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坚持看完全部影片的是好同志!可靠的同志!

2008-12-01 01:39:34   来自: 双小单 (成都)
  说实话,本届影展放映的影片品质挺高的.各个类型都有佳作呈现,作品对生活各个侧面都有观照,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审视、思考. 也难得几次如此长久地坐在电影院集体看片,为中国当代新锐导演鼓掌. 我觉得以后这掌声会越来越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今年的两个动画片都挺好看的。我特别留意了《黑猪白猪》的作者-张弓是本片作者的老师。所以他们在对现实的反省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本片导演作为85后将主题表达得更为抽象。而《黑猪白猪》对历史作了隐射,这和作者身为50末一代有关。
   
  《坑》虽然有稚嫩之处,但却引得观众欢笑,说明它具备人气。全片有多少桥段,多少向某某电影致敬的地方我们都不讲了。了解到作者学习影视不久,却在镜头处理上显得挺成熟的。尤其是摄影,在一般学生习作里边算出众的了。画面中用光线塑造的“素描关系”挺棒的。也符合戏剧性的叙事氛围。
   
  《北京欢迎你》我觉得在抓观众方面,这片很成功。采用纪录片的方式,情节设计上导演拧出很多生活趣味。让普通观众也不觉得闷。
   
  《红色圣境》像一篇借景抒情诗(也可理解为打油诗),抒发了导演个人对党、对伟人的敬仰。十分大众化的DV画面,配合他严肃的独白,颇具调侃意味。
   
  《儿子与蟑螂》也许很多观众看不懂,觉得闷。导演确实表达得比较克制。看过他之前几个片子,一脉相承。可能有朋友要说电影里边的场景很粗糙,其实有不少漂亮的画面——班驳的树影、性感的嘴唇、颓败的房舍,这些都体现出导演个人的美学追求。我觉得这些画面是很迷人的,特别有旧重庆的味道。符合我从小的生活经验。在人物塑造方面,导演做了符号化的处理,来表达他故事的诗意。可能你会觉得很多地方表演都是端着的,那就对了!导演就是要这样的感觉。作者年纪轻轻,用影片来探讨“生命的过程是否就是痛苦?”这样的哲学问题,可见他足够的勇气。
   
  《马乌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评它为CIFVF2008最佳影片。影片一开始就把我带进了那个氛围里边。所谓一流作品做味道,那么《马乌甲》导演是擅长做味道的,让我沉浸其中。感受那些阳光、那些沉默、那些阴郁、那些疼痛。我不得不赞美本片的摄影,深藏不露,一切服务于叙事、氛围营造。摄影不流痕迹,画面又是如此的优美,优美的低于生活(起码没有超越或者拔高生活)。摄影师对光线、景深、运动的控制都让我感受到他扎实的底子。而导演对全片美学风格的把握、对演员的控制也可圈可点,特别觉得对声音处理很讲究。那些乡村的虫鸣/鸟叫/水声/雨声/火车声都呈现得丰富、真实。立马把乡村生活的气息送到了我面前。有如《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这些影片给我的气息。只是在叙事结构上我个人觉得稍微松散了一些,如果再多抓几个点就更好了。
   
  今天上午的一个故事长片《举自尘土》,两个纪录短片《奶奶》《七区病房》我没去看,因为确实困乏没睡醒。 没有完整感受全部影片,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文/ 双小单
  2008.11.30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ramiyahEpp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