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少年往事》:一个弱智到令人发指的甚至有些反动的电影
2004-08-02 03:39:09 来自:
雨不亭
(北京海淀)
[watermark]
开篇建议:看完这个文章的同学千万别去买这个片子看,不然你真的会后悔,反正我觉得太烂了,不值得看(我后面一段用快进看的)。
当张艺谋大师的《十面埋伏》高调上映后,却如同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凭心而论《十面埋伏》的摄影、武打、剪接、配乐都是很精良优秀的,但剧本实在太烂了,漏洞百出。然而《少年往事》这样一个回忆情窦初开的少年往事的电影却比《十面埋伏》更弱智,漏洞更多;借用网友XZFD评价《十面埋伏》的话来形容这个电影,它简直是弱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我还要给它新加一句更恶毒的评语:它简直是个有些反动的电影。
碧海、蓝天、沙滩、小木船,还有一只小狗乖乖的跑!
草地、竹林、花海,还有一只聪明可爱的猫!
排球、棒球、小提琴,更有一辆作为玩具的外国进口车!
教室外阳光明媚,芳草萋萋,一个初一的女生和一群男同学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影片《少年往事》就是描写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
其实这个影片摄影、音乐也很优秀,服装、道具也是十分精良,连DVD的包装做的都十分出色,买回来的时候还以为是韩国影片呢,一看才知道是一部台湾电影。
影片本身不涉及政治,只讲述少年时期的快乐生活,只讲述一个少女和一个少男的懵懂故事,可为什么我要这样评论这个电影呢?
让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个电影:
故事发生在1928年的青岛,一个出生官僚家庭的初一女孩方忆琳无意中捡到一把小提琴,小提琴上刻着一个名字:尧永诺。在寻找小提琴主人的过程中方忆琳认识了尧永诺以及培理中学的一群男孩子,成为好朋友,于是她也转学来到培理中学,接下来她们之间发生了很多小故事。
影片中女孩方忆琳是个贵族家的孩子,她读的培理中学似乎是一所贵族学校,校长老师是洋人,学生都是权贵子弟,同时同学中也有很多洋人子弟。所以这样的一群孩子穿着西装,系着领带,脚蹬长靴;他们有钱玩排球、棒球、更夸张的是他们有一辆外国进口的汽车做玩具,开着它兜风。
问题出来了,就算这些孩子都是贵族子弟,可他们有这么有钱吗?竟然把汽车当玩具?俺是穷人出身,不可想想那个年代他们有多少钱;就算那些官老爷或者大资本家们很有钱很有钱,买的起汽车给10来岁的儿子玩,可为什么在方忆琳需要300块钱买船票去欧洲的时候,那些贵族子弟们都凑不出来?笑话,太笑话了,导演为了增加故事的曲折性,楞生生的胡乱编造起来。
小女孩方忆琳离家出走,竟然能在海边找到一条荒废的木船居住,船里居然还有很新潮的时钟、被子、马灯以及莫名其妙的跑来一条无小狗狗陪她。别说发生在1928年,就是在2004年,你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类似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还有很多,就不再列举。
导演为了拍摄主人公记忆里的美好的少年往事,把他们的生活美化的像是天堂,把青岛也美化的像仙境。影片里风景秀丽,阳光灿烂,忆琳和尧永诺经常外出嬉玩;他们也在树林里、竹林里奔跑,在花海里追逐,这组镜头和《十面埋伏》里的花海、树林、竹林奔跑十分类似;不过这个片子比《十面埋伏》拍的早一年,真怀疑老谋子偷学这导演的招式了。
影片用力描述两个少年之间懵懂的情感,却总是太做作,结尾处两个小孩放着风筝奔向大海的安排手法实在太老土,矫情到让人呕吐。
片中他们开着汽车在林间追逐的时候,竟然一起唱起了我们熟悉的歌:“太阳下山明早一定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他们的歌一响起,我顿时要晕死过去,弱智的导演既然拍的是一个真实回忆故事,却荒谬的加了一个现代的流行歌曲,他还以为自己是无厘头的周星弛呢!
在这个电影里,你看不到战争,看不到穷人的影子,看不到残破的房屋,看不到日本侵略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你看到的是阳光灿烂,百花盛开,绿草铺满地!
你看的是小提琴,棒球,汽车,别墅,金碧辉煌大教堂!
你看到的是蓝蓝的天,蓝蓝的海,细黄的沙滩,远行的轮船!
你看到的是一群贵族孩子们在玩音乐,喝咖啡,玩汽车,还要游欧洲!
好吧,让我们看一看哪个时期青岛的历史吧:
1928年4月25日,日本派兵侵入青岛,然后转赴济南等地。
1928年5月3日,由青岛登陆的日军在济南制造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
1928年5月10日,青岛市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日军制造五三惨案,捣毁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
就是在这样的内战不断,外受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下面,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吗?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就算那些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卖国贼,走狗资本家,他们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享受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也不可能整个青岛都是一派祥和,富足,奢华;如果你在不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下来看这个电影,一定会以为拍的是现代的香港或者新加坡。
这是一个回忆美好少年生活的电影,这样的故事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内争时期,放在日本侵略时期;那么为什么导演非要把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战乱时期的青岛?而且用精致的服装、道具、美丽奢华的场景、亮丽的摄影风格来讲述这样一个有违常识,有违历史的故事呢?
难道导演不了解历史吗?难道拍这样一个片子不需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
我以为都不是,做这样一个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那么下工分,对于故事发生时代的大背景,他不可能不了解。
我以为导演这样做,是有意的回避那段真实历史,就算是为了电影需要而刻意回避历史,可也没有必要美化历史吧?
影片是台湾出品,导演是台湾人陈建忠,本来我是极反对把文艺作品的作者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但这一次我牵强了一些,把这样一个描述少年往事的电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当下台独势力的嚣张,为数不少的亲日本分子,以及掩盖历史真相的台湾教科书,我不得不怀疑这样一个电影也有掩盖历史真相的政治动机。
因此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弱智到令人发指的,甚至是反动的电影。
总之这样的一个烂片子,你千万不要看。
我也实在是为了骂他才写这个文字的,郁闷坏了。
2004-7-30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EAaAPSGmuro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当张艺谋大师的《十面埋伏》高调上映后,却如同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凭心而论《十面埋伏》的摄影、武打、剪接、配乐都是很精良优秀的,但剧本实在太烂了,漏洞百出。然而《少年往事》这样一个回忆情窦初开的少年往事的电影却比《十面埋伏》更弱智,漏洞更多;借用网友XZFD评价《十面埋伏》的话来形容这个电影,它简直是弱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我还要给它新加一句更恶毒的评语:它简直是个有些反动的电影。
碧海、蓝天、沙滩、小木船,还有一只小狗乖乖的跑!
草地、竹林、花海,还有一只聪明可爱的猫!
排球、棒球、小提琴,更有一辆作为玩具的外国进口车!
教室外阳光明媚,芳草萋萋,一个初一的女生和一群男同学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影片《少年往事》就是描写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
其实这个影片摄影、音乐也很优秀,服装、道具也是十分精良,连DVD的包装做的都十分出色,买回来的时候还以为是韩国影片呢,一看才知道是一部台湾电影。
影片本身不涉及政治,只讲述少年时期的快乐生活,只讲述一个少女和一个少男的懵懂故事,可为什么我要这样评论这个电影呢?
让我来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个电影:
故事发生在1928年的青岛,一个出生官僚家庭的初一女孩方忆琳无意中捡到一把小提琴,小提琴上刻着一个名字:尧永诺。在寻找小提琴主人的过程中方忆琳认识了尧永诺以及培理中学的一群男孩子,成为好朋友,于是她也转学来到培理中学,接下来她们之间发生了很多小故事。
影片中女孩方忆琳是个贵族家的孩子,她读的培理中学似乎是一所贵族学校,校长老师是洋人,学生都是权贵子弟,同时同学中也有很多洋人子弟。所以这样的一群孩子穿着西装,系着领带,脚蹬长靴;他们有钱玩排球、棒球、更夸张的是他们有一辆外国进口的汽车做玩具,开着它兜风。
问题出来了,就算这些孩子都是贵族子弟,可他们有这么有钱吗?竟然把汽车当玩具?俺是穷人出身,不可想想那个年代他们有多少钱;就算那些官老爷或者大资本家们很有钱很有钱,买的起汽车给10来岁的儿子玩,可为什么在方忆琳需要300块钱买船票去欧洲的时候,那些贵族子弟们都凑不出来?笑话,太笑话了,导演为了增加故事的曲折性,楞生生的胡乱编造起来。
小女孩方忆琳离家出走,竟然能在海边找到一条荒废的木船居住,船里居然还有很新潮的时钟、被子、马灯以及莫名其妙的跑来一条无小狗狗陪她。别说发生在1928年,就是在2004年,你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类似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还有很多,就不再列举。
导演为了拍摄主人公记忆里的美好的少年往事,把他们的生活美化的像是天堂,把青岛也美化的像仙境。影片里风景秀丽,阳光灿烂,忆琳和尧永诺经常外出嬉玩;他们也在树林里、竹林里奔跑,在花海里追逐,这组镜头和《十面埋伏》里的花海、树林、竹林奔跑十分类似;不过这个片子比《十面埋伏》拍的早一年,真怀疑老谋子偷学这导演的招式了。
影片用力描述两个少年之间懵懂的情感,却总是太做作,结尾处两个小孩放着风筝奔向大海的安排手法实在太老土,矫情到让人呕吐。
片中他们开着汽车在林间追逐的时候,竟然一起唱起了我们熟悉的歌:“太阳下山明早一定爬上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他们的歌一响起,我顿时要晕死过去,弱智的导演既然拍的是一个真实回忆故事,却荒谬的加了一个现代的流行歌曲,他还以为自己是无厘头的周星弛呢!
在这个电影里,你看不到战争,看不到穷人的影子,看不到残破的房屋,看不到日本侵略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你看到的是阳光灿烂,百花盛开,绿草铺满地!
你看的是小提琴,棒球,汽车,别墅,金碧辉煌大教堂!
你看到的是蓝蓝的天,蓝蓝的海,细黄的沙滩,远行的轮船!
你看到的是一群贵族孩子们在玩音乐,喝咖啡,玩汽车,还要游欧洲!
好吧,让我们看一看哪个时期青岛的历史吧:
1928年4月25日,日本派兵侵入青岛,然后转赴济南等地。
1928年5月3日,由青岛登陆的日军在济南制造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
1928年5月10日,青岛市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日军制造五三惨案,捣毁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
就是在这样的内战不断,外受日本侵略的历史背景下面,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吗?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就算那些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卖国贼,走狗资本家,他们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享受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也不可能整个青岛都是一派祥和,富足,奢华;如果你在不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下来看这个电影,一定会以为拍的是现代的香港或者新加坡。
这是一个回忆美好少年生活的电影,这样的故事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内争时期,放在日本侵略时期;那么为什么导演非要把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战乱时期的青岛?而且用精致的服装、道具、美丽奢华的场景、亮丽的摄影风格来讲述这样一个有违常识,有违历史的故事呢?
难道导演不了解历史吗?难道拍这样一个片子不需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
我以为都不是,做这样一个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那么下工分,对于故事发生时代的大背景,他不可能不了解。
我以为导演这样做,是有意的回避那段真实历史,就算是为了电影需要而刻意回避历史,可也没有必要美化历史吧?
影片是台湾出品,导演是台湾人陈建忠,本来我是极反对把文艺作品的作者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但这一次我牵强了一些,把这样一个描述少年往事的电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当下台独势力的嚣张,为数不少的亲日本分子,以及掩盖历史真相的台湾教科书,我不得不怀疑这样一个电影也有掩盖历史真相的政治动机。
因此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弱智到令人发指的,甚至是反动的电影。
总之这样的一个烂片子,你千万不要看。
我也实在是为了骂他才写这个文字的,郁闷坏了。
2004-7-30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