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zz陈凯歌是如何在《和你在一起》中扯蛋的

2002-10-16 16:33:05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陈凯歌是如何在《和你在一起》中扯蛋的
  王崴
  来源:新浪论坛-影行天下
   据说陈凯歌从“第五代”中醒过来,不玩假深沉了,要“关注个体命运”了,证据便是这部《和你在一起》,而且还拿了国际大奖。据说那个奖是戛纳柏林威尼斯之外的世界第四大电影节颁发的,但是除了国内媒体之外,我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权威组织做如上排名。
    
   其实即使是第四也没什么,这年头,连威尼斯电影节都要挨骂,骂评委没品味。什么东西又能真正成为金色的光环?惟一有力的发言便是电影本身。有一次听姜文聊陈凯歌,姜汉子说:凯歌的规律是这样--一边说,一边用右手做出忽上忽下的正弦曲线。按我当时的理解,这个正弦曲线的几个峰顶,应该分别是《孩子王》、《霸王别姬》和《荆轲刺秦王》。《吕布与貂婵》是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波底,但是《和你在一起》却并未露出任何峰顶的迹象。而且一个可怕的信息是,他自己的老婆频频在他的戏中亮相,这种状态,如果做不成费里尼、吕克贝松、伍迪艾伦那样的大师,就一定是颓势的开始。而陈红的演技又是如此之差(当年在圈内便有“木美人”之讽刺)。再看看今天新浪是怎么打广告的“来看陈红被包养”--我K。
    
    
   最令人悲伤的是《和你在一起》中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扯蛋。陈凯歌口口声声要关心底层命运,事实却证明他对底层人的生活根本一无所知。既不知道乡镇人的生活,也不知道北京外来人口的生活,更不知道高级妓女的生活,甚至对于人性的基本状态都缺乏了解。在这个电影里,一切人物的行为都缺乏逻辑,一切情节都为了陈凯歌所臆想的人物命运服务,他们与自己的身份和性格强扭着,一步一滑地,走向影片最后,所刻意设置的那个煽情点。看到那个在火车大厅拉琴的场面,我微笑着说了一声:“影片结束了”。所有的矛盾被用一种可笑的方法解决掉,然后字幕亮起。
    
    
   这个影片的主角父亲,据说是小镇上最好的厨师,连镇上的大款都说他做菜好吃。而据我所知,一个小镇上的头牌厨师,往往三教九流都见过,交际非常广,属于镇上最会处理人际关系,比较油滑的一类人(在小镇上做厨师,可不是单会做菜就行了的,察言观色的本领非常重要),但是在电影里,他却是一个土得掉渣,连钱都不会藏的半呆人。这就很不符合实际。当然也有可能是特例,暂时不管,但是影片结尾的地方,他为了给儿子挣出国表演的钱,专门要回家挣钱。这就让我很奇怪,现在都是农民进城打工挣钱,哪有回家才能挣到钱的道理呢?而且以他的厨艺,在北京找个厨师的工作应该没有问题,我现在上街,经常看到两边的店铺打出招收厨师的广告。很多饭馆的菜那叫一个难吃,证明好厨师还是很缺乏的。一个小镇上最好的厨师,到了北京,完全没有理由只做一些跑腿擦玻璃的笨活。陈凯歌为了营造悲情,把别人都当傻子了。
    
    
   然后我们看到王志文扮演的那个音乐教师,电影告诉我们他生活在一个非常拥挤的大杂院里。我估计陈导演本人是从来没有在这种大杂院里住过的,那种建筑的隔音条件很差,两口子说话外边都听得见。像王志文这样成天放唱片,弹钢琴,在院子里的音响效果应该得放广播差不多。而影片中,他的邻里关系又搞得非常差,为一堆煤都可以吵翻天。像他那么弹钢琴教学生,毫不考虑是否影响到邻居的生活,外面早该骂到沸反扬天,甚至砖头石块满天飞了。但影片中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好像他住到了什么高级公寓一样。
    
    
   接着陈红扮演的高级妓女出场了。从情节来看,这个妓女虽然高级,认识很多大款,但到了关键时刻却连五万块钱都要到处借。而这大概又是陈凯歌自己的杜撰。事实上中国的风尘女子都是很爱攒钱的,一个是生活不安定,缺乏保障,总要有些钱应急;另外一个也是中国人传统爱节省爱攒钱的特性使然。这一点和欧美的妓女就不一样,那里的妓女经常挣多少花多少,反正老了有慈善机构和社会保险养着,中国就不行,非得留点钱不可。很多妓女都是年轻时拼命攒钱,只要不倒贴小白脸,干上三到五年,把一辈子的钱都攒够了(当然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生活,挥霍的生活攒多少钱都不够),然后去做一个VIRGIN修复手术,找个人嫁了,继续做良家妇女。影片里这个妓女可能会有别的打算,但无论是什么,无可能连五万块钱都凑不出来。如果真那么惨,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要往这火坑里跳了。
    
    
   当然影片里给了一个解释,“姐的钱都用来买衣服了”。但是她那几件衣服我也看见她一件件试了,基本上没有要花很多钱去买的样式。惟一一件比较名贵的是那件皮大衣,她试了又试,最后虽然恋恋不舍,但还是没有买。最后被小孩卖了琴买给她了。同时根据剧情,包她的男人骗她说缺二万七千块钱,她就建议男人把皮大衣卖了顶缺口。因此我们又知道这件大衣的售价应该至少在二万七块块钱。这还是到原店退货的价,如果卖二手,肯定还要低得多。
    
    
   但是这里就又露了马脚,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二万七千块钱的大衣恋恋不舍的话,那么表示她至少身边有这二万七千块钱的现钱或者存折。比方说我如果对一套价值二万块钱的康太克斯G2套装恋恋不舍,那是因为我肯定知道自己买得起,但是我的那点存款还要留做别的用,不可能都扔到一套照相机上,这时候是最痛苦的。我绝无可能对一套价值4万多块的林哈夫恋恋不舍,因为我知道自己反正负担不了。
    
    
   所以说既然陈红对那件皮大衣恋恋不舍,说明她肯定知道自己买得起,既然买得起,怎么可能她到凑五万块钱的时候,还会差那么多的亏空(她盒子里的那点钱我瞧着连一万都不到),东借一万西借一万的。当然也有可能她是希望包养她的程前给她买,不过如果这样,她试完衣服的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给男人打电话,而且如果她真的想敲程前,不如让他把那个房子给装修一下,四边的墙都是毛坯,这样的环境接客人都要不到好价钱。当然陈凯歌估计是故意想造成这样一种“底层”的样子,所以瞎编也在所不惜。
    
    
   还有陈红和小孩发现包她的男人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于是在饭店大厅里打电话骚扰他的情节。这种情节在国内外的电影电视中已经用了无数遍了,都快被用滥了。在这个电影中则不仅是滥,更前后矛盾。电影前面交待过,程前演的那个花心男人已经对陈红没有什么感情了,他的手机总是关着的,陈红总打总也打不通。怎么到他在外面泡别的马子的时候,手机突然又一下子通了?平时都要关掉的手机,这时候更没有理由打开啊,万一那女人一个电话打进来,不是全砸了?
   随着剧情的进展,扯蛋一点一点加深。小孩的父亲找了一个更大的教授,就想把王志文演的那个穷教师给辞了,他摆了一桌火锅,开始旁敲侧击--看到这场戏的时候,我以为陈凯歌自己演的那个余教授已经答应教小孩了,他爸爸才回来做这边的工作。但是接着看后面的戏,原来余教授还没有答应,还得上门去拉琴给他听一下。这就是扯蛋之极了。不管是换教师还是换工作,正常人总要新的一方有了着落,再把原来的辞掉。决无可能一边还八字没一撇呢,另一边就急急地要把原来的老师赶走,何况这老师还说不要钱都教。各位自己想一想,比方说你找了个你觉得更好的工作,想从公司辞职,有没有可能那边还没说好要你,这边你就跑到人事部门去打辞职报告?这已经不是傻子,简直是白痴才干得出来的事情了。
    
    
   接下来是那个小孩为了换教师赌气,把自己名贵的琴卖了,买了皮大衣给妓女,卖琴的地方是东单琴行,是正规经营的商家,不是什么黑店。但是这个情节又暴露出陈凯歌对现实的无知。正规经营的商家,对于未成年人来卖贵重物品,总是非常小心的。一方面是怕他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卖,另一方面也怕犯罪团伙销赃洗钱。所以通常都是要卖主把家里的大人找来,才敢收。我就在一家集邮店亲眼看到过这种情况,那个集邮册也不过值三四千,才相当于那个琴的十分之一。几万块钱的东西,哪个正经做买卖的敢直接从小孩手里收?万一是赃物,警察来收赃,不是钱物两空?
    
    
   影片的结尾,扯蛋也达到了高潮。那个小孩在参加国际选拔赛的当天跑掉了,跑到火车站,和自己爸爸、高级妓女,以及音乐老师拉了一曲,大家拥抱在一起--此之谓“和你在一起”是也。陈导演参加过那么多国际电影节,不过他肯定不知道国际选拔赛是怎么个阵势。不要说国际选拔赛了,就算是一个省里的比赛。比赛之前十几年小时里,那个选手周围肯定是围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有最后帮他练习的,有给他做心理辅导的,还有给他化妆搽红脸蛋的,他的老师更是要紧紧盯住他,生怕出了什么差失。决无可能把他孤零零一个人留在家里,而且还是和他的竞争失败对手呆在一起。万一出点什么问题呢?
    
    
   但是最扯蛋的莫过于那个余教授,陈凯歌非常荣幸地把这个扯蛋冠军的角色留给了自己。影片想给观众的感觉是这个人非常世故,非常精明,甚至有点老奸巨滑。但是我却觉得他其实是个弱智。比方说他把那个小孩的琴偷偷买下来,理由按那个女孩的说法是“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控制你,以后你成功了,他会把这琴当礼物送给你”--好,姑且认为是这样。但是既然是这样关系重大的一把琴,怎么可能买回来,就那么简简单单地往客厅抽屉里一塞?谁拉开,第一眼就能看见?余教授那么个大音乐家,不可能家里连个储藏室也没有吧?就算最差劲了,上把锁总是可以的吧?而且这么个天大的秘密,那小丫头是怎么知道的?余教授告诉她的?余教授疯了?
    
    
   而且你既然要把人家的心留住,要“控制”人家,甚至买了火车票轰孩子的父亲回家,为什么又吃饱了撑的,告诉那个孩子你是你爸捡来的,你爸养你不容易等等的话?一边割断人家的父子联系,一边又拼命把孩子往他爸那边推,怀疑是得了神经分裂。就算是出言不慎吧,出言不慎的后果你也看见了,孩子又从家里跑了,跑回他爸身边去了--这孩子跑那么多次了,换了任何人接下来几天都会着意多盯着点,怕他再跑搅了局,余教授自己倒好,把俩孩子在家里扔一天,自己溜溜地傍晚才回来,好像故意给刘小春创造逃跑的机会一般。
   关于那个小孩我就不说了,整个一行为无逻辑的心理病例典型,说跑就跑,说不参赛就不参赛。他爸不知道怎么招他惹他了,他跟自己的父亲说话,声音冷冷的,一口一个“你”,这要是我儿子,大嘴巴早上去了。而且我也不知道他的小提琴跟谁学的,全省冠军的水平,总要有启蒙教师的,而且肯定早在省少年宫、音协挂了号的,上北京来参赛也应该是这帮人带着,怎么可能让父子两个人跑单帮?惟一的可能,是这些比赛都是一些骗人的,没有权威性的东东,所以得了冠军也不算什么。而且陈凯歌的又一扯蛋,是认为全国的比赛要钱买冠军,省里的比赛就不要钱买冠军,而是公平竞争。这样也等于是无形中攻击了首都,其实根据我的观察,地方上的各种比赛要腐败得多。
    
    
   刘佩崎扮演的父亲也是前后矛盾,前面孩子卖了一把琴,都连卖带打的,后面儿子不参加国际选拔赛了,跑到候车大厅里拉琴给自己听,他倒反而很高兴很幸福的样子。各位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你本来以为你的孩子正在参加一个国际比赛,结果却在离比赛场地数公里之远的地方看见他,你会有什么反应?正常的父母都会急火攻心,脑子里“嗡”的一下,然后赶紧打的把孩子送回比赛现场,捆也要把他捆回来。更不要说刘佩崎这样一心望子成龙的父亲了。最后说一句,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可以在候车大厅拉上半天的琴,周围围观者无数这样的事情。陈导演自己大概出行都是坐飞机,没有机会见到北京火车站是怎么一个情形。真实的情况,你这边刚一拉琴,那边警察估计就来赶了,谁知道你是卖艺的还是要饭的?不过国内的这些导演总是想当然,觉得音乐一起,什么俗务都没有了,大家都变得很圣洁了。就好像去年那部《我的兄弟姐妹》,梁咏琪扮演的那个指挥家正在演出时,看见自己失散多年的大哥进了场,音乐也不指挥了,跑下台去和兄弟姐妹团聚,由别人代替--现实生活中的观众能容忍你这样?人家来是听你指挥的,不是看你演大团圆的。退一步说,把全场观众扔在一边,至少是对观众严重的不尊重。
    
    
   总而言之,整部电影,就是为了让剧情按照导演的设想发展,为了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煽情画面,可以不顾事实、不问逻辑、不管角色性格,可以肆无忌惮的闭门造车以及扯蛋。而这,也正是国产影视片的通病。《和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陈凯歌已经完全由一个还有点艺术野心的人,彻底堕落为一个平庸之极的大陆导演(影片的几处剪辑让我恍忽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国产电影开始腐烂的年代)。说实话,如果当年的《孩子王》就照这个路子拍,世界上根本不会有陈凯歌这一号人。现在不同了,他名气大了,可以随便扯蛋了。
  

2002-10-17 01:48:25  煤天使 (CD)

  佩服,能找着这么多....缺陷:)
  换我,边看边忘,到最后,只知道是破片/好片唯一的感觉了.....
  

2002-10-17 08:56:41  浩望角 (北京朝阳)

  与那些给名人写的书挑刺的高人一样,都是高手,佩服!~~~
  

2002-10-17 13:43:55  苏七七 (北京海淀)

  http://www.bookbank.cc/index_2.htm
  在这个地方大家吵起来啦:)
  

2002-10-17 22:02:22  五楼的瞌睡猫

  你丫太矫情,人家好不容易拍的电影,容易嘛?
  

2002-10-17 22:22:14  风之子 (北京)

  七七这篇文章是转的,小猫你不要太冲动呀.有什么感想说出来,大家来探讨一下嘛
  

2002-10-18 18:26:12  苏七七 (北京海淀)

  你丫太矫情,人家好不容易拍的电影,容易嘛?
  ——这不是探讨问题的逻辑啊。希特勒要发动大战也不容易呢。:)
  

2002-10-18 22:59:58  五楼的瞌睡猫

  我错了。。。。原谅吗?
  

2002-10-19 22:13:14  苏七七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五楼的瞌睡猫2002/10/18 10:59pm 发表的内容:
  我错了。。。。原谅吗?
  [/quote]
  :)观点不同讨论很好的啊。
  直觉与情绪当然必不可少,但是讨论时究竟还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2002-10-19 22:33:53  五楼的瞌睡猫

  越发说的偶无地自容了。。。。。5555555555555:(
  

2002-11-10 19:13:43  norteen (北京)

  精辟亚,精辟亚!!!
  偶是边看边吐,吐到最后就习惯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走人,以后见到陈凯歌,立闪~~~~~~~~~~~~~~~
  

2002-11-11 12:31:08  无脚的飞鸟

  其实,偶尔漏一个小小的马脚还是可以原谅的,譬如说《站台》里放了两句《好日子》。
  但是一部剧里有这么多马脚,只能让人说一句:我kao,还拍个屁¥……%*……—……!
  

2002-11-12 14:38:44  幽雅 (雪花精灵)

  对这样的捧吹的影片我没有兴趣,金鸡奖,就想给小朋友分果果,分不平了,各拿一半,没劲!!
  瞌睡猫的绕口令蛮好玩的说:)
  

2002-11-13 12:48:50  无焦果 (湖北武汉)

  制片人是他老婆嘛,看来大师也……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ZokllxCGM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