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2004-07-27 08:45:19   来自: 徐如林 (北京宣武)
  广电部要求影视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 。本文是笔者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一部演艺作品(戏剧、电影、小品、相声、歌曲等等)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既要能上得了台,也要能下得了台。上得了台,是指作品的思想性好,能够通过官方审查。下得了台,是指作品的娱乐性强,观众(包括读者,以下都称观众)喜闻乐见,并愿意再三欣赏。如果作品没有娱乐性,观众观之味同嚼蜡,瞌睡连连,甚至演员会被观众喝倒彩、赶下台。
   思想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文艺作品或其他著作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政治标准是衡量作品思想性的依据。
   一部作品出现在读者、观众之前要受到评审,评审比较注重思想性。作品的政治倾向与当时当地政治太近或相差太大都不好。
   思想性与主流思想不和的作品将被枪毙。同样是反映腐败的作品,小说《抉择》和《国画》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小说《抉择》被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在全国各地放映,而小说《国画》则被禁。为什么?因为《抉择》的男主人公是与腐败斗争的战士,最后取得了反腐的胜利,正义战胜了邪恶,给人以希望。而《国画》中则描绘的是腐败人士的互相倾轧,最后给人的感觉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恶人自有恶人磨。不难看出,反应问题,要有破有立,才能给人以希望。如果只破不立,就不容易获得通过。虽然我个人认为《国画》比《抉择》更真实,但是真正写作品的时候还要照顾社会主流思想。
   如果作品太迎合当时当地的政治,也许一段时间很成功,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就会被人遗忘。例子我举不出,因为那些东西不可能被记住。
   离政治太近也不行,离政治太原也不行,怎么办呢?艺术作品要在更高的政治倾向上着眼,那就是利他主义精神。
   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现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因为集体协作。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他人而独立生存。有人也许会提到鲁宾逊荒岛求生,那也是因为鲁宾逊有了前人留下的求生技能和其他人制造的工具。所以,只有每个人不断的利他,才能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今中外无不把利他主义视为高尚的行为。古代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故事。现在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外国有摩西带领犹太人脱离埃及的故事。
   看看票房全球总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就可以证明利他主义精神能够超越时空。
  1 泰坦尼克号。利他主义精神的典范。船员、船长与船共存亡,把生留给了妇女儿童;乐手为乘客奏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杰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罗斯。
  2 哈利波特系列  正义战胜邪恶了,大家才能幸福的生活,所以也是利他主义精神的影片。
  3 星球大战系列  同上。
  4 侏罗纪公园   大家在逃生的过程中团结互助。
  5 魔戒系列    男主人公明知前途艰险,依然义无反顾,大公无私。
  6 蜘蛛侠     做好事不留名,总戴着面具。大侠。
  7 海底总动员   Nimo的爸爸为救Nimo不怕死,所有鱼类鸟类也为救Nimo献力献策。利他主义典范。
  8 天煞-地球反击战 主角为打击外星人,不怕深入虎穴。有的飞行员在导弹失效的情况下,用自己的飞机去撞外星飞船,舍生取义。
  9 E.T.外星人   小伙伴们为救小外星人,不惜与政府作对。宣扬的不仅仅是地球人要和平相处,而是全宇宙人要和平相处。
  10阿甘正传    主角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英雄。
  利他主义精神可以衍生出各种主题。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中国政治题材应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腐败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利他主义精神。此题材一定注意,要有破有立,不能只破不立。小说《国画》就是在腐败问题上只破不立才被禁的。2、惩恶扬善。善就是让别人好,恶就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3、助人为乐。4、舍生取义。为了大多数人能够牺牲自己,善莫大焉。5、爱情。真正的爱在于为了爱人可以牺牲自己。6、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让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忠于祖国、守信用、有礼貌、讲义气、廉洁、知羞耻。
   有些影片虽然没有宣扬利他主义精神,但是对邪恶事件的描写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警醒世人的目的。比如《教父》系列。
    思想性在艺术作品中应该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口号式的大声疾呼(如果主角高呼:“利他主义万岁!”观众一定会乐翻了。),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填鸭,是寓教于乐,而不是政治课。
   艺术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度。
   艺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1、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领导~。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这棵松树的样子挺~。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来概括艺术:创造性,独特,美观。其中独特和创造性类似,创造出来的新事物一定是独特的,独特的事物一定是有某种创造性的。所以艺术可以简化为:
  创造性、美观。二者的关系是:美观是创造性的基础。
   关于创造性,有一种说法:第一个把女人形容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形容成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形容成花的人是蠢材。艺术家与匠人有何异同?相同点是他们都能够完成常人无法完成专业、复杂的工作;不同点是艺术家会创新,而匠人仅会重复以前的工作。所以,天才可以成为艺术家,庸才只能成为匠人。
   但是创造性不能没边没沿。如果艺术品的创造性与观众以往的知识经验不符,那么创造性就成了胡编乱造。陈凯歌的《荆柯辞秦王》在日本获得了票房成功,但在中国却票房惨败。1999年电影《红樱桃》在国内好评如潮,大家都认为能拿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是最后外国评委只给了一个评委会特别奖。这两部影片的共同点就是,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觉得影片很好,但是对于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影片错漏百出。关于创造性的具体描述请参看笔者写的《画鬼容易画狗难》。
   很多搞艺术的人都很有创造性,但是他们经常忽略一点:美观。美观并不是你说美就美,他说不美就不美,而是大多数人说美才是美。如果普通老百姓觉得不美,那么艺术作品就不会广泛流传。
   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只知道某个具体的东西是美的,但是为什么美不知道,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艺术家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比如里昂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颠倒众生。仔细看她的嘴并没有笑,但是看她的脸的其他的部位,却觉得她是在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眼对于眼睛聚焦的点看得比较清楚,对于焦点以外的图像相对模糊。《蒙娜丽莎》的嘴确实没有笑,但是她嘴角的阴影却是向上的。人眼在看除她嘴之外的其他部位时,眼睛余光看到的是她的嘴的轮廓。受嘴角阴影上翘的影响,人感觉她是在笑,但是人仔细看嘴时,却发现没有笑。达·芬奇充分运用了阴影的效果,让人感到亦真亦幻。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比观众更了解观众,比观众更了解技巧。
   而有些所谓搞艺术的人,其作品虽然独特,但是让普通人感觉不到美,甚至感觉恶心。比如《未来水世界》虽然独特,但是整个场面像个垃圾场,让人不想看下去。现在很多艺术电影,让人不知所云,也就没有了市场。这样的影片,只能留着导演孤芳自赏。  
   很多人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对立起来,但是我们仔细看原文,会发现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内在联系。原文如下: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郢:楚国的都城。下里:乡里。巴:巴蜀,古代认为是偏僻的蛮地。后多泛指俚俗的作品。
   可以看到,客会唱很多歌,其中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而不是只唱《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这说明客能够横贯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而且在他看来二者并不矛盾。文中说并没有说只有数十人喜欢《阳春白雪》,而是说“和者数十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很有可能是《阳春白雪》曲调复杂,没有几个人会唱。这就好像大家都觉得歌曲《青藏高原》好听,但是你我都唱不好一样。我推测《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很好听的歌曲,只是一个容易上口,一个很难唱而已。
   观赏性。思想性好的作品有观赏性,艺术性好的作品有观赏性,所以将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并立的提法并不确切。个人觉得把观赏性换为娱乐性比较好。
   娱乐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释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娱乐的释义:使人快乐;消遣。在我看来,娱乐就是让人忘记自己的忧愁,被某事所吸引,可以哭、可以笑、可以被震撼。
  关于娱乐性的技巧可以参看我写的《比观众更了解观众》和《小说的展开与结尾》。这里提最重要的一条:让局面失控。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主角的命运扑朔迷离,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里,这样才过瘾。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一部作品首先要娱乐性强,其次艺术性强,最后才是思想性好。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