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关于《大事件》开场长镜头的讨论

2004-07-14 16:35:19   来自: xzfd
  当前位置:首页 > 影音天地 > 电影 > 国产电影论坛  http://d41105997.xici.net 
  《大事件》的长镜头详细分析 
  作者: xzfd
  发表日期: 2004-07-14 04:41:50   
  本版搜索 站内搜索 返回本版 快速返回 作者的家
  
  
  返回[影音天地] 
  因为版里的讨论,我刚才又看了一遍那个长镜头。时间从3‘18左右开始,到9’56左右结束,大致长度是6分30秒左右。首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是一个综合使用了 升降吊臂+稳定器+变焦镜头+轨道  的镜头。
  轨道应该是架设在街道施工的一侧,我们可以在画面中看到有一侧街道在路面施工,有两排东西遮挡住了地面,那里应该就是轨道所在地。具体分析如下:
  3‘18开始,镜头摇下,升降臂也降下。
  4’04左右,升降臂升起,镜头跟摇至窗口。以上两个镜头都伴随着轻微的轨道移动。
  4‘17左右,镜头至窗口,人物在内景活动。
  4’35左右,随着人物到窗口张望,升降臂降下,镜头也摇开。
  4’53左右,镜头内的报纸落下,警察的车入画。
  5‘04左右,镜头开始环绕车运动,至5’28左右到车的后窗。这个运动镜头应该是依靠吊臂和轨道运动完成的,在画面右边车后有两个路人,当镜头运动时,他们明显在躲避镜头运动的路线。(注意,所有的镜头都没有超过警察车后窗的距离,说明吊臂的长度大致就这么长了,估计在12米到15米左右。)
  5‘48左右,镜头升起并向前运动,并从车顶掠过,这就不太可能是用稳定器拍摄的,因为稳定器的结构原因,摄影机的镜头是不可能离车顶这么近的。
  6’05左右,画面有明显的上下晃动,以我使用稳定器的经验来看,很可能是摄影师从某种依托上将稳定器取下导致的。这应该是摄影机下吊臂了。随后的镜头是一个大致270度的环绕镜头,展示周围的环境。镜头进了楼道后再出来,在这个环绕镜头中吊臂没有串帮,估计是利用摄影机进楼道的时间,将吊臂沿轨道推到镜头之外了。然后两人吵架入画,这里画面有轻微的上下晃动,可能是镜头变焦推上后,因为焦距变长导致的画面晃动。同时吊臂利用这段时间在摄影机背后进入位置。
  7’05左右,镜头由画右向左摇,展示匪徒和警察说情不要开违章停车的罚单。怀疑摄影机是在这个位置上的吊臂。7’24开第一枪,镜头随后右摇。
  7‘38左右,镜头在街道一侧,有警察中枪,画面向后移动,展示正在修路的一侧人物的活动(这里应该是轨道的移动)。
  
  7’55左右,镜头移动到头,然后向左摇,吊臂向前移动,展示街道另一侧人物的活动。
  8‘23左右,大队警车开来,镜头向警察车方向移动,这应该是靠轨道移动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应该是使用了变焦镜头推上,可能是轨道的的移动已经到头了。
  
  8’36左右,镜头摇回街道警察车一侧同时升起,然后向二楼正在开火的一个匪徒移动过去,这个过程应该有镜头的变焦推上。
  8‘50左右,镜头伴随着这个匪徒跳下楼降下,最后到接近地面的角度。9‘04左右,降下结束。
  9’15左右,匪首入画,镜头升起。注意,这个过程中,街道正在施工的一侧始终没有入画。从构图和运动上来考虑,应该是刻意避开的,这说明轨道应该是架设在施工一侧的。
  9‘39左右,镜头在降下的同时变焦拉开至广角,到警察车后。
  9’53左右,镜头变焦推上,匪徒发射枪榴弹。
  9‘56左右,镜头急甩,这个长镜头结束。
  这个镜头应该不是同期录音,因为我觉得无法避免录音话筒的串帮。
  另,要说明的是,这个过程是我看碟自己分析的,实际拍摄过程未必如此,希望不会误导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卿之户, 紧也。 
  不靠谱青年大集合
  
  --------------------------------------------------------------------------------
  
  回应人: 职业摄像师 发表日期: 2004-07-14 07:33:19
  我觉得大事件对于枪战的镜头描述,不是很紧凑,特别是第一次枪战的场面调度,显得很疲沓,节奏不够抓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动作片的“豹头”。
  这个方面,老美的反恐24小时,兄弟连,就有很多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
  
  --------------------------------------------------------------------------------
  
  回应人: 叫叫蝴蝶 发表日期: 2004-07-14 10:53:12
  
  像xzfd同志的认真精神学习!
  
  我喜欢《大事件》,就是因为它的节奏不是那么紧密。为什么枪战就一定要让镜头也紧张起来呢?而且《大事件》本身讲的其实也是心斗大于械斗的事情。
  另,我觉得反恐24小时也就那么回事,反正我是不太喜欢那种片子,看到第三集就再没看。有看那片子的功夫我觉得还不如看看《欲望都市》。
  
  
  
  
  
    
   
  因为晃晃悠悠 
  所以支离破碎 
  终于一塌糊涂 
   
  真相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此时此刻正以什么样的假象影响着你 
  和你周围的世界。 
   
  我们有如此多的相似,纵然素不相识,也能在阅读这些从精神和内心深处 
  一点点渗出的文字之后,惊觉几番魂梦曾与君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大 
  家于现实中奔忙,从天真无邪的时代一步一步踏入功利与无奈的牢笼。然 
  后都变的麻痹,一种随波逐流的冷漠与疲惫时不时的袭来。天下之大,亦 
  无可避。 ——《写在7881一周年:此心安处即吾家》by zhouzichuan 
   
  【1978-1981】坚持前行,我们不会放弃!  版号:135664 
  北京病人
  
  --------------------------------------------------------------------------------
  
  回应人: hht 发表日期: 2004-07-14 11:08:45
  
  佩服啊佩服
  嘿嘿
  
  Doqma95
  
  --------------------------------------------------------------------------------
  
  回应人: dogma_2001 发表日期: 2004-07-14 13:17:59
  XZFD兄:
  看了你的“拉片笔记”,我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这个片子离我们很远!
  你拉出来的仅仅是镜头,还没有把现场的几百名的场工、服化道、制片、副导演、车辆运输以及众多助理等等等等“拉”出来,没有把这么多人在排练和拍摄过程中的种种配合“拉”出来,也没有把复杂的声音制作“拉”出来。至少在制片方式和商业态度上,对于我,是极不理想的,也绝不喜欢的!只有技术、工程、生意……没有其他!这样的东西,有什么意思?
  对这个镜头的好感,只能在于它在美学上的选择,它所建立的叙事态度以及对时空的处理上;对杜在佩服,只能在于他于商业浪潮中的一些努力和坚持,仅此而已。
  再说几句和制作有关的话:
  1、升降机架设的位置,这真得问他们自己了。我想几块路政牌是挡不掉的,还有那么多助理和操作员怎么躲?
  2、我看的是配音的版本。长镜头的魅力的80%来自声音,现在听不到了,很可恶!制作上肯定是一小部分的同期+大部分的后期,同期一般是用无线麦录下主要人物的最主要的对白,后期的工程就极端浩大了,不仅仅是混录的问题,还有声音的位置、声音的景别、声音的运动、层次等等等等的问题。
  3、正因为是商业片,就更要求制作者关注拍摄本身,关注电影的本体,由于是真正的群体协作“项目”,就更要有严格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更要彼此信任和尊重。以上诸条,在中国的“商业片”制作团队里,是没有的!
  
  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纯属理论。 
  昆明电影学习小组
  
  --------------------------------------------------------------------------------
  
  回应人: xzfd 发表日期: 2004-07-14 16:25:07
  我的态度一向是“不讨论理念”。这玩意儿人人都有自己想法,基本上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牛B,所以这是没法讨论的。
  而技术和制作流程相对说来比较客观一些,而且这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内地电影的一个明显的软肋,所以在这方面的讨论还是有帮助的。
  我上面写的不是拉片笔记,呵呵,只是对于这个镜头的大致猜想而已。看电影片段还原拍摄现场是个很好玩的游戏。
  你说的那些助理和工作人员,我想完全可以在现场扮演路人等等群众演员,这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关于升降机的问题,我想应该差不多就是那样了——他的镜头不可能是悬浮在空中的,必要要个支撑点,而从这个支撑点结合镜头的运动大致是可以推断出升降机的位置的。
  即使是15米的大型升降机,只要有需要,3个人也可以操作。而且画面的背后是可以藏很多人的。
  
  卿之户, 紧也。 
  不靠谱青年大集合
  
  --------------------------------------------------------------------------------
  
  回应人: anderton 发表日期: 2004-07-14 16:50:02
  条条大陆通罗马,
  用演播室的摇臂估计也行。
  此题多解。
  
              
   
            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
  
  回应人: dogma_2001 发表日期: 2004-07-14 17:13:38
  不是的。中国电影(电视)一不缺技术,二不缺钱。制片厂隔几年就要出去引进先进技术的,设备和好来坞大片场都是一个型号的。
  缺的恰恰是人,缺的是做这个工作的职业人员。何平算好的吧?中国的从业人员都说他“行”、认真、职业、跟了他的组其他的就没意思了。——行个屁!就那样了。
  职业电影人起码得懂视听,起码要知道自己得对得起这份工作。上影、北影能拿出来的设备足够足够一流了,比什么“大事件”强啊!有用吗?没用的,没人呀。
  最近几年香港不行了,日本还是那样的,一个场工也比中国的“创作人员”懂电影,都要敬业几倍。
  一个镜头排练两天,中国行吗?没门!所以啊,在中国不要谈技术、谈流程,没用的,先把电影教育搞好吧。哪天录音师在剧组不再低眉顺眼的了,那中国电影快了。
  
  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纯属理论。 
  昆明电影学习小组
  
  补充日期: 2004-07-14 17:32:26
  中国的摄影师最眼热的就是大升降、大炮,好象没它们就不是拍电影,最好室内都用上小摇臂,搭高台也是越高越威风,爬上爬下的时候好让别人把自己当成个宝。
  小津也搭高台的,他可以吃饭、喝水、拉尿都在上面,为什么?他定的这个机位、这个视点,绝不能让别人来碰。中国呢?16、7岁一摄助护在那里就行了,老爷们都在一边翘着腿狂侃技术呢。呵呵……
  
  
  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纯属理论。 
  昆明电影学习小组
  
  --------------------------------------------------------------------------------
  
  回应人: 风间隼 发表日期: 2004-07-14 18:06:45
  老杜从《枪火》开始,拍枪戏喜欢抓人物静态,要说这是疲沓,还要向24小时看齐,那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 
  . 
  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我的地址
  
  --------------------------------------------------------------------------------
  
  回应人: hht 发表日期: 2004-07-14 18:35:29
  
  其实上面两哥们观点都差不多
  凡事怕认真
  但是到底怎么认真,谁不认真,这是无法证明地
  DOGMA_2001兄,心有点急了,没关系,大家都努力些,再努力些吧!
  
  Doqma95
  
  --------------------------------------------------------------------------------
  
  回应人: dogma_2001 发表日期: 2004-07-14 19:58:47
  不是的。HHT,你可能也没太明白我的意思。我的中心意思就是:别指望让技术来拯救中国电影!
  有一次,我和一个录音师(一个干了20年的有二级职称的)讲人物对白的声音位置问题。他说,对白总是在中间的。我说,那人物在画外说话呢?他还是说,还是在中间。我说,我眼睛看不到说话的人了,他的声音怎么还会在画面里?他说,肯定在中间,永远在中间,你别不信,你听,这是DPS,我们都是这样做的,肯定在中间。
  ——有什么办法?中国电影的软肋不是技术,是人!
  
  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纯属理论。 
  昆明电影学习小组
  
  --------------------------------------------------------------------------------
  
  回应人: anderton 发表日期: 2004-07-14 23:03:49
  世上没有救世主,先救自己吧!!!
              
   
            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 
  
  --------------------------------------------------------------------------------
  
  回应人: 发达阿姨 发表日期: 2004-07-14 23:57:48
  终于看了,终于能插上话了,呵呵。觉得一般。没传说中那么传奇。
  
  有的运动方式是为了表达东西,有的紧紧是叙事,这个长镜头仅仅是完成了基本的叙事功能。
  可以吊在空中吗,我觉得是可以的。
  
  以前看过一个长镜头,是四五年前在资料馆看的,一个欧洲片,忘了名字了,有一个长镜头巨牛,是在片头,有城墙。从城墙里,到城墙外,到大街上,到大街旁边的房子上,到大街上的小店铺,到小细节……巨牛。
  大事件这个长镜头空间相对狭小,所以操作起来难度比刚说的那个小多了。
  另:大事件也就那样了,不过挺讨巧的。
  
  生活是一段轨迹 
  无论你再做什么 
  都挡不住她的前行 
   
  很多事情都已经注定 
  要求不高 
  尽量做一个好人 
  国产电影论坛
  
  补充日期: 2004-07-15 00:02:17
  刚才我说的那个镜头,至少走了有200米。TMD NB
  
  生活是一段轨迹 
  无论你再做什么 
  都挡不住她的前行 
   
  很多事情都已经注定 
  要求不高 
  尽量做一个好人 
  国产电影论坛
  
  --------------------------------------------------------------------------------
  
  回应人: xzfd 发表日期: 2004-07-15 00:40:15
  我觉得dogma_2001举的那个例子恰恰说明现在的中国电影缺乏的正是技术。呵呵。而且设备好不等于技术好啊,这是很明显的道理。技术是人的素质在那里摆着呢。
  至于说态度问题,这我没法说。现在中国任何行业都缺乏敬业态度,这是没办法的现实。你去买包子,人家不敬业;你去买车票,人家也不敬业;你去找律师,人家还是不敬业。所以说光是抱怨人家不敬业是没有用的,要做就先从自己做起吧。
  虽然希望渺茫,但毕竟算是开始了。
  楼上有人说可以用电视演播室的那种遥控吊臂,我觉得这很难,因为里面明显有几个镜头已经走下来了,遥控的就没这好处。
  至于说长镜头的范例,那牛B的多了去了。就向我最早举的那两个例子,就足够当范本学习了。
  
  卿之户, 紧也。 
  不靠谱青年大集合
  
  --------------------------------------------------------------------------------
  
  
  文章主题:1.大事件 2.长镜头 3.分析
  

2004-07-15 16:24:19  xzfd

  di7dai何在?快显身啊!
  

2004-07-16 03:19:31  Neveronline (戰國)

  有些讨论已经偏离方向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