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黑帮往事_____放逐

2006-11-12 15:27:04   来自: 野猪林 (上海)
  黑帮往事——看《放﹒逐》
  黑帮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类型,这是到电影学院去学电影的时候知道的。之前一直在录象厅里看香港的黑帮片、警匪片,诸如《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过江龙》等等之类的片子都是录象厅里看的。当时想,香港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呀,人民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香港黑社会到处收保护费,连卖青菜的也没有放过吧。不过,香港的这些电影并没有让我对香港黑社会产生什么恶意,反而因为周润发、张国荣等人的演绎让我心向往之,希望有一天也能发起一帮兄弟干点儿黑社会的事情,体现一下兄弟之间肝胆相照的情义。显然,借助于电影这样一种媒介,已经改变了黑社会的性质,也改变了我们对黑道人物的看法,使他们在江湖血雨腥风的氛围里,有着一种盗亦有道的另类魅力。这种世界观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是生长在电影里,让现实世界的人可以在电影里做短暂的放逐。
  黑帮片这种类型片是近年来有点走红的类型,早年有几部经典包括《教父》、《美国往事》、《英雄本色》等,近年有《无间道》在香港救市,甚至连马汀斯科塞思也要仿《无间道》一把,看得我有点莫名其妙。黑帮片已经完全脱离了黑帮的实际,成为普通电影观众的一个精神消费品。就象有人嘲笑某人耍横会说这人“装黑社会”。取黑帮故事中的某些不存在的东西发散开去,成就了黑帮的另类解读。我身边的黑社会好象很难的有象香港电影那样的人,没有坏到那种程度,也没有好到那么讲意气,更多的人你看不出他是黑社会,活得很精英,很商务。所以,看《放逐》有一种看《美国往事》的感觉,兄弟间的情义,其实那已经十分遥远。
  这部电影其实可以谈的东西不是很多,故事并非一个多么新颖的故事,还是新瓶旧酒。五个兄弟比美国往事多了一个,比墨西哥往事多了两个。要谈的是,杜其峰把一个翻来覆去说的故事讲得还挺有新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故事的形式感很强,二是故事的氛围很足。形式感取决于摄影的风格,导演的调度,这两点都完成得很出色。影片一开始是一只手在敲门,台词很简练,“阿和在吗?”,然后又有两个人过来,“阿和在吗?”。结果,两拨人,一拨人找他是要杀他,另一拨人找他是要救他。一阵三个人之间的枪战之后,谁也没伤着谁,然后几个原来是兄弟,只不过一个人受命要杀阿和。在整部电影里,几乎有1/3的篇幅是导演在玩形式,综合起来就是几场枪战场面的调度。不过,觉得玩得最差还是最后那一场枪战,一阵枪林弹雨之后,所有人都死了,就一个女人捞了油水走了。不好是觉得杜其峰没有象在黑医生那里那样把空间用足,而是让两伙人在谢夫酒店大堂里成了一锅粥,场面很乱。其实,就在之前的前奏都玩得很有味道的,四个人进来,很幽默地说,“不会有埋伏吧。”然后是肆无忌惮的照快照,大笑,很是畅快淋漓。包括,阿和老婆给黄秋生一枪,都是很有意思的设计,但最后那一锅粥有点糊了。最后,还来一段字幕,失败呀。
  其二是电影氛围。杜其峰在营造黑帮电影的氛围是有一手的,也是他立足几个黑帮片导演中的一大法宝。《放逐》中我常常觉得,一种和《美国往事》很象的气氛。很多电影的经典桥段在这里被运用,比如,开头的一场三人枪战,阿和装子弹与黄秋生退子弹的特写相互配合,形成很特别的关系和气氛。枪战开始,这边是几个人你来我往激战,那边老婆却还在哄孩子。这种动与静的反差,平行的剪辑,使得电影的气氛很别致。在反映兄弟情义时,几个人表情的冷与行为的热,形成的反差也别有意味,这是男人行事的方式。几个人决定行程的方式也很有寓意——命运和方向有硬币决定。而实际上,有些事情不需要硬币决定,比如救不救嫂子这样的问题,所以,最后硬币被扔进了海里。通过场景、摄影影调、表演、调度等方式,电影里始终弥漫着一种抒情的味道——怀念兄弟同生共死的日子。
  在黑帮片里,《放逐》不是一部经典,但也还是可圈可点,算是一部作品吧,看得出导演的心思。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