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一个传奇的诞生》——浅谈纪录片题材

2005-08-08 05:25:07   来自: 刘兵
  对于纪录片的拍摄,很多人可能都抱持着一种题材决定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一部纪录片的失败,大家通常能从很多方面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但如果成功,则往往仅仅会被看作是靠题材取胜。仿佛只要找到适合的拍摄对象,创作者本人的努力便成为可有可无的了,亦即只要有了好的选题和创意,谁都可以拍出优秀的纪录片。
  平心而论,我也曾经在有意无意中透漏出对某部纪录片所触及题材的由衷向往,比如早些年的《铁路沿线》、再比如新近的《夜行人》。当然最典型的还要算是《铁西区》和《老头》,因获奖及作者本人的特殊身份再加上创作过程中的种种传闻,毫不夸张的说,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创作领域,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传奇色彩并俨然成为了颇富启示和象征意义的神话。
  然而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其内在的秘密却显然不是仅仅从题材这个角度就可以言明的。毕竟从创作内部的秘密而言,作为构成因素之一,题材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比其他因素具备更多的决定性。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如果换作另一个人,即使面对同样的题材拍出来的作品也肯定是天上地下,至少在作品的样貌上会大相径庭。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创作而言,起根本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作为创作者的人本身。正是由于你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才能以迥异于他人的眼光来打量周遭世界,并发现那些能够打动和吸引你的一切,从而以此为媒介去认识和表达。很难想象,一个对日常生活细节总是漠不关心的人会对墙根底下的一群老头发生兴趣,并与之攀谈、相处从而萌发创作的冲动;如果一个人从本质上不是因知识分子的眼光和使命感而渴望介入现实进行批判,他就不会对工人下岗国企改革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如此敏感,并保持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不是人去发现和寻找题材,而是题材主动来投靠它的主人。
  “题材决定论”在我们这里有很长时间都占据着批评和理论界的制高点,一切以内容为中心的文艺指导路线曾经鼓动无数创作者去挖空心思的寻找题材上的制胜法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陈词滥调至今仍被某些人奉为终极圭皋之论,于是才有所谓“深入生活”一说怂恿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下农村,去工厂,以为只要自己到广阔的天地中巡游一下即可体验到劳苦大众的心声,从而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这样做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群伪农民和伪工人阶级批量生产出来的除了假冒伪劣,就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高妙谎言,所有这一切最终都与艺术和真实无关。
  创作者必须关注自身,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真实出发,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以什么样的一种态度去进行创作,也就是只有从自我修为和养成上努力才能最终寻找到打开创作之门的钥匙。无论是题材的花样翻新,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比如DV的发展,这些最终都只能是外在因素上的一种促进,而从根本上要想实现自我对世界的勘探和认知,我们只能“以人为本”。强调这个意识,不仅能够让我们能够对他人的创作持一种更客观的评价,找到自身的局限。同时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也能树立起一种更为谦卑和敞开的面对周遭世界一视同仁的态度。
  当驻足观赏身边的万事万物,也许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熟视无睹的人与事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而不必为了猎奇或者满足偷窥的欲望,总是苦心孤诣的去揣摩那些异域风情和彼时彼地的人生,除非探险和进入未知的愿望足够强大,并且已经成为一种生命和创作的必需。如果仅仅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一味的贪图新鲜刺激,从而在题材上不遗余力的大做文章,我以为这样的纪录片创作从初衷上是缺乏诚意的,当然最终也很难抵达真实。
  

2005-09-26 00:15:39  Siren (上海)

  hoho,说是这样,但题材的出奇制胜仍然是纪录片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今年的课,老师要我们拍记录片,说,关键看你们的选题创意
  我那个头大阿~~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