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中国动画产业的春天
2004-06-26 08:31:00 来自:
萧狼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萧狼在 2004/07/10 11:38pm 第 1 次编辑]
作者:吴木坤 :em24: :em24: :em24:
前奏:中国动画产业的初春畅想
1995年8月,江泽民主席给上海动画界写了一封信,希望动画工作者“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我国自己的动画英雄形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楷模和朋友”。
1996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5155”工程),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
200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有一百多位动画工作者参加的“繁荣国产动画片现场会”。
2003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的比例不得超过40%”。
可见政府一直都在关注着国产动画的发展。今年来,广电总局更是动作频频下决心要重振国产动画业,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国产动画也进行产业化改革。
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直接点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如此重要的文件中直接而具体地点到动画业,重振国产动画的序幕由此拉开。
3月29日,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召开全国影视动画工作暨动画片题材规划会。赵实副局长作《关于发展我国动画产业若干意见》的重要讲话。徐光春局长充满革新锐气的总结讲话更是预示着中国动画业将从苦寒的冬日跨入和暖的初春。
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向全国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从意义到目标和思路再到对策和措施,《意见》对国产动画业进行全面规划,基本勾勒出国产动画业的全新版图。如徐光春局长所说,“我国的国产动画业必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快速发展,形成动画产业……到底怎样把国产动画业进一步振兴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认真地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要拿出一个关于发展动画产业的意见。”
要实现国产动画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比较成熟的动画产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浩大工程。但从总局的《意见》和几位领导的讲话中,我们反复感受到主管部门的巨大决心。这决心如送旧催新的二月春风,将国产动画吹入满怀希望的初春季节。这股自上而下的强势力量必将把国产动画业推进到一个产业化的全新阶段。
背景点击:虽临危受命却顺时顺势
从巅峰到低谷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动画业就已经起步。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诞生后,我国的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也紧跟着问世。经过一段时间的初创和探索,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批经典作品将国产动画推上顶峰,被称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而从80年代开始,“中国学派”逐渐跌入低谷。同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外国动画开始大举入侵。于是到世纪末,在动画片时段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几乎都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作品和形象。国产动画片一度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而2001年“亚洲卡通漫画展”调查显示,中国14-20岁观众对日韩动画的欢迎程度为82 %,对欧美动画的欢迎程度为81.5 %,而对国产动画的欢迎程度仅为44.5 %。于是出现了一分钟国产动画片只能卖几块钱的怪现象,国产动画举步维艰。
问题出在哪里,似乎已经再明显不过。首先是创作上毫无特色、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其次是体制上仍处于计划状态,导致动力机制的缺失。最后是经营上没有市场意识,根本形不成产业链条,衍生产品的开发完全没有得到重视。
体制上的问题形成创作上的痼疾,创作上的问题导致播出上的不利。没有在播出做足后续的开发也就毫无意义。于是成本难以回收,再生产的资金投入也就严重不足,作品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如此恶性循环,加上外国作品的强势竞争,国产动画业只能在低迷状态中原地徘徊。
低迷中的三足鼎立
当然,徘徊中的国产动画一直在突围,其中更有佼佼者,如央视动画、湖南三辰和上海美影。正是它们基本构成国产动画的主要格局。
关于央视动画,有两点不得不提。首先,它是国产动画制播合一的典型代表。进行生产的同时央视本身就是个播出母体,拥有大量动画类栏目是它的资源优势。今年开播的少儿频道更是为央视动画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其次,在保证规模的基础上打造重点品牌是它的基本策略。在以《动画城》、《大风车》等七个动画栏目为载体的常规片生产之外,央视动画已经重点推出了《西游记》、《哪吒传奇》两部经典力作。《西游记》的成功有目共睹,《哪吒传奇》正在运作,已初现成果。
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卡通博览会”上,打破世界最长动画片纪录的《蓝猫淘气3000问》出尽风头。它背后的缔造者就是湖南三辰影库卡通节目公司。与央视动画不同,湖南三辰是一个纯粹的内容供应商。而作为商人,市场运作是他的特点。事实上它也是以全方位的产业经营才得以在业内占得一席之地的,《蓝猫淘气3000问》是它的代表作。风格上的鲜明定位和颇有个性的形象塑造,加上多达3000集的规模效应,使它在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初步塑造起自己的品牌地位。但最大的亮点在于,三辰人将后续的衍生开发和市场经营做到了极致。如今蓝猫的衍生产品已经扩展到十几个行业,在蓝猫品牌下拥有14家生产公司、11家销售公司和2400余家“蓝猫专卖店”,基本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生产供应体系和专卖网络。同时,湖南三辰还将它的产业触角延伸到手机彩信、电子游戏、集成软件等多个新兴行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化的市场思维是国内同行必须要学习的。
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摄制美术电影为主,艺术性思想性是唯一的指标和追求。但随着动画产业属性的逐渐突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影厂也积极涉足电视动画制作,追求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结合。美术电影与电视动画双线并行是美影厂的特点,而且在两条线上都取得累累战果。代表作有美术电影《宝莲灯》、电视动画《我为歌狂》和动画栏目《卡通王》等等。美影厂的另一个特点是题材与受众定位的多元化,孩童并不是它唯一的上帝。如《我为歌狂》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钟点父子》反映离异家庭中的亲情问题,另外还有如《谁的丈夫离得更远》这样的艺术短片。
虽处身于国产动画的低迷境况,但它们仍然在探索中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形成国产动画低迷中的三足鼎立。正是它们坚执地支撑着国产动画,以图后起。
潜伏在海面下的冰山
由于国产动画业的持续低迷,动画业在国内一直不被看好,动画片赚不了钱似乎成为制片人和投资商的共识。这种成见其实是对现实的漠视,是对困境的逃避。看看国外的动画产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应该知道,问题不在动画业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
在美国,动画片市场就是个金矿。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形象衍生的关联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都超过500亿美元。1994年的《狮子王》在全球就赢得7.7亿美元的票房,相关产品的收入比这个数字还要大。
早在1996年,日本政府就将动画业列为第二大产业。2002年,日本动画片仅在其本土的影院票房、电视播放及相关音像制品销售的总收入就达1500多亿日元,而当年日本电影发行的总收入才2000亿日元。更为可观的是,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在当年就高达2万亿日元。
可见,衍生产品是动画业最大的收益来源。衍生产品的市场额度是与一个国家的总体市场潜力直接相关联的,而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区域市场。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市场潜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专家预测这一市场规模每年都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衍生产品的市场每年就可以达到100亿元以上。而如果中国动画产业市场完全发展成熟,蕴藏其中的市场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那时的数字将会是更加惊人的。
由于体制上的长期束缚,目前中国动画业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市场。但隐藏其间的市场潜力并不因此而消于无形。无论是借证国外的市场数据,还是测算国内的市场容量,复兴后的中国动画产业都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市场收益。
如今这座巨大的冰山还潜伏在海平面下,它浮出海面的一天,必是中国动画产业中兴的时候。由此,回头再看主管部门临危受命对动画产业如此费心费神,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下一代
今年来,围绕着国家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电总局重拳出击,大力推行影视净化工程。为净化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总局对电视涉案剧、电视主持人、电视游戏类栏目以及外国引进电影等等展开了全方位的整治和净化。
而有禁必有扶,有下必有上。整治了大量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影视内容,必然要扶持一批符合德育标准的节目,以填充腾出的时段空挡。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受众的影视动画节目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扶持对象。
因此,重振国产动画业作为青少年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正顺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天时之势。这样的时势背景正是国产动画业全面复兴的大好机会,广电总局因此适时出击,自然是顺时顺势、顺理成章的。
走在产业化浪潮中
另外,对国产动画业实行产业化改革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我国的体制改革进程已经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扩展到文化体制,而走产业化道路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出路。近年来文化范畴中的各行各业都掀起产业化改革的浪潮,平面媒体、出版行业及影视行业的产业化改革已经实际地逐步展开。对国产动画业进行产业化改革正是文化产业化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谓顺时而动了。
在数字化的时代语境下
21世纪将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已经不是飞天手中永远不会落地的花朵,它的君临天下已经初现端倪。请看近年来出现的众多以“数字”作为前缀的新名词: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摄影、数字图书、数字城市。而我们也正借2008奥运会之翼,力图让“数字北京”腾空而起。数字技术正在向我们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起全面攻略。
在这样的数字时代中,数字媒体将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因此,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动画产业必将是数字时代的朝阳产业,是潜力无限的新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数字语境下,主管部门启动动画产业改革就更是顺时顺势了。
政策读解:构建动画产业新格局
在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及总局领导的几次讲话中,新的动画产业版图已经显现出基本的轮廓。从国产动画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总局的思路基本从三个方面切入,即体制管理、市场经营和创作研究。当然,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交叉而成一体的,下面逐一剖解。
体制管理:让市场做主
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残存,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最大障碍。计划经济体制至今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进而束缚着人们的具体行为。因此不革新体制,一切都无从谈起。体制放开了,桎梏中的思想观念自然得到解放,市场经营和艺术创新也就水到渠成。这次对国产动画业的产业变革是由广电总局牵头自上而下进行的,体制问题自然是首先要解决的。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政企分开。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的创作主力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政府计划拨款,制定生产指标,然后硬性发行;制作单位捧着国家的铁饭碗,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如此的结果可想而。首先是积极性的缺席。如徐光春局长所的,“尽管设计、创造了这么一个形象,产生了一千万、两千万、一亿、两亿的产值,对不起,那是你的工作,那是你的事情,你上班就是干这个事,工资每个月都发给你,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如此制作单位和创作人员就无所谓积极性了,只要能够交差不砸饭碗就行。其次是市场的缺席。事业体制下的制作单位不是市场主体,不参与市场行为,不负责利润盈亏,赔了挣了都是国家的事,跟制作单位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也就无所谓市场了,于是没有价格机制,没有竞争机制,更没有产业链条。
而政企分开后,无论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还是纯粹的民营公司,都是市场的独立主体,都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生存和盈利成为一切行为的轴心。市场主体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上必然会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为了做强做大,在经营上必然要去研究市场,进行市场运作。于是积极性有了,市场也有了。而为了抢占市场,生产上他们必然要保证质量,这是竞争的前提;营销上他们必然要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也就由此形成。
可见,政企分开是动画产业改革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到位了,将大量麻烦交给市场来自由调节,让市场做主,一切都会逐步进入正轨。但让位于市场,政府只是退居幕后而并非就撒手不管了。此时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管理,在为企业和行业的稳步前行创造外围条件的同时,进行发展方向、意识形态等宏观上的把握和控制。
二是建立播映体系。
政企分开后,动画业在生产和经营上有了市场忙碌的身影,动画行业的星星之火将从此燎起。之后要解决的是播映问题,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生产出的作品只有在播映后才有意义,也只有在播映中产生影响后,才能继续衍生产品开发等后续环节。但鉴于如今的播映机构偏爱外国动画片而对国产作品存有成见,国产动画想顺利地在播映平台上跑马圈地,只能倚靠政府的力量。
如今绝大部分播映机构仍然是事业编制,控制权仍牢牢掌握在广电总局手里,于是总局自然也愿意帮这个忙。通过各级电视播出网络和电影院线,总局力图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动画片播映体系。
在这点上,总局采取的是硬性规定和鼓励机制并行的策略。硬性规定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这虽然与市场规律有些冲突,但这是最迅捷最有效的办法,在启动阶段使用也是无可厚非。如对引进动画片和国产动画片播映比例的硬性规定,并加强对动画片引进的管理。但斟酌《意见》中的措词,用的多是“支持”、“允许”、“要适当增加”、“要积极开办”、“经批准可以”这样鼓励性的词语。可见用鼓励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是总局这次行动的主要方式。值得重视的是《意见》推出了一些具体的鼓励办法,如在动画时段加播一定量的动画片,可以在黄金时段加播一定量的广告。这样的举措不但能直接激起播映机构的积极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实行政策倾斜。
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是鼓励和扶持的应有之意。如一定条件下的税费减免,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等等。这种实际的优惠政策是最具催动性的,虽不是长远之计,但在改革的启动阶段却有莫大功效。
四是加强规划管理。
推行题材规划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动画作品的版权保护,建立规范的发行许可制度,这些配套措施都是政府在引导和管理职能范围内必须要做的。一个产业除了要有市场规则,还要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市场的相对盲目需要政府的宏观控制,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更是如此。加强配套的规划管理,仍然脆弱的国产动画业才能稳步进入正轨。
市场经营:请跟我走
市场经营总是与管理体制相关联的。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孕育出成熟的市场,并让它顺利运转;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解决了,动画产业市场的形成和运转也就被提上日程。这次广电总局构建的动画版图中,体制改革是切入口,产业化是方向,而建立市场则是核心。体制改革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建立动画产业市场服务的。因此,《意见》在理顺管理体制后,也点出中国动画产业在市场运作中需要重点着力的几个问题。
一是制播分离与价格管理。
关于制播分离,《意见》是这么表述的:“要实行动画制作和播出相分离的制度,改变影视播出机构动画制播一体化的状况,以逐步建立制作机构生产动画节目、营销机构销售动画节目、影视播映机构播映动画节目、工业企业通过获得动画知识产权开发相关产品的新机制。”因此,制播分离是形成动画市场产业链的开始,它让动画节目由作品变为商品,动画节目的交易市场由此形成。
在制播合一时代,制作机构直接拥有播出平台,自给自足,不需要向市场买节目,也没意识到要将自己的动画作品当作商品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取利润。制作只为自己播出,大家都循此以进,也就无所谓市场了。这样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没有市场竞争压力,只要生产出来就基本能播,动画作品的质量完全得不到保证。其次,费钱费力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播出一次两次后就束之高阁,成本根本无法回收。再次,有制作能力的单位只对作品进行一次性利用,而没有制作能力的单位却只能拿其他节目来填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实行制播分离后,这一切问题都迎面而解。制作公司为能高价出售自己的商品必须向客户保证质量。营销中介或制作公司的营销部门与播映机构的购买部门之间的交换行为构成交易市场。播映机构可以按质论价、货比三家,然后择优购买。于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对价格和供求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优胜劣汰。
但在市场还未发展成熟时,主动权肯定掌握在播映机构手里,这也是今天一分钟动画片只能卖几块钱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适当地利用行政手段和价格杆杠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如规定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比例,如制定动画片市场的最低价格线等等。
二是产业链条与经营模式。
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是必须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图书出版——电视作品——电影作品——音像制品——衍生产品。当然并不是每一部动画作品都要有这完整的六个环节。如有些作品一出现就是电视动画而不参与前面两个环节,有些作品没有被拍成电影。
在这些环节中,动画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和之后的衍生产品。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两个环节做好了也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如漫画畅销书。这是第一轮收益。这两个环节更多地还担负着动画故事的测试和预热功能。当故事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市场探测而大受欢迎后,再拍成电视动画或电影动画进行播映,形成第二轮收益。播映阶段在动画产业链条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力推上顶峰。没有这轮影响力的营造,后续的延伸开发就无法进行。但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却是动画产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这是第三轮收益。衍生产品包括传统行业(如文具、服装)、新兴行业(如手机彩信、电子游戏),还有如卡通游乐园、卡通博物馆这样的旅游项目开发。走到这里,只要善于维护,动画品牌就是一本万利了,因为对动画资源的多次利用可以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而且对新型衍生产品的开发也能长期进行。
而动画产业链条能否顺畅有效地运转,跟产业的经营模式有着直接关系。首先,由于这些链条环节是横向拉开的,因此动画产业必须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这在徐光春局长的讲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
其次,由于影视动画制作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这两个测试和预热环节的经营模式将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据调查,动画形象的成功率只有10 %,而目前获得成功的动画形象98 %来源于漫画书。这些成功的动画片形象在投拍之前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前期的知名度需要有一个探索过程。影视动画的成本太高,如果用这种方式进行市场探索,风险系数是极大的。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的运作成本则要低得多,更适合进行前期的测试和探索。如果结果是肯定的,那时再将故事平移到影视作品中,风险系数自然就小多了。因此,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遵循动画产业特有的市场规则,整个动画产业链条就都能为我所用,为收益服务。
三是规模经营与品牌打造。
《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湖南三辰影库等大型动画制作基地的作用,以强势的人才、策划、组织、技术、设备、资金以及经营方式,带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扶持这样的大型动画企业集团,帮助它们实现规模经营,就是要让它们在做强做大的同时,引导整个国产动画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它们扮演的是开路先锋的角色,担负的是市场引导和政策落实的使命。
另外,这批大型动画企业集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动画品牌。这也是它们前进的必然之路。一个成熟的产业没有品牌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品牌企业没有品牌产品也是不可想象的。显然主管部门已经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国产动画精品工程。
四是资本准入与市场融资。
动画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启动国产动画复兴工程时,肯定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多年来的不景气使得大量动画制作单位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单靠行业内部想要扩大投资肯定不可能。政府的财政倾斜也是治标不治本,一个产业不可能靠政府来养活。出路明显只有一条,就是向资本市场要钱。
虽然近年来有所松动,但传媒行业的市场融资仍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次广电总局显然想在动画产业上打开一个活口。《意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国产动画的开发和经营,虽还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但态度已经很明确。
另外,在境内方控股的条件下,《意见》也鼓励外资进入国产动画业。这是意义重大的,首先这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国内动画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其次,我们将得以直接接触国外优秀的制作模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再次,这也为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便捷渠道。
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接合,正如找到了活水源头,国产动画产业的生命力正源于此。
创作研究:寻找自我
对文化体制进行产业化改革,这本身就体现出文化的双重属性,即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文化体制要进行产业化改革,正是因为这两种属性是不矛盾的,是可以融合互动的。这一点在动画产业中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动画产业的文化属性被挖掘得越深入越充分,它就会越受欢迎,由此就越能体现出它的产业属性。而作为一门产业当它的收益越有保障时它就越有精力去塑造和深挖它的文化属性。因此,首先要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品,以此为基础和起点,一切才能够向前行进。
一是民族特色与风格定位。
各国的动画作品都会有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特色和风格,如美国的幽默与随意,法国的轻松与浪漫,德国的严谨与哲理。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特色,是中国动画创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自80年代我国动画业落入低谷后,日美动画作品源源涌入。从那之后直到今天,我们迷失了自我,试图去模仿日本,模仿美国。可不但没模仿好,而且丢失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于是,故事老套,节奏缓慢,缺少幽默感,动画形象在造型没有新意,在性格上又没有个性,所有这些都成了国产动画片的流弊。中国的动画创作就在这样的东施效颦中屈辱地挣扎到今天。
因此,要振兴国产动画,在创作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必然要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去追寻,具体是什么笔者无力下此定论,但应该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特色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糅入新世纪的时代意识。
二是观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动画不只是孩童的专利,这一观念上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未成年人肯定是主要的动画受众群体,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为动画迷。美国迪斯尼将他们的受众定位于一家人,他们的作品是给一家人看的。这样的定位不但扩大了它的受众群体,而且有人文精神的成分被容纳进去。因此我们也应该重新考量我们的受众定位,在着力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其它观众群体。
教育肯定是动画作品最主要的功能,但在具体的体现上我们应该换一种策略。即将教育功能隐藏起来,然后嫁接进更多的娱乐元素和信息量,将它们推到幕前。这样,动画作品就没有教育的说教味,而是在娱乐与信息传播中悄然达到教育功能于无形。
三是研究评论与协会推动。
在行业内营造国产动画的创作和研究氛围,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形成互动,让专业院校与实践机构形成互动,这将是国产动画启程前行的一大推力。
而行业协会应该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立身于政府主管部门与广大动画工作者之间,通过举办活动、进行评奖、设立基金、出版刊物等各种方式,行业协会在带动研究创作、完善行业规则等各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将与政府一起对动画市场起调空和补充作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人才培养与评奖激励。
自上而下地将一个行业突然加速向前推进,出现人才断层是不可避免的。启动改革工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动画人才将出现缺口。但专业院校不能因此就盲目扩招,必须在师资力量、配套硬件能够跟上的前提下加大动画人才的培养力度。否则人才质量没有保障,培养出一批庸才匆忙上阵比人才紧缺还要可怕。国产动画复兴走的是产业化道路,因此应该重点培养的是艺术、技术和经营兼修的综合型人才。
另外在全行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奖和激励体系,也是培养人才、筛选人才的有效方式。而且这样的体系能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作与竞赛氛围。
结语:春暖花开时节的中国动画产业
这次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国产动画复兴计划应该说是一次较为成熟的行动。国产动画业已经到了不得不由主管部门出面进行提升的境地,而许多客观因素的恰逢其时也催生这一行动。时代的大趋势突显了动画产业独特的重要性,主管部门正是在考虑到这方方面面,才下大力气推出这一复兴战略的。
《意见》和总局领导的讲话中基本规划出了大的框架、策略和方向,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多具体的量化指标是无法仓促敲定的。而且广电总局毕竟只是管理部门,扮演的是发起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无法也不该事无大小巨细一概包办。因此总局在提出许多问题的同时解答了一部分问题,但也将更多具体的问题留给中国动画界。这些问题都要在具体的创作和经营中去寻找答案。
无论如何,对于中国动画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政府的声音告诉我们,中国的动画业需要一个产业化的春天,需要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而在明确了该怎么走、将去何处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得背上行囊,一起行进。
(发表于《中国广播影视》)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4-06-27 12:36:50
tangpiao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创作人才的缺乏
在画大闹天宫的现在还在创作是出于无奈
2004-07-10 23:39:41
萧狼
(北京)
呼应老猪!!!
2004-07-11 10:08:07
房囚
(北京海淀)
作者吴木坤?
哈哈
2004-07-11 23:31:13
萧狼
(北京)
房囚笑什么,哈哈。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作者:吴木坤 :em24: :em24: :em24:
前奏:中国动画产业的初春畅想
1995年8月,江泽民主席给上海动画界写了一封信,希望动画工作者“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我国自己的动画英雄形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楷模和朋友”。
1996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5155”工程),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
200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有一百多位动画工作者参加的“繁荣国产动画片现场会”。
2003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的比例不得超过40%”。
可见政府一直都在关注着国产动画的发展。今年来,广电总局更是动作频频下决心要重振国产动画业,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国产动画也进行产业化改革。
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直接点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如此重要的文件中直接而具体地点到动画业,重振国产动画的序幕由此拉开。
3月29日,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召开全国影视动画工作暨动画片题材规划会。赵实副局长作《关于发展我国动画产业若干意见》的重要讲话。徐光春局长充满革新锐气的总结讲话更是预示着中国动画业将从苦寒的冬日跨入和暖的初春。
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向全国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从意义到目标和思路再到对策和措施,《意见》对国产动画业进行全面规划,基本勾勒出国产动画业的全新版图。如徐光春局长所说,“我国的国产动画业必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快速发展,形成动画产业……到底怎样把国产动画业进一步振兴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认真地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要拿出一个关于发展动画产业的意见。”
要实现国产动画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比较成熟的动画产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浩大工程。但从总局的《意见》和几位领导的讲话中,我们反复感受到主管部门的巨大决心。这决心如送旧催新的二月春风,将国产动画吹入满怀希望的初春季节。这股自上而下的强势力量必将把国产动画业推进到一个产业化的全新阶段。
背景点击:虽临危受命却顺时顺势
从巅峰到低谷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动画业就已经起步。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诞生后,我国的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也紧跟着问世。经过一段时间的初创和探索,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批经典作品将国产动画推上顶峰,被称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而从80年代开始,“中国学派”逐渐跌入低谷。同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外国动画开始大举入侵。于是到世纪末,在动画片时段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几乎都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作品和形象。国产动画片一度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而2001年“亚洲卡通漫画展”调查显示,中国14-20岁观众对日韩动画的欢迎程度为82 %,对欧美动画的欢迎程度为81.5 %,而对国产动画的欢迎程度仅为44.5 %。于是出现了一分钟国产动画片只能卖几块钱的怪现象,国产动画举步维艰。
问题出在哪里,似乎已经再明显不过。首先是创作上毫无特色、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其次是体制上仍处于计划状态,导致动力机制的缺失。最后是经营上没有市场意识,根本形不成产业链条,衍生产品的开发完全没有得到重视。
体制上的问题形成创作上的痼疾,创作上的问题导致播出上的不利。没有在播出做足后续的开发也就毫无意义。于是成本难以回收,再生产的资金投入也就严重不足,作品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如此恶性循环,加上外国作品的强势竞争,国产动画业只能在低迷状态中原地徘徊。
低迷中的三足鼎立
当然,徘徊中的国产动画一直在突围,其中更有佼佼者,如央视动画、湖南三辰和上海美影。正是它们基本构成国产动画的主要格局。
关于央视动画,有两点不得不提。首先,它是国产动画制播合一的典型代表。进行生产的同时央视本身就是个播出母体,拥有大量动画类栏目是它的资源优势。今年开播的少儿频道更是为央视动画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其次,在保证规模的基础上打造重点品牌是它的基本策略。在以《动画城》、《大风车》等七个动画栏目为载体的常规片生产之外,央视动画已经重点推出了《西游记》、《哪吒传奇》两部经典力作。《西游记》的成功有目共睹,《哪吒传奇》正在运作,已初现成果。
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卡通博览会”上,打破世界最长动画片纪录的《蓝猫淘气3000问》出尽风头。它背后的缔造者就是湖南三辰影库卡通节目公司。与央视动画不同,湖南三辰是一个纯粹的内容供应商。而作为商人,市场运作是他的特点。事实上它也是以全方位的产业经营才得以在业内占得一席之地的,《蓝猫淘气3000问》是它的代表作。风格上的鲜明定位和颇有个性的形象塑造,加上多达3000集的规模效应,使它在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初步塑造起自己的品牌地位。但最大的亮点在于,三辰人将后续的衍生开发和市场经营做到了极致。如今蓝猫的衍生产品已经扩展到十几个行业,在蓝猫品牌下拥有14家生产公司、11家销售公司和2400余家“蓝猫专卖店”,基本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生产供应体系和专卖网络。同时,湖南三辰还将它的产业触角延伸到手机彩信、电子游戏、集成软件等多个新兴行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化的市场思维是国内同行必须要学习的。
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摄制美术电影为主,艺术性思想性是唯一的指标和追求。但随着动画产业属性的逐渐突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影厂也积极涉足电视动画制作,追求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结合。美术电影与电视动画双线并行是美影厂的特点,而且在两条线上都取得累累战果。代表作有美术电影《宝莲灯》、电视动画《我为歌狂》和动画栏目《卡通王》等等。美影厂的另一个特点是题材与受众定位的多元化,孩童并不是它唯一的上帝。如《我为歌狂》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钟点父子》反映离异家庭中的亲情问题,另外还有如《谁的丈夫离得更远》这样的艺术短片。
虽处身于国产动画的低迷境况,但它们仍然在探索中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形成国产动画低迷中的三足鼎立。正是它们坚执地支撑着国产动画,以图后起。
潜伏在海面下的冰山
由于国产动画业的持续低迷,动画业在国内一直不被看好,动画片赚不了钱似乎成为制片人和投资商的共识。这种成见其实是对现实的漠视,是对困境的逃避。看看国外的动画产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应该知道,问题不在动画业本身而在于我们自己。
在美国,动画片市场就是个金矿。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形象衍生的关联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都超过500亿美元。1994年的《狮子王》在全球就赢得7.7亿美元的票房,相关产品的收入比这个数字还要大。
早在1996年,日本政府就将动画业列为第二大产业。2002年,日本动画片仅在其本土的影院票房、电视播放及相关音像制品销售的总收入就达1500多亿日元,而当年日本电影发行的总收入才2000亿日元。更为可观的是,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在当年就高达2万亿日元。
可见,衍生产品是动画业最大的收益来源。衍生产品的市场额度是与一个国家的总体市场潜力直接相关联的,而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区域市场。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市场潜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专家预测这一市场规模每年都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衍生产品的市场每年就可以达到100亿元以上。而如果中国动画产业市场完全发展成熟,蕴藏其中的市场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那时的数字将会是更加惊人的。
由于体制上的长期束缚,目前中国动画业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市场。但隐藏其间的市场潜力并不因此而消于无形。无论是借证国外的市场数据,还是测算国内的市场容量,复兴后的中国动画产业都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市场收益。
如今这座巨大的冰山还潜伏在海平面下,它浮出海面的一天,必是中国动画产业中兴的时候。由此,回头再看主管部门临危受命对动画产业如此费心费神,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为了下一代
今年来,围绕着国家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电总局重拳出击,大力推行影视净化工程。为净化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总局对电视涉案剧、电视主持人、电视游戏类栏目以及外国引进电影等等展开了全方位的整治和净化。
而有禁必有扶,有下必有上。整治了大量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影视内容,必然要扶持一批符合德育标准的节目,以填充腾出的时段空挡。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受众的影视动画节目理所当然地成为重点扶持对象。
因此,重振国产动画业作为青少年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正顺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天时之势。这样的时势背景正是国产动画业全面复兴的大好机会,广电总局因此适时出击,自然是顺时顺势、顺理成章的。
走在产业化浪潮中
另外,对国产动画业实行产业化改革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我国的体制改革进程已经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扩展到文化体制,而走产业化道路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出路。近年来文化范畴中的各行各业都掀起产业化改革的浪潮,平面媒体、出版行业及影视行业的产业化改革已经实际地逐步展开。对国产动画业进行产业化改革正是文化产业化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谓顺时而动了。
在数字化的时代语境下
21世纪将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已经不是飞天手中永远不会落地的花朵,它的君临天下已经初现端倪。请看近年来出现的众多以“数字”作为前缀的新名词: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摄影、数字图书、数字城市。而我们也正借2008奥运会之翼,力图让“数字北京”腾空而起。数字技术正在向我们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起全面攻略。
在这样的数字时代中,数字媒体将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因此,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动画产业必将是数字时代的朝阳产业,是潜力无限的新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数字语境下,主管部门启动动画产业改革就更是顺时顺势了。
政策读解:构建动画产业新格局
在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及总局领导的几次讲话中,新的动画产业版图已经显现出基本的轮廓。从国产动画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总局的思路基本从三个方面切入,即体制管理、市场经营和创作研究。当然,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交叉而成一体的,下面逐一剖解。
体制管理:让市场做主
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残存,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最大障碍。计划经济体制至今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进而束缚着人们的具体行为。因此不革新体制,一切都无从谈起。体制放开了,桎梏中的思想观念自然得到解放,市场经营和艺术创新也就水到渠成。这次对国产动画业的产业变革是由广电总局牵头自上而下进行的,体制问题自然是首先要解决的。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政企分开。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的创作主力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政府计划拨款,制定生产指标,然后硬性发行;制作单位捧着国家的铁饭碗,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如此的结果可想而。首先是积极性的缺席。如徐光春局长所的,“尽管设计、创造了这么一个形象,产生了一千万、两千万、一亿、两亿的产值,对不起,那是你的工作,那是你的事情,你上班就是干这个事,工资每个月都发给你,就是一千五百块钱”。如此制作单位和创作人员就无所谓积极性了,只要能够交差不砸饭碗就行。其次是市场的缺席。事业体制下的制作单位不是市场主体,不参与市场行为,不负责利润盈亏,赔了挣了都是国家的事,跟制作单位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也就无所谓市场了,于是没有价格机制,没有竞争机制,更没有产业链条。
而政企分开后,无论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还是纯粹的民营公司,都是市场的独立主体,都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生存和盈利成为一切行为的轴心。市场主体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管理上必然会采取各种激励机制。为了做强做大,在经营上必然要去研究市场,进行市场运作。于是积极性有了,市场也有了。而为了抢占市场,生产上他们必然要保证质量,这是竞争的前提;营销上他们必然要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也就由此形成。
可见,政企分开是动画产业改革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到位了,将大量麻烦交给市场来自由调节,让市场做主,一切都会逐步进入正轨。但让位于市场,政府只是退居幕后而并非就撒手不管了。此时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管理,在为企业和行业的稳步前行创造外围条件的同时,进行发展方向、意识形态等宏观上的把握和控制。
二是建立播映体系。
政企分开后,动画业在生产和经营上有了市场忙碌的身影,动画行业的星星之火将从此燎起。之后要解决的是播映问题,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生产出的作品只有在播映后才有意义,也只有在播映中产生影响后,才能继续衍生产品开发等后续环节。但鉴于如今的播映机构偏爱外国动画片而对国产作品存有成见,国产动画想顺利地在播映平台上跑马圈地,只能倚靠政府的力量。
如今绝大部分播映机构仍然是事业编制,控制权仍牢牢掌握在广电总局手里,于是总局自然也愿意帮这个忙。通过各级电视播出网络和电影院线,总局力图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动画片播映体系。
在这点上,总局采取的是硬性规定和鼓励机制并行的策略。硬性规定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这虽然与市场规律有些冲突,但这是最迅捷最有效的办法,在启动阶段使用也是无可厚非。如对引进动画片和国产动画片播映比例的硬性规定,并加强对动画片引进的管理。但斟酌《意见》中的措词,用的多是“支持”、“允许”、“要适当增加”、“要积极开办”、“经批准可以”这样鼓励性的词语。可见用鼓励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是总局这次行动的主要方式。值得重视的是《意见》推出了一些具体的鼓励办法,如在动画时段加播一定量的动画片,可以在黄金时段加播一定量的广告。这样的举措不但能直接激起播映机构的积极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实行政策倾斜。
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是鼓励和扶持的应有之意。如一定条件下的税费减免,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等等。这种实际的优惠政策是最具催动性的,虽不是长远之计,但在改革的启动阶段却有莫大功效。
四是加强规划管理。
推行题材规划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动画作品的版权保护,建立规范的发行许可制度,这些配套措施都是政府在引导和管理职能范围内必须要做的。一个产业除了要有市场规则,还要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市场的相对盲目需要政府的宏观控制,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更是如此。加强配套的规划管理,仍然脆弱的国产动画业才能稳步进入正轨。
市场经营:请跟我走
市场经营总是与管理体制相关联的。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孕育出成熟的市场,并让它顺利运转;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解决了,动画产业市场的形成和运转也就被提上日程。这次广电总局构建的动画版图中,体制改革是切入口,产业化是方向,而建立市场则是核心。体制改革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建立动画产业市场服务的。因此,《意见》在理顺管理体制后,也点出中国动画产业在市场运作中需要重点着力的几个问题。
一是制播分离与价格管理。
关于制播分离,《意见》是这么表述的:“要实行动画制作和播出相分离的制度,改变影视播出机构动画制播一体化的状况,以逐步建立制作机构生产动画节目、营销机构销售动画节目、影视播映机构播映动画节目、工业企业通过获得动画知识产权开发相关产品的新机制。”因此,制播分离是形成动画市场产业链的开始,它让动画节目由作品变为商品,动画节目的交易市场由此形成。
在制播合一时代,制作机构直接拥有播出平台,自给自足,不需要向市场买节目,也没意识到要将自己的动画作品当作商品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取利润。制作只为自己播出,大家都循此以进,也就无所谓市场了。这样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没有市场竞争压力,只要生产出来就基本能播,动画作品的质量完全得不到保证。其次,费钱费力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播出一次两次后就束之高阁,成本根本无法回收。再次,有制作能力的单位只对作品进行一次性利用,而没有制作能力的单位却只能拿其他节目来填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实行制播分离后,这一切问题都迎面而解。制作公司为能高价出售自己的商品必须向客户保证质量。营销中介或制作公司的营销部门与播映机构的购买部门之间的交换行为构成交易市场。播映机构可以按质论价、货比三家,然后择优购买。于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对价格和供求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优胜劣汰。
但在市场还未发展成熟时,主动权肯定掌握在播映机构手里,这也是今天一分钟动画片只能卖几块钱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适当地利用行政手段和价格杆杠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如规定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比例,如制定动画片市场的最低价格线等等。
二是产业链条与经营模式。
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是必须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图书出版——电视作品——电影作品——音像制品——衍生产品。当然并不是每一部动画作品都要有这完整的六个环节。如有些作品一出现就是电视动画而不参与前面两个环节,有些作品没有被拍成电影。
在这些环节中,动画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和之后的衍生产品。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两个环节做好了也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如漫画畅销书。这是第一轮收益。这两个环节更多地还担负着动画故事的测试和预热功能。当故事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市场探测而大受欢迎后,再拍成电视动画或电影动画进行播映,形成第二轮收益。播映阶段在动画产业链条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力推上顶峰。没有这轮影响力的营造,后续的延伸开发就无法进行。但各种衍生产品的开发却是动画产业最重要的收益来源,这是第三轮收益。衍生产品包括传统行业(如文具、服装)、新兴行业(如手机彩信、电子游戏),还有如卡通游乐园、卡通博物馆这样的旅游项目开发。走到这里,只要善于维护,动画品牌就是一本万利了,因为对动画资源的多次利用可以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而且对新型衍生产品的开发也能长期进行。
而动画产业链条能否顺畅有效地运转,跟产业的经营模式有着直接关系。首先,由于这些链条环节是横向拉开的,因此动画产业必须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这在徐光春局长的讲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
其次,由于影视动画制作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这两个测试和预热环节的经营模式将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据调查,动画形象的成功率只有10 %,而目前获得成功的动画形象98 %来源于漫画书。这些成功的动画片形象在投拍之前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前期的知名度需要有一个探索过程。影视动画的成本太高,如果用这种方式进行市场探索,风险系数是极大的。平面媒体和图书出版的运作成本则要低得多,更适合进行前期的测试和探索。如果结果是肯定的,那时再将故事平移到影视作品中,风险系数自然就小多了。因此,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遵循动画产业特有的市场规则,整个动画产业链条就都能为我所用,为收益服务。
三是规模经营与品牌打造。
《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湖南三辰影库等大型动画制作基地的作用,以强势的人才、策划、组织、技术、设备、资金以及经营方式,带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扶持这样的大型动画企业集团,帮助它们实现规模经营,就是要让它们在做强做大的同时,引导整个国产动画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它们扮演的是开路先锋的角色,担负的是市场引导和政策落实的使命。
另外,这批大型动画企业集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动画品牌。这也是它们前进的必然之路。一个成熟的产业没有品牌企业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品牌企业没有品牌产品也是不可想象的。显然主管部门已经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国产动画精品工程。
四是资本准入与市场融资。
动画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启动国产动画复兴工程时,肯定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多年来的不景气使得大量动画制作单位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单靠行业内部想要扩大投资肯定不可能。政府的财政倾斜也是治标不治本,一个产业不可能靠政府来养活。出路明显只有一条,就是向资本市场要钱。
虽然近年来有所松动,但传媒行业的市场融资仍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次广电总局显然想在动画产业上打开一个活口。《意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国产动画的开发和经营,虽还没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但态度已经很明确。
另外,在境内方控股的条件下,《意见》也鼓励外资进入国产动画业。这是意义重大的,首先这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国内动画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其次,我们将得以直接接触国外优秀的制作模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再次,这也为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便捷渠道。
实现与资本市场的接合,正如找到了活水源头,国产动画产业的生命力正源于此。
创作研究:寻找自我
对文化体制进行产业化改革,这本身就体现出文化的双重属性,即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文化体制要进行产业化改革,正是因为这两种属性是不矛盾的,是可以融合互动的。这一点在动画产业中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动画产业的文化属性被挖掘得越深入越充分,它就会越受欢迎,由此就越能体现出它的产业属性。而作为一门产业当它的收益越有保障时它就越有精力去塑造和深挖它的文化属性。因此,首先要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品,以此为基础和起点,一切才能够向前行进。
一是民族特色与风格定位。
各国的动画作品都会有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特色和风格,如美国的幽默与随意,法国的轻松与浪漫,德国的严谨与哲理。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特色,是中国动画创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自80年代我国动画业落入低谷后,日美动画作品源源涌入。从那之后直到今天,我们迷失了自我,试图去模仿日本,模仿美国。可不但没模仿好,而且丢失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于是,故事老套,节奏缓慢,缺少幽默感,动画形象在造型没有新意,在性格上又没有个性,所有这些都成了国产动画片的流弊。中国的动画创作就在这样的东施效颦中屈辱地挣扎到今天。
因此,要振兴国产动画,在创作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是关键。而这个关键必然要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去追寻,具体是什么笔者无力下此定论,但应该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特色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糅入新世纪的时代意识。
二是观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动画不只是孩童的专利,这一观念上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未成年人肯定是主要的动画受众群体,但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为动画迷。美国迪斯尼将他们的受众定位于一家人,他们的作品是给一家人看的。这样的定位不但扩大了它的受众群体,而且有人文精神的成分被容纳进去。因此我们也应该重新考量我们的受众定位,在着力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其它观众群体。
教育肯定是动画作品最主要的功能,但在具体的体现上我们应该换一种策略。即将教育功能隐藏起来,然后嫁接进更多的娱乐元素和信息量,将它们推到幕前。这样,动画作品就没有教育的说教味,而是在娱乐与信息传播中悄然达到教育功能于无形。
三是研究评论与协会推动。
在行业内营造国产动画的创作和研究氛围,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形成互动,让专业院校与实践机构形成互动,这将是国产动画启程前行的一大推力。
而行业协会应该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立身于政府主管部门与广大动画工作者之间,通过举办活动、进行评奖、设立基金、出版刊物等各种方式,行业协会在带动研究创作、完善行业规则等各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将与政府一起对动画市场起调空和补充作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人才培养与评奖激励。
自上而下地将一个行业突然加速向前推进,出现人才断层是不可避免的。启动改革工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动画人才将出现缺口。但专业院校不能因此就盲目扩招,必须在师资力量、配套硬件能够跟上的前提下加大动画人才的培养力度。否则人才质量没有保障,培养出一批庸才匆忙上阵比人才紧缺还要可怕。国产动画复兴走的是产业化道路,因此应该重点培养的是艺术、技术和经营兼修的综合型人才。
另外在全行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奖和激励体系,也是培养人才、筛选人才的有效方式。而且这样的体系能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作与竞赛氛围。
结语:春暖花开时节的中国动画产业
这次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国产动画复兴计划应该说是一次较为成熟的行动。国产动画业已经到了不得不由主管部门出面进行提升的境地,而许多客观因素的恰逢其时也催生这一行动。时代的大趋势突显了动画产业独特的重要性,主管部门正是在考虑到这方方面面,才下大力气推出这一复兴战略的。
《意见》和总局领导的讲话中基本规划出了大的框架、策略和方向,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多具体的量化指标是无法仓促敲定的。而且广电总局毕竟只是管理部门,扮演的是发起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无法也不该事无大小巨细一概包办。因此总局在提出许多问题的同时解答了一部分问题,但也将更多具体的问题留给中国动画界。这些问题都要在具体的创作和经营中去寻找答案。
无论如何,对于中国动画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政府的声音告诉我们,中国的动画业需要一个产业化的春天,需要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而在明确了该怎么走、将去何处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得背上行囊,一起行进。
(发表于《中国广播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