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纪录片为本,初学者只需要拍纪录片。
2005-05-21 03:58:14 来自:
刘兵
作者:周传基(转自周传基影视课堂)
昨天和今天,小郭和小钟交来了我给他们安排的三分钟的纪录片作
业。一个拍的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太婆(在四川,老太婆是尊称),
一个拍了她的儿媳妇和一个补鞋的老头。这三个作业合起来就是三
个人物了。一个是,年纪那么高,可还在自己干活,那儿媳妇在洗
衣服,鞋匠在补鞋。他们的具体的生活动作都有了,而且与环境结
合得很紧密,有得可看。缺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态度。
他们住在老重庆区,那里都是老楼,甚至是危房。早娩要拆迁。据
我们了解,老人多半不愿搬,也不希罕新楼。可是年轻人却盼着象
他们的朋友那样搬到新的大楼里去住。这就可以成为一个故事里的
矛盾和冲突了。
一百和陈琳他们也拍了类似的题材。他们也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就是再发展下去就可以编成一个故事片了。
但是且慢,先不要急于拍故事片。
可是别急,纪录片还没有完呢。这老房子可以拍美了,也可以拍丑
了。那新的高楼大廈也可以拍成美的或丑的。那新的大楼在一些老
人看来并不美,而那老房子在年轻人看来并不美。因此,即使是在
纪录片里,也有视点问题。你要表现那些不愿搬家的老人,那是一
个拍法,你要表现那些迫切想离开这破地方的年轻人,那又是另外
一种拍法。
你使用不同的拍法,就已经可以把对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德慕尼黑电影电视学校只有两个系,一个是纪录电影
系,一个是故事电影系。而故事电影系的一年级是拍纪录片。为什
么?我上面的想法就充分说明,为什么学拍故事片的学生的第一年
必须拍纪录片。
其实仔细想想,故事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可以是一个纪录片。可是
编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片。
那种一进学校就让学生拍故事片的做法是错的。错在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的手段是纪录,而最吻合这个纪录的特点的就是纪录电
影。而且纪录片的手段完全可以用在故事片里。搞故事片的人不先
学会拍纪录片,那就离了本了。
第二,从不同的媒介形式使用不同的媒介材料来说,拍纪录片有助
于在生活中从电影这一媒介的角度出发来选材。拍纪录片的人慢慢
就知道,什么样的素材拍电影更合适。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不会写
出“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这样的文学
剧本来了。
第三,他们通过拍摄,明确了,文字在电影中不是必不可少的。解
说词更不是电影电视的精髓。只有不懂视听语言的人,没有视听思
维能力的人,就象现在大陆的影炕界的普遍现象那样,才是那样地
离不开解说词。那些只认汉字的人在那里象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内
行,甚至装成艺术家的模样,他们甚至愚昧到他们越来越遭到更多
年轻人的耻笑。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而我们有许多许多影视
学院却在把一批批年轻人培养成很快就会被淘汰的人。
另外,在拍纪录片的过程, 年轻人还学会如何尊重生活中的人。不
会象中央台的记者那样,到处摆老爷臭架子。这是很重要的。这是
纪录片工作者的品德。
对我来说,这条路还在摸索阶段。不过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了。
我将继续探索。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
RsOMxTAzYisn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昨天和今天,小郭和小钟交来了我给他们安排的三分钟的纪录片作
业。一个拍的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太婆(在四川,老太婆是尊称),
一个拍了她的儿媳妇和一个补鞋的老头。这三个作业合起来就是三
个人物了。一个是,年纪那么高,可还在自己干活,那儿媳妇在洗
衣服,鞋匠在补鞋。他们的具体的生活动作都有了,而且与环境结
合得很紧密,有得可看。缺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态度。
他们住在老重庆区,那里都是老楼,甚至是危房。早娩要拆迁。据
我们了解,老人多半不愿搬,也不希罕新楼。可是年轻人却盼着象
他们的朋友那样搬到新的大楼里去住。这就可以成为一个故事里的
矛盾和冲突了。
一百和陈琳他们也拍了类似的题材。他们也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就是再发展下去就可以编成一个故事片了。
但是且慢,先不要急于拍故事片。
可是别急,纪录片还没有完呢。这老房子可以拍美了,也可以拍丑
了。那新的高楼大廈也可以拍成美的或丑的。那新的大楼在一些老
人看来并不美,而那老房子在年轻人看来并不美。因此,即使是在
纪录片里,也有视点问题。你要表现那些不愿搬家的老人,那是一
个拍法,你要表现那些迫切想离开这破地方的年轻人,那又是另外
一种拍法。
你使用不同的拍法,就已经可以把对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德慕尼黑电影电视学校只有两个系,一个是纪录电影
系,一个是故事电影系。而故事电影系的一年级是拍纪录片。为什
么?我上面的想法就充分说明,为什么学拍故事片的学生的第一年
必须拍纪录片。
其实仔细想想,故事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可以是一个纪录片。可是
编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片。
那种一进学校就让学生拍故事片的做法是错的。错在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的手段是纪录,而最吻合这个纪录的特点的就是纪录电
影。而且纪录片的手段完全可以用在故事片里。搞故事片的人不先
学会拍纪录片,那就离了本了。
第二,从不同的媒介形式使用不同的媒介材料来说,拍纪录片有助
于在生活中从电影这一媒介的角度出发来选材。拍纪录片的人慢慢
就知道,什么样的素材拍电影更合适。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不会写
出“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这样的文学
剧本来了。
第三,他们通过拍摄,明确了,文字在电影中不是必不可少的。解
说词更不是电影电视的精髓。只有不懂视听语言的人,没有视听思
维能力的人,就象现在大陆的影炕界的普遍现象那样,才是那样地
离不开解说词。那些只认汉字的人在那里象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内
行,甚至装成艺术家的模样,他们甚至愚昧到他们越来越遭到更多
年轻人的耻笑。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而我们有许多许多影视
学院却在把一批批年轻人培养成很快就会被淘汰的人。
另外,在拍纪录片的过程, 年轻人还学会如何尊重生活中的人。不
会象中央台的记者那样,到处摆老爷臭架子。这是很重要的。这是
纪录片工作者的品德。
对我来说,这条路还在摸索阶段。不过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了。
我将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