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陪都的证明材料
今天收到重庆台姓乱的导演的一封信。
重庆台正在研讨“渝派纪录片”的风格。肖博士认为渝派纪录片和普通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拍片大都用拇指按摄像机开关,而“渝派”树起的是中指。
到底是我徒弟,理论水平高,总结得好。
证明:纪录片的春天确实来了
作者:乱劈材
(请用四川自贡口音默读)
当纪录片春天的信息刚刚从祖国的心脏北京传来的时候,在祖国的肾脏重庆――春天的气气就已经开始骚动了。
在重庆境内发现数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若干年之后,终于在这个春天进入了我们重庆纪录片人的法眼。这数千个“家伙”使得这个春天骚气荡漾,阳刚气十足。
我们显然也受到了感染:“每集10万元!做四集!”
(热烈鼓掌!)
一百二十分钟啊!一定要坚持。
对心脏来说,这可能算不了什么。对肾脏来说,就已经非常“雄起”了!
我们还有更宏大的计划:重庆境内发现了亚洲最早的人类头骨,我们要投资100多万做几集纪录片。完成之后,咱们重庆人就成了亚洲人类的祖先了。亚洲人都是从咱们重庆、咱们中国走出去的。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在这个春天,我们渝派纪录片的风格业已形成。我们已经邀请全中国最牛Pi的理论权威撰写文章,不久将与大家见面。这个风格的形成过程要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啥子康老师还在田径场里瞎蹦,陈大腿、梁大腿还是嘿细嘿细的小腿,青勾子娃儿呢,比王小丫的弟弟还要瓜。
这几件事情一旦完成,全中国的纪录片中心就有向西部倾斜的可能。全中国的纪录片人才就有一小半向西部流动的可能。
我们已经用行动证明,纪录片的春天确实已经来了!
(热烈的、长时间的鼓掌!)
http://spaces.msn.com/hizi17881965/blog/
刘圻铭:纪录片的春天
2006-04-28 13:07:51 老猪 (暫住中國)
2006-04-29 14:51:12 雨不亭 (北京海淀)
想想看,将来我们每拍一部纪录片都要经过总局立项,播出时都要在片头打上“广电纪字xxxx号”,这是多么美好多么豁然开朗的一件事!
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纪录片的春天
阳光、海浪、沙滩,没有仙人掌。
“2006年中国纪录片高峰论坛暨学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美丽的三亚召开。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录片旅游爱好者怀着对春天的向往乔装打扮来到这里。
将近十年没有参加纪录片界任何大会的我也来了。正如郭沫若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同样也是3月31日)所言: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两天的高峰论坛之后是工作年会。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组长金德龙同志做报告,他告诉大家,中央非常非常重视纪录片,现在他正在组织研讨如何发展中国的纪录片。我们都知道,金老师以前抓的是电视剧产业和动画产业,尤其是电视剧效果明显。那些低俗的涉案剧、戏说剧从此被踢出了屏幕,感动人民、教育人民的主旋律电视剧重新占领了黄金时段。想想看,将来我们每拍一部纪录片都要经过总局立项,播出时都要在片头打上“广电纪字xxxx号”,这是多么美好多么豁然开朗的一件事!
之后会长高峰同志的讲话发人深省催人泪下。他说,去年秋天在丽江他就感到纪录片的春天快到了,这次在三亚机场握了金主任的手之后,他简直觉得已经触摸到了春天。紧接着研究院周兵院长表示不同意会长的讲话,他认为我们已经在春天里生活,我们正拥抱着春天呢!创作委员会时间委员长只好出来圆场说,总之,春天就在“摸和抱之间”,春天,来了!
大家掌声如潮,面色潮红。一时间忘记了纪录片的观念问题、题材问题、经费问题、市场问题,就像《没事偷着乐》中的冯巩一样叫春:我的春天也来了。我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会一散,第一个冲上去握了一下金主任温软的手。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纪录片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离开三亚,我接到大腿梁碧波的电子邮件。邮件全文如下:
“ 听说你在三亚拥抱了纪录片的春天? 对乡亲们来说,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啊!去年的陈粮快吃完了,今年的小春又还没有成熟,大春更要等收了小春才下得到地。春天,是逃荒的季节。”
因为在深山里拍摄熊猫,碧波梁遗憾地没能参加这次盛会。
显然,他没有感受到我们爆棚的自豪。
(作者:陈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