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月球的两面——评《默文卡拉》[原创]

2004-06-20 19:58:29   来自: 呃呜 (北京)
  [watermark]月球的两面——评《默文卡拉》
  -------------------------
  文:呃呜
  
   我一直在尝试使用很多方法来摆脱自己的伤感情绪,可是每次当伤感再次袭来的时候,我知道在这件事情上我从来没有得逞过。
    默文·卡拉的手指在刚刚割腕自杀的男朋友的身上安静的移动,旁边的圣诞树一闪一闪的照亮着这个昏暗的房间,血流了一地。不知所措的默文表情呆滞,不知该如何应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草草的看了几眼他的遗言“Be brave ,I love you”,静静的拆着他留给她的圣诞礼物:一件皮衣,一个打火机,一部随身听,一盒磁带(上面写着songs for you)。
   即便是这样,影片要说的也不是爱情。男朋友吉尔斯比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小说家,他为了为了死后的荣誉而自杀,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的小说出版后得以轰动并且让世人永远记住。而我们的默文·卡拉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在超市卖水果的服务生,她不知道该怎么承受这一切,她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从吉尔斯比的裤兜里拿了零钱并把大票又放回去,她画了很浓的妆涂了鲜艳的指甲油一个人去参加圣诞party。那里,亲密的女伴在拿着香槟酒等着她,声色迷离的舞厅在等着她,狂乱的嘈杂的环境在等着她,在那里她可以疯狂的跳舞而忘却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哭着告诉谁吉尔斯比自杀的事,只是像平常一样跟自己的女伴嬉戏,用欢快的音乐来麻痹自己的伤感,用吉尔斯比留下来的打火机点燃一支又一支的香烟,她在想尽一切办法摆脱这种伤感与痛苦。
   看着腐烂的水果上面的虫子,默文见识到了命运的残酷,但是默文并没有将自己的后半生都笼罩在吉尔斯比的名声里,她决定将吉尔斯比赶出自己的生活,将伤感与痛苦感出自己的生活。她把吉尔斯比的名字从小说里删掉,把作者改成自己。她把吉尔斯比的尸体肢解掉,悄悄的埋在山坡上,而把他留下的办葬礼的钱全部用来跟女伴去阳光灿烂的西班牙旅游。她尽量告诉自己已经自由了(这一点有点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尽量告诉自己要摆脱这个阴影,要快乐的挥霍享受。
   西班牙的海滨不像英国的冬天那样寒冷,而是阳光明媚人头攒动,到处可以听到人们欢笑的声音,但是默文卡拉还是无法排遣内心的伤感,她在旅店的洗手间里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另外一个女孩儿伤感颓废的蜷缩在一个角落。
   吉尔斯比的小说一炮打红,默文卡拉也因此得到了十万英镑的报酬,她打算继续旅行,可是一向疯狂的好奇心重的女伴也已经开始厌倦了,她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位同行者。
   影片在摄影上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的对比:一面是寒冷的苏格兰,一面是热烈的西班牙,天气和环境上的对比也正是对默文卡拉本人的写照,一面是内心的寂静与忧伤,一面是展现给外人的若无其事。她就是那样的听着那首曲子挣扎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不,事实上,她的内心一直是那样寂静清冷。
  也许导演在价值观方面也有所表达和思考,吉尔斯比为了名誉而不惜放弃生命与感情,而作为女性的默文卡拉却一直在努力是自己过得快乐幸福。
   女导演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特殊关注与细腻表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而影片中令人感触最深的还是默文木然的眼神,那种无法派遣的忧伤,即便她在拥抱她在大声欢笑你也可以清晰的聆听到她内心的声音。
  
  2004.6.21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