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盲井——我们的“盲”生活

2007-11-25 12:31:15   来自: zqsfreedom
  真的很喜欢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看完历年入围和获奖影片,并对它们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入围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片《盲山》即将在国内上映。这是导演李扬继反映被诱骗到矿区的底层人“黑色”生活的《盲井》后的又一部作品。依然关注的是弱势和潜存人群,这次是被拐卖妇女。
     在戛纳上映的时候影片以“在激烈的拉扯中,绝望无助的白雪梅顺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殴打父亲的“丈夫”砍了下去———影片到此处戛然而止,黑暗的影院中掌声雷动”结局,在国内看到的版本却是以解救的妇女在众村民的追逐中,无奈丢下自己的孩子跟随警车逃离了被拐卖的山庄。对此李杨的回答是,“这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作为艺术家,为了电影能够在国内上映,可能我不能那么犀利,但如果以此能换来影片的公映,我觉得很值。”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盲山》至今也没有在国内上映,在网络和小范围内它一直被当作“禁片”来看。
     即便没有获奖,我依然认为这样的影片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不动声色地反映了人性。与有些导演拍片纯为了个人趣味不同,比如姜文;也不像有些烂片,花了大把人力物力最后都变成一堆垃圾。
     人性这东西真的很难讲得清,贪婪、占有、麻木谁又没有?当在特定情形下被放大之后,好象看到了毛孔里的黑头一样熟悉又陌生,还带着点恶心。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被拐卖的妇女,是中国男女出生比例已经真的影响到了适婚青年吗?还是未受教育的人群天生就带着的野蛮欲,(其实教育程度高的人一旦野蛮起来更可怕)?被拐卖的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渐渐不再想跑,安于现状。影片中妇女说,“我在这挺好的,生活在哪都是一样,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啊!”其实又何尝不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最可气的还是几个男人——村里唯一的读书人,男主人公的表弟,信誓旦旦地说要带她走,结果在更甚的情欲被发现之后,打了包袱离开了山村,再也没有回来。邮递员,雪梅一直以来的希望,她不停地写、不停地盼,盼到的是邮递员将她所写的信通通交给了自己的“丈夫”。村支书,衣冠楚楚的当家人,和村民一样,甚至比村民更愚昧、更野蛮的一个人。这些男人可信吗?各种层次、各种身份,各种目的,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甚至还不如一个孩子!
     影片中还有一些可以品位的细节,比如黄德贵的母亲对待雪梅的态度,以及在接到上级要来到访时将村里“不安分子”统统拉倒山上回避的情节,也在揭示中国社会的某些人与事。
     人有时候是真盲,有时候是心里不盲但行动上却无法清醒。太多无奈和困境使得人们渐渐说到“美好生活”时需要用到“憧憬”这个词。
  
  zqsfreedom:国内看到的版本被我删了,我不想让一部虚伪的电影占用我的硬盘,因为前有《盲井》,对《盲山》很失望。。。。。。
  现在才知道有两个版本。无语。。。。。。
  ,“这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作为艺术家,为了电影能够在国内上映,可能我不能那么犀利,但如果以此能换来影片的公映,我觉得很值。”
  只希望李杨不会把“妥协”带进自己的心里。
  

2007-11-26 00:18:17  常忘了我是谁

  [这个贴子最后由常忘了我是谁在 2007/11/26 00:28am 第 2 次编辑]
  
  既然来纪录片论坛里来谈论“盲”,我们就谈论故事片里“盲”。人在编造上永远都是盲人摸象的产物
  用李扬说的“我认为不是35mm就不是电影”这句话套他的思路,他的第三步曲的片名叫“盲像”。请转告李扬导演。
  

2007-11-26 01:06:23  老猪 (暫住中國)

  李大导演有说过这么重要的一句话?
  

2007-11-26 01:47:39  常忘了我是谁

  对不起,李扬导演,好像我说错了。
  您好像是说“用35mm拍的才是电影”吧?您是一次学术小型研讨上说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