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原创]周星驰和冯小刚
2007-09-17 14:02:09 来自:
光影剑客
[这个贴子最后由光影剑客在 2007/09/17 10:06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周星驰的语言含有一些广东化的特点,但时常用外语来产生喜剧效果,我在广东观赏过《功夫》粤语对白对观众是一种心理的极大吻合,他们的笑声比北方观众看上去更加开心。在《功夫》中油炸鬼经常说英语,吃完早饭的包租公有吃又拿阿鬼的油条并且说我回去和老婆商量一下减你的租金,阿鬼说 THANK YOU。
当包租婆出来骂街的时候阿鬼向包租婆问好,Good Morning;在最后死的时候,
包租婆:阿鬼,你伤得那么重,不要动气啊。
油炸鬼:WHAT ARE YOU PREPARE TO DO
包租公:阿鬼,你还是说中文好了~
【油炸鬼挣扎一下,牺牲了】
他们在利用外来语制造搞笑上,冯小刚和周星驰基本相同,这说明外来语的运用的确能起到制造喜剧效果的作用。说外来语逗乐开始是相声里的抖包袱的习惯,外语往往是那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外来语:例如:THANK YOU 、 HOW ARE YOU?等难度不高的外来语,这样往往使老百姓容易接受,在港片中,外语的使用更加频繁,这和香港100年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分不开。在这一点上,周星驰和冯小刚的电影在外来语的使用上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动作
周星驰的搞笑往往和他的动作分不开,如果说冯小刚在语言上具有优势的话,周星驰在动作上更见功力。由于周星驰的演员身份,他多年的积累在表演上积聚能量,加之无厘头的招牌动作,所以一招一式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周星驰电影中动作的特点:
1低俗的生活笑材是制造喜剧的重要元素。
香港大众电影里一般沿用粗俗的手法,可谓走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典型的港片会出现吐痰、呕吐与鼻孔,甚至拿厕所与口腔大造文章。 荒诞是无厘头的特点,而要营造这种喜剧氛围周星驰利用了一切手段,他片中的人物一般出生平民,代表一种劣根性,这种下里巴人的撒泼耍赖、佻挞无形、佯狂玩世的行为有意无意的消解主流文化,满足观众低级趣味的观影需求。露着屁股的酱爆,做着极其自然的平常工作,为别人打理头发。裁缝身穿的红底裤,包租婆飞快的追逐阿星,不幸却撞上一块广告牌,内裤和胸罩飞上了天,古怪陆离的动作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协调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这些低级的生活原生态素材是周星驰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是编剧本身的基本功,而周本人具有强烈的驾驭生活的能力。
2表演更加夸张,动感十足,富有表现力。
为了夸张的表现人物动作,不惜用日常难以理解的动作来强化,例如包租婆飞快的狂奔、阿星被蛇咬伤,夸张的嘴形等动作,脱离常规,观众觉得可笑。
3喜剧如果要有震撼效果,周星驰在片中同样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的做到,包租婆借助大钟狮吼功、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踢出的飞脚等等,
事实上周星驰模仿了他的偶像李小龙的动作来制造喜剧效果,这是港式喜剧的一大突破,也是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一大创新。例如以下这一段:
【突然画面一转,包租公不知道什么时候坐着车子的前座,镜头又映到后座,包租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在琛哥跟斧头帮师爷中间】
【一个斧头帮小弟跑过来】
斧头帮小弟:大哥
斧头帮师爷:大什么哥啊!你有没有公德心啊,又吵又闹的,街坊们不用睡觉了?人家明天还要上班呐~滚开。
【小弟看了看包租公跟包租婆,识趣的走开】
斧头帮师爷:你们这群败类。
【说着瑟瑟的从身上拿出一根香烟孝敬后座的包租婆】
【包租婆扭头对琛哥摆出了李小龙的经典姿势】
【斧头帮一群人匆匆离去,车上琛哥害怕的掏出雪茄,师爷的火机怎么也打不着,突然打着了,烧到琛哥的头发,师爷又不小心拿了琛哥的酒壶往琛哥头上一淋,火势更大。】
包租婆扭头对琛哥摆出了李小龙的经典姿势,其中的搞笑完全是靠动作来完成。
冯小刚的电影在动作上并不突出,他的动作往往配合人物形象来完成,在《甲方乙方》中迂腐干部钱康的形象靠的完全的语言加动作来完成。影片中的动作完全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制造产生,书店老板想做将军梦,嘴巴不严的厨子想体验一下被捕、受刑、英勇就义的滋味;包括“受气梦”;光棍娶不上媳妇要圆“结婚梦”;大款尤老板想做“受苦梦”;矫情的女明星想做“普通人梦”这些都是特定场景,而演员的动作也是在次范围内的发挥。另外他还增加了许多细微的动作小环节来制造搞笑氛围,例如书店老板在布置战略时,拿起手中的指挥棒而当作桌球棒使用,厨师把花盆扔下楼而砸到姚远。这些都是小细节的处理来制造喜剧。
周星驰和冯小刚在动作上的喜剧主要是体现在他们对于动作的理解不同,周星驰作为出身表演的导演更加看重动作,用动作来制造喜剧,冯小刚电影的动作着重是在特定场景下的演员发挥。
[/watermark]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Ryu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watermark]周星驰的语言含有一些广东化的特点,但时常用外语来产生喜剧效果,我在广东观赏过《功夫》粤语对白对观众是一种心理的极大吻合,他们的笑声比北方观众看上去更加开心。在《功夫》中油炸鬼经常说英语,吃完早饭的包租公有吃又拿阿鬼的油条并且说我回去和老婆商量一下减你的租金,阿鬼说 THANK YOU。
当包租婆出来骂街的时候阿鬼向包租婆问好,Good Morning;在最后死的时候,
包租婆:阿鬼,你伤得那么重,不要动气啊。
油炸鬼:WHAT ARE YOU PREPARE TO DO
包租公:阿鬼,你还是说中文好了~
【油炸鬼挣扎一下,牺牲了】
他们在利用外来语制造搞笑上,冯小刚和周星驰基本相同,这说明外来语的运用的确能起到制造喜剧效果的作用。说外来语逗乐开始是相声里的抖包袱的习惯,外语往往是那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外来语:例如:THANK YOU 、 HOW ARE YOU?等难度不高的外来语,这样往往使老百姓容易接受,在港片中,外语的使用更加频繁,这和香港100年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分不开。在这一点上,周星驰和冯小刚的电影在外来语的使用上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动作
周星驰的搞笑往往和他的动作分不开,如果说冯小刚在语言上具有优势的话,周星驰在动作上更见功力。由于周星驰的演员身份,他多年的积累在表演上积聚能量,加之无厘头的招牌动作,所以一招一式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周星驰电影中动作的特点:
1低俗的生活笑材是制造喜剧的重要元素。
香港大众电影里一般沿用粗俗的手法,可谓走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典型的港片会出现吐痰、呕吐与鼻孔,甚至拿厕所与口腔大造文章。 荒诞是无厘头的特点,而要营造这种喜剧氛围周星驰利用了一切手段,他片中的人物一般出生平民,代表一种劣根性,这种下里巴人的撒泼耍赖、佻挞无形、佯狂玩世的行为有意无意的消解主流文化,满足观众低级趣味的观影需求。露着屁股的酱爆,做着极其自然的平常工作,为别人打理头发。裁缝身穿的红底裤,包租婆飞快的追逐阿星,不幸却撞上一块广告牌,内裤和胸罩飞上了天,古怪陆离的动作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协调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这些低级的生活原生态素材是周星驰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是编剧本身的基本功,而周本人具有强烈的驾驭生活的能力。
2表演更加夸张,动感十足,富有表现力。
为了夸张的表现人物动作,不惜用日常难以理解的动作来强化,例如包租婆飞快的狂奔、阿星被蛇咬伤,夸张的嘴形等动作,脱离常规,观众觉得可笑。
3喜剧如果要有震撼效果,周星驰在片中同样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的做到,包租婆借助大钟狮吼功、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踢出的飞脚等等,
事实上周星驰模仿了他的偶像李小龙的动作来制造喜剧效果,这是港式喜剧的一大突破,也是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一大创新。例如以下这一段:
【突然画面一转,包租公不知道什么时候坐着车子的前座,镜头又映到后座,包租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在琛哥跟斧头帮师爷中间】
【一个斧头帮小弟跑过来】
斧头帮小弟:大哥
斧头帮师爷:大什么哥啊!你有没有公德心啊,又吵又闹的,街坊们不用睡觉了?人家明天还要上班呐~滚开。
【小弟看了看包租公跟包租婆,识趣的走开】
斧头帮师爷:你们这群败类。
【说着瑟瑟的从身上拿出一根香烟孝敬后座的包租婆】
【包租婆扭头对琛哥摆出了李小龙的经典姿势】
【斧头帮一群人匆匆离去,车上琛哥害怕的掏出雪茄,师爷的火机怎么也打不着,突然打着了,烧到琛哥的头发,师爷又不小心拿了琛哥的酒壶往琛哥头上一淋,火势更大。】
包租婆扭头对琛哥摆出了李小龙的经典姿势,其中的搞笑完全是靠动作来完成。
冯小刚的电影在动作上并不突出,他的动作往往配合人物形象来完成,在《甲方乙方》中迂腐干部钱康的形象靠的完全的语言加动作来完成。影片中的动作完全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制造产生,书店老板想做将军梦,嘴巴不严的厨子想体验一下被捕、受刑、英勇就义的滋味;包括“受气梦”;光棍娶不上媳妇要圆“结婚梦”;大款尤老板想做“受苦梦”;矫情的女明星想做“普通人梦”这些都是特定场景,而演员的动作也是在次范围内的发挥。另外他还增加了许多细微的动作小环节来制造搞笑氛围,例如书店老板在布置战略时,拿起手中的指挥棒而当作桌球棒使用,厨师把花盆扔下楼而砸到姚远。这些都是小细节的处理来制造喜剧。
周星驰和冯小刚在动作上的喜剧主要是体现在他们对于动作的理解不同,周星驰作为出身表演的导演更加看重动作,用动作来制造喜剧,冯小刚电影的动作着重是在特定场景下的演员发挥。
[/water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