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冯艳:《秉爱》 优秀纪录奖Excellent Documentary Award

2007-05-29 05:39:51   来自: 帮主
  [这个贴子最后由帮主在 2007/05/29 01:46pm 第 1 次编辑]
  
  冯艳《秉爱》 优秀纪录奖Excellent Documentary Award (奖金2000元)
  颁奖辞:劳动妇女完整而生动的肖像,对土地、爱情等问题反映深刻,触及灵魂。作者强烈认同的这个人物透露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局限和伟大。
  
  片名:秉爱
  片长:114分
  作者:冯艳
  1,作品简介
  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的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
  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2,作者阐述
  张秉爱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摄者中最慢热型的一位。她开始给我讲述个人的故事,是在我们相识了8年之后。当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如决堤的江水汹涌而出。我被这洪流夹裹着,身不由己。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丝触摸到对方灵魂的颤栗。
  3,作者简历
  冯艳,天津人。1984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2001年留学和工作于日本。1994年起开始用超8和DV制作纪录片。曾翻译《小川绅介的世界》。
  3,作品年表
  《上学》(1994年)、《归乡路迢迢》(1997年)、《长江之梦》(1997年)、《小肖的春天》(1998年)、《长江边的女人们》(现后期制作)。
  

2007-05-29 17:28:34  帮主

  秉承那种爱
  我很少看电影,尤其是看下去的电影就更少。顶死我也就看看DVD,可我觉得这种观影方式就不是在看电影。虽然别人一跟我说你看过……?,我基本上好像都看过一些。我觉得我越来越能评论,后来发现我没办法拍片,爱开口便骂了。北野武说嘛:“我拍了电影,我就不能欣赏电影了”。
  《秉爱》是我在大理除了我的片子之外唯一完整看下来的片子。她的第一个逆光镜头就吸引上了我,所以我就真的看下去了。那时我想到于坚的《碧色车站》和张大力的《寒鸦》。往后看就证实了我的判断,它们里面都有诗人的气质。别看“冯玛丽“经常装憨、谦虚时像日本人那样、说我观影有限、我是个初学者,实际上她94年就在山形放她的少女电影了。
  我不爱从头到尾的细细讲,那不是我干的事情。片子放映完后讨论,季丹、崔卫平他们说冯艳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我觉得就像村里、城里人结婚,那些看热闹的大人跟小孩互相讨论谁谁谁家的媳妇漂亮、水灵一样,没什么意思。但我相信,冯艳如果离婚,我觉得我会第一个冲上去当她的哈巴狗、向她求婚,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国产电影里的国民党军统女特务。我觉得冯艳05年穿着她那哪国的军服,特像我小时候在银幕上看到的那个军统特务——洋玛丽。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她是在云南图书馆招待所那条钱局街和翠湖南路的十字路口处。别说了,好像我也是在拍婆子。
  放映后,我就着大师们还未说完的话插了一句嘴,“咱们也别说好的,也别说坏的,咱们还是谈谈具体问题吧。”我跟她说“你最后面那几个镜头……就是”
  

2007-06-06 01:48:42  我就是俺呀

  致敬!敬爱的敬。
  

2007-08-04 15:37:48  film2046

  现在也有一个人在日本做记录片,他拍了一个关于竟国神社的记录片.
  

2007-08-13 15:28:21  老兵痞子

  呵呵,祝贺~~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