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活动]香港导演张经纬纪录片《音乐人生》深圳见面会(免费)

2009-04-23 16:55:24   来自: 向阳花
活动详情
地点:
深圳 福田区文化馆一楼茶淘会所(万科金色家园北)
开始时间:
2009-4-26 18:30
结束时间:
2009-4-26 21:00
活动描述:
捕捉天才少年6年间生活片断 发掘其内心世界的同时促使观众反思梦想是什么
他追求的并非胜利或奖项⋯⋯
《音乐人生》周日晚首度亮相深圳免费观摩,导演张经纬映后将与观众互动交流
这是一部被人评价为“比许多剧情片还引人入胜的纪录片”。本周日(26日)晚六点半, 记录个性张扬的音乐神童蜕变历程的《音乐人生》将在福田区文化馆一楼茶淘会所(万科金色家园北)进行免费观摩,导演张经纬映后将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一部充满了人生思考的纪录片
本月初,《音乐人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真的假不了”环节进行全球首映。放映该片的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连视线不佳的边座都几乎坐满。观众席中不乏与影片主人翁黄家正一起学音乐的同学或朋友,现场观影气氛颇为活跃,不时有笑声传出。映后观众更持续鼓掌,95%的观众留下来与导演进行交流。对于深圳这样学琴孩子众多的城市来说,这部电影应该是有一些东西能够引起人们思考或共鸣的。
祖籍广东深圳湖贝村的张经纬出生在香港,11岁起学习大提琴,梦想做马友友。曾经每个周末早上五点多起床,背着大提琴,坐大半天的火车去广州跟一位原星海音乐学院老师上课,有时火车没有座位,就要站上三个小时。
香港演艺学院毕业后,张经纬曾是香港小交响乐团助理大提琴首席。24岁那年他考进纽约城市大学修读音乐硕士,每日拉琴苦练。26岁时爱上了一个拉小提琴的日本女孩,两人很快结婚。“从她身上我明白到甚么叫‘才能’……所以,算了,不拉琴了。在大学东摸摸、西碰碰,结果搞上了电影。”张经纬在导演手记中如是说。为了生存,他最后决定转业,主修电影制作、副修哲学。毕业后回流香港,开始掌镜生涯。2001年,他的剧本《上帝的苹果》获中港台电影神话剧本创作赛“优异奖”;2005年他编剧的《天水围的夜与雾》获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最佳故事奖”;2008年他导演的纪录片《歌舞升平》入围香港国际电影节。今年他导演的《音乐人生》再次入围香港电影节,这在纪录片产量不多的香港,算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2002年我第一次和黄家正见面,他当时11岁,和捷克的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我就是喜欢听他弹、很迷人。一直听,听到他现在已经17岁。我羡慕他,他是天才。 ”张经纬回忆道,“但是他有时候不太快乐。”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记录一个天才少年成长过程的拍摄过程。“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片段,显示出一个纪录片导演执着和敏锐的素质”,曾以《天安门上太阳升》入围奥斯卡最佳短片的加拿大纪录片导演王水泊评介说:“《音乐人生》无疑是一部充满了伤感、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对人生思考的纪录片。经纬虽然没有实现青春的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但却找到了更适合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毫无疑问他将会成为一名卓越的纪录片导演,只是我不知道他能否在纸醉金迷的香港以拍纪录片为生。”
讲述音乐家成长过程中的欢笑与挣扎的《音乐人生》被认为是张经纬用来缅怀自己献身于音乐却最终未能成为一名音乐家的青春时代。
音乐究竟是什么
《音乐人生》中的主角黄家正,出生中产家庭,父亲行医。在拔萃男书院就读的家正11岁赢得香港校际音乐节钢琴组大奖,因而获邀到捷克与专业乐团合作演出及录音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11岁的男孩自信熟练地演奏着,失去童趣的脸上表情凝重而激昂……音乐会结束后,张经纬录下了黄家正对父亲的提问和他们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我的手懂得弹钢琴?”
  “我为甚么要弹音乐?”
  “人活着为了什么?”
  “人生就只有音乐吗?”
不谙世事的年龄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令张经纬大为意外。“去年我决定拍一出纪录片,透过他的经历、背景,表达他对音乐的梦想,同时让观众反思梦想是什么。”
六年过去了,黄家正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做为学校乐团的钢琴独奏和指挥,他的中学生涯的告别演出是辉煌的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No. 2(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家正和他的乐团获得了最高的奖励,同学们去海边狂欢庆贺,他却孤独地一个人徘徊,追寻着音乐的意义……
“他追求的并非胜利或奖项,而纯粹是音乐的本质。他到现在仍不断思考究竟音乐是什么,像马友友般一年演奏几百场,是否就是成功?当家正这样问时,社会应该鼓励他寻求答案,还是回避他呢?”张经纬认为,不一定天才才有这些烦恼,平凡如我们同样也有这些困惑,纪录片正希望留下这些思考空间给观众。
2008年暑期,17岁的黄家正想通了,他重拾钢琴,放弃香港的学业选择去美国读音乐。不久前在印第安纳大学的协奏曲比赛中,他赢得了第一名。但是他说,钢琴家不需要靠赢来证明自己,音乐是为自己演奏,如果把每次演奏都当作是最后一次的演出,才会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超越眼前物质考虑的生命思考
电影在香港电影节首映时,黄家正正在美国印地安那州上学。那一天,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他经过“长考”给张经纬发来一封邮件,其中说到:“我不想被看作一个神童,我不是天生就有这气质和才能的。我想被看作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原则的年轻human being,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对自己做到真正忠诚。我希望电影能够启发到每一个人在做人生选择时,可以考虑到背后的道德和目的。选择音乐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疑惑,这部片子就是探讨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刺激观众对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思考,超越眼前的物质顾虑。对学习音乐、从事音乐或者将要学音乐的观众,我希望您投身音乐的原因不是单纯因为我爱音乐或者我没有什么其他选择,甚至也不是因为你是音乐天才。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学习音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是终身的奉献、谦虚的态度、开放的精神和坚持。”
天呐,他才是一个17岁的孩子!当张经纬念完这封邮件,很多现场观众陷入沉思。
一个月前,《音乐人生》参加云之南纪录影像展。据说放映当天几乎成了“kj(黄家正名字的缩写)日”,而《音乐人生》也被当成纪录片一样可以有戏剧冲突和可观性的范例一再被提及。一位叫cin的昆明观众给张经纬的信中这样写道:关注一个人的成长和思考,把这些世人觉得理所应当要顺应或放弃的东西拍下来,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问题和矛盾应该像方便面一样快速处理掉,但是对一些人来说,对黄家正来说,这些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参与名单:
已有0人加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深圳独立电影社

活动图集 . . . (更多)

上传更多活动图片 . . . . . .

欢迎在加入此活动后,上传活动的图片
OQHKADLgmwv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