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无聊者也有他的故事”——纪录片《诅咒》
2005-08-09 16:15:17 来自:
刘兵
这是一部影像自传,关于导演本人及其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他们的家庭生活、婚姻的不幸、成长的烦恼以及亲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自传体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比较经典的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情人》等等,但以影像的方式来展示真实的人生际遇,将个人生活的本来面貌与自我心路历程剥开来给大家看,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一个同性恋儿子和他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故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者为之感动?当影像在音乐声中缓慢的流淌或者快速的切幻,一则有关亲情、命运和人性的寓言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诅咒》,那是命运强大的咒符,也是破碎的人生在诅咒中无望的反抗。
正如影片开头的那段画外音所说,“平静清晰的表达自己,聆听他人,无聊者也有他的故事”。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小成本DV纪录片,《诅咒》充分的发挥了DV影像所具有的天然的亲和力,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拍摄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拍摄对象和躲在摄象机镜头后面的创作者之间那种互动和交流。当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在生活中偶然纪录下来的镜头通过剪辑形成为一个整体,生活本身的丰富和细腻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另一方面,导演在进行形式化处理的时候,并非只是将原有素材简单的堆积,而是非常重视剪辑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剪”出来的作品。把家庭录象、电话留音以及大量的生活照片有效的纳入影片的整体结构当中,一方面增大了信息量,另一方面也以此形成了影片叙事的基本手段:关于患病的母亲,她的家庭、婚姻和现状;关于导演本人,他不幸的童年、叛逆的青春期、吸毒和同性恋的经历及其最终走上电影道路这一切,正是通过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像印痕进行精当的剪辑处理才得以完成的。
尤为难能可贵的还在于,看上去如此纷杂繁复的剪辑,竟然都是导演一个人用一部低廉的苹果电脑制作出来的。难怪导演会如此轻松的调侃,“制作电影并没有编写电影内容那么困难。”这样一部全部投资只有218美元的作品,不仅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和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都获得了一致好评,而且还被美电影学院列为2004年娱乐圈9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瞬间之一。 因为在人们看来,“这类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将对电影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诅咒》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用影像为自己立传的可能。作为芸芸终生中的一个,我们完全可以象运用自来水笔一样去随时随地纪录自己的人生,书写影像日记。无论是宏大还是卑微,主流亦或异端,新的工具和思维都给予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5-08-10 16:11:36
雨不亭
(北京海淀)
买了还没有看
2005-08-16 00:19:45
刘兵
[quote]
下面引用由
雨不亭
在
2005/08/10 04:11pm
发表的内容:
买了还没有看
[/quote]
挺好看的
2005-09-17 21:25:19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请问在北京哪里可以卖到这个碟?
我找了很久了:(
2005-09-17 23:52:47
刘兵
我的不是在北京买的,不过卖碟的不少地方都有啊,挺常见的
2005-09-19 22:55:53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我在北影小区内那个碟店问了
也在蓟门小区里的《大象》问了
都没有呢
2005-09-20 11:59:51
刘兵
我刚去音像店还看到了,我过两天去通县那边,如果方便我可以给你带一张过去.对了,蓟门小区里的大象不是停业了么?
2005-09-24 01:27:05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啊?
是吗?那太好了:)
因为我现在在做一个关于家庭的纪录片
跟这个有点象
不过我怎么跟你联系?
我在电影学院
2005-09-24 01:31:06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啊?
那太好了:)
因为在做一个有关家庭的纪录片
跟这个有点象
不过怎么跟你联系?
我在电影学院
2005-09-24 07:36:04
刘兵
给你发了站内短消息
2005-09-27 19:15:22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我给你发了消息
你收到了吗?
2005-09-29 15:41:48
枯蝶
和平街北口有个碟店,在化工大学对面,一堆小店里,不很明显,但是碟很全.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一个同性恋儿子和他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故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者为之感动?当影像在音乐声中缓慢的流淌或者快速的切幻,一则有关亲情、命运和人性的寓言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诅咒》,那是命运强大的咒符,也是破碎的人生在诅咒中无望的反抗。
正如影片开头的那段画外音所说,“平静清晰的表达自己,聆听他人,无聊者也有他的故事”。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小成本DV纪录片,《诅咒》充分的发挥了DV影像所具有的天然的亲和力,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拍摄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拍摄对象和躲在摄象机镜头后面的创作者之间那种互动和交流。当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在生活中偶然纪录下来的镜头通过剪辑形成为一个整体,生活本身的丰富和细腻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另一方面,导演在进行形式化处理的时候,并非只是将原有素材简单的堆积,而是非常重视剪辑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剪”出来的作品。把家庭录象、电话留音以及大量的生活照片有效的纳入影片的整体结构当中,一方面增大了信息量,另一方面也以此形成了影片叙事的基本手段:关于患病的母亲,她的家庭、婚姻和现状;关于导演本人,他不幸的童年、叛逆的青春期、吸毒和同性恋的经历及其最终走上电影道路这一切,正是通过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像印痕进行精当的剪辑处理才得以完成的。
尤为难能可贵的还在于,看上去如此纷杂繁复的剪辑,竟然都是导演一个人用一部低廉的苹果电脑制作出来的。难怪导演会如此轻松的调侃,“制作电影并没有编写电影内容那么困难。”这样一部全部投资只有218美元的作品,不仅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和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都获得了一致好评,而且还被美电影学院列为2004年娱乐圈9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瞬间之一。 因为在人们看来,“这类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将对电影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诅咒》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用影像为自己立传的可能。作为芸芸终生中的一个,我们完全可以象运用自来水笔一样去随时随地纪录自己的人生,书写影像日记。无论是宏大还是卑微,主流亦或异端,新的工具和思维都给予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