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风吹稻浪》——生命诚可贵
2006-11-30 17:39:55 来自:
野猪林
(上海)
居然在看完电影以后很难写下一个题目,在我看过的电影里很少有这样的情绪。就象面对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生死之交,一肚子想说的话却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曾经从网上下载这部电影,也曾经不至一次问胖哥这部电影到了,然后,在上次的大采购中把碟带回了家,但一直没有看。看一部电影也许要选择一个好的时机,选择一个合适的心情,然后慢慢的品味,让电影的滋味进入到自己的骨髓,这样是另外一种看电影的方式,我想,今晚与《风吹稻浪》的相遇就有这样的味道。
刚刚从丽江回来的我,正对丽江已经成为一个装着都市文化的空壳而渭叹,为这样一座古城今天成了城市游客的休闲地和大市场而惋惜。和丽江的阿丹谈论着就在几公里以外的贫困学校连灯都没有,窗户连玻璃都没有。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进入丽江的蛀虫,不知不觉中我们无视身边的饥饿和贫穷,我们还在樱花屋寻找艳遇,麻木地享受着酒精和苛尔朦的刺激,我们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理想,也失去了坚持。
《风吹稻浪》讲什么呢?也许也是讲信念吧。其实,那一群爱尔兰小伙子只是希望能够有一起打曲棍球的机会,电影就是从曲棍球开始的。他们是如此纯朴的一个民族,在曲棍球比赛的时候,他们暂时忘记了此时此刻英国人还在统治自己,忘记了英国军队欺压自己的痛苦,他们的笑声很爽朗,可以听见快乐的心跳。但是,欢乐是如此短暂,因为被殖民的民族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死亡就在身边,生命如此低贱。准备去伦敦工作的丹尼被火车站的一幕刺激参加的抵抗运动,从一个普通的抵抗运动者开始,随着一次一次的抵抗行动经历着人生的洗礼。
说了那么久跟电影有什么关系呢?尤其是肯罗奇的电影。我知道这并不是一部战争片,即使里面有些战斗场面。娓娓道来的这个故事里总有让我放不下的东西,让我感动的细节。比如,在苏利文被活活打死的葬礼上我听到一首特别凄美的歌,应该是爱尔兰民歌吧,如此动人,让人震撼。
当英国军官把抵抗运动者的手指甲用生锈的钳子拔出来的时候,你才发现信念是如此重要。而当后来这个抵抗运动头目变成一纸协议的傀儡时,你才感受人间的讽刺。信念在最经意中被瓦解,我们坚持的又是什么?
丹尼亲手把泄密的克里斯枪决了,那时侯他也许懂得了自己真正抗挣的目标是什么?而电影最后,丹尼再次加入到抵抗运动,抵抗傀儡政府的时候,他被他曾经的同志枪决了。世界真的如此悲凉吗?西内德最后说的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其实,这是普通人共同宿命?
肯罗奇的电影你很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去解构,平实的摄影风格就象跟你在唠家常,铺呈开来的是一曲人间悲歌。就如电影中,那从迷雾中传来的歌声,铿锵而苍凉,却不知道方向。看这样的电影,你需要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去关心那一个一个细节,在支离破碎的细节里,感知人间冷暖。真的没有去注意什么电影语言,已经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感同人物的命运。一个一个场景,推进着故事的发展,我想,这应该这部电影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不要想在肯罗奇的电影里寻找技巧,因为思想永远比技巧重要。
抵抗运动通过一次一次的行动变得正规,最后,理顺成章成了协议的既德利益者,变成与英国军队一样的统治者,可人民得到了什么?肯罗奇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就是这个,人类的战争也许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总有一些人是统治者,一些人被压迫,世界其实就是这样。法庭有意义吗?法庭就是强者的法庭。宗教有意义吗?宗教就是愚弄百姓的说辞。
《风吹稻浪》告诉我们,活着很重要吗?但信念、理想和爱更重要。这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6-12-06 18:36:18
老猪
(暫住中國)
盗版出的挺快的嘛.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成都独立电影推广中心
刚刚从丽江回来的我,正对丽江已经成为一个装着都市文化的空壳而渭叹,为这样一座古城今天成了城市游客的休闲地和大市场而惋惜。和丽江的阿丹谈论着就在几公里以外的贫困学校连灯都没有,窗户连玻璃都没有。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进入丽江的蛀虫,不知不觉中我们无视身边的饥饿和贫穷,我们还在樱花屋寻找艳遇,麻木地享受着酒精和苛尔朦的刺激,我们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理想,也失去了坚持。
《风吹稻浪》讲什么呢?也许也是讲信念吧。其实,那一群爱尔兰小伙子只是希望能够有一起打曲棍球的机会,电影就是从曲棍球开始的。他们是如此纯朴的一个民族,在曲棍球比赛的时候,他们暂时忘记了此时此刻英国人还在统治自己,忘记了英国军队欺压自己的痛苦,他们的笑声很爽朗,可以听见快乐的心跳。但是,欢乐是如此短暂,因为被殖民的民族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死亡就在身边,生命如此低贱。准备去伦敦工作的丹尼被火车站的一幕刺激参加的抵抗运动,从一个普通的抵抗运动者开始,随着一次一次的抵抗行动经历着人生的洗礼。
说了那么久跟电影有什么关系呢?尤其是肯罗奇的电影。我知道这并不是一部战争片,即使里面有些战斗场面。娓娓道来的这个故事里总有让我放不下的东西,让我感动的细节。比如,在苏利文被活活打死的葬礼上我听到一首特别凄美的歌,应该是爱尔兰民歌吧,如此动人,让人震撼。
当英国军官把抵抗运动者的手指甲用生锈的钳子拔出来的时候,你才发现信念是如此重要。而当后来这个抵抗运动头目变成一纸协议的傀儡时,你才感受人间的讽刺。信念在最经意中被瓦解,我们坚持的又是什么?
丹尼亲手把泄密的克里斯枪决了,那时侯他也许懂得了自己真正抗挣的目标是什么?而电影最后,丹尼再次加入到抵抗运动,抵抗傀儡政府的时候,他被他曾经的同志枪决了。世界真的如此悲凉吗?西内德最后说的一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其实,这是普通人共同宿命?
肯罗奇的电影你很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去解构,平实的摄影风格就象跟你在唠家常,铺呈开来的是一曲人间悲歌。就如电影中,那从迷雾中传来的歌声,铿锵而苍凉,却不知道方向。看这样的电影,你需要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去关心那一个一个细节,在支离破碎的细节里,感知人间冷暖。真的没有去注意什么电影语言,已经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感同人物的命运。一个一个场景,推进着故事的发展,我想,这应该这部电影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不要想在肯罗奇的电影里寻找技巧,因为思想永远比技巧重要。
抵抗运动通过一次一次的行动变得正规,最后,理顺成章成了协议的既德利益者,变成与英国军队一样的统治者,可人民得到了什么?肯罗奇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就是这个,人类的战争也许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总有一些人是统治者,一些人被压迫,世界其实就是这样。法庭有意义吗?法庭就是强者的法庭。宗教有意义吗?宗教就是愚弄百姓的说辞。
《风吹稻浪》告诉我们,活着很重要吗?但信念、理想和爱更重要。这让我想起那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