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真能写,一个差影片都还有工夫写这么多:)
今天在一个“博客”上留言,一个人非常有诚意的分析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然后把那种纪录片当作了他的研究对象。。。我当时觉得真惊诧,竟然还有这么这么浪费自己这么宝贝的时间生命竟然不觉得可惜的。。。
不过我这么说,并不是针对你的,沙漠鱼。我仅仅是说,那种做这样的纪录片的人也真有勇气的。
不过,纪录片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也说不好。到不见得是人文。。。那种小资文化么,在中国已经很泛滥了,比如我们如果去西祠什么的看下就很明白了。。。
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纪录片《暴走墨脱》

2006-06-11 02:23:49 老猪 (暫住中國)

2006-07-11 15:32:15 pangtao
头一次注册进来就见着熟熟悉的名字被批。当年我们在墨脱工作时偶遇叮当与黄记者,说实在话在那种恶劣的的条件下能拿得起摄像机就算是超人了。此片又让我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进墨脱之路的艰难影片只展现一小部分。我还算有在野外工作经验的,长期在海拔4000米以上工作,却在翻越雪山的第三天差点精神崩溃,接近100%的湿度让我们所有的机器失灵,当看见雅鲁藏布江对面部队营房上面的红旗,脸上分不清汗水泪水还是鼻涕水...
那年我们在墨脱也拍摄了一部影片《地东之夏》,此片是我们进行的项目《藏东南自然环境与当地民族文化之关系》的一个部分。原计划拍摄门巴族的生产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习惯法、干部行为等等,由于在地东村的时间太短(11天)加上身心疲惫,没有深入,结果什么都没拍好就落荒而逃了。
我们与叮当他们只碰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墨脱县城一是在出山的路上,之后没有联系,希望你们能看到此帖。我们的网页是WWW.CASSVA.NET 欢迎各位记录爱好者们批评。
那年我们在墨脱也拍摄了一部影片《地东之夏》,此片是我们进行的项目《藏东南自然环境与当地民族文化之关系》的一个部分。原计划拍摄门巴族的生产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习惯法、干部行为等等,由于在地东村的时间太短(11天)加上身心疲惫,没有深入,结果什么都没拍好就落荒而逃了。
我们与叮当他们只碰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墨脱县城一是在出山的路上,之后没有联系,希望你们能看到此帖。我们的网页是WWW.CASSVA.NET 欢迎各位记录爱好者们批评。

2007-04-09 15:53:17 叮当
PANGTAO,我这里还有你的一张照片,在墨脱县城时,你和黄剑在厕所里拍清晨的雅鲁藏布江,他给你拍了一张工作照呵呵,我一会发到你邮箱里,不知道这里登记的邮箱你是否还在用。希望你可以收到。
我去年已经看到了这个帖子,还转到了我的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u/54cd66cd010003wx)
今天看到你在这里也留言了,就也说几句。
我们的那个《暴走墨脱》其实只是旅游节目,由于节目时间和各方面因素限制,节目只做了60分钟,可惜了那么多素材。黄剑编的时候意在突出徒步的主题,所以基本没有涉及人文方面的东西,不知怎么的到了网络上变成记录片了,被批也是难免。
什么时候我要能做人类学记录片,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降临了。
回忆起在墨脱的日子和与你们的偶遇及重逢,很开心。
对了其实我们遇到三次,一是县城,二是113K的客栈,三是80K。
还有,我想看看你们拍的那个记录片,真正的记录片。
我去年已经看到了这个帖子,还转到了我的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u/54cd66cd010003wx)
今天看到你在这里也留言了,就也说几句。
我们的那个《暴走墨脱》其实只是旅游节目,由于节目时间和各方面因素限制,节目只做了60分钟,可惜了那么多素材。黄剑编的时候意在突出徒步的主题,所以基本没有涉及人文方面的东西,不知怎么的到了网络上变成记录片了,被批也是难免。
什么时候我要能做人类学记录片,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降临了。
回忆起在墨脱的日子和与你们的偶遇及重逢,很开心。
对了其实我们遇到三次,一是县城,二是113K的客栈,三是80K。
还有,我想看看你们拍的那个记录片,真正的记录片。
很多“探险者”把去墨脱当成了梦想。在中国,探险是个暧昧的行当,中国的探险者一般探人们熟知的地方,当然,人们都认为这个地方不容易征服,这个地方必须要环境凶险,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证明自己有所谓的探险精神和大的胆子。西藏曾经作为这样一个地方被人们“探险”了一段时间,当然,这里说的西藏仅仅只拉萨以及拉萨郊区。探险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对他人经验的验证,完全没有对未知的探索。
这部纪录片就是拍了几个人走到墨脱的过程。一位酷似柴玲的大学女教师叮当充当镜前解说。他们一帮人爬过多雄拉雪山,住宿大崖洞,还有过蚂蟥山,老虎嘴,边走边录。到了墨脱后给墨脱县几个空镜头,配上了几句廉价的解说,片子嘎然而止。
墨脱仅仅成为他们展现自己勇气和娇气的一个小小的载体,墨脱这个地方的人的真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被忽略了。这种忽略对于这些伟大的探险家来说也许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就是想借助这些艰险的地方表现自己勇敢,勇于和自然搏斗,尤其是此时这个忙碌的中国,做点这样的事,遇到朋友说一说,把头摇一摇,实在牛逼极了。
纪录片最重要的是其人文价值。纪录片可以作为人类学或者社会学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纪录片史上最有名的《北方的那努克》中的环境恶劣程度不亚于墨脱,弗拉哈迪做的仅仅是纪录了那努克一家人的生活,并没有表现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去拍片,去探险。我并不是说纪录片中有解说不好,只是如此自恋的片子实在让我无法忍受。这些暴走墨脱的人其实是完成了一次对墨脱的侵略或者强奸。生活在墨脱的人连被人装在笼子里展览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人一批批的走进墨脱。墨脱迟早会在这些侵略者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变得和这些侵略者一样廉价。但愿这些人会给墨脱带去钱和所谓的科技。墨脱人会喜欢的。但是墨脱的文化会消失的,就如此时的拉萨已经和成都郊区的县城一样遍布白瓷面砖厕所式楼房。作为纪录片制作人,不记录下这些变化,不记录地区文化在殖民文化的侵袭下消亡,不纪录快要彻底消失的文化,而去花大力气去拍一个城市女人爬上绳索又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代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