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CDFF2009:皮村--积极生活在影像泛滥的时代
2009-05-26 09:58:36 来自: fanhallfilm
【黄骥观影手记】看完王德志的《皮村》,一定要去跟他聊聊天,也一定要去听他们打工青年艺术团的歌,否则对你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皮村》剧照
但不论是哪种,都会让你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积极”,这种积极也体现在他们的口号“劳动最光荣”上。
王德志坐在现象工作室的院子里,看着同伴们在夜幕下唱着自己和他们一起创造的歌,那歌正欢快地唱着外地人在北京的生活,此前他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影片放映,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用dv拍摄,纪录了北京郊区的皮村。
《皮村》剧照
影片画面质量十分粗糙,却有一种其他片子难得的灵动与鲜活,这灵动与鲜活不是表现在镜头的运用和剪辑技巧上,而是体现在他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交流上。实际上《皮村》的技巧十分简单,那就是没有技巧。这个52分钟的片子更像一个对周遭人群写的人物影像速记,没有客套,没有暗藏于摄影机后的导演野心,甚至也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如果说一定要有一条将这些散落的人物穿起来的线索,那就是王德志,在现实生活中他是这些被拍摄对象的同村村民,邻居,兄弟,顾客——,在片子里也是。他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拿起机器,自自然然地聊着天,不装孙子,也不当爷。
所以,去讨论和质疑片子影像的粗糙是一件超级无聊的事,当打工青年艺术团*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伴随着收垃圾的老人奋力踩车远去的背影响起,你看到的是导演对被拍摄对象,对这个群体的尊重,只有在痛苦挣扎后最终选择了不抱怨生活的人,才能对自己所属的群体做如此坦然的诠释。
这是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多少纪录片作者所缺乏的东西啊。
当然王德志并不是完全没有野心的,他试图通过纪录北京的村庄皮村,影射出全国的发达城市的农村,进而影射出“整个打工群体,整个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国”,不过”因为后期很烦琐,又没有弄过,做成以后给自己打了60分。”
但我想这60分,不知道充满了多大的可能性,因为从这60分的片里,已经能隐约看到被拍摄对象的魅力,这和他坦然面对自己群体的态度一样,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孰能可贵。
王德志导演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电影节广场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qzVOBCoLrr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皮村》剧照
但不论是哪种,都会让你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积极”,这种积极也体现在他们的口号“劳动最光荣”上。
王德志坐在现象工作室的院子里,看着同伴们在夜幕下唱着自己和他们一起创造的歌,那歌正欢快地唱着外地人在北京的生活,此前他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影片放映,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用dv拍摄,纪录了北京郊区的皮村。
《皮村》剧照
影片画面质量十分粗糙,却有一种其他片子难得的灵动与鲜活,这灵动与鲜活不是表现在镜头的运用和剪辑技巧上,而是体现在他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交流上。实际上《皮村》的技巧十分简单,那就是没有技巧。这个52分钟的片子更像一个对周遭人群写的人物影像速记,没有客套,没有暗藏于摄影机后的导演野心,甚至也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如果说一定要有一条将这些散落的人物穿起来的线索,那就是王德志,在现实生活中他是这些被拍摄对象的同村村民,邻居,兄弟,顾客——,在片子里也是。他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拿起机器,自自然然地聊着天,不装孙子,也不当爷。
所以,去讨论和质疑片子影像的粗糙是一件超级无聊的事,当打工青年艺术团*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伴随着收垃圾的老人奋力踩车远去的背影响起,你看到的是导演对被拍摄对象,对这个群体的尊重,只有在痛苦挣扎后最终选择了不抱怨生活的人,才能对自己所属的群体做如此坦然的诠释。
这是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多少纪录片作者所缺乏的东西啊。
当然王德志并不是完全没有野心的,他试图通过纪录北京的村庄皮村,影射出全国的发达城市的农村,进而影射出“整个打工群体,整个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国”,不过”因为后期很烦琐,又没有弄过,做成以后给自己打了60分。”
但我想这60分,不知道充满了多大的可能性,因为从这60分的片里,已经能隐约看到被拍摄对象的魅力,这和他坦然面对自己群体的态度一样,在这个影像泛滥的时代,孰能可贵。
王德志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