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云之南》之牢骚满腹

2005-03-27 04:22:49   来自: isabella (云南昆明)
  在《云之南》纪录影象论坛混了几天。 :em13:
  学术氛围很好,很多大家名家,全世界的电影教授,都有幸能谋面并参与交流。还有更多的纪录片爱好者,充满了热情,在一个又一个厅奔波。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有这样的文化活动在不断积极的举办,我们应该是幸福的,应该是充满希望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家人。
  但看了不少片子,还是失望,牢骚满腹。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也许说辞偏颇,希望各位高手指点,交流。
  一个个的空镜头在眼前停滞,厅内很安静,大家很尊重我们的作品。但心理难免失望。难道先锋就一定要意识流?难道先锋就以一定不能让观众看明白为终极目标?纪录片到底是什麽?堆砌起来的一个个很美的画面?
  有观众问了,导演,您这个片子到底想表现什麽?我个人看不懂啊。
  导演说了,片子是给观众充分思考的空间,每个观众有每个观众的不同感受。要自己琢磨。
  话是不错。但我们认为,作者至少要给观众一个,只要一个就够的明确的指向,好让观众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思考。
  画面的堆砌,还不如我看一张白纸思考来的感觉多。
  事后,朋友开玩笑,打趣说,先锋就要先疯。哈哈
  我们到底在追求什麽?是玩弄大众吗?!
  

2005-03-27 20:26:29  嘈嘈 (陕西西安)

  不必牢骚,谨防肠断。一般来讲,你说的那些片子,多半制作者想说什么,他恐怕自己也属混沌呢。要么他不知道如何说明白。
  此类情况太多,牢骚不过来的。
  也恐怕很快就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了。
  总之,制作的片子原本应该让人看明白的,而还是有许多人看不明白,则应是制作人的不是了。那么多人都是外国大片喂大的,倒回来反看不懂这样的片子。
  又解释不清楚,于是就有了“片子是给观众充分思考的空间,每个观众有每个观众的不同感受。要自己琢磨。”
  此种话,说的人多了,不足为怪。惟自己作片子时,切记尽力让人看明白就是。
  

2005-03-29 13:18:47  isabella (云南昆明)

  谢谢。知道啦!
  

2005-03-31 18:48:22  刘兵

  如果真如楼主所说,"画面的堆砌,还不如我看一张白纸思考来的感觉多。”那的确是一种失败,因为你已经思考了却未有所得,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
  总体而言,现代艺术确实是一种自反的\拒绝阐释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与欣赏者过不去,人为的设置难度和障碍,这当然并非完全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动因,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可以说是一种对抗,即反对资本和商业的无孔不入,拒绝被纳入大众消费的轨道.与此相伴的自然是普通接受群体看不懂的质疑,其最终的代价就是各类艺术的越来越边缘化\小圈子化.对此我们如何评价,自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就是创作者自身要真诚,不能不知所云的为实验而实验,画虎不成反类犬,另一方面就是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不能把看不看得懂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武断的否定一切新的可能和有益的尝试,至少对于现代艺术而言,创作的双方是需要互动并彼此创造的,也就是说观众不能完全停留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要参与到创造的过程之中,所以那些作者所说的话也是没错的.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欣赏和评价的时候,我们说一个作品好与不好可以从很多方面着眼,但不能仅仅一句看不懂就抹煞其全部,这样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审美的暴力.尤其是当这样的声音一直是如此强大的时候.
  一点看法,是为交流.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纪录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