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比观众更了解观众——商业电影的制胜法宝

2004-07-27 08:37:28   来自: 徐如林 (北京宣武)
  如果一部影片的拍摄是以营利为目的,我们一般称之为商业电影。如果一部影片的拍摄是以抒发导演的某种个人的艺术感受、情怀、思想为目的,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水平高吗?不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并不对立,商业电影中一样会有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导演的个人思想、情怀,艺术电影一样可以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在商业社会中,商业电影渴望票房收入,艺术电影一样也希望观众用现金作为选票来获得认可。所以,票房成绩成为衡量一个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票房失败的艺术影片、票房成功的艺术影片、票房失败的商业电影、票房成功的商业电影,造成他们之间区别的因素是什么?是对观众心理的把握。
   票房失败的艺术片导演往往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感受和情怀。拍摄电影《紫蝴蝶》的导演娄烨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如果观众不喜欢我的影片,完全可以离场走人。我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拍摄影片,投资人敢于让我去拍,就是他们信任我。至于影片的票房如何应该是发行方去考虑的问题,我的任务就是去拍片。出品方与我协商过删减影片的事,该片在参加戛纳电影节时也有国外电影人提出了建议,但我个人不认为影片有什么遗憾,因此没有做出大的改动。我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而且我的下一部影片仍然会保持我的风格。大家如果对《紫蝴蝶》不满意,我只能说对不起。”据说当年白居易他老人家,写完诗都要看看邻家老妪是不是能看懂。现在的某些艺术家反而孤芳自赏起来,认为自己就是上帝,所有观众都应该适应我,而不是我去适应观众。在短缺经济时代,厂家生产出什么产品,消费者就购买什么产品。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只有最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厂家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现在可以选择的电影这么多,只有最打动观众的电影才能获得足够的票房。
   票房成功的艺术片导演在兼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情怀的同时,还会考虑观众的心理。票房成功的艺术片导演很少见,倒是商业片导演拍艺术片会很成功。比如最受全球投资人爱戴的商业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就可以认为是一部票房成功的艺术片。《辛德勒的名单》是黑白片,画面凝重。全片唯一的彩色是一个小女孩的红外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作为一名犹太人,对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深深的敬意、对法西斯的仇恨。同时,斯皮尔伯格的叙事方式、技巧、节奏,让观众完全深入其中,不觉得沉闷。
   商业电影为了获得尽量多的盈利,就需要尽量多的观众来观看。而不同类型的观众的兴趣点又是不同的,所以商业片往往融合多种元素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由于需要考虑的元素众多,商业片导演必须殚精竭智,如此就比艺术片更费心。冯小刚曾说:“什么时候我江郎才尽了,我就去拍艺术片。”
    失败的商业片导演考虑了观众的心理,但是对观众心理的理解是表面的,往往以为宏大的场面、跌宕的情节、耀眼的明星,就是票房的保证。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大制作影片栽了大跟头,小成本影片成为票房黑马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奥斯卡影帝凯文•克斯特纳投资并主演的《未来水世界》,满足了大片的硬件要求,却亏损2亿美元。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并监制的《最后的动作英雄》动用了无数明星,也票房失败,不得不赶紧拍了《真实的谎言》来挽回损失。电影观众的审美情趣并不像导演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场面和大明星对于观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故事情节对观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成功的商业片导演熟悉观众心理,甚至比观众更了解观众:观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能够接受,什么不能够接受,什么能够产生喜剧效果,什么能够产生震撼效果,什么样的画面可以渲染气氛……甚至观众眨眼的时间和剪辑的关系。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众虽然不是敌人,但需要导演征服。导演不了解观众,怎么去征服观众?
  《市场营销》教材告诉我们,商品生产的步骤是:细分市场——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按要求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生产者只有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才能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商品,以至于消费者虽然满意,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产品设计者却必须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知道消费者各种内在需求、消费习惯、使用习惯、审美习惯。
   电影同样也是商品,即使观众不花钱白看,观众也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这两个成本。除非拍电影只是为了自己欣赏,否则就要对得起看电影的观众,况且电影里还有投资商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一个票房成功的商业片都要有哪些元素呢?幸好我们中国有一位非常好的商业片编剧金庸供我们参考。他的小说被众多中国人所喜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被翻拍了无数次。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这么吸引人?因为他的作品丰满,情节跌宕起伏,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少年人看到了行侠仗义,青年人看到了情意绵绵,成年人看到了勾心斗角,外行看到了热闹,内行看到了门道,每个人都从小说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内容。
  仔细比较成功商业片,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共通的商业元素。
    1、喜剧效果。喜剧本身就是老少咸宜的题材,金•凯利和周星驰的作品几乎人见人爱。但其他类型的商业片(动作片最常见)同样会引入喜剧元素(人物),让观众张弛有度。比如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里的木须龙、《第五元素》中的电视主持人、《黄飞鸿》系列中的龅牙苏、《冒险王》中冒险王的徒弟等等,都是正面人物下放松电影张力的元素。有的影片走得更远一些,成为以喜剧作为外壳,悲剧作为内核的悲喜剧。《大话西游》就是典型代表,其中的许多幽默的台词被青年人背诵,但是看到影片结尾很多人哭了。
    2、符合大众观念的主题。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由于和观众心目中的历史观有出入,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如果他们两人能够更贴近普通观众的心理,票房会更加成功。在所有主题中,最打动人心的可能就是舍生取义了。《勇敢的心》中的威廉•华莱士为自由放弃生命,《大话西游》中孙悟空为了取经放弃爱情,《泰坦尼克号》中的船长、船员、乐手为了大家生存放弃生命……这样的情景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3、画面优美。《未来水世界》票房失败,我看了1/3就不看了,因为我觉得太脏了。凯文•克斯特纳后来投资的未来题材影片《邮差》同样票房失败,我觉得原因也是电影中的场面破破烂烂,破坏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而同样的未来题材,《第五元素》、《黑客帝国I、II》都很成功,我觉得和影片画面的优美有一部分关系。
   4、动作。动作片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片模式。其他类型商业片如果融入动作,会丰富画面效果。现在的香港电影不管什么题材都会融入动作,看着很有意思。
   5、爱情。人人都渴望爱情,但是真正得到的人是少数。所以爱情小说、电影才会长盛不衰。人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史实,但是没有人会记载上面的爱情。而在电影《泰坦尼克》里就有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虽然美国的一位电影评论认为有关爱情的台词老调,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
   6、局面失控。如果影片主角自始至终都是无敌的,对观众就没有任何悬念可言,那么影片就抓不住观众的心。好的编剧一般会让局面失控,从而使主角置于某种危险之中,这样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这就是紧张刺激的高潮。主角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后,解决了问题,观众才能获得愉悦。在制造局面失控方面,有一种方法是让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每一集开始敢死队都会制定一个作战计划,但是进行中却发现现实千变万化,不得不重新制定计划,最后历尽万难完成任务。另一种方式是设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在灾难片中,这个敌人就是灾难本身,而影片主角就是在和灾难抗争。灾难越强大,就显得主角越勇敢。在警匪片中,这个敌人就是和主角演对手戏的人。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智大勇之辈。对手越强大,就显得主角越英雄。美国的《王牌对王牌》、《生死时速》、以及港片《无间道》、《双雄》等等,都是表现正反两方斗智斗勇的佳作。两个对手互斗的过程,就是观众考验自己智力的过程,尤其在对手之间进行博弈而且反方占优势的时候,观众不看到底就不知道结果,从而把观众焊到了座位上。
   7、给人一个梦。“当幕拉启的时候,梦开始了。”观众进入影院就是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不曾经历的世界。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喜剧片、恐怖片、动作片、悬疑片却让人心灵震撼。阿诺主演的《最后的动作英雄》要告诉人们,动作片是虚假的,演员都是普通人。但是观众不愿意从梦中醒来,所以《最后的动作英雄》票房失败。接下来的《真实的谎言》是被阿诺否定过的不死英雄,却票房奇佳。就让观众沉醉在虚幻的世界里吧。
   其实好的商业片导演眼里没有商业片模式,动作、喜剧、爱情等等因素会信手拈来,并自然融合。本来,动作、喜剧、爱情种种因素,是手段,不是目的。影片的目的是愉悦观众、震撼观众。但是有些影片本末倒置,全片打斗,为了打斗而打斗,让人失去了兴趣。
   成功商业片的秘诀肯定不只这些,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