藏族服装的著名汉族女歌唱演员,带着一群长着汉族面孔但装扮成藏人模样的舞蹈演员们,载歌载舞地表演的《洗衣歌》。有基本判断力的人都能明白,这个歌舞表演应该由藏人来表现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歌曲里唱的是西藏农奴因为解放军的到来翻身得了解放,欢欣鼓舞地赞颂人民解放军的心情。被感谢的应该是汉人解放军,但让这些装扮成藏人的汉族演员来表演,本身的荒诞已暴露无疑。怎么汉人反倒自己感谢起自己来了呢?电影的创作班底很好地说明,《寻找智美更登》是部从内部的视角反映当今藏区现实的作品,创作视角本身决定了要表达的人与被呈现的人之间距离的贴近,也说明这部作品所呈现的现实的真实性。
电影刚开始,镜头便远远地注视着一辆导演等人乘坐的正处寻找旅途中的吉普车,奔驰在广阔无垠的青藏高原上,缓缓移动的吉普车置身在这块孤寂高原山间清新的空气中,渺小的仿佛如同一粒沙粒。这也是万玛才旦导演眼中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屋脊,作为地球上的生命最接近太阳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定会是独特的一群。因为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世界是相互回应的,有什么样的外部世界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心灵。祖祖辈辈生活在藏区的人们,无边无际的天空、广袤苍劲的山峦、清透明澈的河流塑造了他们体魄、净化了他们的心性,在山川河流的安然和镇静的滋养下,他们除了学会敬畏自然、相信神明、皈依宗教,不会有其他的选择。这也是佛教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兴盛了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藏传佛教里宣扬的全心全意的奉献、不记得失的布施、不分彼此的博爱、无有挂碍的去执,都体现在智美更登王子的行为中。在《寻找智美更登》这部片里,导演采用了巧妙的方式向观众传达着《智美更登》这部古老藏戏的精神内涵,片中的导演在选演员的过程中,让每个来试戏的演员演唱其中的某一片段,在断断续续的演唱中,观众很容易就了解了这部藏戏。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追随着导演一行的步履,在那些沾满了厚厚灰尘的戏服、道具、演出时的老照片中,感受到人们曾经是多么认同着这位王子的行径,多么厚爱他,这种厚爱是基于他们信奉着同样的价值,并把智美更登当做他们生活的依据。但渐渐的,我们在导演的寻找过程中感受到了藏戏曾经的繁盛已被今天的冷落所代替,我们无奈的看到只有老人们及远离繁华城市的人还坚持着原有的信念:远离尘世的寺庙里的小喇嘛充满智慧的哲学辩论令人惊讶;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上牧羊的姑娘在制片人要留下她的联系方式时,淡淡地拒绝说:“一切都是缘分,有缘分我们还再会见面的!”那个搬木头的老人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从容的说:“我愿意把我的眼睛捐献给任何需要帮助的人。”然而,藏区的年轻一代与更小的孩子们,信奉的却是金钱的、物质至上的现实生活。在很多的村庄里,我们看到,没有好处孩子们不会白给你跑腿;年轻的村民来试戏,刚唱上两句,就要求导演给付20元的误工费;有着迷人嗓音的歌唱演员一边唱摇滚歌曲,一边质疑智美更登的行为;有着富裕家庭的退休演员说话办事的姿态象极了文革中样板戏演员的腔调。而更多的年轻一代藏区人,已让我们看到他们与祖辈的文化和宗教信念更大的远离,那些在城镇里的藏族青年艺术工作者们,几乎连藏语都不会说,更不要说表演《智美更登》这出藏戏了。他们追捧认同的艺术形式是扭屁股的钢管舞和赵本山的滑稽表演。
透过片中导演的一路寻找,我们看到了异域文化对藏族文化的侵蚀和破坏。那种自以为拥有了现代文明的政府对另一种他们认为的落后的文明的铲除。而目前人们理解的现代文明,不过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汽车行人、四通八达的飞机火车、无所不能的网络电讯……但所有这些物质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相背离的道路上,建立在人对环境粗暴的破坏和掠夺的基础上,这种对文明的理解本身就是狭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况且物质的飞速发展也并不与人类的幸福指数成正比,拥有了巨大物质财富的民族也并不是人类社会中最幸福的一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藏人的生活,保留他们的文化而不去侵害他们?一个把全心全意的奉献、不记得失的布施、不分敌我的博爱当做终身的操守来秉持的民族,是不是更值得尊重!他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倍加呵护生存的环境,如果不是他们现有的天葬的习俗,而是象汉人一样进行土葬,三江源的水质早就被破坏掉了!他们相信有来生的宗教信仰,让他们保持着道德的底线,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而一个不相信有来生的人,今生有酒今生醉,常常会即时行乐不留余地。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是更文明的民族,也没有理由把我们的意识形态强加给他们!在奉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同我们应该生活在大一同的世界里,人们渐渐忘却了这个世界被创造时的初衷,是因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他们之间的多元及包容,才让这世界变得精彩和丰富!我们从来就没有包容的心,让这块独特的土地------地球的屋脊,保持它特有的文明和宗教,保持那里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有人看完本片跟我说,这个片子是在讲两对男女的爱情,蒙面的女孩儿与青年教师,返俗的老板与没有露面的爱人,但我在片中看到的是:这两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只是万玛用来呈现藏区现实的一个引子,爱情的主题是浮在表面的,他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要表达,他对藏区失去原有的生存方式被同化为一个表面上看上去越来越现代化地方的担心,对藏区年轻一代对藏传佛教渐渐疏离的焦虑。作为一位藏族导演,万玛要说的话肯定还不止这些,但目前的社会语境里,他即使有了在公众面前表达的机会,他仍没有办法完全说出他的想法!他只好用了片子现有的结尾,导演没有找到他要找的演员,还要继续找下去。我想,万玛才旦在找寻的道路上将要面对的会是更多的焦虑、担心和无能为力!
刘姝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