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推荐]中国新纪录片系列

2007-12-22 11:10:28   来自: 老片 (北京)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王海兵作品集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狙击英雄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风流泸沽(三节草+风流的湖)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爱滋威胁(颍州的孩子+好死不如赖活着)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徐辛作品选:马皮/车厢/房山教堂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演员幕后(彼岸+群众演员)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中国式摇滚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育人(学生村+高三+我们的日子) 3D*9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开山之作:流浪北京+望长城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施润玖/孙曾田作品选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张以庆作品选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张以庆作品选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新纪录片一直在顽强地实验着。在曲解与误读中,在大量宣传品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夹缝间,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环境里,一部部诞生了全新的真正纪录片。
  由于发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只有原创作者保存的在DVD都已走向末路的今天看着惨不忍睹的画质的录像带。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保存了一份真实深切的感情记录。
  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
  第一波是导演张以庆的作品
  张以庆1954年出生于北京。在武汉当过十年工人。1987年调入湖北电视台。现为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本碟收录他最为著名的四部作品《舟舟的世界》,《英与白》,《导演》,《幼儿园》。
  《舟舟的世界》:一个先天愚型患者,俗称傻子,却因为生活环境,对音乐超常敏感的他,用指挥棒演绎着一个弱智人和音乐的故事。一部中国现实版的《阿甘正传》,给您带来无尽的欢笑,却有更多单纯的感动。让你流着泪,感受着他的幸福。1998年度第四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大奖;瑞士日内瓦南北电视节特别提名奖;1999年法国FIPA亚洲惟一入选决赛片;台湾首届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提名。
  《英与白》:曾经引起极大争议的一部记录片。“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被驯化的、可以上台表演的、唯一与人生活在一起的大熊猫。“白”是武汉杂技团的一位驯化师,已经和“英“生活了十几年。他们生活在一个房间,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像极了一家人。因为国际公约,英不能上台表演,白的训练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显得毫无意义。但两个人的关系,并非因表演与训练而存在。获得了金熊猫奖“人文及社会”类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的四项大奖,第十九届电视金鹰奖记录片最佳编导奖。
  
  《幼儿园》: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导演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生活的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获2004年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2007-12-25 09:01:32  老片 (北京)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彭辉作品选》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新纪录片一直在顽强地实验着。在曲解与误读中,在大量宣传品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夹缝间,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环境里,一部部诞生了全新的真正纪录片。
  由于发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只有原创作者保存的在DVD都已走向末路的今天看着惨不忍睹的画质的录像带。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保存了一份真实深切的感情记录。
  导演简介:彭辉,1965年出生于四川 ,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分配至成都电视台工作至今。1988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进修 。主要作品:《太阳部落》1994年获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王老汉和他的儿女们》 1996年获得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空山》1998年获得匈牙利国际 艺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 。《背篓电影院》 1999年布达佩斯国际艺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平衡》 2000年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家纪录片电影节等。
  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凯越目前更换了新包装,透明塑料外套很厚实,质量不错,取碟较以前也方便多了,四折包装,内封比较贴心,均按照原版模式四周圆角,而且折痕工整,方便碟友装盒。金线烫码片基平整光洁,经实测,读碟相当顺畅,如果碟友想要观看这部电影,可以选凯越此版本......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彭辉作品选》
  
  

  《平衡》
  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家纪录片电影节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匈亚利国际艺术电影节
  金鹰奖纪录片最高奖:最佳长片纪录片奖
  1998年初至2001年,彭辉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来到中国著名的"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创作一部反映中国政府打击武装盗猎分子的大型纪录片《平衡》。
  
  《空山》
  获得匈亚利国际艺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获得第18届法国国际环境电影节最佳人文影片提名奖
  入围第十二届法国国际视听节
  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
  入围第16届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
  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彩虹奖”、最佳摄影奖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最佳摄影奖
  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纪录片类一等奖
  北京广播学院教学观摩片
  2000年北京国际电视周特邀观摩片
  纪录片《空山》以大巴山区一个因缺水而贫穷的村落为背景,描述了山民贫困而不消极,艰辛而不乏乐观的生活状态。彭辉和两名摄制组成员,在没水、没电、没粮食和蔬菜的村落采访拍摄,依靠雨水、方便面和两顶帐篷坚持工作生活了六个多月,终于创作出了《空山》。
  
  《背篓电影院》
  布达佩斯国际艺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匈牙利国际可视艺术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奖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
  中国电视社教节目奖一等奖
  入围第175届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
  中国彩桥奖
  北京广播学院教学观摩片
  “背篓电影院”这个奇特的名字其实是十分形象的,本片的主人公张先令和妻子正是用背篓背着简单的放映设备,走乡串户去给村民放电影。张先令对于电影的迷恋比起《天堂电影院》里的少年来也毫不逊色,纪录片《背篓电影院》让人想起童年时期搬个小板凳去看露天电影的情形,从这里你讲看到那被风牵动的幕布电影,并得以重温记忆中乡野的,宁静的,同时也是陈旧的快乐时光。
  〖编号〗EX-740
  〖容量〗5.61G
  〖时间〗平衡(1小时08分27秒)/空山(43分07秒)/背篓电影院(42分30秒)
  〖声道〗国语DD2.0(192Kbps)
  〖字幕〗无
  〖格式〗4:3全屏幕
  〖制式〗PAL/WEAVE
  〖花絮〗背篓电影院制作特辑(29分20秒)
  
  

  

  

  

  

2007-12-25 09:10:51  老片 (北京)

  为人知的摩梭族部落: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风流泸沽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风流泸沽》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风流泸沽》收录了《三节草》和《风流泸沽》两部珍贵的纪录片。
  《三节草》/导演:梁碧波
  法国第20届“真实电影节”特别奖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泸沽湖畔,54年前,一位四川女中学生离开故乡远嫁至此,成为摩梭族土司夫人。如今,她的孙女,一位与她当年同样年轻的姑娘却要离开这里,去向繁华的都市。祖孙两个女人的命运在时空的交错中发生了碰撞。
  《风流泸沽》/导演:周岳军
   早些时候,云南的泸沽湖边,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摩梭部落,他们有着男不娶、女不嫁,情人之间夜合晨离(即“合法一夜情”),其子女靠母亲和舅舅抚养,而子女不知道父亲是谁的氏族婚姻形式。晚些时候,这个部落被外界称为:人类仅存的母系氏族部落。
   近20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进入,特别是发展经济的影响,这个沿袭久远的习俗,开始分崩离析。政治高压未曾动摇的传统,而在经济的渗入下,开始走向大同。
  DVD介绍:
   凯越近期发行了十分具有价值的《中国新记录片系列》,其中收录了多部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中国记录片。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
   这次介绍的是此系列中的一部:《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风流泸沽》,这套DVD收录了《三节草》和《风流泸沽》两部珍贵的纪录片。《三节草》记录了一个成为摩梭族土司夫人的四川人的孙女,如今离开这里,去向繁华都市的故事。《风流泸沽》则记录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摩梭部落、人类仅存的母系氏族部落的情况。两部珍贵的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部落一些不为人知、与世隔绝的独特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珍藏!
   片基方面,凯越依旧在该碟中采用了优质的金线烫码片基,片基用料讲究、光洁如镜、读碟流畅、品质一流。
  ■■DVD数据:
  ■■牌号:凯越
  ■■容量:7.41GB
  ■■片长:《三节草》1小时00分57秒+《风流泸沽》52分14秒
  ■■画面:4:3,PAL制式
  ■■音轨:国语DD2.0
  ■■字幕:中文
  ■■花絮:《三节草》制作花絮、29分16秒(携带中文字幕)
  
  

  

  

  

  

  

  

  

  

  

2008-01-06 12:40:17  我就是俺呀

  我靠
  

2008-01-06 14:22:39  老片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片在 2008/01/06 02:32pm 第 1 次编辑]
  
  凯越D9:《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中国式摇滚》碟报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新纪录片一直在顽强地实验着。在曲解与误读中,在大量宣传品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夹缝间,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环境里,一部部诞生了全新的真正纪录片。
  由于发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只有原创作者保存的在DVD都已走向末路的今天看着惨不忍睹的画质的录像带。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保存了一份真实深切的感情记录。
  ■■凯越中国新记录片系列: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中国式摇滚》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中国式摇滚》收录了《后革命时代》和《疯狂英语》等两部珍贵的纪录片。
  《后革命时代》
  二十一世纪中国摇滚最完整的记录,最IN,最HIGH,最LIVE……
  比《北京杂种》更真实、更刺激地反映中国地下音乐人和乐迷的生活状态。
  一部拍摄近五年的摇滚纪录片;一部记录中国当代地下摇滚乐得清明上河图;一部当下乐人音乐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记事本;穿越同美国六十年代及其相似的后革命心态;透视中国未来快速发展的脉络。
  中国摇滚者生存最完整纪实片:他们妒恶如仇,他们离经叛道,他们充满激情,他们迷惘无助。中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张扬作品。
  看点:他们是城市中的异类,他们奇装异服,他们声色犬马,他们过着穷途潦倒,在常人看来糜烂、堕落的生活。他们的音乐可能粗野、可能颓废、甚至原始。
  评价:最新反映中国地下摇滚乐现状的影片,比《北京杂种》更真实、更刺激的反映中国地下音乐人和乐迷的生存状态。是对中国整整一个摇滚时代进行了全景式扫描,是中国地下摇滚乐的清明上河长卷图,一首中国世纪青年激情岁月的长篇诗歌。
  内容简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缺乏物质基础,也许他们正享受着精神的快乐,但他们明天就有可能面对生活的痛苦。他们就是生活于“树村”的北京地下音乐圈中的乐手们。他们有自己的无奈和困苦,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音乐和艺术是这种精神的载体,他们时常给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声音。
  《疯狂英语》
  1999年,由“疯狂英语”发明者李扬出资,张元创作完成《疯狂英语》,这是一部在艺术水准和商业利益上取得双赢的纪录片。特殊的创作动机,使得《疯狂英语》更像是一部宣传片,片中多次出现李扬演讲时台下一呼百应的群众场面,有着明显的“煽动”特征。但由于导演游刃有余的控制以及独特的叙述视角,作品呈现出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一“形象工程”的出场,为疯狂英语的推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疯狂英语》通过不同的层面记录了李阳---一个世纪末英语天才的讲课过程。影片通过导演张元的视角去观察伴随而出现的一切现象,展现李阳的教学法,影片由在极具特色的地方的演讲现场、采访、李阳回忆其创造英语教学法的过程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对李阳教学法的评价等几个部分组成。影片在80分钟内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具有MTV般煽情力量的氛围;听演讲的学生、军人、警察、工人就像参加一场大型演唱会一样,尽情地、百分之百的投入,跟随李阳一起高声朗诵英语。《疯狂英语》打破了纪录片传统的“论证式”、“直白式”、“访问式”方法,将一切能为影片服务的手法混合使用,从而极尽地扩展了纪录片的欣赏魅力。
  
  ■■DVD介绍:
  凯越近期发行了十分具有价值的《中国新记录片系列》,其中收录了多部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中国记录片。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
  这次介绍的是此系列中的一部:《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中国式摇滚》,这套DVD收录了《后革命时代》和《疯狂英语》等两部珍贵的纪录片。两部纪录片分别采用6区版和日二版DVD为素材,其中《后革命时代》是中国摇滚者生存最完整纪实片,以2003年以前历届迷迪音乐节的精彩演出片段,音乐人及艺术家交谈式的采访、自述,及几组行为艺术家现场表演这三大部分组成。主题清晰,视角独特。《疯狂英语》则是一部在艺术水准和商业利益上取得双赢的纪录片,通过不同的层面记录了李阳---一个世纪末英语天才的讲课过程。这两部珍贵的纪录片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一些独特的中国人,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珍藏!
  片基方面,凯越依旧在该碟中采用了优质的金线烫码片基,片基用料讲究、光洁如镜、读碟流畅、品质一流。
  ■■DVD数据:
  ■■牌号:凯越
  ■■容量:7.79GB
  ■■配置:《后革命时代》6区版DVD/《疯狂英语》日二版DVD
  ■■片长:《后革命时代》1小时26分07秒+《疯狂英语》1小时33分24秒
  ■■画面:4:3,PAL制式
  ■■《后革命时代》音轨:国语DD5.1(448Kbps)
  ■■《后革命时代》字幕:中文
  ■■《疯狂英语》音轨:国语DD2.0(192Kbps)
  ■■《疯狂英语》字幕:日文
  ■■《疯狂英语》花絮:
  ——剧场版预告片、1分25秒
  ——记者会见、7分36秒
  ——日本会场实况、12分44秒
  ——静态图文资料
  
  
  

  

  

  

  

  

  

  

  

  

  

2008-01-06 14:25:12  老片 (北京)

  凯越D9:《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育人》碟报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育人》3D9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新纪录片一直在顽强地实验着。在曲解与误读中,在大量宣传品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夹缝间,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环境里,一部部诞生了全新的真正纪录片。
  由于发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只有原创作者保存的在DVD都已走向末路的今天看着惨不忍睹的画质的录像带。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保存了一份真实深切的感情记录。
  《学生村》由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室导演、摄影师魏星拍摄。本片分二集,每集长度五十分钟,是制作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到学生村中,用纪实的手法拍摄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老师,向您讲述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忠实地记录了当今中国偏远贫困山区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高三》,周浩导演的纪录片。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观众都深有感触。本来是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镜头,可是观众们都会忍不住地发笑。其实影片中的人物根本就是在正常的学习、生活,那为什么还是会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呢?原因就在于那是他们熟悉的语言,是每一个经过高考的同学、朋友都印在脑海中的回忆。观赏着《高三》,就像他们再一次经历了高三,而那些原来的压力下感到沉重的东西,终于可以释怀了。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三年,屡经磨难,亲手制作的。全片共 10集,每集约50分钟。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记录,为研究新一代留学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无数在日留学生献给祖国和亲人的爱! 三年里,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被拍摄者,先后涉及数百人,但没有任何人拿过一分钱的报酬。相反,拍摄到谁家,谁家便端来热饭热菜;录相带用完了;摄制人员从自己的存款里取出钱来…就这样,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有一群炎黄子孙,扛看用打工挣钱买来的再简单不过的设备,东奔西走,翻山越岭,前赴后继,这是发生在今天的夸父追日!日本的富土电视台感动了:投入一流的摄影人员及设备;参加留学生的拍摄队伍。 中国的北京电视台感动了:加盟后期制作。你走来,他走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
  且不论这部纪录片的水平高低,仅拍摄本身,就是一首值得人类引为自豪的伟大赞歌!为了记录下这首赞歌,3年多来,富士电视台在支援留学生们拍摄的同时,另派出摄制组,一直跟踪拍摄留学生们的整个制作过程…
  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凯越目前更换了新包装,透明塑料外套很厚实,质量不错,取碟较以前也方便多了,四折包装,内封比较贴心,均按照原版模式四周圆角,而且折痕工整,方便碟友装盒。金线烫码片基平整光洁,经实测,读碟相当顺畅,如果碟友想要观看这部电影,可以选凯越此版本......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育人》3D9
  
  

  《学生村》
  
  

  获奖、参展记录:
   2000年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纪录片一等奖
   2001年中国金桥奖纪录片一等奖,最佳编导奖
   2002年法国碧浪纪录片电影节
   2002年罗马尼亚阿斯特拉纪录片电影节
   2002年美国芝加哥纪录片电影节
   2003年云南影像展“幻面奖”(评委会特别奖)、观众最受欢迎奖
  在中国云南西部的横断山脉深处,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殊村落。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全都是大大小小年龄在六到十四岁的孩子,孩子们长年生活在这里,是为了完成他们小学六年的学业。
  这是横断山脉中部一个叫“天登”的地方。由于这里山高谷深,山路崎岖,而方圆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有唯一的一所学校,所以,生长在这里的白族、傈僳族孩子上学,不可能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住校,可是学校又拿不出钱来建盖学生宿舍和伙房,于是做父母的就在学校前的坡地上,为孩子们建 起了一个个可供食宿的小木屋,久而久之,这里就出现了一座拥有八十多所小木屋,三百多位小村民居住的学生村。孩子们在这里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外,还要自己生火、做饭、洗衣服。总之,从住进学生村的第一天起,无论你有几岁,生活中的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料理。
  《高三》
  
  

  《高三》,这是一个发生在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年级的故事,记录了高三一年发生的琐碎小事,真实,却不平淡。周浩导演说这是一部纪录片,可观众们却更觉得像一部回忆录。因为在影片中,观众可能找不到自己的脸,但是却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同学们每天早上6点起来早操、早自习,紧张地学习,不停地考试,每个人的桌子上摆满了厚厚的书本和试卷,晚上老师会来催还没有去睡觉的同学,说的还是那句话“这道题高考肯定不考!”。紧张、压力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停地增加,而最终会在高考的那几天一起释放。原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演员!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
  
  第1、2集:初来乍到(上、下)
  人物:王尔敏,19岁(当时)浙江省舟山市人。
  韩松,26岁(当时)江苏省盐城市人,已婚。
  1996年4月21日下午,两名来自日本自费留学的中国青年,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入了东京成田机场--日本的国门。他们素不相识,抱着不同的理想,迎接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从他们走下飞机的那一瞬间起,摄制组跟踪拍摄了二年半,忠实地纪录了他们“初来乍到”的泪水与笑容,记述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成长过程..
  第3、4集:彼岸的青春(上、下)
  人物:大学生的群像,平均年龄25岁。
  受尽溺爱的柳林来到东京后,每天洗11个小时碗,脚底板疼得不敢着地。他却很自豪:“我柳林也能吃苦,也是一条汉子!”
  西装笔挺的陈晨没有一分存款。毕业前夕又因故失家,成了流浪汉。冬夜,他踯躅在东京街头..
  陈麒来日本6年,上学打工,每天只能睡3小时,电车成了他的床。
  还有福建来的渡边敏行,江西来的李芳..彼岸的青春岁月,苦中有乐。
  第5集:家在我心中
  人物:丁尚彪,43岁(当时)上海市人,来日8年。
  妻子和女儿留在上海,单身到日本留学。因所在的日本语学校之故,迫使他走上了专念打工的路。丁尚彪一口气在日本干了8年,每天少则干两份工,多则干三份..八年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回过一次国。拼命地打工挣钱,是为了把上海的女儿送到世界一流大学去读书。这一强烈的愿望支撑着老丁的人生。他的信念是:“我在日本多打一个小时工,女儿以后就可以安心地多读一个小时书”。1997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书的女儿丁晽,终于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年8月,八年多没有见面的父女俩在东京相会。
  现在,老丁一家三口,分别在上海、东京、纽约。
  第6集:角落里的人
  “黑户口”在日本法律上称为“非法滞留”,处理措施:规劝或驱逐出境。
  一旦“黑”了,升学、正式就职乃至自由回国探亲等权利将随之失去。而且,平素最怕碰上警察..在日本,“黑”了的同胞有数万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不断下滑,靠打工挣钱的路越来越窄,出路何在?
  在这集中,着重介绍了三个“黑户口”约2年里的生活变化以及对人生出路的思考和选择。
  最后的结果意味深长。
  第7、8集:小留学生(上、下)
  人物:张素,女,9岁(当时)北京某小学三年级优等生。
  留学生的第二代,他(她)们跟随父母漂洋过海,突然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外国小学,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上课时裁炊继?欢???从械淖孕藕陀旁礁斜涑闪死嶂椤?
  二年后回国时,难忘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得了班级第一,还有深埋在心底里的真诚和友谊。
  摄制组从张素来日本第一天开始,到两年后回北京,一直跟踪拍摄。
  第9、10集:我的太阳(上、下)
  人物:李仲生,45岁(当时)北京市人? AT ]慈?1年。
  1986年,34岁的李仲生来日本留学,考上博士课程后,老李的妻子便不让丈夫打工了,全家的生活靠妻子洗碗的收入来支撑着。96年夏末,老李抱着筹资在国内建一所学校的想法,听信了诈骗组织“KKC”成员的谎言,在没和妻子商量的情况下,将妻子花了10年心血攒下来的全部财产--300万日元,投向了“KKC”..
  妻子,终日泪水不止--结婚15年的夫妻最终分居了。
  45岁的李仲生带着书,在中野区租了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每周外出2-3次打零工,维持生活,每天写论文到天亮--离提交论文只有半年。96年除夕,妻子让老李回家吃顿团圆饭,望着增添了不少白发的妻子和默默包饺子的女儿,李仲生感慨万千,放开喉咙,唱起了十几年前唱过的那首名曲--我的太阳..
  日本的除夕之夜,十分地宁静,李仲生的歌声在街头回落,迫人胸怀..
  〖编号〗EX-737
  〖容量〗7.79G+7.20G+6.78G
  〖时间〗在日本留学的日子(共10集,每集50分钟左右)/学生村(共2集,每集50分钟左右)/高三(1小时11分14秒+1小时07分14秒)
  〖声道〗国语DD2.0(192Kbps)
  〖字幕〗不可消中文字幕 
  〖格式〗4:3全屏幕
  〖制式〗PAL/BOB
  〖花絮〗无
  
  

  

  

  

  

  

2008-01-06 18:08:36  TAVI214

  感谢楼主~~不知能否下载您发表的东西?
  

2008-01-12 21:16:37  朱坝龙虾

  感谢,接受了教育。哪里能下载?
  

2008-01-15 09:17:38  老片 (北京)

  凯越D9:《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演员幕后》碟报
  ■■系列介绍: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新纪录片一直在顽强地实验着。在曲解与误读中,在大量宣传品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夹缝间,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环境里,一部部诞生了全新的真正纪录片。
  由于发行机制的不完善,这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很多甚至只有原创作者保存的在DVD都已走向末路的今天看着惨不忍睹的画质的录像带。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保存了一份真实深切的感情记录。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演员幕后》
  《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演员幕后》收录了《彼岸》和《群众演员》等两部珍贵的纪录片。
  《彼岸》/导演:蒋樾
  先是记录了一出戏的诞生,有先锋色彩的民间戏剧工作者牟森(就是《流浪北京》里的牟森)排练和演出了一个实验剧《彼岸》,由诗人于坚根据高行健《关于〈彼岸〉的语法讨论》改编,目的是试图对“彼岸”这个汉语词汇进行结构。该戏由牟森在电影学院训练一个从社会上招来的短期训练班来完成,为期四个月,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如东北、云南到北京来寻梦的十八、九岁的孩子,普通话还说不标准,他们所拥有的就是青春的身体。在电影学院的一间教室里,牟森带着他们摸打滚爬欢笑嬉闹在一起,吃着低劣的伙食,用《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富有讽喻地进行形体训练,在一根绳子上爬行,去追寻“彼岸”是什么。
  《群众演员》/导演:朱传明
  一群人,怀着各种“崇高”或“卑微”的目的,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前,为一天20元钱外加一顿盒饭而被人吆五喝六,呼来唤去。晚上在远郊可以冻死老鼠的平房里,为公共汽车票,为房租而发愁。为了掩饰这种恐惧,他们互相伤害,喝酒说荤话。或许他们对未来抱有幻想,幻想也是一种麻醉,或许不愿也不敢去想,不想也是一种逃避。
  
  

  ■■DVD介绍:
  凯越近期发行了十分具有价值的《中国新记录片系列》,其中收录了多部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中国记录片。凯越尽量寻找这些纪录片的最佳视频奉献。但套用近期鸡飞狗跳的“华南纸老虎”事件,国家林业局发言人一句颇有水平的句式“有没有DVD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被保留了下来”
  这次介绍的是此系列中的一部:《中国新纪录片系列之演员幕后》,这套DVD收录了《彼岸》和《群众演员》等两部珍贵的纪录片。其中《彼岸》由蒋樾导演,记录了来自全国各地如东北、云南到北京来寻梦的十八、九岁的孩子,在追寻“彼岸”的生活。《群众演员》由朱传明导演,介绍了怀着各种“崇高”或“卑微”的目的,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前充当群众演员的人们。这两部珍贵的纪录片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一些人在北京“混”、“飘”的独特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珍藏!
  片基方面,凯越依旧在该碟中采用了优质的金线烫码片基,片基用料讲究、光洁如镜、读碟流畅、品质一流。
  ■■DVD数据:
  ■■牌号:凯越
  ■■容量:7.38GB
  ■■片长:《群众演员》1小时33分23秒+《彼岸》2小时21分34秒
  ■■画面:4:3,PAL制式
  ■■音轨:国语DD2.0
  ■■字幕:中文
  
  

  

  

  

  

  

  

  

  

2008-06-08 22:38:07  dv小子

  我已经买齐了,但后来又出了几集感觉离纪录片远了点,但好多好的纪录片没有收进来,如《盒子》等
  

2008-07-19 00:42:17  我就是俺呀

  楼主,敢问您的碟销路可好?小财发了一笔?这些拍片的人本身就穷,您再盗他们……,您还是盗大片去吧。
  

2008-07-19 15:44:34  老片 (北京)

  [quote]下面引用由我就是俺呀2008/07/19 00:42am 发表的内容:
  楼主,敢问您的碟销路可好?小财发了一笔?这些拍片的人本身就穷,您再盗他们……,您还是盗大片去吧。
  [/quote]
  
  回楼上:
  我可不是买碟的!我也是穷人,只买的起盗版碟!发贴是想想让更多和我一样的穷人一起分享!有哪个碟商会到这里做推销,那一定是弱智!!!现今这样小众的纪录片爱好者遭到无端的猜疑,无语!!!
                            一个爱好纪录片的观众
  

2008-08-18 08:15:19  赖赖蛛

  还是支持了吧!原因很简单。
  

2008-08-28 00:51:54  伪纪录片人

  盗版将会成就中国电影!
  我曾经问过这些被收录作品的导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从哪儿流传出来的。
  我觉得有可能是某某某评奖会之类的地方。猜的,大家别当真哦!!
  

2008-10-05 23:39:16  超88

  多谢楼主!您发表的东西,哪里能下载?
  

2009-12-11 15:01:22  卢志新

  盗版将会成就中国电影??????!!!!!!!
  
  这可真是高论啊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OQHKADLgmwv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