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从《木兰》引起的风波谈起

2004-05-31 04:05:04   来自: 猪头猪智慧
  从《木兰》引起的风波谈起
               丁林
   看到一条新闻:今年春节,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的动画大片《木兰》在中国从天津开始上,4月份将在北京登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每个中国孩子所熟悉的民族女英雄。我们从小都能琅琅上口地背诵这首流传了1500年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唯闻女叹惜","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所以,动画片《木兰》在中国上演,真可以说是一件"木兰回娘家"的盛事了。可是,美国迪斯尼公司怎么就推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女英雄呢?在美国,迪斯尼每年都推出一部动画大片,这已经成了一个惯例。这里的孩子也就像我们的春节联欢会一样,年年都盼着一个新的动画大片出场,这种盼望已经形成了一个压力,逼着迪斯尼每年绞尽脑汁,要端出一台面目一新的大戏来。在我来到美国以后,迪斯尼每年推出的动画大片,几乎都是表现传统白人文化以外的题材。从《风中奇缘》中美丽的印第安女孩,到《狮子王》对于非洲文化登峰造极的艺术推崇,都在无形中熏陶着生活在多元社会中的美国孩子。所以,去年迪斯尼推出一个中国《木兰》来的时,在美国谁也没有感到惊奇,只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迪斯尼和麦当劳餐馆有约定,每年的画大片,在遍布美国的麦当劳餐馆都有宣传。那时,只见麦当劳餐馆里个个都飘扬着设计简洁的中国建筑装饰,当然还有英姿飒爽的"木兰"形象。"木兰"不仅像"狮子王"一样创造了很高的票房"还被选为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成为美国孩子的新偶像。但可别以为这是件讨好的事儿。异族文化题材一向都是地雷区。并不是美国的白人见到异族文化不高兴,他们倒是早就习以为常,乐观其"炸窝"的都是片子所涉及的异族文化。他们往往是敏感的,疑心疑惑,唯恐自己被"妖魔化"。所以,一不小心,就要出"政治问题"和"外交风波"。比如在几年前,迪斯尼的动画大片《阿拉丁神灯》中,有一段阿拉伯强盗诙谐的歌词,被阿拉伯国家抗议,闹成一场国际风波,结果迪斯尼马上修改,好不容易才息事宁人。今年的《木兰》刚刚出炉,在美的华人就提出服装不对:明明"木兰"是个中国英雄,电影里却错用日本服装。好在迪斯尼经过多年教训,早就在细节上严加防备。《木兰》摄制组都有华裔专家。他们马上摊出一大堆资料,证明不论是"木兰",还是她的"战友",穿的衣服统统"师出有名",都有出土的中国陶俑、泥俑、木俑为据,件件都是中国货。这才平息一场
  "妖魔化"质疑。但是没想到,这头刚应付过去,另一个强烈抗议又"异军突起",直直让迪斯尼栽了个大跟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迪斯尼也不想想,这"木兰"是怎么当上英雄的呢?她是替父从军
  去了,也就是打仗去了。可打仗能没有对象吗?这当然不能,问题就出在这"作战对象"上了!《木兰诗》是北朝的民间文学,这一仗相传打的是匈奴人。匈奴是古代居住在汉民族以北的一个民族。历经1500年的战乱和演变,匈奴本身也七零八落,已经没有一个独立的匈奴族。它的一部分后代据说已经融入蒙古,另一部分西迁,遥遥而去,离开了他们当年驰骋的疆场。可是,匈奴虽然消失,而今天生活在土耳其和中亚的大量突厥人,却认定匈奴就是他们民族的先人。也许,就是当初在战火之后,疲惫地骑着战马西去的那一拨。认祖归宗在哪个民族都是大事,于是,迪斯尼在这里又踩响了一个地雷。 土耳其泛突厥民族主义的极右派,一个叫做"民族行动党"的认为,迪斯尼在"天使化"花木兰和汉民族的同时,却严重"妖魔化"了突厥人民的祖先——匈奴。迪斯尼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突厥人民的感情"。他们在土耳其首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木兰》越
  是在国际上获大奖,就越是糟蹋了世界上所有突厥民族今天在国际上的形象,还使得今天的突厥新一代,对自己的祖先和历史产生"民族失落感","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指责迪斯尼凭什么"把突厥人的祖先描绘成残暴成性,而把汉人就塑造成爱好和平的角色"。他们强烈要求今天的土耳其总统及文化部长,代表政府谴责迪斯尼。这下,迪斯尼又该傻眼儿了。说起来匈奴还真有理由给自己叫屈。1500年以前的南北朝,且不谈中国的概念,就是汉民族本身,也是四分五裂,各路英雄加好汉,今天是这个灭了那个,明天又是那个灭了这,与周遭少数民族的冲突,也是今天你杀过去,明天我杀回来。鲜有现代意义的"残暴成性"以及"爱好和平"的概念。整个人类都还处在一个尚武的"英雄时代",老百姓爱不爱和平都由不了自己,都得跟着打仗去。木兰一定生活在一个民族界限非常含混的地区,拉锯战乱之中,她自己的归属也许都是不确定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汗不是汉民族的称谓,它在古代是柔然、突厥、蒙、鲜卑等民族对于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也许,木兰的家乡也曾经长期在突厥的统治下,他们甚至习惯称呼可汗更甚于称呼皇上。反正不管归了谁,可汗也罢,皇上也罢,凡是一打仗,就是"大点兵",老百姓早给"点"糊涂了。在《木兰诗》中,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平民女孩,热爱家庭,眷恋红妆,可是在大点兵的时代,她别无选择,毅然替父从军,把自己逼上战场,去适应一个原本并不属于她的"壮士"生活。战火一息,她迫不及待地回到故乡,回复原来的自己:"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历经1500年,至今魅力不减,大概正因为在一个野蛮的时代,木兰却表现了人类最美好最人性的一面。也因为如此,《木兰诗》和其他民族的史诗一起,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可是,异化的人类,早已不能满足这样一种自然的美好。随着国家民族"大义"地位的上升,像木兰这样一个农家女儿的个人生活的意义就只能随之下降。木兰只有越来越多地被赋
  予民族英雄和爱国壮士的内涵,她在当今社会的"存在价值"才能够体现。于是,木兰逐步升级,终于升华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英雄。而突厥人出于同样的理由,以国家民族"大义"一叶蔽目,也就只能为他们15个世纪以前的祖先形象锱铢必较,而无法欣赏一个表现了人类共性的古代汉族女孩的美好。至今为止,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它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木兰》已经上演了一个月,生意极为惨淡,每场观众只有"小猫三只两只"。 不知为什么,爱国热情越高涨,神经反而越脆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假如被人指出祖先曾经野蛮,后代就要痛不欲生。假如今朝自己的形象受到批评,则一定要倒回去痛斥别人的祖宗。以致当年强悍的匈奴后代,今天居然不堪一个动画片之一击,这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倒过头来,我忽发奇想,假设在1500年前,南北朝以及之前的一片混战之中,假如木兰失去了她爱国主义的背景,而只是一个荒唐战乱的牺牲品,不知木兰是否还能保住她"替父从军"的光彩?还真玄。《木兰诗》本身并没有对战争性质作任何评判,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场传说中的战争究竟确切地发生在哪朝哪代,这个想法可真叫我捏一把汗。再退一万步讲,假设"点兵"点走了木兰的,是一个真正的突厥可汗,假如她替父从军,是驰骋在匈奴的战马
  上,会不会就轮到我们来声讨迪斯尼,声称《木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再往下我已经
  不敢再想了。所以,今后的迪斯尼最好还是好自为之,不要四处惹事,要拍电影就拍拍自己。好来坞拍了那么多攻击自己祖先,妖魔化自己当朝政府的电影,不是一直平安无事吗?
  

2004-05-31 12:13:58  我以前叫桔生 (北京海淀)

  好文!无言!
  

2004-06-01 11:51:39  francois (上海徐汇)

  的确无言,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2004-06-01 12:10:06  我以前叫桔生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Francois2004/06/01 11:51am 发表的内容:
  的确无言,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quote]
  疯了。无言 :em27: :em27: :em27:
  

2004-06-23 02:04:17  篮球飞象 (原始森林)

  哈~
  想了好久
  还是“无言”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