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原创]《狗咬狗》——生存﹒残酷﹒游戏

2006-11-14 14:40:29   来自: 野猪林 (上海)
  [watermark]很久没有去胖哥那儿了。昨天到一个开发商那儿去签了份广告合同,会办公室的路上就拐到胖哥那儿去了。一见面,胖哥就说,好久没有来了。是啊,最近忙着养家糊口。从胖哥的碟铺子出来的时候,我的钱包里只剩下20块,手里多了一包碟,好象拣了大便宜。
  最近有点喜欢看些消遣感觉的片子,于是把带回来的侯麦、安东尼奥尼给冷落了,翻出了一个姓郑的拍的《狗咬狗》。记得有一个很实验的比利时影片叫《人咬狗》,就是讲一个人怎么杀人不眨眼,杀人杀上了瘾,记忆有点模糊,不知道片子的其它内容了。提到这个片子就是因为两个片子名字挺象,另外,两个片子里都无辜地死了很多人。
  电影之所以吸引人一定是有些道理的,比如,我现在写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确实让我有为它写点东西的冲动。《狗咬狗》一开始的镜头很文艺,用小幅的类似于超8的效果出来一些孩子的影象,这些很记实的影象告诉观众一个基本的背景:人最基本的底线是想办法生存,而在柬埔寨的少数孩子的生存却必须建立在另一个孩子的死亡上。在这样一种生存与死亡抉择的背景,也许一个残酷游戏就变得再正常不过了。电影由此转入一个导演设置的残酷游戏里面,警察与杀手的故事。
  与《人咬狗》如出一辙的是,《狗咬狗》也有点执着于展示暴力本身,从死亡中杀出来的杀手根本不把生命当成生命。影片开始杀手受顾杀死一个律师,那种饥不择食的吃相,吃完以后上前开枪的冷静,然后在上前对着脑袋开枪的残暴,甚至面对端着包子吓傻的法官还可以快速抓起包子冲出去。电影似乎在说,一个挨过饿的人,内心永远是饿的。事件发生,如果杀手是一般的杀手故事也就没得讲了。但是,故事在这里矛盾发生直接的转移,阿伟和肥仔在追捕这个杀手的时候,杀手非常麻利地杀死了两个人质,然后,阿伟眼睁睁地看着替换人质的肥仔被残忍的杀死。这个杀手不是一个一般杀手,他杀人象切菜,可以说是嗜杀。故事由警察抓捕杀手的故事,变成警察为兄弟报仇的故事。
  把自己的手指脱臼让自己有机会逃脱,这些极致的描绘让人看这样的电影总是有点冒冷汗,而警察阿伟又何尝不是倍受煎熬——向父亲开枪,向上司说谎。只不过,杀手受得是身体的摧残,而阿伟受得是精神的摧残。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样的摧残实际有着相同的意义。狗一样的生存,狗咬狗的故事。
  电影继续,残酷依然。杀手逃到了一个垃圾场,电影的另一个意义开始滋生——杀手有情。把强奸女儿的后父杀死后,有着同样童年经历的杀手触景生情了,他决定要带着这个女孩带回去。杀手有情,警察有义,情与义,生与死,在残酷的表面下是情与义的生死对决。电影有了这些元素会把很多东西粉饰,让观众进入一种电影的情绪中,而不再在乎其它不合理的成分。
  狗咬狗是什么?就是说两只相互打斗的狗一旦进入某种不理性状态,就会疯狂撕咬,直至把其中一只狗咬死为止。不断被杀手杀死的警察把阿伟的疯狗情绪推上了极致,乃至到最后到柬埔寨参加黑市拳击也要找到杀手,最后自己也变成一个冷血嗜杀的杀手,即使有孕妇在场也仍然相互撕咬。只不过,此时观众的情绪发生一些逆转,原先的杀手变成了保护自己女人和孩子的有情人,而警察变成了冷血的杀手,甚至不惜用快要分娩的孕妇做人质。140分钟的电影始终象一把绷紧的弓,直到最后杀手把阿伟杀死,然后给死去的孕妇剖腹救子,完成了一个杀手象父亲的转型。与阿伟一个父亲的毁灭刚好形成对应。
  如此看来,《狗咬狗》在残酷的游戏背后有着很沉重的精神负载,这样一个故事要讲得完美无缺是很难的,导演能发挥到这样的一个水准实属难能可贵。至少我看到了一个节奏紧张,让人透不过气的电影,就这一点,对于一部电影已经足够。
  [/watermark]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