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世俗写作的终极意向
2003-06-05 10:20:24 来自:
安娜
(北京西城)
[这个贴子最后由安娜在 2003/06/05 07:46pm 编辑]
世俗写作的终极意向
崔子恩
福音书本义的上帝,将人物委托给有土地有山峦有海域的星球。人物在天地万物间栖止或行走,仁爱良善或邪恶残忍,护卫洁白或者践踏正义。寰宇是上帝创作的书。天地星球是书中的景幕。万物是动与不动的道具。世代相传的人是书中的角色。上帝阅读自己写的书,边阅读边续写。是以人类有了历史,和历史的演变和衍续。对於个体角色而言,历史是段落,或者断片,十分像一组组民间故事和私闻秘迹。写作民间的、私秘的故事的人,以谦卑的姿态效仿上帝,而成其为修史者。
在仿佛田畦山川的稿纸间画出一些人事人烟人影,依凭着个人的经验、官能、想像和心灵感受,我因此而成为作者。我写成的,全是一些断简残篇。我不得不通过这种肢解史实的方式来重构历史。每一本书,我都试图给记忆一个完整的区域。但是,也许我的努力只不过是在区域性地表述残断的历史往事。
一个早晨,在晨祷之后我突然明亮了眼光。原来,心灵和记忆并非圆整而妄自尊大不可捕捉。它同我的稿本一样,有空白,有文字,文字也是逐字逐段逐章逐节,有感有觉有理有谕有思有想有言有行,也有盲点和焦点,但不止一个。圣神启示我:心灵由无数个点构成,有些点诉诸感,有些点诉诸觉,有些点永远深藏不露。我想通过写作,把那些可触碰的点记载下来。我还自作聪明地认为,那些可见可现可确证的点,实现为文字,便将那些不可见不可触摸的焦点或盲点,一同收录在书页的空白地带了。
在效仿圣言的榜样进行修史之前,我对上帝之书的阅读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旅略层次。一种先入的意识毒害着我。它来自习俗和教育:世界也罢,灵魂也罢,历史和圣史也罢,在我出生和举目之前已经完成。只有在追随圣言的踪向亲临写作之境以后,我才发觉,灵魂自身的书写在上帝顷刻无间的关怀保存下,一直在进展之中。这一如上帝一直在边阅看我们的思言行为,边写作着他伟大的宇宙之书。
记忆在蜿蜒行进。任何作者都不可能用任何一本书或平生著述描绘出个人心灵的全貌。人们写出的书,至多是一个又一个轶事奇闻,短小,流动,改变着,又从未改变。
上帝边创作这个世界,边阅读这个世界。人也必须边写作才能边阅读。严格地讲,不是作者的读者根本不存在。不是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切近心灵的人,根本无法读解心灵。有时候,教育和修养止於造就读者的影群。许许多多咬文嚼字的人从各种处所里飞舞而出,像沙尘扑天盖地。他们从来不是作者。因此也从未真正读过任何一本书。
我阅读我的记忆,印象,情感和思想,通过写作的方式。毋庸讳言,这种方式富于浓烈的自传色彩:个人的、亲人的,友人和故人的,往事的和想像的,现象性的和心灵性的。也可以说,它是一些个人的民间故事,个人历程的残编断简。
弗朗西期·培根说,上帝给人类两本书,即揭示他旨意的《圣经》和表明他力量的造化万物之书,后者是前者的钥匙。我把我和我的作品看作后者的一种缩本。我想以遗然独立的写作姿态来读懂圣言的奥义。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世俗写作的终极意向
崔子恩
福音书本义的上帝,将人物委托给有土地有山峦有海域的星球。人物在天地万物间栖止或行走,仁爱良善或邪恶残忍,护卫洁白或者践踏正义。寰宇是上帝创作的书。天地星球是书中的景幕。万物是动与不动的道具。世代相传的人是书中的角色。上帝阅读自己写的书,边阅读边续写。是以人类有了历史,和历史的演变和衍续。对於个体角色而言,历史是段落,或者断片,十分像一组组民间故事和私闻秘迹。写作民间的、私秘的故事的人,以谦卑的姿态效仿上帝,而成其为修史者。
在仿佛田畦山川的稿纸间画出一些人事人烟人影,依凭着个人的经验、官能、想像和心灵感受,我因此而成为作者。我写成的,全是一些断简残篇。我不得不通过这种肢解史实的方式来重构历史。每一本书,我都试图给记忆一个完整的区域。但是,也许我的努力只不过是在区域性地表述残断的历史往事。
一个早晨,在晨祷之后我突然明亮了眼光。原来,心灵和记忆并非圆整而妄自尊大不可捕捉。它同我的稿本一样,有空白,有文字,文字也是逐字逐段逐章逐节,有感有觉有理有谕有思有想有言有行,也有盲点和焦点,但不止一个。圣神启示我:心灵由无数个点构成,有些点诉诸感,有些点诉诸觉,有些点永远深藏不露。我想通过写作,把那些可触碰的点记载下来。我还自作聪明地认为,那些可见可现可确证的点,实现为文字,便将那些不可见不可触摸的焦点或盲点,一同收录在书页的空白地带了。
在效仿圣言的榜样进行修史之前,我对上帝之书的阅读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旅略层次。一种先入的意识毒害着我。它来自习俗和教育:世界也罢,灵魂也罢,历史和圣史也罢,在我出生和举目之前已经完成。只有在追随圣言的踪向亲临写作之境以后,我才发觉,灵魂自身的书写在上帝顷刻无间的关怀保存下,一直在进展之中。这一如上帝一直在边阅看我们的思言行为,边写作着他伟大的宇宙之书。
记忆在蜿蜒行进。任何作者都不可能用任何一本书或平生著述描绘出个人心灵的全貌。人们写出的书,至多是一个又一个轶事奇闻,短小,流动,改变着,又从未改变。
上帝边创作这个世界,边阅读这个世界。人也必须边写作才能边阅读。严格地讲,不是作者的读者根本不存在。不是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切近心灵的人,根本无法读解心灵。有时候,教育和修养止於造就读者的影群。许许多多咬文嚼字的人从各种处所里飞舞而出,像沙尘扑天盖地。他们从来不是作者。因此也从未真正读过任何一本书。
我阅读我的记忆,印象,情感和思想,通过写作的方式。毋庸讳言,这种方式富于浓烈的自传色彩:个人的、亲人的,友人和故人的,往事的和想像的,现象性的和心灵性的。也可以说,它是一些个人的民间故事,个人历程的残编断简。
弗朗西期·培根说,上帝给人类两本书,即揭示他旨意的《圣经》和表明他力量的造化万物之书,后者是前者的钥匙。我把我和我的作品看作后者的一种缩本。我想以遗然独立的写作姿态来读懂圣言的奥义。