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何东的观点:张艺谋们的电影信用
2004-07-19 19:41:31 来自:
烦糕
转自:北京晚报
《十面埋伏》与《英雄》相比,单独从导演方面看,的确要好一些。此片的最大问题,是出在了编剧上,所以导致整个电影是片断的、分离的、割裂的。鉴于篇幅有限,并不在此多做文艺评论,只想就《十面》说一说如今内地大片的炒作信用问题。
以去年《英雄》开大炒风气之先,之后不但片子很烂,更由于事先开动一切宣传手段将观众从最高期望值再踹回到大失所望上,虽造成票房暴利,却已在导演信用上埋伏下今后绝不利于张艺谋信用危机。记得去年我曾就《英雄》的商业包装写了一篇《将“挠挠”包装到底》,专门以马三立的经典“痒痒药”相声段子戏说《英雄》的灭顶炒作,文章发表后,有位小资酷女孩笑我那比喻很无聊也很失水准,可谁知今年张伟平替张艺谋炒作《十面》比之去年,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就快把人抓流血了。因此首映之前,先有很多媒体就冲我去年的“挠挠”之说专门约我再戏说张伟平此次近乎癫狂的狂炒。可张伟平此前一时说我制造了《英雄》首映的“丑剧”,一时在报纸上骂我“人品很坏”,一时说我“变态批评”,倒弄得我尴尬得有点不敢说话了。所以一律回答:电影还没看,无话可说。否则岂不又掉进张伟平的“再给媒体提个醒”话里了吗?
本以为,以张艺谋的精明和小心,去年已走了一步险棋,只靠老资格身份意外获得极高票房,今年必会偃旗息鼓淡以对之了,这担心倒不是说他会害怕几篇评论几家媒体的负面报道,而是他作为已称王于中国的大导演,怎么也得掂量一下过度炒作若得罪天下观众,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谁知今年《十面》炒作非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闹得天翻地覆慷慨激昂,张伟平是腰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香港导演王晶提几句意见,他立即奋起反击;新影联资深策划人高军出于好意,对票房说了几句保守估计,他马上反唇相讥。而他对《埋伏》的观众前景,更乐观到了一路大话顶到底:什么当初“我就要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人一进去就眼前一亮,接着脑子一晕……‘大风’一喊起来的时候把全世界媒体都给喊蒙了……一进场一定会蒙了。感觉就好像……跟坐翻滚过山车似的,俩黑人一上车还兴高采烈的,等一下来再看,俩黑人改俩白人了”;什么“想见识,肯掏钱……一进场(指《十面》首映礼)一定会蒙了”;什么“如果你看到这部电影不哭的话,来找我”;什么“《十面埋伏》如果能冲击奥斯卡成功,那才是中国电影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了!”
尽管张伟平对我没一句好话,但诚心诚意地讲,我却真是很欣赏他这人的心直口快包括脾气火爆,可他一兴奋起来,就什么硬话都敢往外喷:让人“晕”、脑子“蒙”、“不哭找我”、“张艺谋是种萝卜的,我是卖萝卜的”,不但面对媒体他一嘴江湖气,而且稍遇反对意见他就会怒发冲冠凭“牡丹坊”之栏。我叹息张伟平还是不真懂媒体八卦其翻手云覆手雨的厉害,今天是一片欢呼,明天就可能让你尝尽世态炎凉。那反作用力才真叫举世滔滔水淹七军呢!
此前就有评家笑他说“不哭找我”:“找你做什么呢?退电影票款?N倍索赔?让你气哭一次?还是看你和张艺谋哭一次?希望能给个明白的说法。否则承诺得不具体,连兑现都没了目标,这样的诺言,不发也罢。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全中国的观众真的全被这部电影弄哭了,那更是一个超越电影以上的奇迹:这世界上没有人敢说自己能控制别人的情感,但张艺谋们做到了。”还有人讽刺:“……归根结底,这还是对张艺谋的挑战。张伟平所有的噱头都做足了,观众的胃口从来没有被吊到这么高。每个人都流着口水,都等着张师傅上菜,那口水是张伟平引出来的,那菜,张艺谋炒好了,7月16日,你们就可以品尝了。合你们胃口……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革命。不合你们胃口,那就是张伟平把张艺谋拍落马下……但愿这一切不会发生。”
然而事先已经把话说绝,结果去看工体首映礼的人既没有“晕”也没有“蒙”,甚至对这场号称“首映”却变成了歌颂张艺谋的“演唱堂会”,还颇有微词。而现在《十面》终于在各影院揭开了左遮右盖的新娘红头巾,别听我这儿说,可以让任何媒体做一随机采访,问问到底有几个人看哭了?
因此我认为张伟平还只是个小生意人,而不是大商人,可能是因为他刚从“药剂师”转行不久罢?声势造得就像街头卖羊肉串那样喊得震天价响,可却不太讲基本商业信用。须知,要做大商人,信用是必须的,光喊叫,那是早市摆摊卖鞋。
从工体首映礼开始到整个电影炒作,张伟平就像个天真孩子一路只管哄人花几百元看演唱会、花五十元电影票钱进影院,反正饭菜是好是歹,先拉你吃完然后再伸手要钱。上次《英雄》就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这回《十面》又是砂锅再捣二锤子买卖,可老这么来,你以后买卖还做不做?张艺谋多年积累的导演信用,长此以往还能顶多久?所以此前见张伟平一路在媒体上忽悠,心里真替张导演着急:怎么找的这位炒作人,还不如我何东狡猾?
我老家是温州,早时年间素以优质皮货而闻名天下;也差不多就在张艺谋拍《红高粱》那几年,温州就开始做另一种皮鞋、皮箱了,外表看特别漂亮,而且便宜,可穿不了几日,皮鞋底掉的底掉,皮箱折把的折把。之后有一位新市长到温州走马上任,面对假冒伪劣他当时不禁慨叹:造假可获一时之利,可要想再恢复温州皮货的名誉,十年也缓不过来呀!套用于今天内地的大片,对观众而言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信用二字。当然,藏着掖着、犹抱半遮、左右暗示、媒体轰炸、海报张贴、网络操作、声色俱厉、怒发冲冠,都可能会一阵子唬住一些人,可吓归吓,你的今后电影真弄到影院门可罗雀岂不尴尬?
除了不讲信用之外,还有一点很不好。张伟平说“……我不在乎是不是溢美之词,即便是溢美之词,它赞美的主题也是中国电影。”把“中国电影”和“张艺谋的电影”划上等号,这是张伟平在“忽悠”之外的一大发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此言既出,反对张氏电影就等于是反对中国电影了;最关键是张伟平要把自己的嘴变成“一说遮天”的肉喇叭,以压制住任何反面意见。
可以垄断放映档期一花独放,也可以把话说绝垄断话语霸权,问题是观众冷静下来吃不吃这一套?所以不用多长时间,观众评价和票房回收就可以对《十面》给出答案了。何东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4-07-20 03:47:04
烦糕
[quote]
下面引用由
烦糕
在
2004/07/20 03:41am
发表的内容:
因此我认为张伟平还只是个小生意人,而不是大商人,可能是因为他刚从“药剂师”转行不久罢?声势造得就像街头卖羊肉串那样喊得震天价响,可却不太讲基本商业信用。须知,要做大商人,信用是必须的,光喊叫,那是早市摆摊卖鞋。[/quote]
我觉得何东这话对!还有把十面埋伏和中国电影命运扯上也是太离谱。
2004-07-20 09:18:22
房囚
(北京海淀)
我对何东没好印象 ,虽然对《埋伏》也没好感觉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EAaAPSGmuro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十面埋伏》与《英雄》相比,单独从导演方面看,的确要好一些。此片的最大问题,是出在了编剧上,所以导致整个电影是片断的、分离的、割裂的。鉴于篇幅有限,并不在此多做文艺评论,只想就《十面》说一说如今内地大片的炒作信用问题。
以去年《英雄》开大炒风气之先,之后不但片子很烂,更由于事先开动一切宣传手段将观众从最高期望值再踹回到大失所望上,虽造成票房暴利,却已在导演信用上埋伏下今后绝不利于张艺谋信用危机。记得去年我曾就《英雄》的商业包装写了一篇《将“挠挠”包装到底》,专门以马三立的经典“痒痒药”相声段子戏说《英雄》的灭顶炒作,文章发表后,有位小资酷女孩笑我那比喻很无聊也很失水准,可谁知今年张伟平替张艺谋炒作《十面》比之去年,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就快把人抓流血了。因此首映之前,先有很多媒体就冲我去年的“挠挠”之说专门约我再戏说张伟平此次近乎癫狂的狂炒。可张伟平此前一时说我制造了《英雄》首映的“丑剧”,一时在报纸上骂我“人品很坏”,一时说我“变态批评”,倒弄得我尴尬得有点不敢说话了。所以一律回答:电影还没看,无话可说。否则岂不又掉进张伟平的“再给媒体提个醒”话里了吗?
本以为,以张艺谋的精明和小心,去年已走了一步险棋,只靠老资格身份意外获得极高票房,今年必会偃旗息鼓淡以对之了,这担心倒不是说他会害怕几篇评论几家媒体的负面报道,而是他作为已称王于中国的大导演,怎么也得掂量一下过度炒作若得罪天下观众,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谁知今年《十面》炒作非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闹得天翻地覆慷慨激昂,张伟平是腰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香港导演王晶提几句意见,他立即奋起反击;新影联资深策划人高军出于好意,对票房说了几句保守估计,他马上反唇相讥。而他对《埋伏》的观众前景,更乐观到了一路大话顶到底:什么当初“我就要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人一进去就眼前一亮,接着脑子一晕……‘大风’一喊起来的时候把全世界媒体都给喊蒙了……一进场一定会蒙了。感觉就好像……跟坐翻滚过山车似的,俩黑人一上车还兴高采烈的,等一下来再看,俩黑人改俩白人了”;什么“想见识,肯掏钱……一进场(指《十面》首映礼)一定会蒙了”;什么“如果你看到这部电影不哭的话,来找我”;什么“《十面埋伏》如果能冲击奥斯卡成功,那才是中国电影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了!”
尽管张伟平对我没一句好话,但诚心诚意地讲,我却真是很欣赏他这人的心直口快包括脾气火爆,可他一兴奋起来,就什么硬话都敢往外喷:让人“晕”、脑子“蒙”、“不哭找我”、“张艺谋是种萝卜的,我是卖萝卜的”,不但面对媒体他一嘴江湖气,而且稍遇反对意见他就会怒发冲冠凭“牡丹坊”之栏。我叹息张伟平还是不真懂媒体八卦其翻手云覆手雨的厉害,今天是一片欢呼,明天就可能让你尝尽世态炎凉。那反作用力才真叫举世滔滔水淹七军呢!
此前就有评家笑他说“不哭找我”:“找你做什么呢?退电影票款?N倍索赔?让你气哭一次?还是看你和张艺谋哭一次?希望能给个明白的说法。否则承诺得不具体,连兑现都没了目标,这样的诺言,不发也罢。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全中国的观众真的全被这部电影弄哭了,那更是一个超越电影以上的奇迹:这世界上没有人敢说自己能控制别人的情感,但张艺谋们做到了。”还有人讽刺:“……归根结底,这还是对张艺谋的挑战。张伟平所有的噱头都做足了,观众的胃口从来没有被吊到这么高。每个人都流着口水,都等着张师傅上菜,那口水是张伟平引出来的,那菜,张艺谋炒好了,7月16日,你们就可以品尝了。合你们胃口……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革命。不合你们胃口,那就是张伟平把张艺谋拍落马下……但愿这一切不会发生。”
然而事先已经把话说绝,结果去看工体首映礼的人既没有“晕”也没有“蒙”,甚至对这场号称“首映”却变成了歌颂张艺谋的“演唱堂会”,还颇有微词。而现在《十面》终于在各影院揭开了左遮右盖的新娘红头巾,别听我这儿说,可以让任何媒体做一随机采访,问问到底有几个人看哭了?
因此我认为张伟平还只是个小生意人,而不是大商人,可能是因为他刚从“药剂师”转行不久罢?声势造得就像街头卖羊肉串那样喊得震天价响,可却不太讲基本商业信用。须知,要做大商人,信用是必须的,光喊叫,那是早市摆摊卖鞋。
从工体首映礼开始到整个电影炒作,张伟平就像个天真孩子一路只管哄人花几百元看演唱会、花五十元电影票钱进影院,反正饭菜是好是歹,先拉你吃完然后再伸手要钱。上次《英雄》就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这回《十面》又是砂锅再捣二锤子买卖,可老这么来,你以后买卖还做不做?张艺谋多年积累的导演信用,长此以往还能顶多久?所以此前见张伟平一路在媒体上忽悠,心里真替张导演着急:怎么找的这位炒作人,还不如我何东狡猾?
我老家是温州,早时年间素以优质皮货而闻名天下;也差不多就在张艺谋拍《红高粱》那几年,温州就开始做另一种皮鞋、皮箱了,外表看特别漂亮,而且便宜,可穿不了几日,皮鞋底掉的底掉,皮箱折把的折把。之后有一位新市长到温州走马上任,面对假冒伪劣他当时不禁慨叹:造假可获一时之利,可要想再恢复温州皮货的名誉,十年也缓不过来呀!套用于今天内地的大片,对观众而言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信用二字。当然,藏着掖着、犹抱半遮、左右暗示、媒体轰炸、海报张贴、网络操作、声色俱厉、怒发冲冠,都可能会一阵子唬住一些人,可吓归吓,你的今后电影真弄到影院门可罗雀岂不尴尬?
除了不讲信用之外,还有一点很不好。张伟平说“……我不在乎是不是溢美之词,即便是溢美之词,它赞美的主题也是中国电影。”把“中国电影”和“张艺谋的电影”划上等号,这是张伟平在“忽悠”之外的一大发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此言既出,反对张氏电影就等于是反对中国电影了;最关键是张伟平要把自己的嘴变成“一说遮天”的肉喇叭,以压制住任何反面意见。
可以垄断放映档期一花独放,也可以把话说绝垄断话语霸权,问题是观众冷静下来吃不吃这一套?所以不用多长时间,观众评价和票房回收就可以对《十面》给出答案了。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