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宣传做得如此轰烈也不简单,但也会有副效果。
拿纪录片当宣传工具在纪录片史上还有很多,尤其是在二战期间,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和卡普拉的《我们为何而战》是典型例子。
[转帖]电影《华氏911》观后
2004-07-09 19:39:18 萧狼 (北京)
2004-07-10 21:33:36 menciviry2 (北京东城)
2战和现在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流行的是皮下注射论和子弹理论
那个时候的宣传媒介哪里有像现在这么多
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现在的媒介浩如烟海,说什么都有,要想体现议程设置的功能已经很难了
所以想靠一部影片为某政治活动造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911》我还没看,但我相信应该不是部政治色彩很浓烈的影片。即便有也应该是为了表达导演个人的政治主张而已
那个时候流行的是皮下注射论和子弹理论
那个时候的宣传媒介哪里有像现在这么多
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现在的媒介浩如烟海,说什么都有,要想体现议程设置的功能已经很难了
所以想靠一部影片为某政治活动造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911》我还没看,但我相信应该不是部政治色彩很浓烈的影片。即便有也应该是为了表达导演个人的政治主张而已
2004-07-15 22:52:48 menciviry2 (北京东城)
高手不敢当
我不是学传播的,只是略读过点书
电影既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部分,自然要从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对受众的影响了。
不过华氏911的吸引,对我而言更多的应该是集中在电影本身
最近比较忙
还是等我找个时间好好看看片子再发表评论吧
我不是学传播的,只是略读过点书
电影既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部分,自然要从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对受众的影响了。
不过华氏911的吸引,对我而言更多的应该是集中在电影本身
最近比较忙
还是等我找个时间好好看看片子再发表评论吧
导演: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
述评:
此片作为纪录片获得2004年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但是,虽然片名有“911”,实际上有关911事件的内容仅只占开头很小部分,绝大部分内容是谈伊拉克战争的。即使有关911事件的那部分,你也别指望看到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诸方面对事件的深刻分析和客观叙述,有的只是对布什个人的攻击。影片一开始就强调布什这个总统是通过不公正选举上台的,并且不无嘲弄地指出,在很多美国人心中,布什“有点傻”。此外,他还是个懒惰的、不负责任的总统,911事件后还“抽空度假”,等等。在讨论如此重大的世界性事件上,对布什个人品质的这种丑化给人很不严肃的感觉,不管这些事是不是真的。比较有杀伤力的是布什与拉登家族的关系,但是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个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本·拉登是沙特王室成员,拉登家族就代表了沙特王国,与美国在外交、经济等诸方面有着各种官方的或私人的关系是很自然的,而影片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一个问题,即本·拉登本人与拉登家族的关系。影片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布什是本·拉登的同谋。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也同样,影片更多的是一种表态和宣传,而不是客观的分析:无穷无尽的反战示威,记者对各种反战人士的采访,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悲痛,对战争苦难的渲染,等等。影片还反复播放了一位祥林嫂式的中年妇女,她在大街上逢人就哭诉自己的儿子死在伊拉克战场上。这无疑能赚取观众的眼泪,但对于说明问题的本质又能有多大意义呢?影片归结战争的原因,除了重复“为了石油”这个毫无新意的论调外,还暗示是布什父子与萨达姆之间的个人恩怨。我们可以不计较这看法的浅薄,却不能忽视影片最重大的缺陷:从未客观、正面地表现相反的立场和观点,只除了把布什的片言只语作为批判的靶子,似乎以布什为首脑的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是违反全体美国人的意志,一意孤行的,至于当时70%的支持率是根本没有的。影片在不遗余力地攻击布什的共和党政府外,还点明民主党的正确与先知先觉,如此鲜明的党派立场,如此偏颇的政治倾向,使影片失去了最起码的可信度。
本文无意评判影片导演的意识形态立场,只关注影片的专业水准。作为纪录片,首要的标准无疑应该是客观与公正,很遗憾,我们只能说《华氏911》在这方面不及格,这部影片仅只是为即将到来的美国选战造势而做的宣传而已。
评分:二星级
转自:文化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